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所考察的是年鉴派第一代史家马克·布洛赫在《法国农村史》中所运用的倒溯法。在年鉴派面临困境的情势下,倒溯法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的审视。本文试图通过倒溯法在《法国农村史》中的具体运用分析其内涵及其所带来的表层震动,进而剖析倒溯法背后蕴藏的深层背景或者说是倒溯法的灵魂——理解,同时藉此考察年鉴派的历史新变动,希冀有助于对布洛赫乃至整个年鉴学派的把握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从比较史学的角度入手,沿着年鉴学派两大史学主张即建立总体史的意图与史学和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实践的产生路径出发,认真比勘马克·布洛赫与梁启超的新史学思想,可以发现二位史学巨匠治史理念的不谋而合。马克·布洛赫新史学思想的成熟是建立在西方各种人文各学科成熟发展的基础之上,梁启超新史学思想则诞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但足见其史识卓绝。梁启超在其中西融会与古今贯通的学术背景下,在如何回答研究什么和怎样研究这两个史学上的最根本的问题上,不仅是在国内发时代之先声,而且也是站在当时的国际前沿的,以此也可以进一步窥见梁启超新史学久远影响力的奥蕴。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目前文学语言研究尤其是解读心理研究存在问题,试图借用心理语言 学有关倒转换原理,对这一问题作出新的探讨。文章认为,倒转换不是语词向心理的简单 逆转,而是一个语言■心理的综合过程,它是通过准句式的组织及其与经验单元的相互作 用,达到对作品所描述的事象以及不同层次意义的组构理解。文章还认为,解读转换的初 始阶段,是文学理解过程中各种现象的发生原点,透过它,可以洞悉文学创作与欣赏的许 多相关规律。  相似文献   

4.
溯因推理是人类推理研究中解释与建构的一个中心议题。它从一个令人惊奇的事实开始到可能的解释,从而激起人们的某种天赋,产生新的思想。它不同于演绎和归纳的逻辑形式,具有推理过程与结果并存、理论选择与建构一体的逻辑特征。兼具心理和逻辑特征的溯因推理广泛应用于数学、语言学、神经科学等认知科学领域,并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也许是自家的历史传承悠长而无断裂的缘故,中国人对过往的历史向来是情有独钟的。在中国,不仅一般的平民百姓喜爱历史,喜欢从评书和戏剧中搜寻个案来教育晚辈,来比照身边的生活:知识人更是迷醉历史,从现实中捕捉历史的影子,用历史来影射现实,借古喻今,借古讽今,  相似文献   

6.
既往的理论研究对倒签、预借提单法律问题的探讨常常着眼于倒签、预借提单行为的性质及效力上,因此倒签、预借提单常常与“欺诈”联系在一起,该种法律分析方法存有偏重概念理论,而忽视行为主体利益状态之嫌,未能切中倒签、预借提单法律问题的本质.本文以法经济学视角,揭示倒签、预借提单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和跟单信用证严格相符性减损贸易活动灵活性的消极影响,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故应将倒签、预借提单视为伦理中性行为,将倒签、预借提单行为与行为损害后果二者区分,倒签、预借提单法律问题的本质应立足于倒签、预借提单损害后果赔偿责任上.论证了倒签、预借提单应定性为共同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7.
刑法司法解释溯及力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分析我国刑法司法解释溯及力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论述了刑法司法解释应有溯及力,以及溯及力存在的各种情况。还就刑法司法解释溯及力在司法实践中的几种特殊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9.
《江西社会科学》2014,(6):16-20
法不溯及既往是指法律不得适用于其施行前发生的行为或事件,从而改变该行为和事件依据旧法所取得的法律效果。这是一项古老的法治原则,为多数国家所遵循。在党内法规建设中坚持这一原则具有重大意义,它有利于党内法规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和促进法规的严格执行。同时,它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也具有积极价值,有利于保护党员干部的民主权利,有利于更好地挽救犯错误的同志,有利于保持党的纯洁性,有利于维护党内团结与和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思维角度 ,归纳并分析了英语中的否定形式与肯定意义互为“倒逆”的现象 ,即英语里的否定形式有时表示汉语的肯定意义 ;同时还说明了这种结构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1.
孙晓红 《兰州学刊》2010,(7):128-133
美国最高法院通过判例形成了刑事法律以不溯及既往为原则、以溯及既往为例外的溯及许可界限;而民事法律的溯及许可的界限有较大的灵活性,原则上不受宪法第一条有关溯及立法规定的约束,总体上是以溯及既往为原则、不溯及既往为例外,受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奈件的影响,最高法院在政策考量与法理权衡中决定着溯及立法许可的界限。  相似文献   

12.
溯因是皮尔士在演绎与归纳之外提出的第三种推理,亦称假设。它是从特定的令人惊讶的事实出发推导出其解释或原因的推理,常被视同最佳解释推理。溯因推理所具有的非单调性、可废止性、似真性特点,使其在人工智能、医疗诊断、科学哲学、法庭科学等领域得到广泛运用。本文以法庭科学为背景,着重考察溯因推理在犯罪侦查、事实认定等诉讼程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从溯因推理看文学隐喻的意义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作品中的隐喻表达式反映了语言使用中人类认知系统的思维机制。借助溯因推理的逻辑推理过程来认识文学隐喻有一种哲学意义,同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隐喻化的思维方式、心理机制、认知特点等。  相似文献   

14.
法是"理"和"力"的有机统一体。在国际经济法的发展历程中,其法"理"和法"力"都经历了一个从单一向多元的过程。在法"理"上,从只是对经济规律的确认,发展到对人类各种价值和美好愿望的确认和保障;在法"力"上,从只是国家强制力,发展到各种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权威力量、非政府组织的权威力量甚至各国民众的力量。各国共同治理全球的理念在国际经济法的法"理"和法"力"中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15.
道德哲学学科本性是反思社会生活和道德生活,为社会发展提供形上的评判和规约理论。在学术发展史的视域中,道德哲学源溯于以描述为特征的伦理学,但学术研究上两者的混同使用,尤其近代道德哲学研究路向的改变,使道德哲学研究失去了本性色彩。现代社会中面对经济理性的膨胀、人类精神家园的失根,道德哲学研究应重新回归本性——关注社会生活和为人类精神家园的安顿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的骤然倒闭会对金融体系造成巨大的负面冲击,但是如果因此而被其挟持也是一个饮鸩止渴的方案。因此,对于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应当在统一的国家监管框架之下,为其设定事前的审慎监管机制,并且采取相关的控制机制来约束其复杂性和不透明的问题。同时,对于发生问题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应当采取风险定价合理的措施予以事后的救助,避免道德风险问题,而对于确实不能救助的此类机构则应当保证对其进行有序清算,避免对金融体系造成系统性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开始不断迸发,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数量也呈现递增的趋势。文章的通过对群体性事件和人均GDP的验证分析表明:1.前我国群体性事件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变动关系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倒U型"曲线关系;2.支农、惠农政策对减少群体性事件的数量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3.收入分配不公是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影响因素;4.城市成为了群体性事件爆发的主要阵地。相应地,政府应该致力于克服GDP内部的两极分化,即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政策和改革要向合理化和公平化方向发展,尽量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并继续大力推动农村的支农和惠农政策。  相似文献   

18.
美国新的金融监管法案针对金融危机提出了应对金融机构"太大不能倒"的解决方案.尽管有人认为"太大不能倒"并不是反垄断问题,但在银行业的反垄断法适用中不能回避的问题就是银行机构的"太大不能倒".面对"太大不能倒"各国反垄断执法的变化对于我国金融机构的反垄断执法也起到一定借鉴作用.针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对银行业的反垄断执法应是结构规制与行为规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马克思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关于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作溯因解释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中引出马克思建立在分层基础上的“本质实在论”(分层本质实在论),并由此出发,对马克思的理论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定位.  相似文献   

20.
唐绍仪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晚年他为造福桑梓,于1931年至1934年以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常委兼任广东省中山县县长.由于他与"南天王"陈济棠及地方豪强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矛盾冲突,最终于1934年10月因陈济棠策动的"倒唐事件"而被迫辞去中山县长一职,随后又辞去南京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常委职务,从此很少涉足广东政坛."倒唐事件"虽是针对唐绍仪,但其结局对西南反蒋联盟、在粤元老派势力、中山县政建设甚至陈济棠本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