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4 毫秒
1.
灰色文献(Greyliterature)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类特殊文献,高校图书馆进入 CERNET 网以后,这类文献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就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灰色文献的信息安全问题及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谈几点看法。一、灰色文献的概念、类型以及特点灰色文献(Greyliterature)是指“非正规出版物”。通常情况下,人们将公开发行的文献称为“白色文献”,不公开发行的秘密文献称为“黑色文献”,介于白色文献和黑色文献之间的就称为“灰色文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范仲淹《岳阳楼记》等中国古代文献为主要对象,讨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忧”、“愁”和“忧患意识”等概念的文化内含,及其与现代西方文化中相关概念的差异。作者的主要观点是:“忧郁”(melancholy)是西方文化进入现代历史运动中的产物,科学的发展和人与宗教的分裂是忧郁产生的两个基本根源;尽管古代中国有这些情感色彩相近于“忧郁”的概念,但由于中国封建文化的独特背景,它未具有现代性文化内含的“忧郁”观念。  相似文献   

3.
在古汉语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语法结构,它们具有正常述宾词组一样的结构形式,却不表示正常述宾词组所具有的“支配关系”的语法意义,我们权且把它称为“特殊述宾”结构;由于这种结构大量存在于古典文献中,常常置障于阅读者之思路,故此,很早就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研究。目前通行的“使动”、“意动”用法的确立,便是  相似文献   

4.
论高校灰色文献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灰色文献作为一种具有重要情报价值的信息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灰色文献概念出发,概括了灰色文献具有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流通面窄、具有本位性、信息快捷等特点,简述了高校灰色文献的主要类型,并从更新观念、加强领导。组建灰色文献数据库,重视对灰色文献的宣传与揭示,加强读者的培训和辅导等方面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开发与利用灰色文献的几条措施  相似文献   

5.
室内设计风格的“灰色地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格是政治、经济、文化、历史、风俗、科技、时代特点在形式上的反映,可是自从文化有了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交流之后,就不存在所谓纯粹的风格了,各种风格的内涵产生了重叠,因而风格的“灰色地带”也就产生了。风格的“灰色地带”使统一空间具有多种风格成为可能,即便使整个空间的风格处于“灰色地带”也不一定会零乱和失去整体感。为了获得具有某种风格特点的空间,风格常常会成为束缚设计师思维的绳索,在设计时去套用风格,结果往往使方案显得呆板,缺乏生气而且千篇一律。因此风格不应是进行方案设计的出发点,它不是我们进行设计的目的,它也不是进行方案设计的一种方法,而是一种用于形式研究、评论、交流的工具。本文意图通过说明风格的“灰色地带”存在的必然性,去说服设计师摆脱风格的束缚,并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设计方法,此外就此论题对学术界讨论较多的话题“中国特色的室内设计”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模糊性,是人们认识中关于对象属类边界和性态的不确定性。这看似灰色的概念,却是文学艺术的创作规范:众所周知,文学的主体是情感,而情感这东西难以定量、定位、定性,这就决定了表现情感的文学,如实直说,反遭人厌;委婉朦胧,称为上品;模糊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叹为观止。但远不是文学一经产生,模糊性的创作规范就十全十美了。它同任何事物一样,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备的过程。就我国古典长篇小说而言,模糊性的创作规范就迟迟地成熟于《红楼梦》。在《金瓶梅》问世之前,我国的长篇小说按照鲁迅的意见不外两类,一为“讲史…  相似文献   

7.
魏晋时期出现于文论中的“味”虽还不是正式的美学概念,但已与一定的美学思想相联。它产生于对赋颂作品的讽读过程中,这一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游戏。游戏之“味”不仅体现了文人对言语的高度迷恋,而且体现了文人的政治意识与价值意识。游戏之“味”为刘勰、钟嵘的“味”论的建构作了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8.
对写作学界相当一部分同行来说,“写作哲学”在目前似乎还是一个陌生的问题。这不奇怪。因为从古人到近入陈望道、叶圣陶、夏丐尊,都没有提到过这个名词,就是近几年出版的几部较有影响的写作教材,也没有出现“写作哲学”的阐述。人们对它感到生疏,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在近几年的一些学术会议、讲习班上,在一些正式或非正式出版(发表)的写作学论著之中,凡有点“先锋”意味的理论话题和争鸣,大都与“写作哲学”有联系。所以说,“写作哲学”眼下巳成为一个具有某种前沿性的理论话题,再对它采取无视或漠视的态度,就有些不正常、不应该了。  相似文献   

9.
非洲成了“时髦问题”,只要看一下近三年来,大量出版有关它的书籍、杂志和文章,就可以体会到。但是,对一个非专家来说,非洲政治局势的变迁主要表现在它使人们意料不到、迷惑、甚至于解释不出的情况上面。1960年间有‘一连串”民族的独立,许多非洲国家加入了联合国组织,虽则它们的政治机构  相似文献   

10.
虚假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歪曲的反映,在客观现实中没有与之相应的事物。如“神”、“鬼”、“龙王爷”等。从认识的根源来看它产生于唯心主义。但是,虚假概念在现实思维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在人类思维发展史的长河中所形成的一些虚假概念,来了解远古时代人们的认识水平和历史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通过认识一些虚假的概念来揭露主观唯心主义者歪曲事实,制造荒谬的骗子嘴脸。除此而外,人们还常常借用虚假的概念的特定涵义来说明事物。因而至今在人们思维中,在相互表达思想、论证事物、文学比喻中,大量地运用着虚假的概念。为了准确地把握虚假概念的涵义,以便  相似文献   

11.
论“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作者周克芹同志,五十年代中期便发表过一些作品,但未为人们所注意.可是,到了一九七九年,他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一问世,便在全国范围获得强烈的反响.周扬同志誉它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沙汀同志认为,“它不止是三年来反映在‘四人帮'阵阵妖风横扫下四川农村生活的佳作,就从三十年来反映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也相当难得”.(《关于<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通信》)一九八二年,这部小说终于在新时期出版的大量长篇新作中名列前茅,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这当然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12.
数词“三”的文化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数词“三”的产生及其特点。“三”是一个很平常而且大量使用的数词 ,含有“三”的词语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作为一个数词 ,它具有“成熟”、“完满”、“概指”、“稳定”等内涵和特点 ,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生产生活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3.
城市品牌化及其传播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红 《国际公关》2011,(3):92-92
“城市形象”(cityimage)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凯文·林奇于1960年在其著作《城市意象》中提出的。他认为任何一个城市都有一种公众印象,它是许多个人印象的迭合;也可能有一系列的公众印象,每个印象都是某些公众所共同拥有的。1961年,美国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一书中提出,“城市形象是人们对城市的主观印象,是通过大众传媒、个人经历、人际传播、记忆以及环境等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总之,城市形象是城市利益相关者对城市产生的总体印象,既包括亲身感受,也包括媒体舆论和他人口碑;既有客观性,也有主观性。但无可置疑的是,人们对城市产生的印象以及城市形象的形成与传播必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对“共通感”做了三种描述,不仅未阐明共通感的概念,还把它推向了不可知的边缘。关于判断力的无规则性和纯粹数学命题的先验综合性质的分析,既揭示出共通感产生于判断力的运作,又阐明其既主观且普遍的性质。共通感反映了康德第三批判体系先行的架构,是构成鉴赏判断必然普遍性的重要部分,但由于第四契机未能论证单称判断的必然性,所以它不能有效保证鉴赏判断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目前许多逻辑学专著和教课书在概念分类中都涉及到虚概念。很多人也承认虚概念是一种概念。但对虚概念的解释却多失之于片面。有的说虚概念“既无外延,也无内涵”;也有的说虚概念“是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概念”,或“是人们主观臆造的幻想”。而且他们多以“上帝”、“神仙”、“乙太”等为例论证虚概念的荒谬。这些论述否定了虚概念存在的意义。概念作为一种思维形式,既可以反映客观,也可以反映主观。因为人类是有语言思维的高级动物,不仅能反映客观上存在的事物,也能反映因受客观事物刺激而产生的(或构造的)现实中尚不存在的“主观世界图景”。这种思维中产生的图景是人类特有的创造。人们在进行思维时往往也要运用这个“主观世界图景”,并命之以“名”(概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规律本身具有重复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写道:“规律具有重复性。”《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肖前等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写道:“规律的稳定性也就是它的重复性。” 笔者认为,规律本身不具有重复性,而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文学史家们认为,“五·四”以后的文学史是新文学发展的历史,因此当今出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均忽略了旧体诗词的创作。这种对旧体诗词的偏见形成于“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并为作家和政治家所强化。然而,历史是不能割断的。旧体诗词的形成与汉字的特质密切相关,千百年的历史又使它对中国人产生巨大的影响,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五·四”文学革命后,旧体诗词虽然被新诗挤到诗坛的边缘而失去了正统的地位,但它仍然顽强地发展着。它有一支可与新诗相抗衡的诗人队伍,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这股潮流一直贯穿在20世纪的始终,并呈现出起伏的发展态势。它在思想与艺术方面的成就也不逊色于现代新诗。旧体诗词虽然是一股支流,但它具有与作为主流的新诗并驾齐驱,一同发展的历史地位,不应为20世纪文学史所忽略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通常,情报系统中包含有大量不精确信息,例如:各种自然语言文本和用户情报提问中存在“相关”、“相似”、“大约”等模糊概念,文献标引中存在一些模糊处理。在检索过程中,人们的思维过程和查找处理也常涉及不精确的概念和量度。目前,多数情报检索系统不能处理模糊信息,因为它们是建立于传统集合论和两值逻辑的基础上的。为了处理不精确的信息,提高检索效率,应用不精确推理(或称模糊推理)的知识检索方法,是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 一、有关经济体制分类的几对范畴波兰经济学家布鲁斯主张用计划与市场、集权与分权两对范畴描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特征。这种分类方法对我国的经济理论,包括体制比较和改革理论,具有很大影响,不仅大量学术文献引用和利用这些范畴阐发和讨论问题,而且正式的政策文件也基本接受并经常使用这些概念。但是这种分类方法是不全面不清晰的,它忽视了表征体制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经济体制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王思睿 《金陵瞭望》2005,(22):22-22
“中国经验”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所谓“经验”,不仅指“成就”.也包括“教训”.包括走过的发展路程的一切特殊经历:二是“中国经验”不是无所不包、没有选择的发展经历.它特别是指一些具有独特性的新规则:三是“中国经验”.不同于“中国模式”、“中国奇迹”等概念.它是开放的、包容的、没有定型并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经验,它尊重其他的经验选择,不是作为西方经验的对立面而存在.它也不强调自己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