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到基层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川北医学院大门口有这样一条标语特别引人注目。再走进学院团委办公室,10多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相关政策,川北医学院有30多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日前,记者从川北医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了解到,为响应国家号召,三高校有近600名大学生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六成大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就业是大学生最关注的事情,毕竟苦读四年,从某种程度上讲就为了毕业后能就业。整个社会的就业不足使昔日的“天之骄子”们在就业过程中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权益受侵害也成家常便饭。  相似文献   

3.
王骁骅 《职业时空》2008,4(3):131-131
美国有位资深心理医师曾断言:“随着中国社会向商业化的变革,人们面临的心理问题对自身生存的威胁,将远远大于困扰中国人的生理疾病。”青年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特别是大学生们,上大学是一件积极而有意义的事,但环境及各种关系的改变,必然会带来他们所不曾想象的压力和挑战。根据国家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我国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的目标,高校招生规模扩大,教育收费制度改革,导致“贫困大学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学校园中。  相似文献   

4.
孙曙峦 《职业》2013,(25):61-61
今年,我国应届毕业生将达到699万,被称为史上大学生就业最难的一年。近日,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开展了应届大学毕业生择业意向快速调查。调查中问及“毕业后你会考虑自主创业吗”这个问题时,有超过八成的大学毕业生明显感觉底气不足,“没有经验、不敢轻易尝试”和“实在找不到工作时,会考虑自主创业”,是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不强的主要原因。
  创业,一个挑战年轻人勇气与胆识的词汇;创业,一个考验年轻人能力与智慧的词汇。与此同时,创业,更是一个衡量社会活力的词汇。毫不夸张地说,一个社会创业的年轻人越多,整个社会的活力就越强。但遗憾的是,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敢于创业的年轻人少得可怜。数据显示,美国大学生的创业率为20%,而中国只有0.3%。  相似文献   

5.
热点酷评     
女性人物财富晏琳:女大学生乐做“烧饼女皇”晏琳,湖北恩施妹子,2001年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毕业,毕业后在一家环保企业做销售。有一次,晏琳把妈妈做的土家族小吃“掉渣烧饼”带到单位请同事们分享,大家的称赞让晏琳萌生了开烧饼店的念头。2005年3月,晏琳筹资4万元在武汉大  相似文献   

6.
郑纯 《职业》2009,(6):62-63
“我的专业是机械自动化,在校期间除专业课外,喜欢看经济书籍。可是我该如何找工作?我又适合怎样的工作?”“我并不认为我有太突出的特长。有人和我的处境一样吗?有人愿意给我点指示吗?”在高校的各类论坛上,我们经常看到各种各样职业求助的帖子。面临毕业的大学生们,特别希望能得到就业的现实指导。在这里,笔者想介绍几位师哥师姐们的案例,通过他们的求职之旅,你可能会受到某些启发。  相似文献   

7.
新名词     
《中国社会导刊》2009,(14):60-60
“普相女”,指的就是那些相貌、脸蛋并不出众的女生,即普通相貌女生的简称。 在大学扩招和当今金融危机的双重打击下,不想亲身印证“毕业等于失业”这句话的大学生们,在招聘场上,不仅要拼文凭,拼才学,拼后台关系,还要拼身高,拼长相。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挑战。我国各个高校中的大学生在就业这一方面面临着困境,尤其是音乐类大学生在毕业之后的就业处境非常的不乐观,如何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这一实际问题,是我国教育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景龙  丁国玉  石景川 《职业》2013,(25):50-51
祖居地是农村,父母是农民……很显然,这些是与大学生就业没有关联的。可在“最难就业季”,因为缺乏社会资源、人力资源,一些仓促来到就业市场的农村大学生成了大学生就业群体中的弱势人群。
  大学生面临求职门槛
  【案例】居家农村的本科毕业张某,就读某大学文学院史学系,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用人单位。找专业对口的岗位没有可能,她在一劳务市场应聘一营销岗位,被以无工作经验拒之门外。后又去一私立辅导学校竞聘教师岗位,虽然每个星期工作只有星期六、星期天这两天,每天只工作两个小时,还是被以“非名校毕业”为由拒之于门外。无奈,她只能去饭店传菜、去超市送货,干些力所能及的零活。  相似文献   

10.
一次采访结缘孤儿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的张雯,是家里第一个大学生,1989年从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成为一名记者。1992年6月,张雯接到了一个采访外国专家的任务,采访结束后,专家向她询问中国哪里有福利院,他的朋友希望领养一名中国的孤儿。张雯下意识地回答:“对不起,中国没有孤儿。”  相似文献   

11.
《现代交际》2005,(6):60-61
我大学时代的同班同学们正在积极筹划“毕业五周年聚会”事宜,网上的班级同学录里美的一种方案是找到赞助商,将冠名权和电视转播权出售,取得丰厚的聚会经费;最美好的一种设想是,五年前如鸟兽般去的一干同学又从祖国各地赶来,有妻子的携妻将子,大伙儿齐聚北京,把酒纵歌,大闹三天……五年是一次聚会的理由,是一次回首的时机。十年、二十年……时,又当如何?一入江湖岁月催啊!  相似文献   

12.
这个五代同堂的大家庭,十多口人同住一个屋檐下,吃着“大锅饭”,所有生活开支“公款报销”,他们有活一起干,有饭一起吃,有钱平均分,过着“共产主义”式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老赵夫妇都是音乐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多年的从教生涯养成了手不离琴,口不离曲的好习惯,一曲“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唱出了对哺育他们成长的内蒙古大地的无限深情。  相似文献   

14.
胡学萃 《职业》2009,(2):4-6
现任google全球副总裁的李开复一直以来都密切关注中国大学生的身心成长,立志将毕生所学和人生经验与中国学生分享。如今,全球金融危机对2009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考研似乎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找工作无着,每个人脸上的表情似乎都预示着“年关”难过。为此,一直关心青年学生成长的开复老师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呢?开复老师带来了什么制胜法宝呢?请看本刊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15.
人才流失,是不少企业头疼的问题之一。而现在,不但高水平的人才难以留住,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的离职率也节节高升:根据最新出炉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6%,比2008届(85.6%)高1个百分点,但比20O7届(87.5%)低O.9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达到了38%,3年内平均工作单位数为2.0个,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难以“长情”备受关注。那么毕业生频频跳槽的原因是什么呢?学日语的陈文静一年中换了10份工作,短的只干了一个星期,最长的也没超过4个月。她换工作的理由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10年寒窗,终于走出了校园.“天高任乌飞.海阔凭鱼跃“.大学生们大都怀着创造一番宏伟业绩的抱负走上工作岗位。但是,当许多同学怀着美好的憧憬.希望把自己多年来学到的本领去充分施展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想象和现实有很大的差距。刚进公司的大学生们被安排在不受重视的部门干跑腿打杂的工作——好比蘑菇总是被置于阴暗的角落:要受到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好比蘑菇总是莫名其妙地被浇上一头大粪;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好比任蘑菇自生自灭。这就是所谓的“蘑菇定律”.是组织对待初出茅庐者的一种非常普遍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职业》2010,(4):71-71
“蚁族”,并不是一种昆虫族群,而是80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指的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8.
又到一年毕业时,当一些苦苦奔波在求职路上的大学生“恨爸不成刚”,埋怨“父亲就业时代”的种种不公时,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却出人意料地表示,他最感激的是“父母什么也没给我留下”。  相似文献   

19.
据报道,嫦娥一号“卫星领航人八成是‘70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党委书记张声远说:“中心274个关键岗位上,大多是1994年以后毕业的大学生,主要课题的负责人平均年龄仅有30岁。”“他们成长速度之快也出乎我们的意料!”  相似文献   

20.
善待自己     
周毅 《当代老年》2007,(9):38-39
笔者很欣赏这样一句话:“老年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大的挑战是挑战自我。”退休了之后,要学会善待自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从“干事业”变为“过日子”,一切从零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