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伟华 《西北人口》2011,(6):79-83,88
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复杂的,内蒙古是民族自治地方,人口有其独特性,运用OLS模型实证分析各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的上升及少儿抚养比的下降对1990年以来的内蒙古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作用;老年抚养比的上升、少数民族人口比重的提高对经济增长具有负相关作用;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性别比及平均受教育年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蔡昉 《人口研究》2004,28(2):2-9
本文援引国际经验,把人口转变引致的不同人口年龄特征阶段看作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额外源泉,或人口红利;论证了通过高储蓄率、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和低抚养比,中国人口转变对改革以来高速经济增长的贡献;揭示了人口红利即将消失的趋势,由此提出最大化促进就业是维持人口对经济增长正面效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中国各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消费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西北人口》2011,(6):74-78
消费是影响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对于影响消费的众多因素研究,大多基于收入分配不均和收入不确定性视角,而忽略了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消费的影响效应。上世纪7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加快了我国人口转变及老龄化发展的步伐,这一转变必将改变居民的储蓄消费行为,影响储蓄-消费模式和消费率。基于我国2002-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各地区人口转变对消费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消费率与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之间分别存在正相关关系与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人口年龄结构转变本身具有动态性,与消费的关系也随之变化。文章基于1987-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城乡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城、乡居民消费率与少儿抚养比之间均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少儿抚养比越低,城、乡居民消费率越低,但少儿抚养比的降低对城、乡居民消费率边际变化的影响差异不大;现阶段整体来看老年抚养比对城、乡居民消费率的作用并不显著;人口年龄结构对消费的影响具有时期效应,与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之前相比,我国城、乡老年抚养比相对于少儿抚养比对消费变化的影响更大;此外,少儿抚养比通过家庭收入增长率对城镇居民消费具有显著偏效应,老年抚养比则通过家庭收入增长率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偏效应,这说明伴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城、乡居民分别在子女照料、老人赡养等方面作出了消费倾斜。  相似文献   

5.
人口年龄结构是经过多年人口自然增长和迁移变动等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客观状况,对未来人口发展的速度和趋势以及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整体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1995~2014年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20年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以下特征:少儿人口数量减少且比重呈持续下降趋势;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稳步增长且比重呈稳定上升趋势;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长且比重呈上升趋势,老龄化进程加快。总体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年型,各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存在差异。各地人口负担系数存在较大差异,人均GDP与总抚养比和少年儿童抚养比呈负相关,与老年人口抚养比呈正相关。经济发达省市区人口负担系数较小;城乡人口比例呈持续升高态势;城乡人口总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呈下降趋势,城乡老年人口抚养比呈稳步升高态势;乡村人口抚养比高于城镇。  相似文献   

6.
在人口转变的后一阶段,易出现人口老龄化倾向。由于出生率下降速度和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是同步发生的,前者先于后者发生,前者与后者也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在出生率下降初期,出生率下降速度快于人口老龄化速度。在这一人口变动过程中,会形成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年龄结构,也就是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在一个时期内都比较低的局面,并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总人口“中间大,两头小”的结构,使得劳动力供给充足,而且社会负担相对较轻。年龄结构的这种变化将带来劳动力增加、储蓄和投资增长、人力投资增加和妇女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理论机制基础上,提出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假设,并以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路径分析的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存在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中,人口总抚养比正向影响居民消费,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负向影响居民消费;间接影响中,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能通过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及收入分配影响居民消费,而老年抚养比只通过收入分配影响居民消费;同时研究发现,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的间接影响路径系数大于直接影响路径系数。并且本文对基于人口年龄结构的我国低消费率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理论老年抚养比与实际老年抚养比偏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周燕 《人口研究》2004,28(3):38-43
理论老年抚养比与实际老年抚养比存在严重偏离 ,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率及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参与率是影响老年抚养比偏离的主要因素 ,老年抚养比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决定了我们应当对老年抚养比偏离必须有一清晰认识 ,扭转长期以来用理论老年抚养比代替实际老年抚养比分析相关问题的习惯作法 ,走出多年来以理论老年抚养比代替实际老年抚养比的误区 ,更加科学、准确地分析和判断人口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老年抚养比:理论与实际的偏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周燕 《南方人口》2004,19(2):31-36
理论老年抚养比与实际老年抚养比存在严重偏离 ,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率及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参与率是影响老年抚养比偏离的主要因素 ,老年抚养比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决定了我们应当对老年抚养比偏离必须有一清晰认识 ,扭转长期以来用理论老年抚养比代替实际老年抚养比分析相关问题的习惯作法 ,走出多年来以理论老年抚养比代替实际老年抚养比的误区 ,更加科学、准确地分析和判断人口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抚养比变化看东北地区人口老龄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抚养比是反映社会经济负担的一项重要指标,抚养比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口抚养比是反映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东北地区的总抚养比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而这种总抚养比较低的现状是少年儿童抚养比较低造成的,东北地区应避免被较低的抚养比误导,忽视低抚养比下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要利用当前的人口机会窗口为未来的深度老龄化时期的到来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1.
从人口抚养比到社会抚养比的探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人口红利"的存在与否,并不单由人口年龄结构决定,还受人口规模、人口素质、就业结构、生产与消费模式等因素的影响.于是作者在对人口抚养比进行标准化的基础上,引入"标准消费人口"的概念,对不同年龄结构人口的消费状况进行统一,同时考虑不同产业的劳动人口就业率和产业之间的产出差异,并将标准化后的抚养比称为"社会抚养比".研究发现,标准化后的实际抚养比很大程度上与该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各地区人口结构与储蓄率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我国各省级行政区1989~2005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和经济统计数据,文章研究了各地区人口转变对各地区储蓄率的影响。分析表明,储蓄率和少儿抚养比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和老年抚养比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基于2000年各地区人口预期寿命和储蓄率的分析,证实了生命周期假说预言的储蓄率和人口预期寿命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研究人口抚养比入手建立人口增长的差分方程组模型,据此推算人口总量和人口抚养比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有一个极限,不会无限制地恶化下去。同时,我国生育率控制指标的最佳调节时机至少还要再等待20年.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须维持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不变,稳定低生育率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高储蓄现象举世瞩目。1978年以来,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国民储蓄水平不断上升,与此同时人口抚养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探讨人口抚养比变化与国民储蓄之间的联系是分析中国高国民储蓄原因的重要方面。本文采用1978~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利用VECM模型,研究人口抚养比变化与国民储蓄的长期动态关系,发现:1978年以来,总抚养比下降引起了国民储蓄上升,其中,少儿抚养比对国民储蓄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老年抚养比对国民储蓄影响不显著。从影响时间看,总抚养比变化对国民储蓄影响时间约为20年,其中主要影响发生在前6年。随着总抚养比的逆转,国民储蓄将逐渐下降,高储蓄只是中国经济发展特定时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居民消费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其原因何在?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包含人口抚养比的居民消费模型,考察人口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2001~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少儿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有显著性的正向影响,老年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有显著性的负向影响,即少儿抚养比越低、老年抚养比越高,居民消费率越低。因此,促进我国内需持续增长必须改善人口结构和老年群体消费的供求结构。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储蓄效应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遵循生命周期理论,在构建三期世代交叠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人口年龄结构、储蓄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1991-2010年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实证分析结果与理论模型的预测分析相一致,其中少年儿童抚养比与储蓄率成呈负相关关系,老年抚养比的寿命效应超过了负担效应与储蓄率呈正相关关系,人口结构变量对人均GDP的影响大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对被解释变量储蓄率和人均GDP增长进行了较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0~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综合系统GMM估计方法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考察了人口年龄结构、社会保障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少儿抚养比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且社会保障支出的提升强化了少儿抚养比对于降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2)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3)老年抚养比与城乡收入差距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但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即以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为门槛变量,当社会保障水平达到门槛值后,老年抚养比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从区域层面看,东部和西部地区老年抚养比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但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变化,其影响变化趋势呈现相反的结果,而中部地区老年抚养比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需要加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城乡经济结构发展的匹配程度,转变社会保障的城市偏向性支出,合理考虑地区差异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8.
"人口红利"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大卫·布鲁姆与杰佛瑞·威廉森于1998年提出。什么是"人口红利"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现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换句话说,一个国家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形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亦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动态广义矩估计方法,分析亚洲人口年龄结构对储蓄率、投资率及经常账户的效应。结果发现:(1)人口结构对储蓄的效应存在,老年人口抚养比对储蓄率有显著负向影响,符合生命周期假说;(2)少儿抚养比与储蓄率无显著相关,少儿人口抚养质量与数量间存在替代效应;(3)老年人口抚养比效应对于外部均衡非常显著。老年化经济体对于经常账户逆差存在依赖,经常账户可以视为亚洲人口红利期高储蓄的国际"缓存池"和"中转地"。亚洲的经济增长、高储蓄与高顺差呈现梯队性的趋势,且与人口结构的变迁一致。这些发现可以从人口结构角度解释亚洲的高储蓄和高经常账户顺差及国际资本流动。所以,世界经济体应避免同周期的老年化,以保证经济的梯队发展和资源跨代跨国转移;同时,对于减少少儿人口来压缩社会负担的政策效果不能预期过高。  相似文献   

20.
刘铠豪 《人口研究》2016,(2):98-112
文章通过扩展世代交叠模型,考察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一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基于2000~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系统广义矩估计和门槛回归结果表明:在城镇地区,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对消费率均产生正向影响,且该正向影响都随收入增长率的提高而减弱;而在农村地区,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对消费率均产生负效应,少儿抚养比的负效应随收入增长率的提高而增强,老年抚养比的负效应却呈现“倒U型”特征.研究结论表明: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在中国只适用于城镇地区,并不适用于农村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率的效应差异十分显著.城镇地区少儿抚养比的大幅下降和农村地区老年抚养比的持续上升是中国居民消费率长期走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