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商鞅入秦     
中国历史上曾经是一个频繁发生变法的国度,而商鞅则是第一个获得成功的改革家。关于商鞅的史事,目前的历史教科书只是说商鞅于公元前359年应秦孝公之召入秦,经过10年的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为强大的国家,但却很少提及商鞅入秦前后的许多重要细节。其实,商鞅所以能够入秦并且得到秦孝公的信任,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在与人交往中的过人智慧,这一方面是善于理解他人,另一方面则是善于推荐自己。  相似文献   

2.
商鞅的贡献     
1912年6月,毛泽东在湖南省高等中学读书时.曾针对当时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后政治混乱、法令不彰的状况,写了一篇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论》。文中说:“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纪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此时,毛泽东虽还没有树立唯物史观,但他把商鞅誉为“首屈一指”的“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却是深刻的、有见地的。就是在今天,仍对我们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的发展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国家和谐、人民和谐的重要性,而为了能够达到国家和谐、人民幸福,就需要法学教育和依法治国来进行完成。我们听说过商鞅变法,为何秦国能够强大,凌驾于六国之上,就是因为商鞅是依法治国,让法深入人心。在本文之中,作者将主要将法学教育和依法治国进行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农战"思想是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也是商鞅个人思想的集中体现,长期以来人们着重于"农战"思想的直接意义进行评价,但是如果将"农战"思想放在一个长时段的视角下,"农战"思想的弊病就会暴露出来。"农战"思想在秦国统一六国的同时也对中国的民力进行了残酷的打击,并且极端的重农重战使中国最终走向了一个封闭的、停滞的农业社会,丧失了前进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5.
在南昌这座千年古城的开拓发展过程中,桥是一个很隐秘的符号和象征。从洪恩桥算起,南昌有记载的桥的历史已经超过了一千年。但尴尬的是,今天所发现有关古桥的记载,大多为历史久远的资料。历史典籍上对这座城市的勾勒虽大气却缺失细节。今天,我们更多只能通过古人的诗词,来诗意的还原千年前的南昌城。或许桥与城的渊源,比我们的想象更为丰富。因为散落在历史中的碎屑,永远蕴含着朴实而神秘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傑理 《老年世界》2014,(24):46-46
法家主要代表人物。 商鞅,原名卫鞅,也叫公孙鞅,战国时期魏国人。商鞅早年为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孙痤病死后,魏王并没有重用商鞅。后来听说秦孝公下令求贤者,便携同李悝的《法经》到秦国去。通过秦孝公宠臣景监,三见孝公,商鞅畅谈变法治国之策,孝公大喜,商鞅得到了施展他变法理想的舞台。  相似文献   

7.
孙建军 《安家》2014,(6):74-87
上帝存在于细节中。细节是人们能够记住的东西,假如它是独特的、有特色的,人们会记住它。它是一个视觉的东西,最小的细节是在人们的眼睛能及的地方,或脚能踩到的地方。于细微处见精神,无穷无尽的人居产品细节来自于开发商的热情和创造力,自律与毅力。尚峰壹号的21个细节秘密为和裕地产何以一路倍受市场与业内的双重追捧做出了最好注释。  相似文献   

8.
王梦悦 《老年世界》2013,(15):18-21
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以其金碧辉煌,气势磅礴,熠熠生辉而著称,每逢国庆盛典更是受到世人瞩目。可谁又会想到,今天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天安门城楼,在40多年前曾秘密重建过,而这段历史至今又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所谓“独立思考”,只能是指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们的思考。由于一个人的独立人格是“一个人以良心、尊严为标志的神圣人性相对于任何一个人的独立和相对于一个人自身生命的独立”,而拥有这种独立人格的人在今天的世界上极少,从而今天的世界上的思考主要是由私欲所鼓动的思考,这些被私欲所鼓动的思考通过努力追求形式上的独特来获得自己的合法性、合理性地位的,在努力把自己装扮成“独立思考”的样子。但是,“独特思考”绝不是“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10.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今天,苏其亡党亡国已过去20年,但这一切还是刚刚过去不久的历史,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务必要从苏共历史中吸取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11.
60年前,郭沫若的一篇《甲申三百年祭》让历史学的地位空前显赫起来,因为毛泽东对这篇以史鉴得失的文章推崇有加。而现在,阎崇年、季连海等人的历史讲述也空前火爆,历史这个半老徐娘似乎又变成了新嫁娘,让人垂青不已。那么,历史究竟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  相似文献   

12.
晚清国人走向世界的一次盛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中国人走向世界早已是极为普通平常的事情了,可是在100多年前,主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中国人,特别是官员、文人,简直是凤毛麟角,少得可怜!而1887年清政府派遣游历使的壮举却成了一段被湮没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最早以管子、子产为代表的杰出历史人物在其著作中多次论及法治的重要性,这也是我国法治思想萌芽的阶段。到了战国中期,以李悝、吴起、商鞅等为代表的法家革新派更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法治"主张,完善了我国古代的法治思想。战国末期的韩非子则被推为法家的集大成者,他总结前人法治理论和经验,系统地提出"法""术""势"三者合一的君主统治术,将先秦的法治思想加以系统化。文章为更好地、更清楚地论述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将按照管子、商鞅、韩非子的顺序对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这种体验能把客观的道德需要 ,转化成一种稳定的内部驱动力 ,促使人们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中小学的历史教学可以促使青少年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认识、评判而产生一种内心体验 ,激发起历史责任感和道德追求 ,这是我们今天青少年德育中大有开发潜力的重要资源。一、历史教育在青少年德育中的地位由于多种经济成分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并存 ,决定了社会伦理关系的层次性和复杂性。决定了道德追求的多样性 ,也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养成。少数学生中存在着三无状态 :人生无目标 ;生活无所谓 ;学…  相似文献   

15.
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是对我们国家描述的要点之一。然而,2005年北京一次调查结果表明:人们对礼仪基本知识的知晓率不足40%。素面朝天上班;面黄唇无色,头发乱指甲长的护士,病态的样子对着病人;穿着睡衣逛市场、遛大街;西装革履游公园;手指指人,用脚指物,握手时点头哈腰;不守信时,散漫拖拉……比比皆是。一般人认为:这不过是一些小节、细节,无碍大雅。然而,举不胜举的事实证明。就是这些小节,往往决定了事情、事业的成败。  相似文献   

16.
国际流行的男士着装时尚,一向是以质取胜。但任何着装品位都是从细节开始的,细节上的失误会使完美无缺的名牌行头出现不可容忍的瑕点。男士最易忽略的细节常是:○外套常变,领带不变对男士来说,领带是可以引人注目而又可以频繁变化且不至于过分张扬的东西。就像女人对...  相似文献   

17.
正在普遍使用电子设备的今天,如何保护颈椎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其实,除了平时做颈部保健操、自我按摩外,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讲,一些成语中也蕴含了护颈妙招,经常做一做,会有意想不到的功效。摇头晃脑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做此动作可以小幅度放松头颈紧绷的神经肌肉。每天摇摇头,晃晃脑,动静结合,自得其乐。  相似文献   

18.
商鞅之败     
梁绍辉 《老年人》2011,(4):41-41
商鞅姓公孙,名鞅,因秦孝公封给他商于之地,号曰商君,又曰商鞅。他是卫国的公子,故又叫卫鞅。卫鞅听说秦孝公求贤,便由卫去秦。因为秦孝公的支持,在秦国推行前所未有的改革,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写道:“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相似文献   

19.
肖保根 《职业》2005,(12):37
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人们不时幻想着机遇能够从天而降,砸在自己的头上.其实,让机遇主动找自己并不是天方夜谭,不少名人就是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持之以恒地从一些细节入手,自觉不自觉地创造了常人看似神话的"让机遇找自己"的案例.  相似文献   

20.
即使从一个小小易拉罐的发展历史中,我们也能看到人们是如何在方便实用与环境保护及资源利用的矛盾中不断创新、发展的,这恐怕也是人类在今天及未来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