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业》2004,(6)
现代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一个根本宗旨是以人为本。无论企业大小,员工都是企业最主要的构成因素之一,没有员工的企业只能被称作皮包公司。而员工的思想又决定着企业的发展。老板和员工之间永远存在着一条鸿沟,即便是和老板最近的人也无法全面、真实地向老板说出自己对企业的想法。而老板又是多么的需要了解员工的思想啊。 从管理实践来看,这种劳资双方的矛盾是企业内部无法解决的,员工之间可以互相倾诉、抱怨,但是如果老  相似文献   

2.
张宏涛 《职业》2012,(22):65
有位企业哲人说:"如果你想让你的员工像驴子一样工作,那么你的员工就会变成驴子。"的确,驴子不玩游戏,不听音乐,不会聊天,但驴子同样也不会思考,不会有工作热情,它只能僵化地做一些没有创造力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陈亦权 《职业》2009,(2):27-27
老板要给自己的员工以什么样的印象才最好,这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有的人说做老板最主要的是要有威信,说透彻一点就是要让员工觉得怕,否则员工不听自己的话,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了:又有人说老板要做员工的“老好人”,对所有员工都要好,这样才能让员工对自己贴心。  相似文献   

4.
老板要给自己的员工以什么样的印象才最好,这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有的人说做老板最主要的是要有威信,说透彻一点就是要让员工觉得怕,否则员工不听自己的话,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了;又有人说老板要做员工的"老好人",对所有员工都要好,这样才能让员工对自己贴心.  相似文献   

5.
王婕 《职业》2005,(10):27
对于企业来说,人力资源部的职能在其他部门看来,就像是一个行政监督机构:一个专门负责出制度并进行考核的"衙门".很多管理者也习惯性地把内部管理上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归咎于制度不健全.但事实上,有些时候写了一大堆制度,开展了很多工作,该做的事都做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却不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还是没有体现出来.老板不满意、员工没感觉,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也没能最终产生直接的作用,这使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感到困惑.  相似文献   

6.
滴水海洋 《职业》2010,(10):46-46
每个员工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心应手,都希望在工作上可以有动力有热情,这也是老板们愿意看到的景象。他们希望员工有奉献精神,爱岗敬业,可没有动力的员工是无法有热情的,于是不少老板开始打造自己的团队,因为聪明的老板们都知道与其花钱去包装自己的产品,还不如花钱好好把员工这个活广告包装好,这不是更值得嘛!  相似文献   

7.
情感是人性最活跃的存在。“三资”企业青年在工作中如何处理情感与理性、人情与工作的关系?“三资”企业对青年员工的情感需求又是如何看待的呢?一、工作中的人情与理性1.工作与人情关系LJP是法国某银行广州分行市场推广部员工。他说 :“外企要求员工把工作与私人事务分清 ,不允许员工把私人的事带到工作上来 ,在工作上经理有权决定一切 ,放工后 ,老板便不会过问员工的私事。同事之间 ,上班时大家是工作伙伴关系 ,下班后虽然也有来往 ,但多是谈论工作 ,很少谈论私人的事情 ,因此大家的交流往往只是局限于工作方面 ,在公司很少有同事…  相似文献   

8.
19世纪初,一个在柏林洪堡大学的小伙子,经常因为学费而外出打工,那年的暑假,他来到一家成立没几年的玩具作坊里当会计. 玩具作坊的老板是一个非常严格和苛刻的人,他希望自己的每个员工都是最勤劳的人,最好一天到晚都不断地工作,连洗手间都不要去,可是哪怕如此,作坊效益依旧很不好,而且问题不断,有时候是产品的质量遭到客户投诉,有时候是无法如期完成订单,还有时候则是成堆的产品堆在仓库里无人问津! 老板纳闷极了,自己的员工都是最勤劳的人,可是为什么作坊却始终发展不起来呢?老板断定还是员工出了问题,他开始仔细留意每一个员工的工作,第二天,他终于揪出了三个不认真工作的懒员工,他们经常会傻傻地发呆,甚至还有两次拿着做了一半的产品跑到街上去玩.  相似文献   

9.
赵亿 《现代交际》2005,(5):70-70
在迸入公司四个月后,我产生了一种难以言状的失落感,我感觉自己完全被忽视了。总是觉得自己学生时代的风光无限早已不知去向,等待我的是种种"冷遇"。当初我是被大老板亲自招聘进公司的,但自从进来以后就没有机会和大老板说话;顶头上司对我很冷淡,却经常找我的搭档--一个活跃的女生聊天;同事都有自己的小圈子,我似乎总也钻不进去……我很郁闷,"我想多参与一些事情,有谁甘心只做小兵?可是如果老板不知道目己的能力,再闷头做,做得再好也没用。" 时常感觉自己像一个可有可无的小兵,即使哪天消失也不会有人问津。  相似文献   

10.
鲁钟鸣 《职业》2006,(2):28
一个公司便是一个小世界,老板与员工的关系便犹如船与水的关系.那么,老板如何选择.对待员工.特别是问题员工呢?不重视节约的员工日本一家机器制造厂的老板发现装配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对一些剩余的小零件总是不太珍惜.常常是随手丢弃.他多次提醒也不见效。一天.老板突然走到工厂装配  相似文献   

11.
冼强 《现代交际》2006,(12):70-70
我现在在中关村一家计算机公司做高级程序员。我之所以离开以前的公司,主要是因为我在同事跟前说抱怨老板的话,传到老板那儿,老板处处排挤我,逼得我不得不辞职走人。事情是这样的。一次,老板交给我一个难度很大的任务,并跟我事先声明“这件事难度大,你敢不敢承担,敢不敢接受挑  相似文献   

12.
潘家永 《职业》2009,(5):34-34
Q:我是一家公司的人事主管,经常碰到一些员工不辞而别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些员工认为自己没有与公司签订竞业限制条款,也没有接受过公司的培训,解除合同可以不打招呼就走人;另有一些员工认为无事情需要交接,也无档案转移等问题,可以不办离职手续。请问:用人单位是否可以要求自动离职的员工承担违约责任?员工离职后没有办理离职手续,我们也不予理会,是否有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3.
很多行政人员会觉得开会是个费时又无关紧要的事情,很多公事已在平时向上司报告过,还要在会议上复述一次,似乎没有必要,但作为老板,工作会议却是万万不可掉以轻心的。例行会议的好处一是在于开会之时撰写记录,白纸黑字记下所要遵循之事;二是给平时难得见面的同事、上下级、部门与部门之间沟通协调的机会,将一些模棱两可的事情摆明;三是形象问题,如果各部门平时少聚在一起,老板的权威性减损不说,员工渐渐会感到公司乃是一盘散沙,缺乏成熟机构部门内应有的工作程序;四是一些重要业务会议可以集思广益,发动大多数员工的集体智慧…  相似文献   

14.
郑莹 《职业时空》2005,(18):5-7
郑老板从事塑料拖鞋的生意已经18年了,在潮汕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企业的业务也蒸蒸日上,产品出口遍及欧美、东南亚地区,员工的数量从创业初期的3个人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人。十几年的发展历程,郑老板虽然经历过不少挫折,但是凭借自己的辛勤工作,终于走向了现在初具规模的发展道路。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郑老板开始发现自己对企业的管理有点力不从心了。在咨询了一些专家的意见后,郑老板觉得自己应该聘请职业经理人帮忙打理公司业务,以便自己把精力放在业务的扩展上。为此,郑老板聘请了一位在知名玩具企业从事过5年管理工作的刘先生担任自己企业的总经理,负责帮自己打理企业的日常运作。刘先生确实没有让郑老板失望,上任几个月,连续制定了一系列规定,对企业的业务流程  相似文献   

15.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共享天伦之乐。 老板舍不得做得一手好活计又有很强组织能力的老木匠走,再三挽留,老木匠决心已定,不为所动。老板无奈,只得答应了,但问他是否可以帮忙再建一座别墅,老木匠答应了。 在盖别墅的过程中,大家都看得出来,老木匠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了。用料也不那么严格,做出的活计也全无往日水准,有时还偷工减料往自己的家里带些贵重材料。老板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在别墅建好后,把钥匙交给了老木匠。 “这已是你自己的别墅。”老板说,“很早以前,我就决定在你退休前…  相似文献   

16.
自己当上了别人的上司固然是件好事,但也有很多人发现从此以后自己的人际关系也逐渐变得生硬起来,而检查自己又似乎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原因在哪里呢?那么就请你反省一下,看看有没有在无意中犯了下面的这些错误:一、以自己的原则会要求别人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生活习惯与处世原则,而且往往认为自己的原则是最合理的,并希望别人也能够服从你的习惯。当大家是同级身份的时候,因为彼此都没有权力要求别人,所以还能“求同存异”,但如果你是别人的上级,就往往会觉得别人的习惯,特别是工作习惯”不合理,减低了工作效串”,并“理所当…  相似文献   

17.
爱美丽 《女性天地》2006,(10):36-38
男人最讨厌女人唠叨,他们死活想不明白,女人怎么总是无休止地唠叨,翻来覆去地说同一件事情,而且一年365天天天如此。女人从来不觉得自己唠叨,她们觉得自己只是说了自己该说的话想说的话,之所以来来回回地说,是因为男人们从来没有听进去她们到底说了什么。于是,男人和女人的战争  相似文献   

18.
每个员工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心应手,都希望在工作上可以有动力有热情,这也是老板们愿意看到的景象.他们希望员工有奉献精神,爱岗敬业,可没有动力的员工是无法有热情的,于是不少老板开始打造自己的团队,因为聪明的老板们都知道与其花钱去包装自己的产品,还不如花钱好好把员工这个活广告包装好,这不是更值得嘛!  相似文献   

19.
谁敢与老板谈判?不到万不得已,谁会冒这个风险?事实上,在职场的实际工作中,每位员工都有“顶风作案”的机会,随时都有可能要面临一场与老板的“较量”。老板面前,你会是赢家吗?我们的老板是出了名的脾气暴躁,公司里的每一位员工几乎都挨过骂。直到现在,大家都安慰自己:被骂是幸运,被骂代表我和老板熟!事实上,我们的老板也并非大家想象  相似文献   

20.
谢耘 《金色年华》2005,(6):42-46
在随后的几个星期里,项目总体上在按预期向前推进。因为没有一个十分周全的项目计划,为了保证大家工作的有效配合,我们每天早上都要开碰头会,检查进度,布置任务,协调工作。然后大家分头做自己的事情。由于我们身在异国他乡,也没有别的事情可做,便每天工作到晚上10点。在大学我是学雷达的,对电视可以讲是一窍不通,因此我便承担了微控制器编程的任务。这对我来说倒是释车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