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心提示:曾经有一种很主流的看法,社会工作者就是志愿者,是雷锋。让社会工作成为奉献爱心的代名词。在社会工作职业化的今天,其实一些人仍存在类似的看法。编者认为,这种偏见缘于人们还没有认识到社会工作是一门职业。在这个小专题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制度选择研究——以社会需求和从业现状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大陆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焕发了新的气象。专业社会工作开始告别以前游离于福利体制外的纯粹的学术活动阶段,进入到制度化建设的新时期。社会需求是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前提,从业现状是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依据,制度安排是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核心。中国专业社会工作制度的构建必须遵循本土性、协调性和实证性三大原则,应从专业制度、职业制度和其他配套制度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社会建设需要大批的社会工作职业化人才,使得社会工作专业化与职业化的对接愈显紧迫。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作为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手段,其与专业教育的对接直接影响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需要加强对对接过程的建构。在理念上要求做好社会工作专业化与职业化、国际化与本土化对接,在实务中要求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面向社会工作职业需求,在环境、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接。 相似文献
4.
基于社会工作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和三大要素,以学生需求为导向,通过对武汉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方案的内容分析以及对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武汉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不足。在此基础上,借鉴港台社会工作课程设置的先进经验,提出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路和设想。 相似文献
5.
学生社团是指由共同价值观念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学生社团在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高校中建立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社团,有利于打破社会工作教育的常规模式,实现社会1二作教育理念的突破,并且从学生做起,逐步推进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不断探索中发展,但到目前都还不能确定地说中国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有了确定的方向。专业社会工作是嵌入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体制之中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也必须紧密结合一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管理体制及发展变化。根据我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文章首先分析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的关系,两者在理念、方法及内容上都有着密切联系。然后在重庆科技学院2011级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案研制过程中,将社会工作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管理与服务工作这个范畴。所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大社工理念下,可以尝试建立两个专业方向:社会管理方向和社会服务方向。 相似文献
7.
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于2007年12月正式公布。未来的考试命题工作将充分围绕大纲展开,对准备参加考试的考生而言,把握了大纲的主旨,就把握了命题的方向和思路,复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好的考试成绩。 相似文献
8.
受学生就业和社会福利改革的影响,当前社会工作教育应该实行通识——专业教育,要给学生较宽的知识,包括应用性的知识,以使学生能有更宽广的事业处理社会福利方面的问题,也能适应其他社会领域的工作……把社会工作教育看作素质教育,使学生在有较稳定的专业价值观的基础上,有较宽广的社会适应性。这可能是当前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的重要选择,高素质的教育来应对社会转型带来的困难及教育快速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或许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所营求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9.
10.
社会工作的实务性特征对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出挑战。文章围绕社会工作专业化的价值诉求这一核心,探索构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路径。研究认为应围绕专业认同、能力为本、自我知觉和自主创新的价值诉求,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和合理配置实践时间等路径,构建以实验教学为基础,以专业实习为单元,以自主实践为补充的分层次立体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民政社会工作者身处民政系统中,兼具社会工作与行政的双重属性,是我国社会工作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CSWLS2019)中民政社会工作者数据模块为依据,基于个体"主位"视角,从个体维度、专业维度与组织环境维度对民政社会工作者的行业特征进行系统描述与分析.研究发现,民政社会工作者处于基层民政领域,受... 相似文献
13.
“1+3”实践组合模式的学理研究表明:虽然两种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截然不同,但二者既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也非简单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因为在这些表象背后深藏着文明的冲突与整合;两种社会工作在相互对立的同时,也在相互建构,展示出互构演化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内地社会工作高校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偏低,而专业认同是职业认同的基础和前提。提升社会工作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是社会工作教育的重要使命。本文借助教育行动研究,探究提升社会工作低年级学生专业认同的方法和路径。研究以社会认同理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项维度来理解专业认同,以实践共同体为行动设计的理论框架,通过规划、启动、发展和巩固实践共同体,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教师共同参与实践项目,获得专业成长。研究发现,在实践共同体中,低年级学生从个体的学习者转化为共同体的实践者,对专业的认知认同得以深化和拓展;通过与教师及高年级学生建立联结,对专业的情感认同逐渐增加,认为自己是专业的一分子;从被动旁观者到主动参与者,对专业的行为认同得以强化。其中,情感认同是转化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对于理解社会工作学生的专业认同,寻求提升专业认同的改变途径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本土化建设,是目前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高质量全面提高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社会建设、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基础。我们认为做好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建设工作的基本前提是思路清晰、认识到位,坚实基础是选好模式、凝炼特色,关键环节是师资培训、实务建设。 相似文献
16.
(接2012年第3期)(六)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状况、发展模式与基本类型改革开放以来,医务社会工作者、医务社会工作实务、医务社会工作组织和国家有关医务社会工作的政策法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点到面,从上到下,从自发性到制度创新,从无意识工作到以病人为中心的专业化服务,总体上说,目前全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状况"并 相似文献
17.
专业实习是以"实践为本"的社会工作教育的重要一环,实习成效受到校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在中国大陆社会工作发展的外部情境已然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本研究旨在从学生视角探讨社会工作实习成效的表现.基于对30份社会工作学生实习反思报告的质性分析,本研究发现实习带给学生的主要收获依次为专业成长、行业认知、个性发展和实习感知,且这些收获大多是正向的,其中只有对行业发展的认知比较负面.研究还发现社会工作学生的专业认同与行业认知存在分离现象,本文认为正是这种分离以及对行业的负面认知造成社会工作学生从业意愿较低.这提醒人们,社会工作教育、研究和实务界需要更多地采用优势视角进行协作和倡导. 相似文献
18.
孙静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17):151-153
当前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社会对学前教育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同时我国就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也给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一定压力。因此,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和发展上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也成了学校关注的重点。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朱千锋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16):195-198
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必然要从人才培育模式入手,适应行业、企业岗位需求,提升职业人才的核心技能和综合素养。自“1+X”证书制度试点实施以来,强调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通育人。该文以工业机器人专业为例,构建基于共生理论的“四融”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学生差异化学习和终身学习需求,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产业发展,确保人才职业技能螺旋提升,为人才高质量就业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