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中东国家经济改革的持续深入和世界油价的回升,中东地区的投资环境日益改善,对外经济合作和对外贸易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前景看好.中东地区在经济上与我国互补性很强,是我国对外开展经贸合作的理想地区.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上海的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大力开拓中东市场,加强双边经贸交流,更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2.
2011年初以来的中东动荡几乎席卷整个阿拉伯世界,它与全球金融危机一样,为世界各国所瞩目,对中东地区乃至世界政治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政府除尊重有关中东国家人民的自主选择权外,还应继续坚持"不干涉内政"的基本原则,继续推进中东地区稳定,加强对地区形势和中东各国政情的深入研究,建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风险评估机制,制定中国对中东地区的长期能源规划,进一步加强中国同中东地区经贸领域的务实合作。  相似文献   

3.
中东石油资源丰富,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突出,发展与中东的经贸合作是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重要内容。这次美伊战争给中东国家的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也给中国与中东地区的经贸往来带来一定冲击,但中国与中东的经贸关系前景依然乐观。  相似文献   

4.
面对中东剧变的冲击,海合会在联合维护成员国政权稳定的同时,对内深化合作,对外趁势扩员,拓展地区影响。海合会在坚持内部深化策略的同时首次选择扩员,其根源在于海合会国家对自身根本利益的认知,对维护国内政治制度安全稳定的偏好在其区域经济合作中始终发挥着幕后主导作用。海合会内部经济合作将进一步向民生相关的社会经济领域扩展深化,并逐步从消极一体化向积极一体化迈进,同时政治安全因素在海合会经济合作中的幕后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强,沙特的领导核心地位也愈加突出。中东剧变使海合会在中东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但其引领中东区域经济合作的难度也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5.
中东石油资源丰富,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突出,发展与中东的经贸合作是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重要内容.这次美伊战争给中东国家的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也给中国与中东地区的经贸往来带来一定冲击,但中国与中东的经贸关系前景依然乐观.  相似文献   

6.
奥巴马执政后,提出了“新中东政策”,同其前任相比,“新中东政策”突出了六点变化,并已在该地区产生了一定影响。鉴于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中国可抓住此机遇,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扩大影响,以进一步加强同中东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7.
奥巴马执政后,提出了“新中东政策”,同其前任相比,“新中东政策”突出了六点变化,并已在该地区产生了一定影响。鉴于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中国可抓住此机遇,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扩大影响,以进一步加强同中东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8.
美国大中东经济计划的实质是要在大中东地区推行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和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但这与大中东地区的宗教.文化相冲突,实施起来极为困难。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也不一定符合大中东地区的需要。美国试图用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改造拉美地区的计划已遭失败,美国的大中东计划前景如何,人们将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东地区仍是一个比较集中的劳务市场,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劳务输出和对外承包业务仍有可能,但国际上公司林立,竞争激烈。劳务市场上成交条件日益苛刻,我国的对外劳务合作要保持不断发展,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在劳务输出方面我们主要面临两方面的竞争,一是输出劳务的阿拉  相似文献   

10.
中东石油已成为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互动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确保中东石油利益是美国历届政府对外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美国的中东石油战略实质上是一种霸权战略。然而,美国竭力绝对控制中东石油的霸权意图面临着一系列困境:中东等地人民反对石油霸权的斗争不会停息;世界其他大国和地区力量对美国中东石油霸权形成重大制约;美国在中东地区软实力的日渐衰落会削弱其控制中东石油的能力;美国中东战略目标或政策顾此失彼,无法兼容。这表明,美国在中东构建绝对石油安全的战略意图将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想。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具有强大经济实力的国家联合体,经济手段是欧盟参与中东事务的主要方式。冷战结束以来,欧盟在中东地区的主要政策就是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对于欧盟来说,此举主要是为了促进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提高民众的社会福利和生活水平,从而达到保持中东地区社会稳定,减少经济难民,消除恐怖主义根源,维护欧盟地缘战略安全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中东石油已成为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互动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确保中东石油利益是美国历届政府对外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美国的中东石油战略实质上是一种霸权战略.然而,美国竭力绝对控制中东石油的霸权意图面临着一系列困境:中东等地人民反对石油霸权的斗争不会停息;世界其他大国和地区力量对美国中东石油霸权形成重大制约;美国在中东地区软实力的日渐衰落会削弱其控制中东石油的能力;美国中东战略目标或政策顾此失彼,无法兼容.这表明,美国在中东构建绝对石油安全的战略意图将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想.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以来,土耳其对叙利亚外交政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02年,土耳其对外抛出以经济合作为主轴的“零问题”睦邻周边外交政策,暂时化解了与叙利亚之间的“冷和平”关系;2011年,为加强中东地区影响力,土耳其选择了旨在使巴沙尔政权倒台的对叙政策,使土叙关系转为全面敌对状态,政策失败引发了土耳其周边外交和安全环境的双重恶化;2016年,土耳其对叙政策调整为“安全化”议程,重回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传统外交战略,但安全收益并未达到合理预期,对叙军事干预政策陷入两难。总体而言,土耳其对外推行的积极进取型外交使其地区影响力达到新的高度,但也造成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对外关系呈现出紧张化的不利局面。在当前中东地区和解浪潮的新形势下,对外缓和是土耳其改善对外关系、缓和国内矛盾的现实选择。对外推行缓和外交、实施“再接触”对叙政策、追求土叙两国关系正常化等对外目标已成为土耳其国内政治新的呼声。  相似文献   

14.
美国石油地缘战略与中东地区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地区在地缘政治上处于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枢纽地位,迄今为止还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安全机制,中东国际关系具有极强的传动性、脆弱性和复杂性.长期以来,美国在中东的首要国家安全利益是控制该地区的石油,确保美国对中东市场和中东海空战略航道的控制,以中东地缘战略为依托,实现在全球经济、政治和安全事务等方面的战略主动权.随着美国进一步实施在中东建立政治新格局,中东地区安全与中东石油安全相互依存关系也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5.
中东伊斯兰激进组织行动无论与“基地”是否有关,也无论具体的行动是否由本·拉登策划和指挥,绝大部分都打着“本·拉登”的旗号,对外宣称是“基地”组织的一部分。它们选择各种暴力方式,将主要目标指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以色列和中东地区的亲美世俗政府,’通过威胁性的政治报复性爆炸、恐吓性的经济破坏性屠杀和胁迫性谈判的劫机绑架等途径,追求轰动效应和恐怖后果,从而满足某种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16.
美国石油地缘战略与中东地区安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东地区在地缘政治上处于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枢纽地位,迄今为止还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安全机制,中东国际关系具有极强的传动性、脆弱性和复杂性.长期以来,美国在中东的首要国家安全利益是控制该地区的石油,确保美国对中东市场和中东海空战略航道的控制,以中东地缘战略为依托,实现在全球经济、政治和安全事务等方面的战略主动权.随着美国进一步实施在中东建立政治新格局,中东地区安全与中东石油安全相互依存关系也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与中东国家的能源合作是其参与中东事务的重要外交工具。俄罗斯借助能源合作拉近了与中东地区大国的关系,加强了与传统友好国家的合作,为打造俄立体的中东外交做出了贡献。俄罗斯与中东国家的能源合作具有服务于其整体外交政策、受制于国内经济形势和整体经济实力、兼顾双边与多边合作等特点。国际油价持续低迷、中东地区局势动荡推动了俄罗斯与地区国家的能源合作,但同为能源生产国和出口国的俄罗斯与中东国家,未来在争夺国际能源消费市场方面的竞争仍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8.
王泰 《阿拉伯世界》2005,(2):37-42,56
二战后,中东经历了民族解放独立运动和社会革命,现代化进程向全面化、纵深化方向发展,地区经济合作和区域化逐渐加强,中东地缘政治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和重要。巴以冲突持续不断,中东问题呈现出复杂化、长期化趋势。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兴起和扩散在国际意识形态及国际政治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形成所谓“文明冲突”六个趋势与特征。  相似文献   

19.
后冷战时期美国中东战略及其对中国安全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中东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有进一步突出之势,美国制订了对中东加强民主攻势,致力于对中东石油的控制,实行军事介入和控制等中东战略,不过,其中东战略仍面临诸多挑战,客观上,美国中东战略的实施势必加深中国对其安全环境的忧虑。  相似文献   

20.
中东地区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落实的枢纽地区。中东地区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石油出口,经济结构失衡,易受外部冲击,亟需多元化发展。中国可以与中东各国在国际贸易、下游石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合作、大宗商品定价、金融市场等六大领域展开合作。中国与中东地区合作面临地缘政治冲突频发、信贷风险较高、资金来源的不确定性和外交风险较高等挑战。中国可通过加强风险预警,完善后期管理,把控项目特征等多层次金融举措化解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