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蛭,俗称蚂蟥,在中医上有许多应用。目前,发现水蛭素是一种抗凝血物质,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和脑内血肿、脑血栓及血小板增多等疗效显著,从而用量大增,价格暴涨,每公斤最高价可达220元。水蛭生活在水田、河流、沼泽中、蠕动于水、捕食小动物、嗜食动物血,我们农村的沟渠中,随处可以见到游动的水蛭。采用以下方法诱捕.每次最多可捕获1公斤鲜水蛭。(1)用竹筒一根,剖成两半后,  相似文献   

2.
水蛭(俗称蚂蟥)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体内含有多种药物成分,如水蛭素、肝素、抗血栓素,对治疗心血管、脑血栓、心绞痛、无名肿痛、肿瘤、颈淋巴结核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其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野生水蛭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化,资源越来越少,而人工养殖时间短、规模小、技  相似文献   

3.
4.
水蛭又叫蚂蟥,蛭纲动物,干制品是名贵中药材,有消肿、散积、解毒、抗癌等功能,对治疗跌打扭伤、高血压、心力衰弱、脑血栓有特殊疗效。国内外需求量大。其养殖和加工方法如下。一、建池:选安静、向阳、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  相似文献   

5.
水蛭是一种药用价值较高的特种动物,含有多种氨基酸和水蛭素。是国内外市场比较紧缺的中药材。水蛭养殖投资小、见效快、成本低、效益高。适合农村房前屋后或废旧鱼塘等养殖。水蛭的生命力极强,发病率极低,但也有个别水蛭因受外界因素影响,引起少量水蛭发生病变,其主要有以下几种病症。  相似文献   

6.
张洪涛 《小康生活》2000,(12):20-21
水蛭俗称蚂蝗,是一种宝贵的药用资源,具有多种药用功能,很有开发价值。据有关统计,到99年底我国水蛭短缺量达30万公斤。人工养殖水蛭前景看好,每亩纯利2万元以上,是目前养鱼效益的7-10倍。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海洋公司从95年开始对水蛭的人工养殖进行开发研究,并建起了水蛭良种繁育试验基地,  相似文献   

7.
8.
周广民 《小康生活》1997,(10):36-37
蚂蟥,学名水蛭,是一种贵重的中药材。水蛭主要用于提取“水蛭素”。供临床应用和出口,当今以水蛭为主要原料的中成药,已投入大量生产,供不应求。不少地方已开展人工养殖。蚂蟥生命力强,繁殖极快,易于饲养管理,人工养殖规模可大可小,投资少效益高,是一项新兴的农村致富途径。  相似文献   

9.
诱引和猎捕野生蜂,加以改良饲养,对发展养蜂事业具有重要意义。是解决蜂种缺乏的有效措施。除可无偿取得蜂种外,还可收到大量蜜、蜡,确是白手起家、勤俭建场,投入少,效益高的养蜂好办法。诱引野生蜂,应选择它们喜爱营巢的环境,放置空箱,让蜂群自  相似文献   

10.
自《诱鱼入笼秘方》一文刊出后,本人收到数百封读者感谢信。但更多的则是询问鱼须笼的制作技术。为使厚爱《专业户》的读者能够及早付诸实施,现将鱼须笼的制作方法介绍如下。(一)材料:铁纱、铁网或尼龙纱(即家庭用做纱门或纱窗的那种)、铅丝、铁丝或钢丝。(二)作法:①用略粗一些的铅丝  相似文献   

11.
红水河流域一带流传着许多关于青蛙的故事传说和舞蹈等艺术形式,说明青蛙对壮族先民曾经有过的心理价值和审美价值比其实用价值更大。红水河乃至整个壮族地区对蛙的崇拜其实是壮民族生存文化的具象性思维,而舞蹈、铜鼓艺术形式则是壮民族对生存文化的审美体现。  相似文献   

12.
水蛭可入药其味咸、苦、性平,主治症瘕块,血瘀经闭,跌打损伤等。新鲜水蛭唾液中含有一种抗凝血的水蛭素能对抗 ADP 诱导的血栓形成,并能活化纤溶系统,促使已形成的血栓溶解。水蛭还分泌一种组织胺样物质,能扩展毛细血管。由于水蛭药用价值高,人工饲养水蛭很有“前途”。一、生活习性。①栖息环境:水蛭生活于淡水性沟渠,水田、湖沼中,尤其是有机质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阐述了广西壮族蚂拐节的基本情况、文化内涵及传承价值,分析了蚂拐节的保护与传承现状,指出了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保护与传承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老方并不老,才三十出头,可是我们刚分到学校的小年轻都这么叫他。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物联网是一个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巨大网络。物联网的出现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又一个增长点。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中药这一传统产业和朝阳产业,可有效地弥补其与生俱来的缺陷,使其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全人类。  相似文献   

16.
道地药材的地理标志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自然属性、文化特征等方面,道地药材与地理标志有着许多的契合点,以地理标志制度对道地药材予以保护被认为是最为适宜的一种工具。但我国现行法律采用商标法与专门法结合的“混合保护模式”,容易产生权利冲突。理顺法律关系,协调主管部门的职能,明确质量标准,实施“国家地理标志战略”,以推动我国道地药材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清代商品贸易的日渐兴盛,重庆逐渐发展成为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药材贸易中心。在特殊的“移民社会”环境中,重庆药材市场的形成缺乏内生性,而是以外部力量作为驱动。大体而言,清代重庆药材市场的形成,呈现出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地理位置优势为条件、外来人口为驱动、官方政策引导为保障的特点。然而,重庆药材市场的兴起除了传统自发性因素如物产、交通以及人口等方面的参与外,官方的引导和管理也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把药材市场的形成放在特定的区域社会讨论时,就不单单要关注于通常意义上的经济理性,还应当充分发掘区域社会自身的特点以及能动性等因素。  相似文献   

18.
道地药材与我国特有的地理文化背景及中医药理论有关,是我国独有的提法.因其有效成分高和临床疗效显著,倍受医药界和药材市场的青睐.道地药材的市场需求巨大,但是在产销等环节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道地药材良好的口碑和其经济价值的实现.地理标志与道地药材在内容的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主体的集体性上有着明显的契合,因此可以通过地理标志制度来保护道地药材所具有的无形价值.现有三种地理标志制度体系对道地药材进行保护,但三者相互之间在适用上几乎没有协调合作,在应用和执法过程中也存在问题,甚至是冲突,因此急需对三种制度体系进行协调整合.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对宋代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法制建设的显著成就论述较多,但对医药领域的违法犯罪问题及其相关法规探讨较少。针对发生在医官、军医、民间医者和药材领域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宋朝政府制订、颁布了许多法规,并设定了相关制度,以惩治上述不法行为。这些法规和制度,具有极高的针对性和侧重点:对医官和进口香药监管得比较严密,对民间医者和药材监管得相对宽松。上述措施确实在当时对医药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规制体系。相关法律与制度对医药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打击与震慑作用。但是,宋代的巫医仍然活跃且多见,假冒伪劣药材依然泛滥。以史为鉴,宋代的相关经验与教训,值得学界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道地药材不仅涉及地理、质量的内涵,也承载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信息.探讨土贡、民族医药、药都、文学作品与道地药材的联系,从史地人文的视角对道地药材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