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工荒”:我们读出一种力量在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谁也没有想到,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还没有完全过去,在拥有9亿农民和1.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中国竞继2004年之后,再次出现了大范围的“民工荒”:今年初,四川、重庆、贵州等农民工输出省市的地方官们还在为如何妥善安置上千万“失业”回乡农民工而犯愁;但仅仅几个月之后,曾经在金融危机的寒流中纷纷解聘雇员的东部地区企业,却又手持订单招不到工人了。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六成大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就业是大学生最关注的事情,毕竟苦读四年,从某种程度上讲就为了毕业后能就业。整个社会的就业不足使昔日的“天之骄子”们在就业过程中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权益受侵害也成家常便饭。  相似文献   

3.
一向被视为求职大军中"弱势群体"的贫困大学生,在金融危机蔓延后,面临着更加严峻就业形势。高校应充分调动贫困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鼓励他们努力奋斗,认清自己在就业方面存在的劣势与优势,变逆境为顺境,化危机为机遇。  相似文献   

4.
准备把毕业论文选题定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的大四学生吕诚,在搜索引擎里键人“大学生自杀”,0.065秒后,相关网页搜索项高达2650000篇,一页一页点下去,他感到震惊和难过:“很多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一时想不开就结束了风华正茂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职业》2008,(12):50-52
应届生:我是一名大四学生,学的是机械专业,与中石油下属企业签了就业协议,可我也报了考研,考研成功,我该去读研,还是就业?违一方约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6.
《职业》2009,(3):37-37
毕业后去哪里工作?这是每个大学生毕业时考虑最多的问题。毕业后大多数人都比较倾向留在大城市,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毕业生,读了四年大学,已经习惯了大都市的繁华,不肯再回到自己贫穷落后的家乡。为此,有些大学生毕业后宁肯在大城市卖报纸、做服务员,也不愿去中小城市或偏远地区就业。  相似文献   

7.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和收入低的话题已经并不新鲜。一年半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便称: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加和有经验的青年农民工的抢手,两者工资待遇有趋同的趋势,甚至刚出校门的毕业生工资不及同龄农民工。一向被国人视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与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民工工资等同,这是体现效率与公正的正常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校大规模的连年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2000—200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从107万上升到413万,2007年毕业的大学生达到近495万。就业压力的凸现,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企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业竞争的残酷,让我们重新审视这样一个问题:在大学究竟应该学会什么?是知识?还是技能?还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谓仁者见仁,五花八门。作为一名在高校从事多年教育教学的工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学会沟通、学会共处应该是大学时代学到的重要一课。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大学生就业已经从个人问题上升到了社会问题.以至于从地方两会提案再到中央高层议题都不约而同地对大学生就业报以异乎寻常的关切。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在总量上大大增加,2009年普通高等院校计划招生629万人.大学生人数的增加,使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增加了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进步,国民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大量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企业技术日趋密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从理论上说,目前的学校招生人数与经济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与毕业生的增加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11.
阿成  宁冰 《老人世界》2010,(5):24-26
石破天惊:神秘杀手是个斯文大学生 2009年2月1013,农历正月十六。虽然春节已过,但家住南宁市江南区亭洪路的覃巧梅一家人仍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之中。这天下午,覃巧梅与24岁的大妹覃解梅、22岁的二妹覃姗、20岁的三妹覃巧平一起,相约来到她在南宁市平田村的服装加工厂与父母共进晚餐。  相似文献   

12.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