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和下西洋前后中国造船业的盛衰有深刻的历史原因,而尤为深刻的是中国造船业之盛衰与国家盛衰同步的历史现象。其中所反映的规律性东西,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一、郑和下西洋前后中国造船业之盛衰宋代(公元960-1279年)是中国造船业获得较大发展、技术日臻成熟的时期。北宋初年,宋太祖便在禁军中成立了专门的造船机构,名曰“造船务”,并“凿大地于汁京之南,弓I蔡水注之,造楼船百艘”。有记载说,当时在江淮各路军中,多有“船务”、’船访”、“造船场”、“造船铁作”、“船坊铁作”的设置。宋代战船种类有十多种,除著名的楼船外…  相似文献   

2.
一、“郑和下西洋”是明成祖时期对外开放的结果 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经过先秦时期的开辟,汉唐时期的发展,到了宋元时期达到繁荣昌盛阶段。当时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造船工艺的提高,船的容量之大,质量之先进,指南针的应用和航海技术  相似文献   

3.
"广州秦代造船工场遗址真伪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研究》2001,(7):138-142
为了进一步弄清 1974年在广州中山四路原市文化局大院发掘的被定为“广州秦代造船工场遗址”的真相 ,为市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史研究会和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等十个学术单位联合发起和主办的“广州秦代造船工场遗址真伪”研讨会 ,于 2 0 0 0年 12月 8- 9日在广州市文明路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召开。出席会议的除广东省及广州市文物、考古、历史、地质、海洋、地震、地理、地方志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外 ,还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建筑史学会、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史学会、中国船史研究会、武汉交通…  相似文献   

4.
张文 《船山学刊》2023,(5):88-98
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天人关系问题,其实质就是宇宙法则与人心法则的关系问题。中国哲学的基本信念是坚信宇宙法则与人心法则遵循着同样的法则,但在现实的历史活动中,宇宙法则与人心法则是一个矛盾共同体。中国哲学史就是这一矛盾演化的历史:即一方面建构某种“天人合一”的模式,另一方面又不断批判和修正这种已经成型的“天人合一”模式。以“基本问题”为切入点,中国古代哲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先秦至两汉)是以“神学”模式解释宇宙法则进而建立的天人合一模式;第二期(魏晋至两宋)是以“理性化”模式解释宇宙法则进而建立起客观唯心主义的天人合一模式;第三期(明清两代)是以人心之理代替宇宙之理,进而导向对历史实践活动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蒙古”一名最早见于唐代,史称“蒙兀室韦”.蒙古族之先民,从成吉思汗上溯至祖孛儿帖赤那,共23世,约500年,相当于公元7世纪左右.蒙古族起初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流域的一个部落,后向西发展到斡难河(今鄂嫩河)、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土刺河(今土拉河)三河上源和不儿罕山(今肯特山)以东一带草原上.到12世纪,已经形成称为蒙古人的部落近30个,组成部落集团.  相似文献   

6.
乌桓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它在西汉时活动于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一带。原先是东胡部落联盟的一个组成部分,公元前206年(汉高帝元年)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击破,部众逃散,乌桓一支逃至乌桓山(在今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附近),从此便以“乌桓”之名出现于史册。  相似文献   

7.
在探索古代巴族信仰和崇拜何物的历史时,学者们普遍认为,古代巴族世世代代都有过对“虎”、“蛇”崇拜历史。然而,古代巴族人们除了对“虎”、“蛇”进行过崇拜以外,还有过对神“鸟”崇拜的历史,考其渊源,前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往后历经夏商周至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甚至在现在土家族居民生活习俗中仍有踪迹可寻。在此,就巴族崇“鸟”的历史进行较全面的探讨,并认为古代巴族应是一个以多种动物为崇拜的民族。  相似文献   

8.
“夸父逐日”是我国古代的著名神话之一,见之于《山海经》。 一、《山海经·大荒北经》: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影),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 二、《山海经·海外北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相似文献   

9.
一、大庆地区有丰富的文物景点 大庆,不仅有三十年光辉的油田开发建设史,而且还有五千年以上的人类古代文明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生活在大庆地区的(氵岁)貊、夫余、契丹、女贞等民族所留下的三百余处各个历史时期的遗址、遗迹和上万件文物标本,有机的组成了大庆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今天,能将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遗  相似文献   

10.
也谈左宗棠创立福州船政局的目的及其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福建论坛》1983年第5期刊载的《福建船政局剖析》一文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与作者商榷,并向史学界同仁请教。左宗棠创设福州船政局有无明确的反侵略目的? 《剖析》一文认为,左宗棠建议设局造船,含有军事,漕政两方面的需要,“从军事需要来说,又有对外对内之分”。经过引证分析,作者认为,左氏设局造船,目的在于对内镇压人民,即“捕盗”和“剿贼”,对外“反抗侵略,抵御外侮,并没有明确的  相似文献   

11.
《广西壮族文学》(1961年版)将壮族文学发展的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即一、远古文学(秦汉以前),二、古代文学(秦汉至1840年鸦片战争);三、近代文学(1840年至1919年“五·四”运动);四、现代文学(“五·四”运动至今),这种划分一直沿用至今。其中古代部分是直得商榷的。首先  相似文献   

12.
一本向读者全面介绍兰州历史文化的书籍——《金城漫话》,最近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是西北五省(区)人民出版社编辑协作出版的“丝路丛书”之一,是一本富有特色、值得一读的好书。 兰州,古称金城,它以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在今市区西固的黄河南岸构筑金城而得名。如果从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置金城郡算起,到现在它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了。金城以西控河湟,北推朔方,道通西域的险要地理位置为我国古戌重镇。随着古代中西交通“丝绸之路”的开辟,它又成为中西之间、国内中原汉族和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千百年来,悠悠  相似文献   

13.
《中国诗学丛书》①(以下简称《丛书》)的诗学概念,系取狭义。不过,中国古代诗学特别是先秦乃至魏晋,往往是将诗与文(广义的“文”含历史、哲学、文学等)混合在一起谈论,故我们在解读古代诗学时,又不能不逾越狭义诗学的范畴。《丛书》的内容,涵盖中国古代诗词的理论、批评、鉴赏和20世纪的新诗诗学。它共分9卷,主要以朝代为主分卷,兼顾中国诗学历史发展的特殊情况。先秦两汉广义的诗学为第一分册(孙家富著);魏晋至隋为第二分册(陈顺智著);唐代单列,为第三分册(乔惟德、尚永亮著);宋金元诗学,列为第四分册(张思齐著);明代诗学…  相似文献   

14.
杨晓春 《学术研究》2005,(5):144-145
中国和印度,两大东方文明古国,在古代世界历史发展中极具影响,逐渐地,名称固定为“中国”和“印度”,今天亦然。但在历史上,曾经有称印度为“中国”、称中国为“印度”的情况,相形之下,诚是趣事。东晋的《法显传》屡屡提到“中国”,其中一处说:“度河便到乌苌国,乌苌国是正北天竺也,尽作中天竺语(原注:中天竺,所谓中国),俗人衣服、饮食,亦与中国同。”(章巽《法显传校注》,第33页,原标点未将原注抉出,现改正)所谓“所谓”者,包括“北天竺”在内的印度地区所谓也,可见在印度语言中有称中天竺为“中国”的。又有两处分别说:“从是(摩头罗)以南…  相似文献   

15.
福州船政局与近代反侵略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66年,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指导思想出发,创办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造船的专业工厂——福州船政局,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造船基地;同时,船政局附设有船政学堂,它为我国近代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和海军人才。福州船政局在中国近代工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它在我国轮船制造、海军建设、技术引进以及科技兴国等方面的作用和贡献,已有不少专家学者予以论述,但对福州船政局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的作用,则很少有人进行研究。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点尝试。以福州船政局创办的动机和目的看,有治运的需要,也有防洋辑…  相似文献   

16.
福建船政局从1866年创办到1907年停办的41年间,从产生、扩展到衰败,给后人留下了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其衰败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以为,有经营管理上的原因,也有历史的、时代的原因,例如思想氛围、官场习气、社会教育、文化素质等。本文试就后者对船政衰败的影响作些探讨。一、思想氛围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福建船政局的创办,设厂造船制炮以及机器的制造对古老的中国来说,毕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不免引起一些人的大惊小怪。在思想观念上仍然存在着阻力。“非常之举,谤议易兴”。左宗棠在提议办船政时就意料说,船政之创办,有  相似文献   

17.
一热海位在今苏联中亚境内,古代历史上一直在我国疆域之内,近代受沙俄帝国主义侵略以后,才被吞并入俄国。热海在唐代是非常有名的战略重地,许多重大战役发生在这里。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卷一描述热海称:“大清池(或名热海),周千余里,东西广,南北狭,四面负山,众流交凑,色带青黑,味兼咸苦,洪涛浩汗,惊波汨(氵息)。龙鱼杂处,灵怪间起,所以来往行旅,祷以祈福,水族虽多,奠敢渔捕。”《慈思传》则说:“清池亦云热海,见其对凌山不冻,故得此名,其水未必温也。周千四五百里,东西长南北狭,望之渺然,  相似文献   

18.
王夫之的史前史论,是他的人类史观的一个重要环节,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他的历史哲学中的早期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成份。自先秦以来,中国古代哲人和史家就对史前史进行了许多探索。从荀况的“明分使群”的社会起源说、韩非的由上古经中古至近古的历史进化论,直到柳宗元的《封建论》中关于史前史的概括性表述,都不断丰富着古代历史哲学,增添着其中的唯物主义真理颗粒。明清之际的社会大变动,使王夫之从书斋走向社会,为现实而钻研历史。他一方面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批判精神,集古代史前史论之大成,另一方面以“欲尽废古今虚妙之说”(王敔《薑斋公行述》)的求实态度,运用对湘南一带少数民族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19.
响堂寺石窟,位于邯郸市的峰峰矿区,分南北两处。南响堂寺石窟,在临水公社纸坊村西北、滏阳河左岸的鼓山之阳,西南与古“磁州窑” 的“彭城镇”相望;北响堂寺石窟,在和村公社东庄村正东、董家庄东北的鼓山天宫庙峰的山腰,西北隔洺河与武安县磁山村著名的“磁山文化遗址”相望。两处石窟相距三十里。 两处石窟皆始建于北齐(公元550—577年),隋唐至明,又有续凿。现存共16个洞窟,大小造像四千三百余尊。两处石窟是研究我国古代佛教石窟雕塑艺术、古代建筑和书法的宝库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 (一)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很早就开始了有文字的历史记载。浩翰的历史文献,记录了大量的国家政权、社会制度、道德风貌的更替、演变。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古代思想家,都自然地形成一种历史变迁或发展的观念。这种观念在不同的思想家那里,具有不同的理论形态,但也有共同的基本内容,即认为历史是变化的,这种变化是有某种内在秩序的,它是某种人以外的力量决定的。这些思想表现或内涵在古代思想家描述历史现象时所经常使用的三个概念或范畴“变”、“数’、“势”中,这些观念也就是中国古代历史变迁思想的主要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