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会工作》2008,(5):63-63
受到儒家思想的传统以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西方福利思想的影响,中国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国式的“补救型”社会福利思想,将社会福利看成是一种在常规的社会机制不能正常运转或者不能满足一部分社会成员某些较为特殊的社会需求时而采取的应急措施。因此,社会福利的目标被锁定为“为社会弱者服务”,即济贫。  相似文献   

2.
3.
论中国近代城市社会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国盛 《唐都学刊》2002,18(3):45-50
近代以来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社会基本经济关系的变化 ,导致了中国城市社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这种变化 ,不仅体现在由封建性封闭结构向近代资本主义开放结构转变 ,而且也体现在传统的等级职业结构为近代以来新兴的功能职业结构所取代  相似文献   

4.
熊跃根 《社会工作》2014,(1):18-24,67
本文从社会政策与社会治理的内在联系出发,阐述了在深化改革背景下,我国建立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治理机制的形成,以及促进社会政策实施与地方创新社会治理的制度条件与安排。作者提出,中国当前的社会治理要避免成为市场化的牺牲品,而要成为注重从社会政策的整体效应出发建立起来的一种完备的制度与机制。  相似文献   

5.
6.
2022年10月22—23日,第十八届中国社会史年会暨“中国历史上的移居与社会”在线上召开,会议围绕中国历史上的移民与移居、宗族与家族、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日常生活、医疗卫生、水利社会、边疆民族、乡村治理、灾害治理、匪患治理、城市变迁、商业贸易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会议议题多元、问题意识鲜明、方法多样、理论和史料不断拓展,是一次高质量、学术原创性突出的学术盛宴,推进了中国社会史的总体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政治哲学、现代化、国家责任、公民权利、社会需要和福利等理论视角出发,运用文献回顾、社会—历史比较、社会政策和综合研究等方法,从国家与福利社会史等角度,首次简要描述1911~1949年中华民国,1949~1978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中国,1978~2015年改革开放中国3个发展阶段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历史发展轨迹,概要梳理3个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政策基本涵义、价值目标、理论基础、基本原则、服务对象、范围内容、优先领域、服务方法、管理体制和基本特征.全面介绍当代中国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建设与社会政策发展现状,尤其是面临主要问题和严峻挑战,全面概括中国现代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政策框架历史发展的体系特点,系统总结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政策百年变迁的历史经验教训和客观规律.最后试图从理论建构角度将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模式与社会政策框架概括为"社会—市场—国家组合型社会福利制度范式",为中国社会发展道路、中国经济发展奇迹提供科学理论解释,指明中国福利制度与社会政策发展的总体方向,勾勒"路线图与时间表",规划专业行动战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奠定现代福利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8.
社会政策既为解决社会问题,因应大众需要而制定,因此,台湾各阶段社会福利政策随着当时之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及政府财政状况的不同而各有重大呈现。从宣布“解严”后,台湾的社会福利政策也由“选择性”的福利支出转为“普及式”的福利支出,从现物给付转为现金给付。持续增加的社会福利经费,成为领导阶层不得不去面对的考验。  相似文献   

9.
《社会工作》2011,(1):4-6
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是在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背景下,通过政府主导、教育推动和实务跟进等一系列独特的历史过程和体制变革实现的.从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传统行政社会工作体系与专业化和职业化社会工作发展的关系看当代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对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制度和嵌入式的专业化与职业化方式,掌握其特点,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福利制度改革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与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宁 《社会工作》2011,(2):4-10
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是在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背景下,通过政府主导、教育推动和实务跟进等一系列独特的历史过程和体制变革实现的。从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传统行政社会工作体系与专业化和职业化社会工作发展的关系看当代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对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制度和“嵌入式”的专业化与职业化方式,掌握其特点,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谈及反恐立法,我国多从刑法视域进行探讨,但反恐问题的复杂性要求进行多学科考察。通盘检视我国反恐立法的历史脉络,可以将其分为萌芽(1949—2001年)、形成(2001—2011年)和发展(2011年至今)三个时期。通过反恐立法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其表征出经验色彩浓厚、应急处置明显和反恐主体单一的特点。在未来的立法过程中,应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引下,适当超前立法;正确定位反恐法,明确其综合法的法律属性;重构反恐主体,实现由维稳向维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13.
保障人的生存权与发展权是社会保障法的理论基石,该人文精神决定了公平是社会保障法的价值取向,而分配公平则是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法的现实的价值取向。作为中国这个正处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无力去追求分配结果的绝对公平,只能以追求生存权利的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权利公平体现在社会保障体系设置上,即应以社会救助为基础,社会保险为核心,全面构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体系。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基础,是保障公民生存权的底线制度,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会救助法律制度,应该成为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中国海监维权执法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然而我国重陆轻海意识根深蒂固,虽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维护海洋权益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但公约确立的制度及相关规定的模糊、疏漏,也给一些国家侵害我国海洋权益留下了可乘之机。因此,从地缘关系选择上来说,我国应当树立海权优先的战略思想。并且,我国也应加快相关国内海洋法律法规的出台与完善。中国海监更应当审时度势,采取灵活措施开展执法工作,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18.
近十多年来,英国社会科学在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手段等方面发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变化,这些变化是经历了60年代发展高峰和70-80年代相对衰退后出现的新动向。面向实际、面向应用是这些变化的一个突出方向。它从一个侧面表明,这个曾经作为工业革命先驱而辉煌,然而后来一直发展迟缓的国家,正在努力以崭新的面貌迈入21世纪。  相似文献   

19.
Book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Catherine Jones Finer (ed.), Comparing the Social Policy Experience of Britain and Taiwan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社会法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刚刚启动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以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的转型与国际金融危机碰撞后,危机前的民生问题在危机后更加严重,转型更加紧迫,更需要以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为中心的社会法作为阻隔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危机的防火墙发挥作用。为此,需要对社会法的若干问题重新思考,例如,对用工成本应当作广义理解,并对以不正当转嫁为特点用工成本负担结构做出调整;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不宜单项突进,而应当整体进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与农民的非农就业和社会保障同步联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