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清明上河图》与汴京城图的若干问题──与刘渊临先生的几点商榷周宝珠张择端的绘画杰作──《清明上河图》(下边简称《清图》)传世以来,自中原流传各地,加之后代各种摹本传遍世界,使这一艺术珍品大放异彩,这种现象在中国古典画中极为罕见。近半个世纪以来,中...  相似文献   

2.
《清明上河图》的命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明上河图》为什么以“清明”命名?历来有不同的解说。《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分册》归纳为:此图“描绘了当时汴京城(今开封市)清明时节人们前往汴河沿岸种种活动的热闹场面。一说清明是汴京坊名。季候是秋天。所绘为从清明坊到虹桥汴河(上河)西岸人们的活动情景。”  相似文献   

3.
《清明上河图》与清明上河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明上河图》与清明上河学周宝珠一、宋都东京与《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创作于我国十二世纪初的宋代,它伴随着我国古代城市在北宋所发生的历史性转折变化应运而生,鲜明地反映出那个时代城市的历史特征。北宋首都东京汴梁,亦称东都或汴京,即今之...  相似文献   

4.
张择端     
《阅读与作文》2010,(4):F0004-F0004
(1085-1145),字正道,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 北宋著名画家。其代表作《清明上河图》,描绘当年汴京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  相似文献   

5.
夷山即夷门山,宋时在汴京里城安远门之东,素有“峻岭”之称,为眺览汴京最佳之所。夷山驿当在夷山之上,王清惠登夷山俯视残破的汴京城,怦然心动,并有感于沿途见闻,遂赋《满江红》。  相似文献   

6.
《21世纪》2010,(6):76-77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宣和年间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盛热闹,画卷以全景式的构图,细致而真实地记录了城乡、街市、水道间的形形色色。——世博网  相似文献   

7.
开封这座有名的古城,是一个中等城市,它座落在黄河南岸豫东大平原上,历来是豫东地区物资的集散市场。开封市的集市贸易,自古以来就非常繁荣兴旺,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就是古汴京集市贸易繁荣景象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8.
董广坤  翟长庆 《社区》2011,(5):33-34
宋代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时汴京清明时节街市景象和社会生活情况,其中又极为细腻地描绘了汴河上的大木拱桥——虹桥,这是一座单孔跨汴河、中间无柱脚的桥。  相似文献   

9.
《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汴河航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明上河图》以三分之一的篇幅,精心描绘了汴河上紧张、繁忙的航运景象,正如宋人周邦彦在《汴都赋》中所说:“舳舻相衔,千里不绝,越舲吴艚,官艘贾舶,闽讴楚语,风帆雨楫,联翩方载,钲鼓镗铃”。展现出北宋首都、当时世界最大城市—汴京的繁华气派。  相似文献   

10.
再谈《清明上河图》的命名——与予嵩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年度第一期《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刊载了予嵩先生的《清明上河图的命名问题》一文,对笔者往年所撰《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一文有所指正。很好。回忆当时,笔者撰写该文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籍此能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关注。今天为了更进一步来探讨它,使它在研究中日趋于合理。笔者对于予文有几点不同看法,现在提出,请予先生和其它学者、专家予以指正为幸。  相似文献   

11.
《清明上河图》中的“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清明上河图》的卷末处,绘有一个挂着“解”字招牌的铺面。它正当十字街口,一张类似柜台的长案,横堵在敞开的门里面。既无人物,亦无任何货物。这里是经营什么业务的呢? 1958年5月,故宫珍藏的《清明上河图》首次影印出版时,郑振铎先生发表了《清明上河图的研究》,对长卷所绘内容作了详细介绍,却唯独没有提及这个铺面。不久,徐邦达先生在《故宫博物院刊》创刊号上,发表了《清明上河图的初步研究》,提到:“路南还有挂  相似文献   

12.
《清明上河图》长卷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汴河及其两岸的风光,以全景式的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展现了12世纪我国都市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风貌。“长卷”在艺术手法的处理上具有高度的成就,在内容上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城市生活的各个侧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3.
北宋末年的汴京诗蔚为大观,吕本中、邓肃等人在汴京围城前后写过一系列诗史性质的诗篇。绍兴四年(1134)左右刘子翚写下了组诗《汴京纪事二十首》,通过事后追记,将个人见闻感怀融入当代史的书写中。“事”是聚焦点,乃组诗之骨。《宣和遗事》以时间为轴,同样是以“事”为关纽。《宣和遗事》引刘子翚《汴京纪事》多达七首,刘子翚的汴京诗构成“宣和遗事”讲史话本的骨架;故事是《汴京纪事》最吸引讲史者的因素。汴京梦华、中原卧游,是南宋士庶精神生活的常调。汴京作为集体记忆的空间坐标,是士庶共通的东京梦想的载体。进入《宣和遗事》的刘子翚汴京诗,不经意间成为士庶文化沟通的津梁,在文学史上起到沟通雅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邹身城的《清明上河图》论点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大学学报》1986年第4期刊载邹身城君《<清明上河图>的命名》一文,文中所论各点,笔者认为有些地方与史实不甚相符。今据邹君所论各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邹君所据的《清明上河图记》为何人所撰,应该写出,否则使广大读者无法查证其原文。如邹文中的“所载:原先那幅有徽宗御笔题签加盖御玺的清明上河图,所绘内容幅度较大,系从汴河东水门外,十余里的荒郊起,一直画到宫苑。那就更与‘清明坊’之说,大  相似文献   

15.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自问世以来,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近三十年来海外学者(尤其是欧美和日本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范围主要围绕着《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地点、创作时间、画卷主题内容、绘画技法以及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研究者因学术背景不同、学养有别以及该图传世文献的阙如,得出的结论难免存在分歧。尽管如此,海外《清明上河图》的研究为国内的学者提供了一些新思路和方法论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日本真福寺所藏北宋刊《礼部韵略》(简称真福寺藏本),前辈学者据板式、刊工推断"有可能是汴京官板"。笔者将真福寺藏本与《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增修互注礼部韵略》等相关韵书认真比勘后,发现其正文、注释缺衍讹夺颇多,其质量当在"汴京官板"之下。故不惴浅陋,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稽考相关史实,结合该书正文、注释等,试对真福寺藏本的版本及刊印时间做进一步考证。推断该本并非元祐五年孙谔增补本官版的初刊,乃是元祐五年至元祐八年间,坊间对孙谔增补本的翻刻。  相似文献   

17.
新书架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书名:《同舟共济:〈清明上河图〉与北宋社会的冲突妥协》作者:[加拿大]曹星原定价:69.00元内容简介:本书是研究《清明上河图》的专著,作者从全新的学术角度出发,探讨了这幅名作的内容、风格、创作年代以及内在含义。在历时十余载的研究中,作者仔细考察了《清明上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美术史上,《清明上河图》可谓是一幅最具传奇色彩的作品,也是历代被临摹最多的一幅作品。从古至今关于《清明上河图》版本的考证、真伪的争辩,有着许许多多的传说和不解之谜。千百年来,历代的皇宫贵族、文人墨客对《清明上河图》的掠夺和收藏,也从未停息过。  相似文献   

19.
北宋汴京是《水浒传》中最重要的两大场景之一,汴京人是其中最重要的群体之一。在"官逼民反"的主题中,汴京是"官逼"的代表,水泊梁山是"民反"的代表。书中多有对开封景观的赞美,多是梁山好汉的视角。全书120回中32回有汴京场景,约占27%,分量不轻。东京开封出现的频次仅次于梁山。《水浒传》中汴京人众多,身份复杂,共同点就是配角,且大多是对立面,配合了"官逼"的主题需要。其中妇女的共同点是都会卖唱。《水浒传》成功利用汴京以及汴京人,圆满完成了对水浒故事的叙述、梁山好汉形象的塑造,起承转合无不以汴京为场景、以汴京人为契机,使汴京与梁山难解难分,交相辉映。中国白话小说起源于北宋开封的瓦子勾栏,作为中国第一部白话文长篇小说,自然遍布着汴京的胎记。宋代京师开封对全国、对后代的影响,比其他朝代的都城影响更大。北宋以后,人们常将汴京与北宋合在一起,产生了"汴宋"一词,成为北宋的别称。  相似文献   

20.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有一幅镇馆之宝——动起来的《清明上河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