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尺度”意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塑造物体。”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艺术想象和幻想都是艺术创造的决定性因素。如果离开它们,艺术创造就无从谈起。但能否张得开想象和幻想的翅膀,创造出不同于现实世界而又符合生活事理的艺术情境,却是直接得力于人心理意识活动中的“内在”超越。所谓“内在”超越,是说人的心理意识活动中受自身“内在尺度”的引导,对周围现实进行的超越。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而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认为人类的生产特点,也是人类的本质特征,同时也体现为美的规律。作为美的规律,既是美的创造的基本法则,同时也是美的内容的规定性。因此,对美的规律的理解,有利于对美的创造和发展的认识,也便于进一步对美的内容和本质的探讨。本文仅对美的规律和美的创造谈一些看法。一、美的规律的理解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人类的生产特点总结为人类的本质特征,并指出这个特征也是美的创造规律。他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尺度运用到对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这样一段名文: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 文中所提到的人用以衡量对象并因此而“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的“内在固有的尺度”,作为自然界最高的价值标准,它,不是别的,就是“人性”。因此,人类在衡量“对象”时,提出和解答着关于对象的一系列问题,也提出和解答着关于主体自身的一系列问题。人类对自身提出的问题及解答,即“人论”。  相似文献   

5.
人生活在世界上,除了饮食男女之外,总是要有所追求的。而人对于美的追求,是人类的追求的最高层次。这是因为人作为具有自觉意识的高级动物,不仅把客观世界,而且也把自身作为自己意识的对象。人不仅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能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因而自觉地主动地追求美,便成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追求美、创造美的历史;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相似文献   

6.
艺术产品,是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美的规律”是马克思在《一八四八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提出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论题。书中写道:“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①这是对人类创造美的实践的科学总结。它简明地阐述了构成一切美的事物的根本原理。这条美学的根本原理,不仅指导着人类进行物质生产,而且也指导着人类精神生产。凡是按照“美的规律”生产出的产品(物质的、精神的)一定是美的,反之,一定是不美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的论断是从人与动物的生命活动的比较分析中得出的结论。作为属人的规律,它应从这一分析的六个方面的整体中去认识,而不能归结为某一方面。从其语义和语境来分析,它都应译为“人还按照美的规律建造”,而这样的翻译将会使我们的认识得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著名论断.长期以来,主流话语关于马克思的这一著名论断的理解只强调"因此"而忽略"也".笔者认为,人类的劳动实践要遵循许多规律,如自然规律,美的规律等.所以,美的规律是人类劳动实践的规律之一.美的规律不是"种的尺度"和"内在的尺度"的统一,而是指"内在的尺度",即人的目的和愿望以及人类美化规律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原汁原味的三个“尺度”,来探讨三个“尺度”与“美的规律”的关系,以及“美的规律”的含义。三个“尺度”的提法,是不同于理论界一个“尺度”(客观论派的“客观尺度”)和两个“尺度”(主客观统一派的“主客观合一尺度”)分析的另一种提法。三个“尺度”即(动物把握的)“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人把握的)“所有物种的尺度”、(人“随时随地”把握和运用的)“内在固有尺度”。三个“尺度”的表述,是通过比较人与动物把握和运用“尺度”的能力和状态的不同,以证明人的真正劳动的类特性——自由和自律。  相似文献   

10.
美学是人学     
在人文学科中,只有美学才对人及其生活作全方位、整体化、流动性的研究与把握,所以美学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学”。“美学是人学”不仅明确地标示了美学研究的对象、范围、性质和意义,而且也意味着人及其生活的发展应当自觉地体现美的要求,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再生产整个自然界"的思想是马克思生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能"再生产整个自然界"标志着人的主体地位及其不同于动物的活动方式的确立,它表明:人类的生产活动应当体现内在尺度和外在尺度的统一;社会经济再生产与生态环境再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只要合理调控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这两种再生产就能彼此协调,互相支持,持续发展;"再生产整个自然界"也是人按照美的规律来重塑自然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以真善美的统一为指导原则确立的实践观 ,不仅能全面地体现出人类生产 (实践 )与动物生产的区别所在 ,使我们对马克思的“种的尺度”、“内在尺度”、“美的规律”的论断作出不同于以前传统看法的全新理解 ,同时 ,在生产实践、交往实践和人对自身的实践这三个实践层面 ,以真善美的统一为指导原则确立的实践观 ,也有利于我们对传统实践观的突破和超越 ,能够更好地发挥它对人类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提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以来,“美的规律”一直成为美学家们热心探讨的课题。由于马克思只是提出“美的规律”,并没有具体论述“美的规律”,因此,这个问题曾引起不少的推测和争论,至今无一种说法,获得大多数人公认。 我认为,虽然马克思在《手稿》中没有明确阐述“美的规律”是什么,但联系马克思在这部《手稿》中所体现的全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应该说,马克思是从总的原则上阐明了“美的规律”的。本文主要根据《手稿》的论述,谈谈对马克思“美的规律”说的一些粗浅理解。  相似文献   

14.
宗教的美学理想和美学需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认为,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在能够按照“美”的要求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因此,他说“劳动创造美”,又说人们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事物”①。换言之,人的审美需求、美学理想、美感意识,必然会体现在人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生存论哲学是通过实践观来阐释的,在生存论视域中,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主要观点有: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存在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能动的、批判的表现方式;文学艺术是一种艺术生产;人应该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文学艺术的价值指向与人的审美生存和自由解放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美的规律”在我国美学界是一个快老了却老是波误了的问题,即把为对象客体所固有的客观的“美的规律”,误论为主客观统一的主体活动的规律。因为陷入所谓“两个尺度”的误读,其误论便愈演是没.而从语义学和翻译上深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来考察,可以说明没有“两个尺度”,只有一个尺度.而尺度,马克思这里是特指对水客体的“反”的哲学概念.是作为对水客体的规律使用的.因为对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无论来说,作为规律,只限于对水客体。所以,“美的规律”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对家客体其内在本质与表现形式完满统一的规律”.而不是所谓“任何物种尺度”(客体)和“内在尺度”(主体)两个尺度结合构成的历史唯心主义的二元论。  相似文献   

17.
论艺术创造与艺术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活动,它区别于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具有意识形态范畴中上层建筑的某些素质和特征.艺术生产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艺术美与艺术善相互构成,成为艺术的一个整体.艺术表现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艺术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虽然不是一部美学著作 ,但提出了大量的美学问题。“劳动创造了美”是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观点 ,其涵义是丰富而深刻的 :劳动是“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异化劳动也能创造美 ;自然美也与劳动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本身是人类的一种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 ,写作的最终目的是使自我和他人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获得审美愉悦。美的特征给写作思维指明了创作的道路 ,明确了创作要求 ,从而使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逐渐向美靠拢。艺术思维是对特定审美感受的理性开掘 ,是从某个角度或侧面深刻领会生活的底蕴。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要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文艺写作 ,首先要求写作的人应是美的 ,然后他才能按照“美的规律”深入生活 ,反映生活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本身是人类的一种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 ,写作的最终目的是使自我和他人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获得审美愉悦。美的特征给写作思维指明了创作的道路 ,明确了创作要求 ,从而使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逐渐向美靠拢。艺术思维是对特定审美感受的理性开掘 ,是从某个角度或侧面深刻领会生活的底蕴。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要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文艺写作 ,首先要求写作的人应是美的 ,然后他才能按照“美的规律”深入生活 ,反映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