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明清白话小说词语札记五则,这对《汉语大词典》的修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方言与古代白话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本语言的角度看,白话小说是指以近代汉语口语创作的小说,更为确切地说,就是以宋元“通语”或明清“官话”等民族共同语编创的小说。所谓“通语”或“官话”,其本身即以某地区方言为基础、又融合多种方言而形成,因此,古代白话小说与方言之间,实际上存在天然的学术联系。若细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汉语大词典》没有收录而在明清白话小说中较广泛使用的若干条词语进行解释 ,对《汉语大词典》收录而释义不全或释义有误的词语进行补释或订正 ,同时还列举了《汉语大词典》收录而例证晚于清代的数条词语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呈现。江户时期,形式完备、内容丰富的明清白话小说大量传入日本,给日本文坛带来一抹新气象。他们通过“翻案”明清白话小说,创造出崭新的小说形式——“读本”。“读本小说”的诞生促进了日本近世小说创作的进步和繁荣。本文以曲亭马琴的《南总里间八犬传》为例,分析明清白话小说对江户“读本小说”的影响,为认识中国古代小说对日本江户时期小说发展的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小说的发展 ,源远流长。唐代虽已有市人小说 ,但仍以文言小说为主。至宋代 ,由于经济发展 ,市民阶层兴起 ,瓦舍文化发达 ,为适应广大读者、听众 ,白话小说遂取代文言小说而成为主流 ,历宋元明清以至于今。白话小说是用人人皆懂的俗语写成 ,拥有广大的读者。宋元明清四代产生的小说之多 ,可说是车载斗量 ,汗牛充栋。所谓俗语 ,包括各地的方言土语 ,乡音俗谈 ,以至少数民族的语言与汉语融合的新词汇 ,谚语 ,歇后语等。中国幅员广大 ,人口众多 ,方言土语也多 ,同一意思的一句话 ,不同地方的人说来 ,写成书面就不同 ,因而必须加以解释 ,才能…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吴语与官话动词重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在<金瓶梅>、<红楼梦>等明清北方作家创作的白话小说中,单音节重叠"VV"占优势,双音节重叠"ABAB"占优势,"AB-AB"极少,而在<鼓掌绝尘>、<型世言>等明清江浙籍作家编纂的白话作品中,单音节重叠"V-V"占优势,双音节重叠"AABB"占优势,"AB-AB"要比"ABAB"多.这似乎表明,在近代汉语中,昊语动词重叠的发展演变进程比官话要慢.  相似文献   

7.
由于校注者缺乏对明清白话词汇的了解,明清白话小说在注释方面存在某些失误之处,就其中的“春”“体面”“楚”等六条词语,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8.
方言词汇研究的最高境界是弄清楚方言词汇的来龙去脉,而要弄清楚方言词汇的历史来源,又是一件十分艰苦的工作。就宁波方言而言,考索词源的工作前修时彦已经做了不少,但远远没有穷尽。本文拟以明清白话小说语料为依据,对《宁波方言词典》中未曾溯源的若干词条作些考源。这样做,既有助于宁波方言研究,又有助于汉语词汇史研究。  相似文献   

9.
试论明清之际白话小说主体意识的强化康秀华,吴丹清由明万历至清康熙的一百余年间,是中国俗文学的黄金时代。白话小说的创作也在此时出现了高潮。元末明初,虽郁水浴》、《三国》问世,但毕竟奇峰兀立,未见群岭起伏,而且流布影响于社会亦甚微。明清之际,城市经济空前...  相似文献   

10.
明清白话小说词语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讨论了"跳蹬""背黄""脚手"等数条见于明清白话小说的词语,弥补了现有工具书和已出词语研究著作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词典》古词语释义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我国使用最广的权威语文辞书《现代汉语词典》,其释义达到了较高的质量。通过研究发现,该书所涉古词语占全书相当比重,但其释义存在问题较多,浑释就是其中之一,浑释导致所释词义不别事物的区别特征,乃辞书释义之大忌,而《现汉》的古词语浑释条目所占比重不小。今选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部分条目,逐条进行辨析订正。  相似文献   

12.
中日两国交往源远流长,日本国在吸收中国古代先进的律令、制度和礼仪、文学文字的同时,也吸收了中国古代的天文和历法。而我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及节气密切相关。本文以此为契机,在叙述了中日两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其异同之后,提出了日本现今保留的传统节日的中国文化情结即在于其对中国包括汉字和历法在内的文化的吸收、融合的必然结果,并试着进一步分析了日本的传统节日与中国传统节日“形似义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论重建作为一个学术命题,已经在学术界提出。它的理论前提在于当今的中国文论已经西化,可是对于真正的西方文论来说,它显得比较稚嫩,有时也缺乏文化的相应支撑;对于中国的文艺现实和中国广大文艺接受者的审美心灵来说,它又缺乏深厚的根基,难以形成一种有效的阐说。本文首先辨析中国文论重建的必要性,然后指出中国文论重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论汉语词语的类推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汉语词语的类推变化,词语构词的类推变化、词语读音的类推变化和词语意义的类推变化三部分。认为构词的类化有助于汉语词语的丰富,会成为全民词语;读音的类化有的符合汉语的发展趋向,可能进入全民语言,有的不符合汉语发展的趋向,可能会被规范消亡;词语意义的类化也符合汉语词语的发展趋向,也会被社会所承认。  相似文献   

15.
PUN,双关?     
双关是英、汉语中都存在的一种修辞现象。但英语中通常译作“双关”的修辞格pun与汉语中的双关却不是完全等值的。二者在定义、分类、修辞功能与语法功能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汉字古代从中国传入日本 ,日本人在借用中国汉字、汉语词汇的过程中并非完全采用“拿来主义”的手段 ,而是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对其进行了再塑造 ,并利用汉字创造出大量的汉字新词。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论述了日语汉字新词产生的背景及其造词方式 ,既表明了汉字、汉语在日语的形成与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又揭示了日语汉字新词对中国近现代汉语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虚词乃是表述语法意义与语法关系的重要手段。虚词在汉语中的重要作用是大家公认的。然而,中学语文虚词教学,特别是现代汉语虚词教学,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中学语文虚词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利用语境,讲析虚词的意义和作用;(2)通过比较,辨析虚词的意义与用法;(3)点链结合,引导学生在知识系统中掌握虚词;(4)知用结合,引导学生在语文应用中掌握虚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诗歌音韵美形成的深层原因并非学界历来认为的汉语的单音节结构和四声特点 ,而是由汉语的生成机制——象声表意——所预设铸就了的 ,即汉语的词音特征与词语所指称的对象的自然音韵之间具有一种象拟的关系。这不仅使中国古典诗歌具有了一种“天籁”般音韵美的特征 ,而且使人们在诵读诗歌的过程中 ,即使脱离诗歌语词概念意义的导引 ,仅凭这些语词在诵读时的音韵特征 ,就可以获得对全诗情景韵味的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19.
把当代中国文学作为一个整体与欧美文学相比较,可以发现当代中国文学中环境文学的失语。当代中国文学没有形成环境文学的整体体系与文学类别,但是挖掘其未来发展的基础与因子,可以找到构建当代中国环境文学的土壤与途径。本文从文学评论、作家创作、作品主题、读者群体四个方面提出了建构中国当代环境文学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哲学要自己讲,讲自己,就是要突破“洋魂西话”对“中魂汉话”的遮蔽,化“洋魂西话”为“中魂汉话”。自己讲,讲自己,不是排斥西方哲学,而是“知己”,知己是为了更好地知彼。知己知彼,才能平等地交流、对话。在中国哲学语境下,中国哲学是指人对宇宙、社会、人生之道的道的体贴和名字体系。惟依此规定发现中国哲学创新的三条游戏规则,即核心话题的转变,诠释文本的转换,人文语境的变化,才能建构当代中国的哲学形式——和合学。和合学的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五大原理,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五大冲突和危机的化解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