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曼 《现代交际》2002,(10):40-41
如今的职场,并非刻板工作就能加薪升职,还要学会“溜须拍马”,做个见风使舵的“马屁精”。即使是面对讨厌的上司,你也得“哄”着点,得借助“马屁”的威力融化他的冷漠。俗话说:“能在公司往上爬的人,才是真正的生还者。”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你从前不屑一顾的同事却能爬上高位,其中原因可能是幸运,但他肯定拍过或大或小的“马屁”。有人形容,拍老板马屁与哄女孩子开心其实是一个道理,想想也是,女孩子穿件新衣,总希望有人夸赞她好看;老板定下的决策,总希望别人认可。当然,“职场马屁”不是人人都会拍的,如果拍到马腿上就惨了。所以要讲究技巧,包括必须察言观色、投其所好;掌握火候、切中要害;顺水推舟、举重若轻……拍马屁功力浅的人,注意阅读下面文字。  相似文献   

2.
在国内饭店吃饭,你点菜越多,老板越高兴。但前些天我们去法国,在波尔多的一家餐馆里,却遇到了不让我们多点菜的老板。那天,总公司驻法国代表处的同事陪同我们考察了一个位于波尔多的项目,考察结束已近中午,代表处的同事安排我们吃当地小吃,我们走但点完了,服务员却没有走开,好像有话要说。代表处的同事用法语问她为什么不去下单,她微笑着回答说:“对不起,先生,你们点的菜超量了.所以不能给你们下单。”  相似文献   

3.
姚扶有 《职业》2013,(10):82-84
职场其实很像如今的娱乐圈,如果你在职场这个大舞台是个角儿的话,那么老板就是台下的评委或观众。如何讨好老板、让老板为你的表演喝彩,甚至成为你的“粉丝”?这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根据自己在“职场舞台”上的角色位置,加上正确的表演技巧,你就会很快得到老板的赏识,在老板面前迅速“窜红”,让老板成为你的第一号“粉丝”。如此,升职、加薪便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4.
我们公司原本规定9点上班,可是老板发现经常有人迟到。考虑到上班高峰路况拥堵,老板说以后9点30 分上班。没想到,还是有人不断迟到。老板很生气,叫前台以后每天记录迟到者的名单。前台自然不敢怠慢,从9点27分开始每隔30秒报一次时,凡是在9点30分0秒后踏八公司大门的同事全部被记录在案。被点名的同事们部觉得很不爽,况且让大家不服气的是,老板住在离公司开车3分钟的豪宅,而普  相似文献   

5.
金龙 《职业》2005,(2):15-16
都市白领自己最了解,在表面风光无限的高薪背后,要承受多么巨大的压力.高负荷的工作、惹人烦的同事、日益萎缩的脑细胞以及不规律的生活,已经让白领们不堪重负.在职场江湖行走的白领们,如果没有几招对付压力的"秘笈",必定难以每天面对苛刻的老板、狡诈的同事、强劲的对手以及紧张的工作.不少白领终日郁郁寡欢、闷闷不乐,甚至在职场的竞争中败下阵来.为此,白领心理诊所为你量身定制了几款套装疗伤方法,希望帮助你从职场的压力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6.
上司平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不一定就代表着你偷懒、迟到,他完全没有注意;你那铺满文件夹和复写纸的办公桌面,直接将你的职场形象扣掉了十分……在这个看似温暖却非常"寒冷"的时期,所有不讨老板欢心的坏习惯都可能成为眼中钉肉中刺,不想被炒鱿鱼就快快想办法改掉它们!<职业>杂志盘点出最致命的、最影响你职业发展的8大坏习惯,并请专家点评,为你搭建成功桥梁.  相似文献   

7.
《职业》2011,(34):6-8
身为职场人士,或许忽然有一天你会发现事业呈现出一种貌似可喜实则尴尬的瓶颈状态:没有太多的动力,也没有太多的阻碍:向上,得不到晋升的机会;向外,可选择的方向也不多;于是开始进入了职场“温室”。2011年出炉的一项调查显示,62%的职场人面对瓶颈期,选择的是“调整心态”而非“学习充电”或“换一个工作环境”。有人会试图寻找新的突破口,可能是转行、跳槽,甚至创业;可能是加班,承担更多工作压力和责任;可能是参加培训,提升自己一这些必然会付出比常人更多的代价。事业的成功往往在于,你能否敢于放弃安逸,突破自己,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全新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开心5分钟     
《伴侣(A版)》2015,(2):63-63
负责人
  公司正在为一个职位招聘员工,一人前来应聘。
  老板:“我们这项工作需要一个负责任的人。”
  应聘者:“我就是你想要的人。以前我工作时,每次一出什么事,其他人都会说是我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我们身在职场,常常遇到这样的事:你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了很久,也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绩,可是,你的上司迟迟不给你加薪,也没有给你升职的意思,眼看着身边的同事一个个都“加官进爵”了,你是干着急,没有办法。总不能伸手向上司“要官”吧?其实,只要你觉得自己已经具备了当“官”的条件,你就可以向上司“要官”。当然,“要官”是要讲究艺术的,不能太直截了当,否则会被人认为你“狂妄自大”。我们还是看看古人是怎么“要官”的吧。 晋朝时,有个叫罗友的人,家里很穷,他便投奔到大司马桓温手下做事。罗友很有才学,也颇得桓温…  相似文献   

10.
办公室的窗外是风起云涌的大世界,窗内则是波澜齐暗的小世界。在这个布景如一的特定的人际职场中,白领们对待每一种交往──上级的、下级的、同性的、异性的、疏离的、亲密的,始终充满居安思危而有尺有寸的智慧。 白领的“加密”安全手册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不由自主地渴望那些感人肺腑、患难与共的故事在同事之间演绎,常常会怀着美好的心把办公室的同事当做知心大姐,倾诉自己的隐秘或极端的想法,乃至你的初恋、你对上司的嫉怨、你七荤八素的家庭生活。 而事实上,同事仅仅是工作伙伴,而非生活伙伴,他们不可能像你家庭中的父兄姐妹…  相似文献   

11.
正在职场中,当你对自己的工作没有要求时,领导就对你有要求了……前几天,网上有个帖子,说一个年轻人在工作时一时疏忽,将11万的应收款写成了1万。发现这个错误后,他第一时间汇报给老板。老板听说差了10万块之后,骂了他一句。年轻人感觉受了侮辱,发帖求安慰。可能很多刚刚走上职场的年轻人都有这样的玻璃心,可作为职场中人,最需要的应该是责任心。这让我想起前几天装修遇到的两名师傅。一名高个子师傅负责洗手间工程。因为洗手间地势的原因,之前没有铺设排污管道,洗手盆安装  相似文献   

12.
ketus 《女性大世界》2005,(7):136-139
跟老板“讨论”你的“薪情动向”时,面对威严的老板,怎样才能从容得体地说出自己的要求,并最大限度地保证这些要求被获准呢?看看W&#183;W为你开的职场处方,助蓄势待发的你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13.
人才济济且复杂多变的现代职场,竞争异常惨烈,难怪很多人说职场如战场。的确,现代人所赖以生存的职场,就像战场一样残酷而无常。身在职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顺心的事,有时因为他人,有时因为环境,但更多的可能还是因为自己。种种原因,你把自己卡在了职场的“瓶颈”处,上不来也下不去。 不妨仔细对照以下几种个案,找出你的问题所在,然后想一个巧妙的方法,争取不费一枪一弹又能毫发无伤地突破“瓶颈”。  相似文献   

14.
《金色年华》2009,(8):18-19
明明是自己的领地,偏偏同事想伺机侵占。没错儿,你遇上了职场侵略者。 他们热衷于攻城掠地,或是凭借自己的强势明着争,或是披着小字辈的外衣暗着抢,可能还有同伴,打着帮忙的旗号不留痕迹就把你踢出局……职场就是这样一个地方,风平浪静的时候。可能已经危机四伏。  相似文献   

15.
莫莫 《职业》2005,(2):47
常言道:职场无小事,很可能你没有注意的一个小小的习惯就影响了你的职场形象,乃至同事和上司对你的印象,甚至使你在办公室政治中败落.以下种种陋习你是否觉得似曾相识呢?向记者揭发这些陋习的职场人士都觉得习惯虽小,日子长了,却也是一种令人不悦的冒犯.  相似文献   

16.
谁敢与老板谈判?不到万不得已,谁会冒这个风险?事实上,在职场的实际工作中,每位员工都有“顶风作案”的机会,随时都有可能要面临一场与老板的“较量”。老板面前,你会是赢家吗?我们的老板是出了名的脾气暴躁,公司里的每一位员工几乎都挨过骂。直到现在,大家都安慰自己:被骂是幸运,被骂代表我和老板熟!事实上,我们的老板也并非大家想象  相似文献   

17.
天下职场     
强音 《职业》2012,(7):6-7
鼓励他人有助于缓解职场压力要想PK职场压力,首先得弄明白一件事:职场压力来源于哪里?来源于工作任务更重了,老板的期望值又升高了,如果不逆流而上,连饭碗都保不住了。纽约福德汉姆大学的教授在此向大家传授一个秘诀:如果你本人状态不佳,那就大方点,鼓励队友来为团队做出贡献吧!试想,与其自己在那里纠结,还不如试着鼓励周围的人,带动群众的工作干劲,最终让自己所在的团队  相似文献   

18.
“你可以不上学,你可以不上网,你可以不上当;你就是不能不上班。”朱德庸的漫画《上班这点事儿》绘形绘色地描述了老板与员工相互依存又各怀心思的种种情状。对老板来说,员工既是生产力又是消耗品;而对员工来说工作既是饭碗又是束缚。  相似文献   

19.
常羲 《女性大世界》2005,(11):146-146
这是个流行跳槽的年代,在老板没行动之前先炒掉老板,变成了一件时尚而有面子的事。人人似乎都有这样的经验,谁要没炒老板鱿鱼好像有些不正常。于是,你也开始频繁跳槽,跳了一大圈,终点又回到起点,终于发现,最初跳出的那个槽最好!这个时候,老东家递出了橄榄枝,你的心开始犹豫——人在职场,面对“回头草”,该吃还是该弃?  相似文献   

20.
《职业》2008,(12):37-38
身处职场,就必须与不同年龄的同事相处,年龄的差异造成的代沟成为职场中同事间交流的障碍,甚至还可能是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最新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职场员工更愿意与“同代”和“隔一代”的群体交流。在交流的内容上,“80后”的员工相对其他年代的员工会更加“公私分明”:与特定群体交流工作问题,与其他群体交流生活问题或娱乐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