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产学研合作促进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新建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承载主体,在规模扩张、层次升格之后,面临着质量提升的重要任务。学科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大学教育质量和水平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大学学科水平的竞争,但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基础薄弱,建设经验不足,新建本科院校只有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在与地方经济社会的互动中稳步促进学科建设,才能避免趋同化,促进特色化,真正提高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办学特色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 办学特色的科学内涵,并以泉州师范学院为例,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进行了优劣势分析,并从办学定位、学科专业 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师资队伍、校园文化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培育高校办学特色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建本科院校学风建设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风建设是一项创新的系统工程.优良的学风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教育质量的重要内涵,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学风建设的问题,着重从办学理念与特色选择、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课堂教学、强化质量管理和校园文化等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4.
尽管研究型大学与新建本科院校是不同类型的高校,但是研究型大学的一些办学理念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建设有启发意义。新建本科院校要科学定位,明确自己的办学指导思想,要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建立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要与自身发展的历史结合,努力培植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文化,要注重应用型科学研究,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作用,实现新建本科院校的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一次深刻的变革,探索建设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发展道路,提高新建本科高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至关重要。优化和调控新建本科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避免专业重复设置和同质化现象,是提高学校办学特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影响专业结构设置与调控的相关因素很多,应加以系统科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仍然存在办学理念不明确、资源整合乏力、办学特色不突出等问题,推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需要加强学科建设、培育特色学科,优化专业结构、培育特色专业,构建特色课程,实施特色教学。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家"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的要求,许多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对自身的转型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高校转型为女子高校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办学特色、调整专业设置、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等方面带来了机遇,同时,对其传统办学理念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优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提出了挑战。作为被划归新建本科院校之列的女子高校,只有明确自己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才能解决是否要转型、如何转型发展等根本性发展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8.
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基本特点是学科与专业建设的起点较低,发展速度快,招生数量多,管理经验缺乏;办学主要定位于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性人才,但专业结构不均衡。近年来,这类专业希望通过国际化办学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形成特色,提高竞争力。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重视国际化办学的原因主要有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来自于国内外高校竞争的压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国际化办学须做到教育理念国际化、培养目标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教学模式国际化、课程体系国际化。  相似文献   

9.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在人才培养上存在"规格不明"和"认识不清"的问题,导致出现实践教学体系不合理,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不能适应实验教学改革的进程,实验室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和优化配置,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实验教师队伍缺乏训练,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等不良现象.分析现状,提出了改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一系列措施,有助于提高此类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10.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活力和发展潜力。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现转型升级、内涵发展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上形成了文化多元但专业无优势、有规模少特色、有建筑缺文化的局面。应通过整合文化优势,夯实学校物质文化基础,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凝练创新办学理念,加强与地方合作等措施,推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