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解决集体行动困境问题的私有化和政府模型不同,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开创性地提出了解决集体行动困境的第三条道路——自主治理,并进一步发展了多中心治理理论。在简要回顾有关集体行动问题研究背景的基础上,翻译整理了2011年5月9日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在"北航大讲堂"的主要演讲与问答内容。这些内容不仅涵盖了对其诺贝尔之路的探讨,对其学术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分析,而且通过对公共交通、中国改革、官僚制的交易成本、内蒙古草原管理、多中心治理和集权传统的矛盾、制度多样化、提高私人生活水平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异质性在自治系统中的价值等具体问题的互动讨论,探讨了她自治和多中心治理学说的理论和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自主组织理论是在对传统集体理论的批判分析中形成的,它集中探讨了一群相互依赖的个体怎样自己组织起来,进行自主治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超越"集体行动困境".自主组织理论可为我国治道变革中面临的公共资源可持续利用、基层民主建设和非营利组织发展等问题提供一些借鉴,但必须考虑我国政治、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自身特点与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公共事务的多中心治理理论,面对长三角近海海域环境“公共池塘”治理困境,需要完善推进环境保护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法律制度,形成地方政府绿色GDP政绩评估制度,出台鼓励环境治理方式创新的政策制度,形成多元多维治理网络,构建有利于政府、公众、企业、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合作的制度环境,实现长三角海域多中心合作治理有效运行,最终走上政府、企业、公众、非政府组织多方的合作治理之道.  相似文献   

4.
《南都学坛》2018,(2):74-79
特别行政区制度理论是对特别行政区治理实践的理论提升,是对特别行政区制度的理论认识,具有全面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特别行政区治理出现新问题,亟须提出特别行政区制度理论,制度实践、"一国两制"理论、宪制性法律分别提供了现实基础、理论基石和法律依据。它是以解决港澳实践困境为问题意识、以"全面管治权"和"高度自治权"为核心范畴、以"主权—治理"为分析框架的理论体系,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理论、国家结构形式理论、政权组织理论和治理理论的创新发展,是对内地实行的一般的、普遍的国家管理体制理论的有机补充。同时通过理论创新来推进治理实践,形成有利于特别行政区治理的实效,从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推动港澳地区的繁荣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主治理理论是小规模公共事务治理的有力分析工具,长期存续的自主组织需解决制度供给、可信承诺和相互监督三大难题。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依据自主治理理论整理提出了村民自主治理模式的研究框架;再运用理论驱动型案例研究方法,有针对性地选择已有30余年自治历史、由"贫困村"华丽转身变为"富裕村"的江西省H自然村作为典型个案,通过发掘有力的事实证据验证和发展自主治理理论研究框架。研究发现,村庄文化是村民自治实现的基础,优秀领导者对村民自治成功至关重要,自主治理的制度设计应有效解决可信承诺和相互监督问题,从而实现乡村治理有效和村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组织公共性是指社会组织在维护组织成员利益、参与公共治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善的行为与理念。通过对H市H工作室公共性的生长历程考察,梳理出当下中国基层社会组织公共性生长的两种机制——政治营造与社会自主。在社会组织的萌发、生长及成熟各阶段,政治权力分别以“父爱主义者”、“强制者”以及“扶持者”等多个面孔及多重治理逻辑来推动社会组织公共性的生产。而社会组织则会采取依附、合作和博弈等多重自主性的行动策略来拓展其自身的公共性。然而,政治营造与社会自主相互耦合催生出的社会组织公共性也有其不足的一面,如社会组织公共性的不完整性、两重性、有限性以及社会组织发展的内卷化带来的公共性再生产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防范和化解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络舆情风险是网络社会和风险社会双重时代背景下需要重视和回应的议题。伪信息扩散风险与非理性表达风险是主要的两类舆情风险,其社会效应、社会危害与可控性等风险属性存在差异。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风险治理实践包括组织建构回应治理需求、制度安排实现监督提质、媒体融入和技术嵌入推动治理效能,但产生了权力配置失衡的认同困境、双重价值需求的价值困境和阶层交织的对立困境等三重治理困境。基于此,包容性治理为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风险治理描绘了与治理诉求更适配的治理图景。应构建双向包容理念、多元主体参与、过程互动合作、引导回应方式以及成果利益共享的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包容性治理模式,通过制度设计、治理过程以及治理策略等三方面的具体路径实现包容性治理。  相似文献   

8.
针对公共事物的治理问题,传统的集体行动理论认为集体行动困境是不可避免的,而解决集体行动困境的方案是对公共事物的治理实行政府的国有化或者市场的私有化.奥斯特罗姆则提出在国家和市场两条传统路径之外还存在着第三条道路——社会的自主治理.受我国历史传统,制度惯性和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国家强制力推动延续制度惯性过于强大并且存在政府失灵的危险;市场逐利性动机选择依靠利益权衡和博弈的个人因为面对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而陷入踟蹰;社会自主治理则因为社会组织外部发展空间的受限以及社会资本存量的不足而发育迟缓.需要重塑政府权能以转向服务型政府,引导社会自治的职能,推进服务型政府改革,通过政府让利于市场、放权给社会,建立政府、市场和社区三者有机协调配合的新三元治理结构,形成竞争、命令与合作的治理模式,才能构建官(政府)、民(社区)、商(市场)携手共进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制度创新,然而,从实际情况看,虽然历经了改革开放后30年的发展,我国现有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依然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本文运用了组织治理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制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影响合作组织发展的产权制度、治理结构、分配及利益联结方式、会员制度、人才引进与培育制度等因素进行剖析,提出制度设计不佳是制约组织发展的关键.在该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现有制度改进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组织公共性是指社会组织在维护组织成员利益、参与公共事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善的行为与理念。对社会组织公共性的发展状况进行客观的分析与评价,有利于解决当下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性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危机与困境。文章通过对公共性理论、组织理论、组织公共性测评等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的梳理,构建了基于价值、结构和行动三维的社会组织公共性评价的分析框架,从理念的包容性、利益的利他性、法律身份、资源获取、产权形式、治理结构、网络关系、社会服务、政治参与、公信力等十个方面具体展开评论。希望以此在公共性的抽象理念与社会组织实践领域之间搭建沟通桥梁,推动社会组织规范化发展和公共性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