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送“令尊”     
送“令尊”从前有个庄稼人,没有读书,不懂文诌诌的客套话。一天,他向一位正在路边树下阅书诵诗的秀才请教:“相公,‘令尊’二字是何意?”秀才抬头一看,原来是个没有学问的农夫,竟连“令尊”是对人家父亲的尊称都不知道。子是就耍笑地说:“这‘令尊’二字嘛,就是...  相似文献   

2.
长枫 《当代老年》2006,(6):53-53
古时候,有一秀才很自大,目中无人,一次他去省城应试,在路上遇到一个放牛娃问他:“先生,你贵姓?”秀才一听,认为放牛娃还通文墨,不简单,便想出个谜语考考他。秀才说:“要问我的姓,必须猜个谜语:四个不字颠倒颠,四个八字紧相连,四个人字不相见,一个十字站中间。”谁知放牛娃一听就猜出秀才姓什么了,但一看秀才酸溜溜的,于是他也出了个谜语回敬秀才:“你也猜猜我的姓:四个高山山靠山,四大名川川套川,四个太阳直环转,四口一家大团圆。”秀才听了,猜了好久,还是猜不出来,只好红着脸走了。读者朋友,您能猜出秀才和放牛娃各姓什么吗?  相似文献   

3.
2010年,李敖75岁,儿子李戡18岁。在李戡的幼年印象中,父亲总是很忙。李敖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特别是在台湾,人们对他爱恨的两极化,曾让两个孩子感到无所适从,甚至还感到过羞愧和难堪。随着儿女的渐渐长大,李敖和孩子们的感情也逐渐变得亲密起来。虽然不常在家,但在孩子们眼里他仍是一位慈爱的父亲。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孩子们会任性,会叛逆,和妈妈闹脾气,常常气得跑到山上,哭着向父亲告状。这个时候,李敖就笑嘻嘻地安抚两个孩子,出  相似文献   

4.
从一季花开悟一世人生何田以手写心花儿与少年附近上学的孩子们常常抄近路穿过我父亲的园子,把里面的花摘走。一天早晨,当孩子们再路过时,一个男孩问:“我能拿一枝花吗?”“你想要哪枝?”我父亲问。孩子选了最洁白的一枝郁金香。父亲继续说:“它是你的花了。如果把...  相似文献   

5.
王景龙  孙艴  胜秋 《老年世界》2011,(16):13-13
案情:于老太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外地就业、成家,只有女儿在身旁。女儿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一直靠打零工赚钱。于老太的老伴死的时候,孩子们放弃了对父亲遗产的继承,于老太和老伴的房子和其他遗产也都归了于老太。  相似文献   

6.
我的母亲是个勤劳的好女人,我自小就看到她努力地维持着一个家。她总是在清晨五点起床,煮一锅热腾腾的稀饭给父亲吃,因为父亲胃不好,早餐只能吃稀饭;还要煮一锅干饭给孩子们吃,孩子们正在发育,需要吃干饭,上学一天才不会饿。每星期,母亲会把榻榻米搬出去晒,晒出暖暖的太阳香。  相似文献   

7.
薛峰 《当代老年》2014,(8):18-19
傅雷的写作初衷是为了母亲。儿时的傅雷十分不幸,他4岁时父亲蒙冤入狱离开人世,母亲为营救丈夫四处奔走,无暇照料孩子们,傅雷的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因病相继死去,只有他侥幸活了下来。所以母亲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  相似文献   

8.
哑迷     
周向前 《老年人》2010,(8):47-47,22
三个秀才赴京赶考.在林中的岔路口迷了路。这时正好走来一个人.三人赶紧上前探问。来人想考考三个秀才.便一言不发地走到一块大石头的背面.露出头来看着三个秀才.  相似文献   

9.
阿木 《老年人》2008,(10):32-34
范伟的父亲叫范承业,退休前在辽宁沈阳毛纺织厂工会当宣传干事,母亲是一家商场的营业员,范伟上面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那时候,父亲范承业做梦都想当作家,在家里,他无心做家务,更无心与孩子们交流,面对范伟三姐弟,他要么不苟言笑,要么板着面孔训斥。只有母亲在家时,家里才有几分生气和快乐。母亲虽然文化不高,但有着东北女人特有的乐观幽默,说话冷不丁会抖个“包袱”出来,把范伟三姐弟逗得哈哈大笑。只有在这时,范伟才能体会到家的温暖。  相似文献   

10.
韩复榘断案     
韩家人口众多,家境贫寒,父亲为清末秀才,从父就学自家私塾,颇通文墨,书法秀美。后来闯关东,为冯玉祥所赏识,擢升为司书生,逐年升为“十三太保”;后投蒋介石,终成山东省主席,在其任上,颇有建树。韩复榘喜欢断案,常坐于省政府大堂,置司法部门于一边,不避细琐,亲自问案,人们戏称其为“韩青天”。  相似文献   

11.
父母的旅行     
母亲同父亲商量:"孩子们没时间来看我们,我们就去看他们吧。趁现在身体还硬朗,走得动。"3个孩子分布在北京、上海和深圳。于是,父母开始了为期3个月的长途旅行……  相似文献   

12.
薛宁 《女性天地》2009,(4):48-49
全国政协委员、着名作家梁晓声曾呼吁:“孩子们的大脑已经用伤了,不能再让他们的头脑中只有考试一件事,不能再让应试教育束缚孩子的大脑子”梁晓声对孩子们的关注来自一个做父亲的责任,来自对下一代的忧虑,他从小教育儿子,“侍弄”好自己的心灵花园,乐享人生平淡的幸福。  相似文献   

13.
笑话连篇     
玩具的归属五个孩子的父亲抽奖抽到了一个玩具。他把孩子们叫到一块,问这个玩具该送给谁。"谁最听话?"他问,"谁从不跟妈  相似文献   

14.
萧百佑出了一本他如何培养几个孩子考上北京大学的书。他的几个孩子经受着年复一年的痛苦"折磨",而他也毫不掩饰地承认,进北大就是孩子们最大的成功。这位严厉父亲有他的偏执和坚持,但他并不是盲目地让孩子死读书,而是在礼仪礼貌、人格独立、兴趣爱好上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北大对孩子们是一个新的开始,他的教育理论究竟是否成功,仍有极大的讨论空间。  相似文献   

15.
一水四见     
有一位父亲,生了三个儿子,由于望子成龙,所以平日 对子女管教严格,母亲扮演着慈爱的角色。父亲因最近公事 比较忙,天天都早早出门,没来得及和全家共进早餐。这一 天,刚好有空,他一早就在餐桌前等着孩子们一起用餐。 首先,老大含笑下楼来了,爸爸挥手要他坐在左手边,  相似文献   

16.
生命的养料     
李行 《现代交际》2005,(6):54-55
一个小男孩几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为患脊髓灰质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他很少与同学们游戏或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在一个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亲从邻居家讨了一些树苗,他想把它们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们每人栽一棵。父亲对孩子们说,谁栽的树苗长得最好,就给谁买一件最喜欢的礼  相似文献   

17.
丰子恺于1898年(光绪24年)在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出生。父亲叫丰镄,是个秀才,3年一次的乡试,他已经应了3次试,都没有中举。那时候,他已经有6个女儿,没有儿子,这更使他郁郁寡欢。丰子恺出世,给全家带来了欢乐。3年后,37岁的丰镄再次赴省城杭州参加乡试,居然考中了。本来,中了举人后,可再到北京会试,但丰镄遭逢母丧,不得上京,只得设塾授徒。自己的前途中止了,丰磺便寄希望于儿子。子恺6岁时,父亲便把他收在座下。  相似文献   

18.
<正>日前,接到好友的电话,话筒里的声音疲惫不堪:"我爸妈终于离婚了。"她本来有个幸福的家,父亲老了老了却有了外遇,甚至还和那个女人同居。孩子们  相似文献   

19.
父亲的东西从来不锁,除了那一个抽屉。他不准人看,大家也不敢看。每个人都知道那里面装的是什么,每个人都希望父亲能把那东西遗忘。直到有一天,父亲咳嗽得厉害,孩子们冲进卧室,扶起坐在地上满脸泪痕的父亲,才看见开着的抽屉,和那件整整齐齐的衬衫。  相似文献   

20.
命运对刘德哉是不公平的。1943年,他13岁,父亲就因病撒手西归。4年后,母亲又一病不起,瘫痪在床。父亡母病,刘德哉作为全家唯一的男丁站了出来,照管农活,操持家务,支撑着苦难的岁月。古话说:“富找富,穷对穷。”同样出身贫寒的姑娘伍满莲,由媒人牵线与刘德哉结成了夫妻。伍满莲不识字,结婚后却全力支持丈夫读书,自己承担起了一家生活的重负。1951年,机遇落到刘德哉面前。他在当地算个“秀才”,被乡里安排到小学当教师。走上讲台,刘德哉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对家庭照顾极少。伍满莲毫无怨言,任劳任怨。她真诚地对丈夫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