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云南流动人口与艾滋病扩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口流动既是社会经济进步的标志之一 ,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由于流动人口具有与常住人口不同的特征 ,在迁移过程中 ,他们不仅成为艾滋病的易感人群 ,同时也成为艾滋病扩散的重要媒介。这一点 ,可以从流动人口分布、流量与HIV/AIDS流行程度的时、空关系中得到清楚的印证  相似文献   

2.
龙翠芳 《西北人口》2007,28(6):95-97,101
贵州自1993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HIV感染者便以极快的速度蔓延,并且出现了感染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本研究立足于13-24岁的校外青少年群体,以贵州织金县太平社区、六盘水市人民西路社区/铜仁市太平村为例,通过对三个调查点校外青少年高危行为与艾滋病易感性的现状与特点进行分析,针对这一群体步上高危行为的原因提出对策思考,目的主要是呼吁社会去关注、关爱这一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3.
1 研究背景 在中国巨大的社会经济变革过程中,性病与艾滋病(STD/AIDS,下同)的传播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996年,国家报告STD的年发病率已达34/10万。而截止到1996—10底,国家报告被检出的艾滋病毒(HIV,下同)感染者已达5157例,其中133例已发展为AIDS。江苏省亦已检出HIV阳性者17人。估计全国潜在的感染人群大约在5~10万人。STD/AIDS正以较快的速度在中国的西南部和沿海省份蔓延,严重威胁着劳动人口的健康素质,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昆山市位于江苏省南部,紧临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当地的社会经济活动十分活跃,人口流动频繁。尽管目前该市还没有HIV阳性案例的报告,但是STD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育龄人群的生殪健康正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对广东省流动人口婚育问题的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东是我国流动人口最多的省份,流动人口的婚育问题也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首先对流动人口作了界定,并分析了广东流动人口的特征及其对婚育行为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这使计划生育管理面临巨大的压力。文章最后提出一些措施以图化解流动人口的婚育问题带给城市的压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疫情仍呈上升趋势。流动人口的数量和规模日益增长是艾滋病流行加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促进因素,国内多个地区的艾滋病检测数据表明,流动人口HIV感染者均超过检测出的总感染人数的2/3,且新发现的感染者以流动人口为主,"流动人口‘艾’情紧急",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已经成为我国艾滋病防控中亟待强化的重点之一。为进一步了解流动人口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滇西某大型道路建设工地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风险进行调研与分析,该工地流动人口所面临的主要艾滋病风险是高危商业性性行为。深入调研发现,因其特殊的行业特征,工地流动人口中形成了对商业性性行为默许、容忍、合理化的氛围,对于所面临的艾滋病风险存在侥幸心理,各职业人群由于知识、社会经济处境不同,其与艾滋病相关的高危行为有明显差异。基于研究发现,本文对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干预实践、艾滋病预防研究的社会人文视角及未来研究方向等提出了讨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在中国的迅速流行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人们普遍认为“艾滋病是年轻人的病”。调查资料显示,50岁及以上的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报告人数已达到全国感染者的1/10,并呈快速增长趋势。老年感染人群的主要感染渠道以既往有偿献血感染为主。老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增多无论对家庭还是对社会均产生严重的后果,在艾滋病预防和控制战役中,老年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人群,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南非《国际在线》报道,肯尼亚把已婚青年排除在预防HIV/AIDS感染的项目之外,这增加了感染病毒的危险性。实际上,已婚的青春期女孩对HIV更易受到感染,因为她们更喜欢无保护的性行为,根据2004年人口理事会的研究,在南部和东部非洲57%已婚女孩有无保护性行为,而未婚的性活跃期女孩是5%。“在肯尼亚对已婚青年排除进行预防HIV/AIDS的宣教活动是一项危险的举动。”  相似文献   

9.
影响未婚青年“生殖健康男性参与”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多资料表明,未婚男青年性知识/态度/行为(KAP)开放度远高于女性,是生殖健康干预的重点人群。但因种种原因我国性教育仍举步维艰,使年轻男子成为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盲点。忽视该群体性健康的需求会造成他们对成年、避孕、安全性行为缺乏准备,导致性暴力、非意愿妊娠及AIDS和其他性病的流行等广泛的社会健康后果。  相似文献   

10.
流动人口的暂时性回流是其流动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但在迄今的相关研究中长期遭到忽视.本文基于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以及对福建省有代表性的流动人口流动经历和过程问卷调查数据,在生命历程理论的视角下揭示了流动人口暂时性回流的特征,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三成流动人口在流动过程中有过暂时性回流行为,且结婚、 生养孩子等人生阶段性目标为其回流的主要原因;(2)半数以上流动人口的暂时性回流行为发生在首次城市流动和首次职业流动之后;(3)婚姻、 生育、 就业变动等生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对流动人口的暂时性回流行为产生显著影响.从性别差异上看,女性流动人口的暂时性回流整体上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程度高于男性.女性更容易受到婚姻、 家庭子女数量等因素的影响,生命历程对女性的暂时性回流行为更具解释力.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HIV/AIDS is spreading more rapidly in black communities than any other in the United States, with black women being 23 times more likely to become infected than any other subgroup in the country. Some African-American churches are becoming involved by creating HIV/AIDS ministries that cater to various needs of local populations.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deictic markers, this article analyzes ideologies surrounding HIV/AIDS and the pastor's influence on the HIV/AIDS ministry at College Street Baptist Church.  相似文献   

12.
流动人口的居住空间与居住形态是体现流动人口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着重分析了闵行区流动人口居住的基本特征与空间分布,构建了流动人口在城市居住的滞留模式,全面剖析了不同尺度下流动人口的流动机理,揭示了流动人口空间转换的状态与时空特征,提出实现居住分布空间优化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社区服务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慈勤英  李芬 《南方人口》2002,17(3):14-17
我国目前对流动人口实行的防范式行政管理方法,在实际中不易落实,且易引起流动人口的排斥抵触情绪。因此必须针对流动人口的特点,采用计生社区服务模式为主的工作方式,转交流动人口的传统生育观。流动人口计生社区服务模式应着重:以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服务为宗旨;以生产、生活、生育服务为主线;注重社区服务的福利性质;以促进城市居民与流动人口沟通为目的。流动人口计生社区服务对于流动人口本身和社区计划生育而言具有很多优势,是以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and its causativ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have become a rapidly spreading menace in Asia as elsewher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AIDS epidemic in Thailand, identifies the patterns of HIV transmission through Thai society, describes governmental and private responses to the epidemic, and suggests further countermeasures."  相似文献   

15.
乡城人口流迁是城镇化的产物。中国正在处于快速城镇化的阶段,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入城市是当前我国城市化的重要特点和标志。而中国的乡城人口迁移是在城市本身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发生的。研究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后对城市就业的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北京市为案例,在分析北京市目前就业压力和来源、流动人口的变动与城市就业的关系及影响的基础上,给出一个关于乡城人口流动与城市就业之间动态关系的模型框架。  相似文献   

16.
The numbers of AIDS cases and HIV infections detected in the Philippines have risen slowly but steadily since the first AIDS case in the country was diagnosed in 1984. By the end of 1995, 234 AIDS cases and 470 HIV infections had been reported to the country's Department of Health. However, given the limited extent to which people have been tested for HIV infection, there are most likely many more cases than reported. The HIV/AIDS epidemic is spreading within the Filipino population. The country's substantial commercial sex trade, reports suggesting that many unmarried young men have sexual intercourse with girlfriends and acquaintances, and IV drug use among a small number of young people are factors which contribute to the potential for a serious HIV/AIDS epidemic in the Philippines. Findings from the 1994 national Young Adult Fertility and Sexuality Study, a household survey covering 10,879 men and women aged 15-24 years in 959 different communities, are presented. Almost all respondents had heard of AIDS, but there was some degree of ignorance and misinformation on the modes of HIV transmission. 13% of all single men reported having had only one sex partner, 10% reported two or more partners, and 3% reported five or more. 98% of sexually active men had heard of condoms, 58% knew that condom use can protect against HIV infection, 23% reported ever having used one, and 4% reported using a condom during the most recent act of sexual intercourse.  相似文献   

17.
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及其变迁——以广州市流动人口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广州市流动人口的调查问卷”数据,采用定量分析方法,阐述了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现状,包括意愿子女数、意愿性别偏好、意愿生育时间及其在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探讨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的变迁,揭示出生育意愿的变迁主要取决于与城市文明的融入程度及变迁方向。  相似文献   

18.
进入 90年代 ,我国少数民族社会变迁过程中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人口流动变得日趋活跃 ,民族地区人口向东南沿海地区流动呈上升势头 ,使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基本没有少数民族人口的城市逐渐发展为多民族城市 ,深圳市就是最为典型的一个。分析深圳市少数民族人口增加的原因、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对于认识少数民族在城市化进程的规律和特点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邹湘江  吴丹 《人口学刊》2013,35(4):70-79
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和提高的速度全面超越了城市,这与当前的人口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人口流动的年龄选择性,使得农村流出人口平均年龄和老年人口比例都远低于农村人口整体水平。流动人口内部在不断地"更新",年轻的流动人口不断替代年老的流动人口,从而保持较年轻的年龄结构,这种人口流动的年龄选择性加速了农村人口老龄化。通过人口老龄化模型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在2000~2010年间,农村人口自然老化速度基本保持稳定。而随着农村流动人口的增加,其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影响从2000~2005年间的0.031岁/年增加到2006~2010年间的0.07岁/年;农村流出人口对农村人口平均年龄增加的贡献也从8.04%上升到16.91%,人口流动已成为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推动力。从人口流动的角度,需要关注农村留守老人的照料问题,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及解决如何让流动人口在城市沉淀下来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