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朔现象”的实质是一种大众文化现象,其表现在:(1)通俗化与平面感;(2)媚俗、矫情等。从王朔的本文系列可看出,他所努力进行的是一种文化解构运动,其文化功能指向是对某种价值禁忌的反抗。这种反抗是以喜剧的方式进行的,其重要手段是调侃,它不仅成为叙述话语的方式,而且成为作品人物的一种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2.
王朔现象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朔现象的再思考张英伟八十年代以来以“现象”命名的事件越来越多,但各种“现象”似乎总是昙花一现,唯有王朔现象是个例外。他在1988年,先后把《轮回》、《顽主》、《大喘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等四部小说搬上银幕,“玩”出了个中国电影的“王朔年”...  相似文献   

3.
王朔是八九十年代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王朔现象和一个时代联系在一起,是我们进入八九十年代的文学叙述中无法绕开的主要文化现象,他对传统文化与人文价值的反叛与嘲弄,他的独具一格的调侃语言,他的商业意识,他的创作的大众化趋向等等,都成为那个时代的一道独特的风景。时至今日,王朔现象最绚丽的时代虽已过去,但他带给我们的话题与思考依然远远没有结束。  相似文献   

4.
王朔是中国当代文坛颇有争议的人物.本文认为,"王朔现象"是大众文学在新时期发展的产物,体现出了现代大众文学的特征,显示了中国大众文学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活力,代表了当今大众文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代文坛上不能忽略王朔,他贡献给文学史的是顽主人物形象和独特的语言风格.顽主们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平民,他们自己鄙夷着老百姓,这类多余人不具备平民身份,甚至还有一种优越感.但王朔进行创作的时候有意识地采取平民视角,让广大读者接受,真切展开叙述.王朔的平民倾向还表现在小说的语言上,具有口语化的特点,易于普通受众接受.  相似文献   

6.
王朔小说之“新”,主要在于其反讽特征和后人道主义思想倾向。但从历史传承角度审视 ,王朔小说的生命力却在于对前人创造的“俗套”的继承  相似文献   

7.
词的"三化"现象是指名物化、动态化、性状化,这是一种词的功能偏移现象.它不同于词的兼类,兼类是改变了词性,而功能偏移并未改变词性;它也不同于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一种临时现象,而功能偏移则是一种较稳定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试论“香港现象”的成因张兆华当我们以无比兴奋的心情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之时,对于令世人瞩目的“香港现象”,不能不以冷静的态度作深入的研究。所谓“香港现象”主要指以下四个方面:一、香港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50年间...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许多企业存在的招聘“回扣”现象,文章阐述了其本质及危害性,运用劳动力市场等有关理论分析了其成因,并站在企业角度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帮助企业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10.
正当市场原装“茅台”供不应求,王朔的酒精兑水点上一二滴“敌敌畏”的假活儿也“昧着良心”上市了。王朔小说引起的“轰动效应”是非常有趣的文学现象。他以特有的“激情、悬疑、机智、幽默甚至无耻”,引发了读者的愉悦、吃惊、乃至激愤、憎恶。总之,你读了王朔,他不会让你太舒坦。  相似文献   

11.
论王朔小说的“边缘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朔小说从80年代中后期一直“热”到现在,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的市民趣味,还在于他塑造了一大批“边缘人”形象。文章分析了产生这些“边缘人”的社会原由及其价值和特点。  相似文献   

12.
对于众说纷纭的“王朔现象”,我们应以科学理性的严肃态度,将其置入当代文学话语转型的历史语境中来加以考查。因为“王朔现象”将文学还原为生活,把人性复归于自然,用边缘化的生活方式来彰显个性,生动地揭示了当下人的生存环境与精神状态,最终填补了自然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运动中的历史缺席,并确立了一种影响深远的文学话语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以定代中现象是当代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语法、词汇、修辞现象,以往的研究很少。相关形式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主要集中在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比较密切及受关注程度比较高的一些领域。它的远源是文言中大量存在的同一形式,近源则是港澳台“国语”以及海外“华语”中的同类形式,具有简约化、陌生化、口语化与修辞化的表达效果。受此项研究的启发,可以建立古今之间以及语法、词汇和修辞之间的两个重要接口,从而用之于更多语言现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懒庸顽劣是“为官不为”现象的集中体现,导致了怠政、懒政、误政等问题。近些年来,尽管国家反腐败的力度日益加大,社会中腐败的势头得到了有力地抑制,但是,这种“为官不为”现象却并未因此消失。从学理上来分析,“为官不为”现象是一种制度性的结果,与政绩考核的制度设计、反腐败的广度及传统政治文化的路径依赖具有密切的关联,这也构成了其产生的逻辑机理。如将个人政绩考核与集体政绩考核辩证统一起来,在加大反腐力度的同时拓宽反腐的广度,与此同时继续开创出全新的现代政治文化,这样才可有效地消除当前存在的“为官不为”现象。  相似文献   

15.
“兼语式”这种现象尽管争议颇多,但其概念和范围基本上还是为大家所公认的,,那就是指一个动宾结构和一个主谓结构套在一起这样一种结构形式。本文讨论的现象既包括通常所说的兼语式,但范围又比兼语式大得多。我们把义句中表示对象的成分叫做项,把表示运动、变化、状态的成分叫做谓词。凡是从语义上分析,兼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的语义成分(包括连续性的和非连续性的),都叫作兼义成分,以区别于兼语式。义句中的谓  相似文献   

16.
后世对宋诗的评价往往毁誉参半。相比辉煌的唐诗,它常给人以"味同嚼蜡"或"殆同书钞"的印象。宋诗之所以给人这种印象与宋代的"文人多,诗人少"的文化现象密不可分。本文试图通过探讨这种文化现象,进而分析其潜在的深层文化内因,说明它是整个宋代文学被学术同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所谓陪房就是旧社会随同主子姑娘出嫁到婆家的男女仆人,他们是主子姑娘嫁妆中的一部分,因此也可以说是主子姑娘的一种特殊陪嫁品。陪房是我国古代一种十分重要的婚俗现象,这种以人作为陪嫁品的习俗,其实也是整个人类不平等社会婚姻习俗中的一个共同现象。我们在文章中主要考察了这种陪嫁习俗在我国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以及它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现代市场经济语境中的文学悖论--王朔现象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朔是现代市场经济与传播媒介的宁馨儿 ,他用商业运作的方式来炒作文学 ,对传统文化中僵化的东西进行了解构 ,但这种解构本身也带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并导致其价值观呈现出一种悖论倾向 ;“王朔现象”代表着现代商业文化的产生 ,表现出当代部分青年人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的倾斜与断裂 ,标志着现代文化的历史转型。  相似文献   

19.
战友王朔     
1977年1月初的一天下午,一百多名北京籍应届高中毕业生,身穿中国海军当时特有的深蓝色冬季军服,一起登上了一列开往青岛的军用列车。他们是197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水面舰艇部队应征入伍的新兵。我和王朔都在其中。我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第三”现象对“一夫一妻制”的法律地位所产生的严重影响。已引起法学界和社会学界的极大关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对确有过错的一方或“第三”仅靠党纪,政纪等行政手段惩处或“道德法庭”的“审判”,而现行法律尚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制裁,笔认为,以法律手段,具体而言以刑法,民法,行政处罚对第三插足破坏合江婚姻家庭关系的行为进行遏制和制裁是必要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