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郝柱  万江红 《社会工作》2008,(20):19-21
重大灾害给受灾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各层面带来深重的影响,以助人为天职的社会工作者如何发挥专业作用以帮助受灾案主走出灾害困境?本文以此为构思的出发点,通过对灾害救助特点以及社会工作在其中角色定位的思考,引发出从系统视角开展灾害社会工作的设想,尝试建构系统视角下灾害社会工作的实践框架。  相似文献   

2.
严樨 《社会工作》2013,(1):65-70,153
本文对我国民族地区灾害社会工作介入路径进行分析,认为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是较为适切的理论视角。探讨了民族地区灾害社会工作的社会生态系统结构分析框架和生活模型分析逻辑,介绍两种主要民族地区灾害社会工作介入策略,即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重建策略与嵌入民族文化要素的生计重建策略。  相似文献   

3.
重大灾害给受灾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各层面带来深重的影响,以助人为天职的社会工作者如何发挥专业作用以帮助受灾案主走出灾害困境?本文以此为构思的出发点,通过对灾害救助特点以及社会工作在其中角色定位的思考,引发出从系统视角开展灾害社会工作的设想,尝试建构系统视角下灾害社会工作的实践框架。  相似文献   

4.
张粉霞  张昱 《社会工作》2014,(1):141-149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助人的专业,具有介入灾难管理的经验与优势。其中,资源体系的开发与整合,以及对弱势人群的关怀是社会工作者最被期待的两大任务。需求评估者、资源整合与链接者、个案管理者、心理支持者、社区组织者则是社会工作者在灾难服务中最常扮演的角色。随着灾害动态周期变化过程,上述的角色和任务亦有所变化。因此社会工作者通过了解灾害管理的动态周期过程,掌握不同阶段社会工作者被期待的角色和功能,以及每个阶段功能发挥的强弱趋势,有利于制定整体性、系统性和持续性的服务计划。  相似文献   

5.
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最大威胁。自然灾害是灾害中最常见并且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极大破坏的灾害形式,中国四川汶川恃大地震的发生反映了灾害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作为自然灾害频发的发展中国家,加强灾害危机管理应当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灾害社会工作以其专业特质,有助于提高综合减灾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能够在预防灾害、处置危机与灾后重建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在灾害危机管理中的重要角色。文章立足灾害危机管理预防——救援——重建的工作机制,结合社会工作介入四川地震灾后重建的经验,探析灾害社会工作的研究视阈以及介入灾害危机管理的作用、基本路径和方法,赋予灾害社会工作以学科意义,努力推进灾害社会工作研究,提高灾害危机管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灾害救助主体包括政府、社会团体以及个人,为了更好地发挥合力,要加强三者之间联系,建立横向的灾害救助体系;此外,需要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在纵向上建立以提高个人自助能力为基础的救助网络,以形成立体化式的救灾网络。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灾害救助主体包括政府、社会团体以及个人,为了更好地发挥合力,要加强三者之间联系,建立横向的灾害救助体系;此外,需要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在纵向上建立以提高个人自助能力为基础的救助网络,以形成立体化式的救灾网络。  相似文献   

8.
魏展 《社会工作》2009,(7):19-21
汶川地震后,全国各个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都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灾后救助的行动中去。对于灾后震区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工作当中,社会工作本身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却足以引起我们深思,社会工作者与社会工作教育者都应该有着足够的警醒与学科自觉,来反思社会工作行动本身。  相似文献   

9.
灾害社会工作介入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社会工作的当下意义毋庸置疑,问题是如何介入?从新世纪以来的救灾经验,特别是从2008年救灾实践来看,灾害社会工作介入至少要重点处理好三个问题。首先是专业问题,与一般志愿服务不同,社会工作作为专业的助人事业,其专业性在灾害救助过程中显得犹为迫切;其次是组织问题,与一般社会工作不同,灾害社会工作更加强调组织的力量;最后是公私协力问题,与国外的社会工作不同,中国社会工作的大背景是强国家弱社会的格局,公与私的协调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10.
日本3.11大地震后,各种专业组织、社会福利组织致力于灾后重建的社会工作,有力佐证了日本护理保险制度中的护理管理在震灾救援中的巨大威力。针对震灾的社会工作,需要注重以个人援助为主的护理管理,与以地域社会为主的网络相结合。在灾害社会工作的发展方向上,需要社会工作把医疗和团队结合起来,通过加深相互之间的配合,建立在灾害医疗援助小组(DMAT)或日本医师会灾害医疗团队(JMAT)进行治疗后开展生活援助的机制。在社会工作中导入与灾害医疗援助小组同样的体系,平时就要培养好应对震灾的社会工作者。注重培养社会工作者应用现存的社会资源的能力,以及动员、调动灾区以外地区的社会资源的能力。重建受灾者的社区,非常有必要保持并进一步强化以往的居民间的关系。需要建立区域综合援助中心,配有保健师、社会福利士(社会工作者)、主任护理经理。以区域综合援助中心为主来开展灾区和灾区以外地区的社会工作者互相合作的"区域综合照顾"。在生活圈里重建各种组织机构的网络,社会工作者在各自的生活圈内,以地区的需求为基础,制定解决这些需求的计划,动员灾区居民参加,力求实现正式和非正式组织、机构的组织化,并在各种组织、机构的合作下进行实施推广,为社区复苏提供援助,促进地域社会中的各种组织的网络建设,从而形成地区的组织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许多的灾害发生在民族地区.如何在民族地区开展灾害社会工作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民族敏感视角是多元文化情境中社会工作实务的一种理论视角.本文就民族敏感视角下的灾害社会工作的不同阶段、不同内容、不同人物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刘扬 《社会工作》2010,(19):31-33
受江西省民政厅委派,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工作系、“心航”社工事务所组织社会工作者赴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德胜镇建立社会工作站,开展灾害社会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3.
有效的社会工作督导老师是社会工作实习教育成败的关键,但也成为内地社会工作实习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本文从这一历史现实问题出发,综合考察了有效的社会工作督导老师的职责、角色、素质要求及其发展基要,从成为有效实习督导的发展阶段的视角,着重从承担督导职责、澄清督导目标、建立督导关系、发展督导模式以及勇于督导反思五个方面探索了如何做一名新的专业实习督导老师及其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工作的学科发展进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的社会工作专业作为学科在20世纪经历了萌芽、初步发展、中断、恢复重建和趋向繁荣的发展进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现代化建设对社会工作专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社会工作研究和教育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基于中国社会工作教育曾中断30年这一现实,新时期的中国社会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其发展仍充满着紧迫感.本文在对中国社会工作百年进程作回顾分析的同时,也指出了中国社会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通过定量研究的问卷法和结构式访谈法分析某大学社会工作专业4年级学生关于如何将社会工作理论与社会工作实务联系起来的调查,在其中寻找到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也试图运用整合教学模式为该系的课程设计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冯浩 《社会工作》2014,(4):72-78
高校教师领办社会工作机构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工作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有益补充,随着高校教师领办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在社会工作机构运行中出现的各类质疑已经影响了机构的发展。尤其是高校教师的“身份叠错”带来了社会工作管理中的有关双重关系与多重关系的议题。本文在总结当前高校教师领办社会工作机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应重视社会工作伦理在机构行政与机构管理中的重要意义,并尝试提出解决机构伦理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论企业社会工作的概念、目标与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沛  曲绍旭 《社会工作》2012,(2):4-7,12
企业社会工作、工业社会工作、职业社会工作三者在外延上存在着区别。从历史与逻辑发展角度看,企业社会工作是从工业社会工作的概念发展而来,中间又经过职业社会工作的"过渡",三者在"社会工作"之内涵上相同,在外延上有异。目前,企业社会工作的提法似更为合适。企业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手法,以企业单位及其职工为案主对象,以预防和解决企业及其职工问题为目标,以企业员工全面发展和企业组织科学管理为宗旨,以培养和发扬员工互助精神和自助能力为追求,调动和利用各种资源,增进员工福利、提升企业效率,促进员工与企业和谐发展的专业化介入手法与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19.
刘建民 《社会工作》2009,(24):19-20
社会工作实验室具有独特的物理环境空间和硬件设施,能够进行社会工作技巧的观察和模拟、反思与提高。实验室的开设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工作教学的发展,同时作为新生事物也存在着使用率不高、使用方式随意等问题。作为提高社会工作教学的方式,笔者提出当前高校要从建设社会工作实验室向开设社会工作实验课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20.
边疆社会工作和民族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在不同历史时期开展活动的重要领域,“边疆”和“民族”为二者重要的时代特征和工作范畴。本文意在考察“边疆”与“民族”的涵义演变过程,简要回顾边疆社会工作的历史,总结民族社会工作的兴起与讨论,提出并深入探讨制度视角下的民族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