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4,(1)
青春哲学思想是李大钊前期的主要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西方进化论相结合的产物,是寻求中国发展的道路而做出的伟大尝试,为其后期走向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
3.
杨泽文 《社会观察(上海)》2008,(2):63-63
作为一个自由阅读者,面对琳琅满目乃至铺天盖地的出版物,反而让人感到有思想洞见、能启示心智和陶冶性情的图书越来越少。也正是这个原因,对于《秋里拾叶录》的阅读,我认为是一次难得碰撞与交流的心灵之旅。 相似文献
4.
张建华 《社会观察(上海)》2004,(2):44-44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俄国自由主义思想的演变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文化现象。自由主义是这个时期俄国最活跃的社会思潮之一,它建立在对传统的贵族保守主义的批判和日渐高涨的激进主义的清算基础之上,试图调和因这两者的激烈对抗而造成的思想文化界的内部分裂,以及由此引致的社会的严重分裂,希望按照自己的理想,为转折时期的俄国历史发展规划出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5.
在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回望历史,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李大钊,对中共一大代表都有哪些影响? 相似文献
6.
“小小年纪肯奋斗”——李大钊与一大代表刘仁静 刘仁静是北京大学的学生,从生活、学习、思想各个方面得到了李大钊极其重要的帮助,并参加了李大钊创办的“少年中国学会”。在李大钊的指引下,刘仁静思想不断进步,与张国焘一同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北京小组的代表。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面临社会结构瓦解和人心困顿的双重危机,承担社会整合和道德教化职能的传统绅士日趋没落,而倾向变革的知识分子则采取了刚健有为的入世态度。在此背景下,梁漱溟系统地建构了一套刚的人生哲学,统合人性论与历史实在,并回应了东西文化的争论。一方面,刚以浅易的普遍抽象的意欲出现,成长为艰深的人生态度,统摄儒、佛、西三种世界文化;另一方面,作为刚的承担者的新知识分子,在亲师求友的团体中培育刚的人生态度,并从小群体走进农村社会,改造乡村。刚即梁漱溟孜孜以求的人生问题与社会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8.
《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在于传授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特性和基本设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中的能力,更注重于对学生实际机械设计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记者:上世纪五十年代,无数知识分子被“改造”过来了,包括许多大知识分子。到底是被迫的,是自愿,还是完全出于功利的考虑?资中筠:从外部讲,当时那种压倒性的大气势没法抗拒;从历史讲,一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位的追求就是国家富强,共产党诉诸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0.
李明羲 《青春岁月:学术版》2021,(5)
医院是保障民众身体健康的重要机构,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各个医院均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影响了思政工作的开展,致使医疗服务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基于此,本文对思想政治工作与医院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并对二者的有效结合路径展开了探讨,希望医院可结合自身战略发展目标积极建设医院文化... 相似文献
11.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其课程的基本特征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完成学习,其载体是综合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在实施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针对专业基础课《电工学》理论性和实践性强、内容抽象、教学难度大等特点,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积极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合适的工作项目,来提高教学质量,符合现代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周丽昀 《社会观察(上海)》2006,(5):62-62
《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是英国肯特大学社会学教授弗兰克·富里迪在2004年的新著,于2005年被戴从容译为中文。作为名义上不折不扣的知识分子中的一员,我对书名中的设问和自身命运的关注产生兴趣是在情理之中;何况,如今的社会浮躁之风、学术界的腐败、知识分子的媚俗以及精英文化的缺失,的确也在困扰着我们这些忝列知识分子队伍中的人。只是不幸的是,如我一样的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又究竟有几个人真正思考过知识分子的含义、使命和价值呢?而我们离真正的知识分子的差距,又有多远?这说不上是一本振聋发聩的书,倒更像一个头脑清醒的人睿智而… 相似文献
13.
印度女作家阿伦德哈蒂·罗易积极参与了“反纳玛达水坝组织”的抵抗运动,体现出了公共知识分子的良心和责任感。这种精神与她在《微物之神》中对印度传统的深刻思考一以贯之。她从纯文学作家转变为积极的行动主义者,是全球化语境下第三世界知识界的本能反应之一,具有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是以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破裂、中国被逼还债,又遭遇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为背景的一部重大题材、农村题材电影.介绍了1961年周恩来乘专列来到革命老区河北邯郸武安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里农民之间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通过故事来理解群众路线中的“群众”. 相似文献
19.
被誉为“兵学圣典”的《孙子》又称《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军事名著,内容极为丰富,它以其基本思想的普遍指导性为现代社会众多领域的决策和研究者提供了思路,军事家、政治家、学者、商界要人无不对其推崇备至。 相似文献
20.
“谁是青年”与“青年是谁”——关于青年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研究及其基础理论建设,应从厘清“谁是青年”和“青年是谁”这两个问题入手,不求构建那种主观的、封闭的庞大体系,而应注重回归青年自身,回归社会与青年的种种互动关联研究,在一个开放的状态下,在一个自然生成的过程中,以高度的学术自觉,吸纳和吸引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力量,走一务“集约化”发展的路子,逐步改变中国作为青年人口大国却是青年研究弱国的不合理局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