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王枫萍 《科学发展》2011,(12):112-118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当下,分析已就业农村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状况,对农村大学生个体和农村社会文化、教育、经济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构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通过深度访谈已就业农村大学生的生存状况发现: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对农村大学生实现代际阶层的社会流动具有决定作用;已就业农村大学生在工作中,应以积极的心态和自强不息的奋斗努力实现"知识真正改变命运"。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每年从农村考入大学的学生占高校录取学生数的大部分。随着高校连续数这个高校大学生中为数不少的群体,在就业中面临着特殊的困境与艰难,其不能就业给家庭、社会所带来的后果值得关注。如何更好地解决农村籍大学生这个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目前就业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些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六成大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就业是大学生最关注的事情,毕竟苦读四年,从某种程度上讲就为了毕业后能就业。整个社会的就业不足使昔日的“天之骄子”们在就业过程中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权益受侵害也成家常便饭。  相似文献   

4.
农村代课教师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特有的现象,也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遗留问题,解决农村代课教师问题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教师专业化的不断发展,国家正逐步清退农村代课教师。本文从清退农村代课教师的实际出发,探讨大学生就业困难与清退农村代课教师的关系和原因,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当年在统一分配的制度中强调“专业对口”到今天在人力资源的市场中选择就业方向,中国大学生的人生发展轨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上,单纯的组织依赖和单纯的市场依赖都是不可行的。今天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困境,倒可能是这些“天之骄子”从天上回到人间,踏踏实实在现实社会土地上迈步的开始,也是中国大学教育制度和内容进一步完善的开始。  相似文献   

6.
促进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存在多年,作为大学生中的相对弱势的群体——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更困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在新农村建设人才短缺和大学生就业难并存的态势下,通过转变就业观念、制度创新和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等探索,引导鼓励农村生源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到农村去就业创业,赢取人生。这既是促进就业的现实选择,也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对大学生和农村来说是双赢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学生生源比例逐渐上升,就业形势严峻,尤其是农村籍大学生与城市大学生相比在就业过程中,面临更多风险,承担更多的就业压力。大多数农村籍大学生因出身贫困、社会排挤、户籍歧视等不利因素,进一步挫伤了他们的教育积极性,进而影响社会的和谐。因此更大力度帮助毕业生实现就业,是解决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也被整个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所掩盖或是一视同仁。在三农问题中7亿多农民是核心,同时他们也是庞大的弱势群体,而农民的子女——农村大学生自然就成了大学生就业群中的弱势群体。本文分析了农村大学生就业现状并分析了目前现状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希望在暑假打工缺乏实践经验一直是大学生就业的“软肋”。08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冲击,企业岗位紧缩,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越发凸显。在这种背景下,实习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就业前奏。  相似文献   

10.
张雪晖  马海忠 《职业》2011,(16):63-63
对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成因、表现及对策,观点很多。有人说是政府的问题,呼吁要适应形势不断完善就业政策和体制;有人说是就业市场不规范,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  相似文献   

11.
毕筱妍 《职业》2011,(15):17-18
促进就业是全社会乃至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作为社会新生力量的当代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更是关乎到国泰民安的大事。笔者认为,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不仅需要社会各界多方面、全方位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与保障。  相似文献   

12.
家庭是影响大学生农村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家庭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农村就业行为有密切的关系。家庭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去农村的就业意愿、最低工资价位和职业选择的影响显著。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越高,大学生去农村的就业意愿越高,大学生去农村的最低心理工资价位越高;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大学生去农村更愿意选择从政。  相似文献   

13.
马树刚 《职业》2011,(21):20-20
客观地认识我国大学生职业指导与就业的关系,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对于提高和改进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大学生职业指导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当前,随着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的凸现,  相似文献   

14.
当前受国际经济的影响,许多国内外的企业缩小开支,减少招聘人才的数量,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关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其顺利就业的目标已经成为广泛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本文通过研究高校学生组织与大学生就业能力之间的关系,分析学生组织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因素,找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刘美美 《职业》2011,(6):26-27
高校毕业生是当今社会重要的人力资源,在人才市场上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随着高校大规模的连年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据统计,2000~200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为107、115、145、212、280、338和413万人,到2009年毕业生人数达600多万。在毕业生人数日益增多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如何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则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共中央政治局最近召开了专门会议,研究明年经济工作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问题.解决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我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同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提高劳动效率,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直接联系在一起;解决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得民心工程,而且能有效地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具有现实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劳动者的就业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必然存在着相对应的关系,而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劳动者是否有更积极的推动效应和意义,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可以说,解决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稳定经济增长,保证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群体是我国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本研究通过对农村籍大学生就业现状的梳理,分析致使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出现障碍的因素,针对障碍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肖云  邹力 《职业时空》2009,5(5):3-5
大学生就业社会排斥包括以个体自然特征为由的排斥,以学历、院校为“门槛”的排斥,以实践经验欠缺为由的排斥,社会资本欠缺带来的排斥四个方面。反就业排斥必须明确相关主体责任,采取以下措施:健全“反排斥”的国家法律支持体系,改革高校专业设置,健全高校实习制度,重视社会资本开发,以创业劳动就业。  相似文献   

20.
运用工作搜寻理论来对我国的就业市场进行分析,从大学生的工作搜寻与企业的人才搜寻两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一些建议,期望能对缓解我国新时期下所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