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徐戬全 《东方论坛》2005,(5):122-126
对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的民事效力的认定,在司法解释和相关法律、法规之间是否存在冲突,理论界有不同的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事人签订合同是否还应受到经营范围的限制,越权经营行为是否还应受到行政处罚?一国的法律、法规乃至司法解释应当保持高度的协调、统一性,对越权合同的民事效力及行政后果必须有清晰、明确的规定,以正当事人的认识和司法、行政的准绳.  相似文献   

2.
关于PPP协议的法律性质,当前学界主要有行政合同、民事合同和混合性质合同之争.对于PPP协议法律性质的讨论应该按照PPP协议法律文本体系的分类分别予以认定.在2015年5月1日新颁布的《行政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中明确将政府特许经营权协议定性为行政合同的情形下,应避免以特许经营权协议代替PPP协议,应该将PPP协议认定为兼具民事合同与行政合同属性的混合性质合同.PPP协议法律性质的认定对于当事人法律救济途径的选择具有现实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幼儿教育合同具有不同于其他民事合同的法律特征,幼儿教育合同的订立具有特殊性。在幼儿教育合同关系中,双方当事人享有各自的权利并履行相应的义务。在合同当事人责任的认定上.幼儿园承担的责任性质上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相似文献   

4.
债是特定的当事人之间依据合同或法律所产生的一种法律关系。债的这种法律关系主要反映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民事权利的实现要通过民事义务的履行,民事义务的不履行,就会发生民事纠纷,引起诉讼。人民法院审理债务案件要查明债的不履行原因和程度,本文从审判实践的角度,对债的不履行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CISG(《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系任意性规范,允许当事人排除CISG全部或部分内容,以适用当事人约定的法律或约定的权利义务。在合同当事人约定适用我国法律时,此约定表面符合默示排除 CISG的适用,最终CISG仍得到适用。这一结果虽始料不及,却符合法律推理逻辑并具有法学理论依据。细究此结果的发生,主要原因系我国条约独特的适用方式。我国对于类似CISG条约的“接受”规定体现在民事基本法中,非如其他国家那样显示于宪法。在当事人实行意思自治并约定适用我国某一特定的民事部门法时,由于CISG包含于约定的民事法律之中,导致CISG的适用。  相似文献   

6.
尽管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及司法解释中将悬赏广告安排于合同体例中,但由于我国民法尚未规定悬赏广告的具体规则,其法律性质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随着《民法总则》的颁布实施,我国民法已经正式确立了意定之债的契约原则,在民事立法未特别规定悬赏广告法律性质的前提下,将悬赏广告以合同行为论遵循了法律解释的本意和一般规则,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可以有效保障双方交易安全及信赖利益,妥当调整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7.
银行存款合同的性质即存款合同转移的是存款所有权(物权)还是使用权(债权),在法律上的不同规定,将直接影响到存款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与司法审判工作。本文通过对存款合同性质的法律分析,明确提出银行存款合同转移的是存款的所有权,以望引起我国立法机关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合同属于民事合同的范畴,应类型化为承揽合同,但受环境保护这一公益目的的限制以及合同当事人所承受的公法义务的影响,又具有自己的特质。法律规制上,可以考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关于有名合同分类的基础上,对此类合同作出专门的类型划分,从合同形式、当事人的缔约行为、合同内容、合同履行、合同变更与解除、违约责任等方面作出有针对性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高校有偿助学是一种新兴的助学方式。就其法律性质而言,它是一种民事合同关系,且是一种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双务合同关系。它与合同法所规定的有名合同不同,是一种无名合同。针对其法律性质和特殊的社会作用,从合同当事人资格、合同方式两方面建立高校有偿助学的法律规制,并贯彻诚信原则以保证高校有偿助学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0.
为接力已处于退坡阶段新能源汽车补贴制度,工信部提出了新能源汽车碳积分制度,该制度处于设立初期,如何对其进行完善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从民法的视角对该制度进行了全新的审视:第一,需明晰新能源汽车碳积分的法律性质,其应是所有权的客体;第二,需明确新能源汽车碳积分交易合同的法律性质,其应是一种主体资格和意思自治受到一定限制的环境民事合同,是一种特殊的民事合同;第三,需努力突破碳积分交易合同障碍寻求对策克服交易价格的不确定性及合同瑕疵问题;第四,构建碳积分交易民事救济机制,分析当发生无权处分、合同违约等情况时应如何保护当事人权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历史演进的角度分析了西方国家政党制度与公务员制度的关系,着重论述了以考任制和功绩制为核心的西方现代公务员制度产生前后,以及二战后西方国家出现的大规模的公务员制度改革时期政党制度与公务员制度的关系,指出西方国家政党制度与公务员制度的出现、发展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双方形成的关系都是指导西方民主制度的元规则的体现,更进一步指出了其对于现阶段中国公务员制度和党的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政党与宪政关系的二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立宪史的角度看,政党曾被作为派系斗争的工具或纯粹的市民社会组织,而为立宪实践所敌视或漠视。随着政党国家现象和政党异化现象的出现,通过立法实践和司法实践将政党纳入宪政体制之中遂成为现代立宪实践的世界潮流。从逻辑的角度看,政党不仅是基于公民自由结社的市民社会组织,更因其组织的准国家机构特性和党权的准公共权力性质而在宪政体制中发挥着不同于一般市民组织的宪政功能,理应获得“宪法机构”之公法地位,成为宪政规范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缔约过失责任是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缔约一方当事人因违反依诚实信用原则所应承担的先合同义务而造成另一方当事人信赖利益损失时所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作为违约责任的补充,其与违约责任不同的是:缔约过失责任的承担以违反法定的先合同义务为依据,其责任性质具有法定性,责任形式以赔偿损失为主且赔偿范围以受害方信赖利益的损失为限.法律设定缔约过失责任,旨在弥补合同法调整的漏洞,全面保护缔约人的合法利益,维护市场交易秩序.从阐述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论基础出发,对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特征、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我国的相关立法及法律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庸官懒政或行政不作为是近年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法学、政治学界讨论的热点。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公务员通过劳动或服务完成政府分配的工作任务,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与其他行业的从业者相比并无特别之处。从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可知,惩罚力度过小和奖惩激励不明确是导致庸官懒政的两大原因。工作竞争博弈模型则表明,存在公务员工资奖励制度的最优性,它将为有效解决庸官懒政问题提供理论支持。有别于庸官懒政或行政不作为的法律分析和政治分析,经济分析或博弈分析将为研究其成因和对策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从法理上看 ,确立当事人与法院之间、当事人与当事人之间地位平等的民事诉讼平等原则十分必要。而我国现行民诉法仅仅确立了当事人权利平等原则 ,而且也没有完全贯彻平等原则。因此 ,我国的民事诉讼平等原则应增加当事人与法院之间平等性的内容 ,并且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 ,以便平等原则得以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6.
婚约财产流转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婚约作为男女双方以将来结婚为目的所作的事先约定,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与婚约密切相关的彩礼给付行为从性质上说是一种附以结婚为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这一条件实际上是以将来客观上不确定的事实为内容,在条件成就前该民事法律行为成立但并未生效。彩礼所有权在结婚之前并未发生转移,故在双方未能结婚时,均应返还婚约财产。我国相关的立法及司法解释应基于理论分析与现实状况,参考国外立法,进一步完善婚约财产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7.
显失公平是指在实施某种民事行为时,一方当事人利用己方优势或利用对方没有经验,从而导致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失衡,严重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情况。从法律上确认显失公平的原则,对保障交易的公平性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目前的民事法律制度关于显失公平的规定存在明显的不足,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诉讼法规定了第三人参加诉讼的制度,而仲裁是否能将原本是诉讼中第三人的制度和概念移植进来,即除了仲裁协议的当事人,第三人能否参加仲裁?是否应设立仲裁第三人制度?这是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分歧较大的一个问题。作者从探讨比较我国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的角度出发,对仲裁第三人的概念、范围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各国和我国的立法实践中探讨确立仲裁第三人制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民事争议交织着行政争议的案件大量存在,界分诉讼性质,择选法律适用,进而付诸不同的诉讼救济途径.该问题之与当事人而言是十分棘手的;即便对审判机关法院来说,识别民事争议和行政争议也是诉讼程序启动的前提.诉讼实践中,往往存在一个案件无数个判决,既浪费了我国有限的司法资源,又增加了当事人的讼累,究其原因在于相关法律规范的缺失.  相似文献   

20.
论无效保证合同保证人的民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结合我国司法实践着重探讨了下述三种·情形下(即(1)保证人不合格导致保证合同无效;(2)主合同当事人过错导致保证合同无效;(3)主合同当事人与保证人双方过错导致保证合同无效)保证人的民事责任问题。认为,保证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保证人的民事责任如何承担是个十分复杂的法律问题。探讨无效保证合同保证人的民事责任问题不仅要从保证民事行为本身进行考察,而且还必须结合主从合同关系及当事人过错诸方面进行综合且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