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李莎 《青岛画报》2007,(5):15-16
◎十大经典话剧 <雷雨>:中国话剧百年第一戏. <雷雨>,中国话剧史的一座丰碑,它使24岁的曹禺一鸣惊人,使中国话剧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
海清,是<双面胶>里泼辣的丽娟、<蜗居>里节俭的海萍、<王贵与安娜>里娇纵的安娜、<媳妇的美好时代>里善良的毛豆豆,如今继<梅花档案>和<追捕>后,海清在热映的<黎明之前>中第三次参演谍战戏,在剧中扮演了潜伏在林永健身边的地下党顾晔佳.  相似文献   

3.
张雪松,男,1962年生于北镇,现为辽宁省美协理事、辽河画院特聘画家、北镇市文化馆副馆长、北镇市美协主席,擅长山水画.画作<龙岗>获辽宁省建国60周年美展金奖,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家园>获全国小幅工笔画展优秀奖(最高奖);<东北老秋>获辽宁省美术作品展览一等奖;<闾山>获中国文化部美展银奖;<瑞雪兆丰年>获全国扇面大展优秀奖.作品<夏日山居>、<玉泉寺>、<游人散去后>,分别被辽宁省美术馆、马来西亚美术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藏.中央电视台曾以<闾山入画中>为题为其拍摄专题片.  相似文献   

4.
于丽 《青岛画报》2006,(12):46-47
1、胡锦、恬妮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江电影蓬勃发展,拍摄了很多迎合市民趣味的风月片,由此衍生出不少艳星,常常在银幕上宽衣解带.不过,在众多"艳星"当中,胡锦和恬妮似乎有点浪得虚名,胡锦在<大军阀>、<金瓶双艳>,恬妮在<天涯明月刀>等戏中的裸体,都是替身完成.  相似文献   

5.
《西厢记》恋爱心理描写的辩证艺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实甫的<西厢记>创造性地表现了崔莺莺和张生复杂而隐秘的恋爱心理,深刻地表现了人物的情感美、心灵美,谱写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颂歌.王实甫运用心灵辩证法艺术方法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增强了作品表现的男女恋情的艺术魅力,在中国戏曲史上赢得了"北曲故当以<西厢>压卷"的美誉.王实甫成功运用了具有中国古代艺术美学特色的真与假、虚与实、冷与热、快与慢等对立统一的艺术辩证法描写恋爱心理,是<西厢记>艺术成就高于元代其他爱情戏之独特原因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伪满洲国是日本武装占领东北后建立的殖民政权.在日本的操纵下,该政权建立了一整套为其殖民统治服务的职官制度.依照伪满洲国<政府组织法>,在"执政"之下设立的机构中,握有实权的是国务院下属的总务厅,其权力牢牢掌控在关东军手中.人事行政是国家组织运营的基础和核心,根据统治的需要,日本确立了伪满洲国"日满两籍官员并用"的方针.无论哪一级政权,最终的权力则操控在关东军手中.日本对伪满洲国的具体操控是通过关东军司令官兼驻伪满洲国大使来实现的.在殖民统治中,形成了"总务厅中心主义"和"日系官吏要职制".总务厅表面上是国务总理的幕僚机构及执行机关,实际上却操控着伪满洲国的实际权力.伪总务厅长是日本人,他有权代理伪国务总理,处理一切事务.伪满洲国成立后,从中央到地方构成了以总务厅为中心的殖民统治网,统治网的核心是日籍官吏,形成了日本对伪满洲国控制体系.在这一体系中,真正掌握实权的是机构是总务厅,正真掌握实权的人是关东军司令官和日系官员,伪满政权成为不折不扣的殖民政权.  相似文献   

7.
贾探春理事贾府与改革大观园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月锐 《社科纵横》2008,23(5):97-99
作为<红楼梦>当中的主要人物之一的贾探春.是一位具有丰富性格的女性.她言谈机敏、办事果干、聪明大方.在<红楼梦>第55、56两回,作者曹雪芹浓墨重彩,为我们展现了贾探春理事贾府与改革大观园的一场好戏.这场戏巾.贾探春抓住机遇,依靠自身聪明才智,大胆地对贾府管理当中存在的有关弊端进行了革除,并取得良好效果.这场改革运动,具备先进科学的管理特征,对现代社会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有较强的借鉴和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8.
质疑皇帝戏     
看完<康熙王朝>,又看了<天下粮仓>,我并不像很多人那样感到"心里很受感动、很受震撼,"反倒是越看越觉得有点糊涂.联想起近年时髦起来的"皇帝戏"、"皇帝广告",纳闷不知为什么眼下的编剧、导演们会一同看好历史上的皇帝,并极尽粉饰之能事.那些荧屏中的皇帝们如今被描绘成是那样高尚、善良、敬业和爱民的仁君,真的让那些已经不再对皇帝抱有什么好感的人,以为是一直错看了他们而感到不是滋味.  相似文献   

9.
<西游补>的时空向来让读者费心劳神,行者到底回到了哪一世界,这一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戏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西游补>从第二回起,就紧锣密鼓地进行空间大腾挪.它一改取经队伍"走上西方"的"西游",转而让行者"走下东方来",实质上是从渐趋西天"佛国",转向东方"青青世界"--世界被还原为"俗世".在"青青世界"中,空间的腾挪变换,使时间也随之扭曲变形,而时间的扭曲变形反过来赋予空间以独特的意义--世界被还原为迷情辛苦的"俗世".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三<颂>的主旨是颂人而非颂神,颂时王而非颂前王,颂"今"而非颂"古".<颂>诗的根本性质是颂美时王之盛德、成功并以之告神.<周颂>31首诗只有4首可视为颂神,余皆主颂人.<商颂>作于殷商后期,亦以颂时王之成功以告神为主旨.<鲁颂>纯颂时王,无告神之意.从所颂对象的性质是神灵还是时王这方面考查,<诗经>三<颂>的主旨是相同的.这一结论是阐释、研究<颂>诗的基础和出发点,它揭示了<颂>诗的本相,揭示了<颂>诗的创作特征和规律,澄清了前人关于<颂>诗的误解,亦有助于确定争论已久的部分诗篇的作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