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乌斯宾斯基与艺术文本结构的视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苏联塔尔图-莫斯科符号学派的代表人物Б.A.乌斯宾斯基对艺术文本结构所作的研究具有独到性。他从视点问题切入,通过对意识形态、空间-时间的特征描写、心理以及话语等多个层面视点的详尽分析,意在从结构建构的符号关系学角度强调不同层面上视点之间的联系,进而探讨艺术文本信息的形成和渊源关系。他的研究是动态的且突破了系统的藩篱,不仅为结构诗学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而且体现了研究方法论上的创新思想。  相似文献   

2.
"文学研究中的哥白尼革命"是国内学界早期对洛特曼填平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鸿沟,消弭科学与人文界限的称誉。目前洛特曼正在面临重新语境化,文化身份被改写。就价值立场而言,国内学界趋向将洛特曼美学对接解构主义、文化诗学,强调洛特曼对结构主义的超越格局和后学气象。就理论形态而言,致力于激活洛特曼恢弘的文化视野下符号学具有的哲学、语言学、历史学、文学史、文化史等跨学科特性和方法论本质,原归于结构符号学的单一轨道进度至文化符号学多轨并进。洛特曼原有镜像的转型,不仅开拓了洛特曼理论的接受视野,而且启发了"后理论时代"的文学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3.
关于文化发展的动力问题是社会学、哲学、人类学、历史学、文化学等许多学科共同关注的一个最基本而又最复杂的问题.包罗万象而又纷纭变化的人类文化究竟是以什么方式运转的?它的动力又来源于何处?针对这一问题,俄罗斯文化符号学家、文艺理论家洛特曼用符号学的观点和方法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文化发展的动态图景,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重新认识文化动力的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5.
洛特曼是20世纪俄国著名的学者,文艺学家,是著名的塔尔图符号学派创始人.他的符号学研究对象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结构主义诗学和艺术文本理论,在国内外这方面已有不少的成果,但就其文本的接受与认知理论问题在我国研究还不多.本文试图就其早期创作活动进行介绍和阐述,并研究其接受与认知理论,了解洛特曼的文化、符号学与翻译的关系,进一步探究其符号学领域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6.
艺术从属论与艺术独立论,是西方古典美学与现代美学各自的主要标记之一,现代美学中的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之间的鸿沟即由此而来。塔尔图学派与洛特曼美学思想的主要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借用生物学理论,把艺术当作独立的生命,通过"外文本"和"文化链"的形式,将艺术与外部世界紧密地连在一起:从而既真正解决了艺术独立问题,又成功填平了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之间的鸿沟。西方美学上自古希腊以来就一直存在的艺术与哲学之间的争论,从此告一段落。这也正是西方后现代美学文化转向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7.
object本身的三重意义结构与罗兰·巴特的符号学体系有对应关系,而The system of objects(<物体系>)正是用object这一符号的多重含义构建了object(物)的system(体系).或者说,object本身的体系正是<物体系>的体系.object在此获得一种隐喻性内涵:<物体系>是物的自主性叙事.这种形式上的结论在鲍德里亚的主题内容中得到印证,鲍德里亚通过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消费社会物的神话.从另一方面,上述结论也表明鲍德里亚将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美学扩展到整个物的世界.消费社会中人/物关系将使符号学美学获得一种新的价值生长点.  相似文献   

8.
9.
对意抬关系的探讨是符号学研究的实质和核心。语言是由“能指(声音、文字)”/所指(意义)”双面构成的符号体系。魏晋时期,王粥力主“得意忘言”,欧阳建首倡“言尽意”,对语言符号意指关系的见解都有其内在合理性。这场言意之辩,将先秦时期关于名实关系和言意关系的讨论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后世文学、艺术乃至中国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商标概念的符号学分析——兼论商标权和商标侵权的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标是一种符号,而符号学是专门研究符号现象的。因此,用符号学方法来分析商标及其生成演变过程就非常有意义。这种分析不仅有助于从静态上理解商标的内在结构,从动态上理解商标的生产与演变过程,而且也有助于理解商标权的界限、商标侵权的实质以及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语言反映出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阻碍了信息的交流。文学翻译者应正确地认识文化差异,并在翻译中尽量淡化和减少文化差异,有效完成不同语言间的文化传递。  相似文献   

12.
文化自觉是对事物正确的认识和感悟。没有文化自觉就没有文化的建设和文化的创新。文化自觉靠学习和研究来获得。要提高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提高文艺的社会本质和艺术本质的文化自觉。要用六维的立体思维去观察和认识文化,提高对文艺规律的文化自觉,实现社会主义文艺的大繁荣。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世纪以来,文学终结论、文艺学边界、日常生活审美化、文化研究等问题曾引起热烈讨论。笔者也曾撰写过相关文章,直接或间接地介入其中。现在看来,虽然相关的讨论业已平息,但许多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而面对逐渐变形走样的文学理论,一些学者也在积极地寻找着应对方案。我的方案很简单,就是要在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之间寻找一条通道,以期使文学理论走出困境。而要想说清楚这个问题,大概得从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双重缺陷谈起。  相似文献   

14.
地理标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近十年来政府报告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词汇。地理标志源于TRIPS协定,属于知识产权法律范畴。在文化学理论视域下,地理标志作为农耕文明的重要文化记忆和文化因子,代表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已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各种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表现。世界各国对地理标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加速了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的国际化、理论化、学术化的发展。它们的结合对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推广与传播、开发与利用具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语言的符号性与文学言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语言不是观看世界的透明窗户。语言的符号性使文学言语拥有了特殊的语用方式,产生其自身的意义。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对文学文本中语言符号的所指和能指的使用作了具体探讨。文学符号的所指在指称上力求具像,但在内涵上却力图制造多义性,形象则将这两种特性集于一身。因而,隐喻和象征就成了文学表现的主要课题。另一方面,通过对音调、韵脚、韵律及节奏的对应性处理,语言的能指也被用来表现意义。由此可见文学意义产生方式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从创作论角度看,《圣经》的上帝创世神话是凭借具体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去寻找一切事物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易经》的宇宙起源图式是按照具体情景之间的比兴关系去揭示一切事物得以演化的基本法则。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观点看,《圣经》的律法走向了希腊和希伯来两种文化传统的历史性整合,《易经》的阴阳则衍生出儒道两家的历史性拆解。从语言方面看,不同于《圣经》那种由理性内容所支配的叙事方式,《易》象和古代汉语都是一种具有动态性、主体性、灵活性特点的生成性语言。  相似文献   

17.
论艺术家艺术个性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代艺术家面临着历史上最好的创作环境与机遇,如果能够认真研究传统、回归传统,并激活传统在他们创作实践中的作用,发挥中国艺术家独特的创造精神,一定能够创作出展现时代精神,不愧于伟大时代、伟大民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作品.并进一步探讨艺术家如何为现代中国人审美意识的形成贡献自己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转型与范式转换的特定历史时期,文艺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关于问题的问题.即我们如何提出问题,提出什么问题是有意义的,它相对于什么对象有意义,在何种历史、何种语境、何种层面上有意义,不同范式观对问题是如何设定与回答的,即对于今天文艺学的现实来讲,什么是真问题,什么是假问题.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作者和读者,他们在参加文学活动时,总是会带上一己的艺术审美情感,这种艺术情感不仅与普通情感具有明显差别,其审美形态在文学活动中也表现出情景交融、情义相通、情理相生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20.
诗歌语言的维度:"Image"与意境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号性是语言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比较分析发现,英语语符具有时间单维性和生命流动性的特点,汉语语符具有平面图画性和空间多维性的特点.这种语言维度的差异反映在诗歌创作的领域,表现为意象派诗歌中时间瞬间意象和中国古典诗歌三维空间意境的分野.仅以抒情的纯粹性而言,中国古典诗歌实现了诗歌语言维度的最大化,具有虚实相生和时空合一、视角通透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