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四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建立了水稻冈优 72 5产量 (Y)与施氮量 (X1 )、施磷量 (X2 )、施钾量 (X3)和密度 (X4)的数学模型。经因子水平选优 ,得出产量在 9750~ 1 1 2 50kg/hm2间的栽培模式 :施氮肥 85~ 1 77kg/hm2 ,施用P2 O5 为 40~ 85kg/hm2 ,施用K2 O为 1 2 5~ 2 0 2 .5kg/hm2 ,密度 2 0 .5~ 2 7万窝 /hm2 。  相似文献   

2.
采用五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建立了玉米绵单四号产量 (Y)与密度 (X1) ,施氮量 (X2 ) ,施磷量 (X3) ,施钾量 (X4 ) ,施锌量 (X5)的数学模型。经因子水平选优 ,得出产量在 6 750kg/hm2 以上的栽培模式为 :密度 4 1550~ 4 2 6 75株 /hm2 ,施纯氮 2 16~ 2 2 6 .5kg/hm2 ,施用P2 O5为6 1.5~ 6 9kg/hm2 ,施用K2 O为 6 4 .5~ 72kg/hm2 ,施用ZnO为 2 1.15~ 2 2 .95kg/hm2 。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通过在饵料中分别添加 2 5mg/kg、5 0mg/kg、75mg/kg、10 0mg/kg的大蒜素投喂淡水白鲳。经过 4 0d的试验 ,试验各组比对照组的增重率分别提高了 88.94 %、10 2 .85 %、92 .4 7%和5 8.4 9% ,成活率分别提高 14 .5 9%、7.5 %、2 .0 88%、8.12 5 % ,饵料系数分别降低 1.6 6 6 %、9.373%、12 .4 9%和 10 .2 1%。且试验组鱼胴体粗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 2 2 .98%、13.5 5 %、2 .30 %和0 .19% ;而胴体粗脂肪含量试验组与对照组变化不大 ,并得出淡水白鲳饲料中大蒜素适宜添加量为5 1.86— 74 .15mg/kg。  相似文献   

4.
根据连续定位观测所取得的数据,对4个小集水区第二代10年生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集水区由降水输入的N、P、K、Ca、Mg等营养元素总计为59.285kg/hm2a,径流输出为38.938kg/hm2a,净积累量为20.347kg/hm2a.与该林分7年生时相比,净积累量提高了7.2%,说明集水区第二代杉木林生态恢复处于进展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1996~ 1 997年 ,对双季杂交稻盘育抛栽的适宜组合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适宜于双季杂交稻盘育抛栽的新组合模式为早稻K青A/ 40 2配晚稻K优 1 7,在早稻抛栽 30~ 37.5万穴 /hm2 ,施纯N 1 2 0~ 1 5 0kg/hm2 ,晚稻抛栽 33/hm2 万穴 ,施纯N1 35kg/hm2 左右的情况下 ,双季产量可达 1 4 31 0kg/hm2 ,略优于双季稻手栽秧配套组合的产量水平 (1 386 0kg/hm2 ) ,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采用二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 ,建立了油菜新品种绵油 11号产量与种植密度和施纯氮量间的数学模型。经因子水平选优 ,得出产量在 30 0 0 .0 0~ 314 0 .6 9kg/hm2 间的栽培模式 :种植密度 2 0 .5 0~ 2 2 .89万株 /hm2 ,施纯氮量 197.83~ 2 32 .2 1kg/hm2 。  相似文献   

7.
9646-2-2-1以86190为母本,以87087-7-2为父本经过杂交选育而成,经过7年的试验、示范,该品种平均产量为1042.5kg/hm2,较ck平均产量780.0kg/hm2增产33.7%。高抗枯萎病,a-亚麻酸含量较高,除了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外,在医药上也有着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8―2010年湖南洞庭湖区、洞庭湖边沿地区、丘陵区和山区10个样点县(市、区)200个典型农户(散户)和10个种植大户的水稻生产调查数据,分析了散户和专业大户水稻生产成本构成和产量产值效益、水稻生产效益的盈亏平衡点。结果表明,散户每季平均单产为6 951.3 kg/hm2;产值为12 863.78元/hm2;成本为10 249.6元/hm2;盈利为2 613.15元/hm2,享受种田补贴后,盈利水平提高;户平种植水稻收益为2 266.00元,山区最低,平原区最高。专业户每季平均单产为7 169.3 kg/hm2;产值为14 202.99元/hm2;成本为12 429.8元/hm2;盈利为1 773.24元/hm2。这说明湖南水稻生产成本高、盈利水平低、内在风险大。农户最低期望盈利年平2.0~2.8万元/户,需要耕地规模3.4~5.3 hm2,需要实行土地流转才可实现。种植大户最低期望盈利3 000元/hm2,实现这一目标需提高单产623.5 kg/hm2,或给予种田补贴1 234.6元/hm2。  相似文献   

9.
在大田生产条件下比较了两系杂交稻泸光 2S/ 130与汕优 63的干物质生产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 :泸光 2S/ 130籽粒产量 8.7t/hm2 ,生物产量 17.7t/hm2 ,分别比后者高 13.7%及 18.3%。泸光2S/ 130抽穗前贮藏的干物质及抽穗后积累的干物质对产量的贡献分别为 2 4 .3%和 75.7% ,而汕优63分别为 57.6%和 4 2 .4 % ,泸光 2S/ 130抽穗后群体叶面积较大且衰减平缓 ,NAR及CGR较高是形成抽穗后光合产物积累优势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刘远芹 《小康生活》2002,(12):15-15
三元抗虫棉对棉铃虫、蚜虫、红蜘蛛均具抗性。现今较好的三元抗虫棉为SOK(比先前的SOT抗蚜虫、红蜘蛛的能力强),其生长旺盛,发棵快;叶中等大,叶柄较长;铃较大,铃柄长,坐铃稳;丰产株高1.35米,茎秆坚实,抗倒力强,生育期120天,适合我国非北部特早熟棉区种植。一般1/15公顷产皮棉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对四川10年来育成品种(组合)的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与皮棉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其中常规棉各结构因素与皮棉产量均为极显著正相关,而杂交棉仅衣分达极显著正相关,表明杂交棉的产量潜力比常规棉大。在对皮棉产量比CK增产5%以上的常规棉和增产10%以上的杂交棉的分析中,铃重与皮棉产量均为负相关。表明常规棉和杂交棉高产潜力的进一步改良,重点应提高结铃数和衣分。  相似文献   

12.
双秆棉生育特性及经济性能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年的双秆棉栽培技术研究表明,双秆棉植株性状明显优于对照单秆棉。主要表现为苗期长势平稳,株型紧凑,根系发达,抗倒伏;中后期结铃吐絮集中,烂铃少,单株结铃数高,纤维品质好。同一品种,在栽培管理水平相近条件下,采用双秆棉移栽的产量比常规单秆棉增加10—20%,品级高出0.5—1级,而且节省工本,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对攀西地区栽培品种、生态条件、栽植密度相对一致的大片桑园的群体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调查了丰产(45.0t/hm2)、高产(37.5t/hm2)和中产(30.0t/hm2)桑园的有效条、平均单叶叶面积、平均单叶重、叶面积指数等指标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在攀西特定气候条件下高产桑国群体结构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针对绵阳市玉米低产原因,从品种、栽培、耕作三个方面着手,提出了“一准(选准品种)、两增(增加密度、增加攻苞肥)、三扩(扩大杂交种、扩大播种面积、扩大育苗移栽面积)、四栽(单育单栽、宽窄行套栽、深沟深栽、覆盖移栽)、两个调整(调整播期、调整预留行大小)”的技术途径,经181.6hm2生产示范,单产达6068.0kg/hm2。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湖南省粮棉主产区的实地调查,对不同类型的农户因农产品涨价而引起种棉收益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无论是纯棉花种植户,还是兼种稻谷的棉花种植户都因农产品涨价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收益;不同类型的棉花种植户所采取的不同生计策略表现于棉花种植面积的差异性;相对于稻谷的种植面积,农户的棉花种植面积变动较大。  相似文献   

16.
在涪江灰棕冲积潮田上,测定了每公顷施氮素0,75,150和225kg对小麦绵阳403、绵阳11号和京771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供给量对产量的影响均呈二次曲线关系;参数分析显示,达最大产量(Ymax)时的施氮量,绵阳403为187.3kg/hm2,绵阳11号为161.1kg/hm2,京771为177.2kg/hm2,绵阳11号需氮量最小,绵阳403为最大。以二次项(bx2)系数作为判定过量氮导致减产的测度,其系数依次为-0.284,-0.358和-0.077;以绵阳11号对过量氮反应最敏感。供氮对营养品质的影响品种间差异较大:绵阳403除谷蛋白外,其余7项蛋白组分均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绵阳11号清蛋白、球蛋白、赖氨酸与施氮无显著相关,其余5项蛋白组分呈显著正相关。京771除蛋白氮、谷蛋白呈显著正相关外,其余未达显著。供氮对加工品质的影响为:绵阳403和京771的沉淀值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绵阳403和绵阳11号的烘焙体积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科技创新应对新疆兵团棉花产业危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棉纺行业造成极大影响,导致皮棉收购价格持续走低,棉花产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危机。该文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例,在分析棉花产业面临严峻形势的基础上,基于依靠科技创新的视角,从进一步优化棉花种植区域布局,加强棉花新品种选育引进和管理,加大棉花可持续生产集成技术的创新研究,加快实现棉花种植全程机械化,创新种植技术,降低棉花种植成本,积极开发棉副产品,综合利用新技术和新产品,加快科技教育创新七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棉花产业危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我所利用SC2 0 53在杂种小麦研究中的应用情况。研究认为 :①多数小麦品种在剂量为 0 .6kg/hm2 ,雌雄蕊原基形成期至药隔期喷施 ,杀雄率能达 95%以上。药隔期为喷施临界期。品种、喷药剂量与喷药时期存在互作。②气候条件的改变对不同小麦品种生育进程的影响有差异。在杂交小麦制种中应对此加强研究 ,以利于花期调节。③在配制组合时 ,应特别注意抗性材料的选用。④超标优势明显的化杀杂种小麦 ,其优势主要表现在穗部性状上 ,尤其是穗粒数优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化肥投入的污染效应及其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农业化肥投入总量、强度、结构及其粮食增产效应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化肥投入现状和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清单分析方法,定量测算中国化肥投入面源污染数量。研究发现,中国化肥投入强度已远超发达国家设置的225kg/hm2的施肥上限,并呈现出从东到西递减的特点;化肥投入结构仍不合理,利用效率偏低,养分流失现象严重;化肥投入的粮食增产效应已变得不显著,单纯靠增加化肥投入以增加粮食产量的做法已逐渐行不通。同时,过量和不合理施用化肥造成了较为严重的面源污染,化肥投入面源污染呈现出典型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采用Scheffe提出的单形重心设计,研究了烤烟在紫潮沙泥土上,施纯氮105kg/hm2的条件下,烟叶产值与基肥、小压肥、大压肥3次施氮比例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获得最高产值为9710.40元/hm2,其3次施氮最佳比例为0.45:0.30:0.25,产值超过9300元/hm2的方案共计75套,其优化配比为0.458:0.319:0.2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