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8 毫秒
1.
中国之有“写妓女”的文学当自《霍小玉传》始。唐人小说中写妓女的作品甚多,但 其思想和艺术,都不如《霍小玉传》、《李娃传》、《虬髯客传》。及至宋、元,写妓女的话本便在市民和 普通百姓中流传了。明代写妓女的文学,在观念上有了新突破。曾朴的《孽海花》,应是在中国帝制 的封建社会里写妓女的压阵之作。妓女中最早创作文学作品的是六朝南齐时的苏小小。唐代妓女 人多,诗妓也多。宋代妓女中能诗而又有志气者当推歌妓严蕊。明代妓女中出现了散曲家。在妓女 出身的文学家中,要算明清之际的柳如是最为有名。她的作品,为妓女写的文学作品作了很好的终 结。“写妓女”的文学和妓女写的文学,都是文学遗产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写了不少塑造封建时代的复仇者形象的作品,如《席方平》、《伍秋月》、《向杲》、《窦氏》、《商三官》、《梅女》、《鸦头》等。在这一类作品中,蒲松龄倾诉了封建时代被压迫者的深仇大恨,歌颂了他们“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尚情操和斗争精神,猛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末期的黑暗。 这些作品,有一种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对封建统治阶级揭露得深刻,批判得尖锐,是《聊斋志异》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席方平》和《商三官》更是其中的佼  相似文献   

3.
宋希芝 《兰州学刊》2012,(11):59-66
《聊斋志异》中反映沂蒙民俗的作品有34篇。蒲松龄能够成功采撷沂蒙民俗是由于作者非常熟悉民风民俗,具备较高的艺术造诣,同时与作者在沂水生活时写作素材的搜集渠道有关。从民俗与文学的双向互动来看:一方面《聊斋志异》从行为文化、物态文化、制度文化、道德文化等方面展示了沂蒙民俗的丰富内涵;另一方面沂蒙民俗素材进入《聊斋志异》,使作品更具沂蒙地域色彩,厚重了作品的内涵,拓宽了知识面,充实了信息量,增强了可读性,使作品达到了"风俗史"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4.
《聊斋俚曲集》和《聊斋志异》同是我国古典文艺园地里的奇葩。俚曲在蒲松龄的作品中,同样应给予较高评价。但俚曲中涉及许多方言土语。理解这些方言土语,对于疏通《聊斋俚曲集》,对研究蒲松龄和《聊斋志异》,都是很有意义的一件工作。  相似文献   

5.
郑方晓 《理论界》2012,(1):111-113
"天鹅处女型"故事的禁忌母题是神话母题中流传较广的一个,在《聊斋志异》一书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故事与该母题相关。不过,该类故事所体现出的"接触"与"偷窥"双禁忌母题在《聊斋志异》的作品中既得到了继承,又有一定程度的改变。《葛巾》与《青蛙神》二则故事便是该母题在书中体现得较为明显的两篇作品。  相似文献   

6.
《聊斋志异》与蒲松龄的农民文化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蒲松龄终生以布衣文人身份生活于乡间 ,农村社会文化环境对其创作《聊斋志异》起了较明显的强化和支撑作用。其作品在取材趋向、题材内容特别是文化视角几个层面都显示了农民文化心理的渗透与影响。这是《聊斋志异》能够在乡野村间广泛流传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社会科学战线》一九七九第二期载我的《〈聊斋志异〉的〈猪嘴道人〉等篇不是蒲松龄所作》。文中提出,“三会本”《聊斋志异》附录的《猪嘴道人》、《波斯人》等篇不是蒲松龄的作品,而是清代以前的作品。去年,国外学者马泰来已著文指出,《波斯人》一篇是明初著名文学家宋濂的作品,收  相似文献   

8.
关于《萤窗异草》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萤窗异草》是模拟《聊斋志异》的著作。它与《聊斋》相仿佛,神仙、鬼狐、精怪的幻化;公案、趣闻、社会传奇的敷演是它的主要内容。每篇篇末,加以“外史氏曰”,以短评的方式揭示或深化作品的旨要或透露其讽喻意义,也是《聊斋志异》的模式。《萤窗异草》中的许多篇章脱胎于《聊斋志异》,或从《聊斋志异》的某些篇章演化出来,如《温玉》之于《莲香》;《柳青卿》之于《狐梦》;《田一桂》之于《马介甫》;《徐小三》之于《晚霞》;《宜织》之于《婴宁》;《痴婿》之于《小翠》(川剧剧目有《痴婿》,也是演《小翠》);《田凤翘》之于《连琐》;《舆中人》之于《瞳人语》;《续稔殃》之于《稔殃》;《续五通》之于《五通》;……有时章法、句式也套用因袭。总之,应该承认,《萤窗异草》是模拟《聊斋志异》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儿童文学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是不存在的,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也是寥寥无几。然而,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却有着相当数量的儿童作品。《聊斋志异》中的少年儿童形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少年儿童是主角,通篇着力刻划一、二个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一下《聊斋志异》中的诗词,分析其中诗词与小说结合的特点,以及诗词在小说创作中的作用,不仅有助于理解和评价这部古典文学名著,而且对我们从中取得借鉴,在今天的小说创作中调动一切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安排情节、描写环境、渲染气氛等,都是有意义的。 在评注本《聊斋志异》的四百三十八篇作品中,有三十三篇中含有诗词。其中除断句、联句共十六句外,完整的诗十八首,词曲五首。下面试就《聊斋志异》中诗词与小说结合的特点,《聊斋》诗词在小说中的艺术作用以及中国古典小说中小说与诗词结合的情况,作一些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11.
怀着对封建社会黑暗政治的愤慨和不满,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写了不少揭露和抨击贪官污吏的作品,也写了一些表彰和歌颂清官廉吏的作品。对于这两类作品,论者每多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有的同志甚至认为,这两类作品反映了蒲松龄政治思想上的矛盾,理由是:揭露和抨击贪官污吏,是对封建官僚地主黑暗统治的深刻揭露,而表彰和歌颂清官,则实际上是维护封建统治。把这两类作品对立起来,扬此而抑彼,这样的评价是不公允的,也不符合《聊斋志异》中这两类作品和作者蒲松龄的思想实际。对于文学作品的思想评价,不仅要看它写了什么,还要看它怎样写,看它的思想基础是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中因果报应思想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聊斋志异》研究中,对存在其中的因果报应思想,极少为研究者所重视,或为贤者讳,避而不谈;或认为瑜中微暇,不值一谈;至多在涉及作者思想局限时,顺带提一下。其实,含有因果报应思想的作品在《聊斋志异》中,不但数量很多,而且贯穿作者写作成书的始终。这是研究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的思想,不应回避也是回避不了的问题,更不是有些文章“有一些宣传封建迷信的作品”一句话所能够概括的,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本文拟对此作一些初步的探讨。蒲松龄趋向或者说相信因果报应思想,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推其思想本源,当然首先是佛教思…  相似文献   

13.
王平同志此文载《东岳论丛》一九八八年第五期.文章指出,《聊斋志异》中的某些作品,出现了一些全新的观念,认为经商也是自食其力,不再卑薄商人.某些作品肯定了经商之途,认为这不失为一种安身立命的有效方法.但《聊斋志异》中,商贾形象大多数还是唯利是图,嗜财如命者.这些人或吝啬,或无信、奸诈.甚而爱情、子女、友情与赚钱相比,都不能不退于无足轻重的地位.不难看出,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以来,日本作家、艺术家从各方面对《聊斋志异》元素加以挖掘利用,也借用《聊斋志异》的声誉扩大作品影响。田中贡太郎、太宰治等从中汲取创作灵感,充实与丰富艺术想象;战后女作家仓桥由美子等借用《聊斋志异》幻象描绘现代人的焦虑和不安,冠以志异之名的日本小说与原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趣味上越来越远,多数作品以异人、异类、异境来将当下社会的人境以及与之相关的价值观、世界观相对化,以此分散与消解现实中的苦恼,获得片刻挣脱现实枷锁的感觉。  相似文献   

15.
《聊斋志异》的语言特色早为该书的研究者所注意,分析《聊斋志异》语言特色的文章也层出不穷.多数的结论都归结在简炼、准确、形象优美几点上,但这几点好象也适合分析其它古典文学作品.也有的研究者指出了《聊斋志异》的创作巧妙地在文言句式中溶入了大量的民间口语,故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这确是较说“简炼”、“准确”、“形象”者更中肯繁的分析.只是简炼准确形象也罢,吸收了口语而有了生活气息也罢,皆没有很好地解释,《聊斋志异》的语言为什么不可以白话替代?难道白话就不能写出简炼准确形象而又富于生活气息的语言?  相似文献   

16.
张玉霞  张祖利 《东岳论丛》2003,24(2):116-118
《聊斋志异》全书近五百篇作品中 ,有三百多篇是笔记体 ,这些笔记小说虽然篇幅短小但有着丰富的思想意蕴 ,就其创作理念来看 ,更是突破了志怪小说徵实传信、粗陈梗概的传统 ,富有想象力和情境韵味 ,其艺术价值虽然不能与其传奇体小说等量齐观 ,但却是《聊斋志异》的艺术世界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同样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浅谈《夜雨秋灯录》与“三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绪初年宣鼎的《夜雨秋灯录》,被鲁迅称之为笔致乃《聊斋》者流的作品(《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二篇),时代文艺出版社则径收它入“后聊斋志异丛书”排印行世。然而,不应忽视的是它不仅受到《聊斋志异》的影响,也在个别情况下,与“三言”相关联。宣鼎援“三言”故事,易通俗为文雅的作品,集中在卷二,占卷二作品的十四分之五。《东野砧娘》是《醒世恒言》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的“翻版”。闵贤与东野子良陈  相似文献   

18.
去年再版的“三会本”《聊斋志异》有九篇附录,其中《猪嘴道人》、《张牧》、《波斯人》三篇,出自乾隆年间黄炎熙的《聊斋志异》选抄本。辑校者张友鹤同志在《后记》中说:这九篇附录,“是原作还是后人伪托,尚有待于考证,因此暂只做为附录。”这种谨慎的科学态度是可取的。最近读了明末冯梦龙编辑的《情史》一书,发现上引三篇文字实际上来源于明人或明人以前的作品。《情史》共分二十四卷,分类收录了大量明代或明代以前的历史故事和文言小说,大约有一千条左  相似文献   

19.
清初的伟大文学家蒲松龄和他的《聊斋志异》到底有没有民族思想?一九八○年九月,在山东淄博市举行的全国蒲松龄学术讨论会上,“有”与“无”两种意见各执一端,相持不下。在研究者中,彻底持否定态度的、影响比较大的是兰翎同志《〈聊斋志异〉的“民族性”在哪里?》(1956年2月5日《光明日报》)一文。该文全面否定了何满子、任访秋等人的观点,并指斥何、任的观点为胡适和胡风派观点。八○年学术会上,有人写了《〈聊斋志异〉中有反清思想吗?》,重申兰翎的观点。我认为,这个问题很有必要讨论下去,因为它将直接关系到对蒲松龄及其作品的正确评价问题。为此,草成一文,以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20.
对《聊斋志异》的研究是近些年古典文学研究中的热点,但对与《聊斋志异》关系极大的蒲松龄生平、《聊斋志异》版本,及蒲氏诗词、杂著等的研究却被忽略了,因而也影响了对《聊斋志异》研究的深入。袁世硕教授的《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齐鲁书社出版,下文简称《新考》)对蒲松龄的事迹著述进行了新的考察和探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最广泛地占有各类珍贵资料,是《新考》的一个主要特点。过去研究蒲松龄的学者,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