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最近二十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全球商业活动与社会日常生活发生了颠覆性变革,互联网及数字技术所展现出的对人类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及社会系统的深刻影响越来越为学界所重视.互联网重返学界——尤其是相对传统的人文基础学科——成为最近几年里全球性的一种新动向.尽管目前这些创新努力时间尚短,经验有限,远未臻于成熟,但以历史学科为例,短短三五年间,从最基础的教与学到最顶端的前沿研究的各个层面都出现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新动向.在技术更新频繁的今天,及时总结、探讨这些新经验,既“预”社会之流,也“预”技术之流,对学科自身当是必要和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
我们正处在一个网络时代,互联网似乎无所不在,已介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我国众多的社会科学期刊而言,互联网的介入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对社会科学期刊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社会科学期刊又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这是编辑学界近年来经常讨论的问题。作为社会科学期刊的编辑,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也常常为这些问题所困扰,在此想谈一些个人不成熟的看法。互联网给予传统编辑出版方式的冲击每个编辑都会有所感受。比如,来稿方式、审稿方式和编辑方式等的变化,但对社会科学期刊而言,最重要的也是最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所带来的期刊传…  相似文献   

3.
文章讨论了国内社会学与人类学界新近引入的"家园"概念,对其学科定义、整体性视角、地方性外延、与物质生存资源的紧密关系,以及家园边界与认同等学术内涵进行了一一剖析。指出了"家园"概念的三方面理论意义——中国人世界观体系的本土化表达、生活世界的整体性和主体性表达、对家园变迁所致社会问题的解释。文章最后对"家园"概念与近似的"社区"概念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性"这一研究议题也在这个新的社会空间有了新的发展势头。本文从"性"是最易说明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角度阐述互联网与性领域是值得重视的研究领域,并将互联网看作一种新的空间探讨对"性"所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一些已有的"互联网与性"的中国抽样调查数据,提出"互联网与性"这一领域在中国社会科学界可研究的若干议题,并结合相关议题进行学术意义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普及,一种基于网络交互媒体的新的公益模式——"微公益"正快速兴起。"微公益"的出现体现了我国社会对公益的追求及对传统向善文化的传承,但"微公益"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参与其中的个行为主体共同努力以保障其健康成长。政府作为"微公益"行为的特殊参与主体,对"微公益"行为过程的健康成长的科学引导,将有效推动全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从而为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全面繁荣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6.
当代西方经济学发展若干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西方经济学发展出现了若干新动向——新兴古典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行为与实验经济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与演化经济学等相继兴起。这些新动向代表经济学在多个领域的新发展,体现了时代发展对传统经济学的新要求。通过对这些新兴理论的分析与研究,可以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社会空间"的概念界说与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国内哲学、社会学、地理学以及城市规划学界,“社会空间”被频繁地提及。人们习惯于从各自不同的学科视角出发使用“社会空间”一词构筑自己的思想观点.从而赋予了“社会空间”概念以丰富多样的理论内涵。面对学界关于“社会空间”的众多解释,区分出狭义“社会空间”概念和广义“社会-空间”概念,对二者所表达和包含的具体内容做概括性地梳理,可以纠正当前“社会空间”一词表意的混乱情况,为“社会空间”概念在不同学科领域间的沟通与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顾绍梅 《兰州学刊》2007,(11):89-91,8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我国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新动向.学术界对这个新动向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进行了积极、深入的探讨.学者们一致认为,它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思想心理方面也有社会现实的因素,并对其产生的社会根源从历史和现实、主观和客观等方面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丰硕成果.本文拟对这些研究成果作一综述,并对其研究特点和趋势作一初步小结,以期望这一课题有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总结者,明末清初王夫之对先秦以来的各派哲学体系进行了梳理,在先贤基础上对许多既有论题进行了深层探讨,赋予传统以新的理解。"习与性成"是王夫之哲学的人性论基础。对于"习与性成"之"习"字,学界历来众说纷纭,各有高论。本文从字义、义理切入,试图厘清王夫之的习性论之"习"字所包含的最本质的含义——"习行"。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信息技术革命导致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欧盟诸多成员国作为较早进入互联网时代的国家,其在互联网时代对于隐私权的保护则体现为欧盟议会于2016年4月14日通过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GDPR"取代了欧盟旧有的数据隐私标准,并于2018年5月25日开始在欧盟的28个成员国实施。目前学界对于"GDPR"的关注大多仍停留在互联网的服务提供者与其用户之间,但对于服务提供者与其雇员之间隐私权保护研究尚存在一定的缺失。本文旨在通过《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法条的实证分析,对跨国公司与劳动者隐私权保护的及跨国企业风险对策探讨,为学界对劳动者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护其个人隐私权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科技时代的到来扩大了互联网模式的应用,最明显的是体现了"互联网+"在各生活领域的智能创新,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便捷。其中"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互联网+"的应用,能够为社区居家养老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帮助解决我国老龄化人口加重所带来的困难。故而,本文将针对"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阐述其研究背景,探讨传统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弊端,给出了"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具体应用,希望可以为今后社区居家养老中互联网+的应用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及各种传播技术进入家庭空间,亲代逐渐丧失了在教化子代上的权威和优势,子代凭借对新技术的掌握而获得"反哺"能力,成为亲代学习新技术的"言传身教"者,在代际传播中居于主导地位。亲子两代在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接入、使用上的差异,伴随时间的累积效应,将产生知识积累上的差异,数字沟由此产生。家庭内部的数字沟,是社会层面数字沟及其不平等的组成部分,将加剧社会的信息分化、冲击传统"亲孝"关系,使老龄化社会"雪上加霜"。为消弭代际数字沟,回应"积极老龄化"的时代需求,应开展面向老年人的网络素养教育活动,为老年人参与社会提供网络平台;提升老年人的互联网使用质量,建立子代与父辈之间新型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13.
当前学界对于通过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实现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走出困境、抢占未来竞争主动权的观点已成为共识。本文基于微笑曲线分析传统制造业的困境,并区别于以往研究,从企业运营的微观角度探讨"互联网+"环境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可实现路径。认为在以往研究中被经常性忽视的生产制造环节,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技术环境改善采购管理、提高生产柔性和优化物流配送的路径达到价值增值从而实现转型升级。最后,对微笑曲线的产生机理及未来的演化趋势进行了思考,指出处于产业链不同区域的企业所掌握的差异化信息的排他性是造成微笑曲线呈现不同形态的根源,而伴随"互联网+"的深度发展和介入最终将演变为一条整体上移、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相似文献   

14.
透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新的时代背景有:国家战略背景——全面深化改革、产业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的国家战略背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区域发展背景、"互联网+"的社会背景、"工业4.0"的工业技术背景以及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发展背景。并窥探出这些时代背景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进而构建出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顶层设计、进行平台搭建、落实下企业制度实践和轮训制度,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中西方社会之间在制度环境上存在的较大区别,中国消费社会研究中的消费者自主性议题应把关注的焦点投向制度因素;基于国内学界在消费者自主性问题上所存在的研究不足和中国社会在"国家——个人"之间关系中所形成的"家庭化"事实,中国家庭制度因素是我们探讨消费者自主性议题和理解"国家——消费者"之间关系的聚合点。通过对中国家庭制度及其建构过程的关注和分析,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把握消费者自主性的现状,也可以给我们提供从消费领域窥视"国家——消费者"之间关系张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桓占伟 《文史哲》2015,(1):106-117,166-167
长期以来,学界多以"礼"为春秋时期的核心观念;孔子以"仁"代"礼","仁"又被视为春秋后期的社会核心观念,"义"在春秋观念史上的地位却被忽视了。实际上,春秋之"义"具有统领性、共识性和普遍性,三者共同支撑起"义"在春秋社会观念中的核心地位。春秋义观念的勃兴,表明以"礼"为代表的宗法制度的崩坏,并不意味着以"义"为准则的宗法精神的丧失。"义"对春秋社会所产生的无形而深刻的影响,理应引起学界新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试析社会问题范式及其理论见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学自产生以来,社会问题一直是其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各个时代的社会学家都对社会问题作了大量研究,阐发了丰富的理论见解,特别是关于社会问题的界定即达百种之多,这些界定形成了关于社会问题的最基本的理论见解。而了解这些见解,即可以把握各种社会问题范式。范式概念在国外被认为是由从事某种特定学科的科学家们所共有的世界观构成的、是一门学科具有的关于其研究主题的基本意向和潜在的假定。一般来说,社会学范式系指社会学家对其研究主题所作的潜在知识假设,包括他们对所研究主题的基本意向;用以描述和分析这些主题的概念选…  相似文献   

18.
用研究对象来进行学科界定,是社会学的传统做法。这种方法存在诸多问题:宏观与微观的二难;学科史书写中“社会”的强势;以及将社会学理解为研究“社会”所带来的学科边界的模糊性。更值得注意的是,“社会”本身在许多社会学家那里遭到了挑战。这些问题引发了对社会学学科定位的重新思考。社会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之处就在于它独特的方法论——社会性地看待问题。比起从研究对象出发,从研究方法来界定社会学更具有可取之处。这种对社会学的再界定,必然要求用“社会性”(the social)替代“社会”(society),并将之作为社会学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话语体系范式转换之得失及未来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次笔谈除刘笑敢先生外,主要采自各位作者在2009年5月3日《文史哲》编辑部主办的"文史哲杂志人文高端论坛之二:中国哲学话语体系的范式转换"上的发言,所涉及问题均为目前中国哲学界关心最迫切、讨论最热烈、思考最深入的话题,相信对今后中国哲学史研究及中国哲学本身的未来走向具有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20.
而今,方励之之流走完了“鼓吹崇美——煽动反党——出逃卖国”的三部曲。这伙人不仅竭力鼓吹美国“三权分立”的体制,而且狂言要请美国人到中国当总理,胡诌“中国再当三百年殖民地才能振兴”。对这些崇美卖国的言论进行深刻的批判,让更多的人正确地认识美国社会进而醒悟过来,这将有利于缩小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市场,也将有利于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