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人作为人的一个性别归类,和"女"字作为一个符号所表达的内涵,为我们证明了一个事实:在《说文解字》时代,女人仍然更多的是一种物品,是一种被男人审视和把玩的物品.但更重要的是它证明,创造汉字,或者更准确地说,当汉字发展到《说文解字》时代,女人失去了(或者就从来未曾拥有过)对汉字的驾驭和控制.汉字被男性化了.  相似文献   

2.
汉字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汉字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难以分割的关系,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语境下,汉字形体结构复杂、同音字多、汉字数量比较多等特点使得汉字教学成为汉语国际教育的瓶颈;同时汉字在信息处理方面存在诸多不便。当下汉字的科学化研究能对推动国家与民族的振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产生重要影响,应得到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相似文献   

3.
居延汉简文字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处于汉字从篆书向隶书的过渡阶段.其中的字体成分相当复杂,能够反映出汉字发展过程中的很多现象.我们运用汉字构形学的理论和方法全面考察了居延汉简文字的状况,研究了居延汉简文字的特点及其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为汉字构形发展史的描写提供了断代依据.  相似文献   

4.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对汉语的国际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依据。本文介绍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规定,提出为了贯彻和执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教学中必须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禁止教授方言和不规范汉字。强调汉语拼音在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扩大汉语在国际上的影响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桥梁作用,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有效工具,要充分利用它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相似文献   

5.
汉字图形化     
陈瑾 《源流》2008,(12)
中国汉字起源于表形表意表情的象形文字。汉字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明,记载了汉字文化的发展,继承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由隶书到楷书的发展演变被称为“楷化”,它是汉字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也是现代汉字形成的基础阶段。在汉字楷化的过程中,促进或推动了楷化发展的因素很多,从外因的角度看,楷化的发展除了与当时的政治和学术思想有关外,书法的发展、书写工具的改进、书写载体的变化、家具的变化等对楷化的发展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汉字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经过系统内部的自然淘汰和国家的强制规范,形成以形声字为主体的文字符号系统。在这个过程中,认知范畴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对概念的归纳产生形符,反过来又将形符推演,用于改造或创造汉字。二者构成范畴化的全过程,使得汉字成为一个以形声字为主体的成熟的符号系统,极为稳定地存在至今。  相似文献   

8.
汉字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遵循繁简互动、总体趋向简易的原则—简不明则繁、繁不便则简。其发展是一个不断由简到繁、删繁就简的过程。汉字的种种特性促进了汉字的发展并制约着汉字朝着简约方向发展 ,其本身具有简约机制。  相似文献   

9.
汉字的研究虽然起步很早,但由于历史的局限,尚有不足之处,加之时代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研究领域.当前和今后的汉字研究应该关注哪些方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今后的汉字研究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深入和突破:一、汉字发展史的研究.二、汉字学理论的建设.三、汉字的信息化处理.  相似文献   

10.
在"汉字文化圈"内,诸多国家和地区中的各种语言文字无不大量借用了古代中国的语言文字,如在日本文、朝鲜文、越南文以及纳西文、西夏文、壮僮文等周边国家和中国少数民族中典型的古今军语中,就往往保留着这些具有极高学术研究价值的现已或隐或亡的古汉语语法现象.它们同属"汉字文化圈",其文字的形、音、义互有借输,又各有变异.对"汉字文化圈"地区内的古代军语做比较研究,能够较直接、准确地反映出各个时代诸多领域的真实面貌,并对"汉字文化圈"的框架体系有一个综合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一、印刷体楷书汉字字形问题界说 定型化或者说标准化,是一切文字符号体系发展的重要的客观规律之一,汉字符号体系的发展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汉字不断定型化的历史。方块汉字从甲、金、篆、隶发展到今天的楷书,已经高度定型。 例如: (?)→人 但是,楷书印刷体汉字的字形也仍然还存在着不少尚未完全规范定型的情况。这一点在中文信息处理工作中必须引起注意,特别是与字形信息有关的那部分工作,是必须以楷书汉字的印刷体的标准化为先决条件的。 我国印刷通用的汉字形体主要有四种:老宋体、仿宋体、方体、楷体。不同的印刷体常常使一个字或一个组字的部件的形体有两种以上的不同写法。 例如: (?) 字形上的不同,并不一定是笔数有了增减或者笔划之间的搭配组合有了变化,有时仅仅  相似文献   

12.
从汉字发展的历史看异体字的整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家,文字的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汉字始终在演变着,而在这演变过程中字形的简化与繁化也同样贯穿始终,成为矛盾的统一体。 我们目前所进行的简化汉字包括两方面的工作:汉字的整理和汉字的简化。对汉字的整理是汉字字数的简化,不是限制或减少汉字,而是废除一部分异体字。但汉字整理和汉字简化义是一个工作的两个方面,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本文将从汉字发展的历史谈谈建国后对异体字的整理在汉字改革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及不足之处,以求总结经验以利于今后的语言文字工作。  相似文献   

13.
汉字发展的过程也是汉字不断规范的过程.新中国建立以后汉字规范化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受到了港、澳、台及海外华人用字习惯的冲击,既要继续推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扩大对外交流,又要巩固汉字规范化取得的成果.专家学者和国家职能部门均应做出新的努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论中日汉字在语言文字体系中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日两国都是属于"汉字文化圈"的国家,长期以来中国汉字对日语汉字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这一点得到了学术界的肯定.而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日语中的汉语对中国语言文字体系的影响也不容忽略,本文旨在以汉字为媒介,探讨中日两国在语言文字体系中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5.
汉字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不仅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为朝鲜、日本等汉字圈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汉字传播到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后,在各民族的不同文化环境中发展变化。朝鲜语和日语在借用中国的汉语词汇时因受其固有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影响而产生了不同的倾向性,它分别体现在词目、词性、词类、口语化程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同时经历了文字改革的历程,但各因其文化背景的差异而走过了不同的道路.中国经历的文字改革思潮最终为汉语拼音和简化字的推行做了一个铺垫;日本的文字改革之风也为简化字的出台和汉字范围的限定起了推动作用.汉字改革的实践结果同时也证明:汉字深深根植于两国文化土壤中,不可偏废.了解两国文字改革的运动轨迹及其实现途径,对正确认识汉字的发展、评价汉字的价值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日本文字改革的警示,中国亦可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7.
汉字的形义统一性源自原初造字时的"因义赋形",在发展过程中,汉字也始终保持这种特性。这一方面是受文字发展定律的影响,同时也因认知主体对汉字形义统一特性的适配和规约。汉字的形义统一性是历史的,经历了由具体单一到抽象系统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在维持形义统一性上,汉字主要采用新造异体字、新造分化字、对形体结构重新解释等手段。形义统一性又反作用于汉字,一方面赋予汉字以顽强的生命力,同时又在维系形义统一性的过程中造就了大量形声字,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汉字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8.
中日两国都是使用汉字的国家.据说,汉字是公元4世纪末到5世纪初通过朝鲜传到日本的.虽然两国同是使用汉字,且字形很多是相同的,但经过历史的演变,目前两国通用汉字的形体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在日本政府1981年公布的<常用汉字表>和中国政府1956年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的基础上,对两国现用汉字的历史演变、形体差异简单地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语文革新运动以“言文一致”为目标,同时包括了文体层面的白话文运动和文字层面的汉字拼音化运动.二者既相互支援,又彼此竞争.新文化运动后,白话文的迅速推广引发了一系列围绕汉语发展水平的论争.经过讨论,新文化人达成了共识:汉语可以适应现代生活,但也存在明显不足.在此情势下,拼音化论者提出:汉语的不足应由汉字负责,要解放汉语,推动真正的白话文,必须废汉字.这就突破了拼音化运动自清末以来从汉字论汉字的思路,为拼音化思想增添了一个新的论证视角.这一事例提示了一个动态的“思想生态圈”的存在.注意“思想生态圈”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一个时代某一论域中各种主张的互动对某一特定主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刘又辛在文字训诂研究中,对汉字发展、汉字假借、同源词、异体字等方面提出了新见解,为汉语言文字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