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基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VEC模型,对消费者物价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以及采购经理人指数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了,结果表明:CPI和CCI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PMI是CPI、CCI的Granger原因,反之则不成立。CCI、PMI对CPI存在正向作用,且影响的大小依次为CPIt-1、PMIt-1、CCIt-1。  相似文献   

2.
医院床位利用率是反映医院工作效率的主要指标.为提高医院床位利用率,我院自1994年成立以来,鉴借美国医院管理体制,并结合国内医院的实际情况,对医院住院部床位实施统一调配制度,这一制度运行10年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张毅 《统计与决策》2012,(10):78-81
编制经济指数,作为掌握经济信息的有效工具,综合测定复杂经济现象的总动态,在我国经济建设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探讨经济指数的两种编制方法——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的编制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4.
论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在由简单形式发展到加权形式的过程中,源于L氏指数和P氏指数中同度量因素(权数)的选择和时间的固定的不同,在其编制和计算中形成了L氏指数法和P氏指数法—由此,加权综合指数和加权平均数指数构成了当代编制与计算总指数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两种形式。于是在编制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时,分别采用P氏指数法和L氏指数法。加权综合指数和加权平均数指数在二者的变量(或指数化因素或指数化指标)和同度量因素(权数)、分子分母资料的表现形式、对资料的要求和使用等三方面有不同之处,但后者是前者的变形。  相似文献   

5.
中国货币之谜现象自提出以来,国内诸多学者尝试对其成因进行了探析。从CPI衡量通货膨胀的局限性出发,借助多种方法构建并测算广义价格指数,并分别对结果进行了检验,最后基于TVP-VAR模型比较了货币供应量对不同价格指数所衡量通胀水平的影响,以此提出中国货币之谜的一个新的解释。研究发现:(1)利用共同因子响应法并以卡尔曼滤波提取共同因子,所构建的广义价格指数最为优良;(2)CPI衡量通货膨胀具有明显低估效用,广义价格指数揭示1997年以来中国平均通胀率高于3%;(3)货币供应量对以广义价格指数衡量通胀的影响,较传统CPI具有更为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存在一定时变特征,"货币数量论"在中国仍然成立,货币之谜的论断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6.
平均指数与平均指标指数异同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均指数与平均指标指数是统计学原理中两个重要的指数。二者虽然理论侧重点不同,但又都属于总指数的范畴,都与综合指数有着密切的联系。解析二者的异同,旨在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这两个指数。  相似文献   

7.
统计指数按编制方法及计算公式可以分为平均指数、平均指标指数以及综合指数.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是统计学指数理论中两个重要的指数,二者的理论内容、计算方法以及侧重点不同,但又存在密切联系.文章比较综合的分析二者的异同,旨在更好的理解和运用这两个指数.  相似文献   

8.
统计指数分析法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的一种重要分析方法。但是,指数体系分析中可能出现的绝对数分析和相对数分析之间的矛盾问题,一直未能从理论上真正得到解决。本文从指数体系分析中矛盾现象的剖析入手,在回顾西方指数的偏误和检验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对数和绝对数关系的数学分析,得出了指数权偏误是指数体系矛盾现象的根源以及马埃指数近似地满足因子互换测验等重要结论。由此构建了基于马埃指数的"均值加权指数体系",并通过理论证明和实证分析,论证了"均值加权指数体系"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构建交通运输服务指数的方法,以江苏省为例,计算了货运服务指数和客运服务指数,并结合江苏省近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尤其是GDP指数的变化情况,对上述两种指数进行分析,最后对编制的交通运输服务指数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杨京英  何强  于洋 《统计研究》2012,29(12):18-23
本文介绍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探索和研发的生活质量指数(YBLI),包括其构建背景、研究意义、指标体系以及测算方法;利用OECD公布的其成员国生活质量指数得分数据,深入研究了OECD成员国生活质量指数、物质生活条件指数和生活品质指数的统计特征,以及三者与人均国民总收入的关系。结论表明:物质生活条件指数随收入的上升而提高,但生活质量指数和生活品质指数随收入上升的趋势却呈非线性特征,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索较GDP更好的测算社会进步的方法,推动统计报表制度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统计研究中心编制和发布的上海市社会经济指数系列的意义和作用,讨论了上海市社会经济指数系列的构成,研究了上海市消费者信心指数、上海市投资者信心指数和上海市消费者满意度指数的编制方法,探讨了指数的工作系统。上海市社会经济指数系列发布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充分说明研究和发布城市社会经济指教系列具有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拉氏和帕氏物价指数的讨论,明确了物价综合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物价综合指数的数学性质,找到了物价综合指数的变化特点。在保持原有指数特性的前提下,提出了新的综合指数改进方案,并对其进行了检验。检验表明,新的综合指数方案计算简便,能够准确地反映物量和价格的变化,并且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13.
指数是用于计算事物变动,特别是用于计算不可直接加总的现象之间综合变动情况的一种相对数,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指数可以分为单指数、综合指数,或者质量指数、数量指数等。指数分析是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析方法。一般的指数分析包括绝对数分析和相对数分析,相对数分析是分析综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环境的复杂化,经济活动的广泛化以及经济依存关系的深入化,使用现有的单一经济统计指标来观测或预见实际的经济状况变得愈来愈困难。领先指数建立在对基础经济指标的合成基础上。领先指数最基本的特征在于其相对于实际经济波动的先行性,因此也往往被称为先行指数。介绍了领先指数的发生、发展,参与测算的参考指标与基础指标的选择、方法论以及指数可能存在的局限性。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中国经济增长的波动性上升以及中国经济对于全球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于中国领先指数的研发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工作。领先指数的指示与短期预测功能将为中国的官员、学者以及研究人员更好地设计、理解和运用领先指数提供必要的知识支持。  相似文献   

15.
徐强 《统计研究》2017,(2):110-128
指数是国际统计学界和经济学界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近年来指数理论研究和编制实践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首先介绍了国际上指数研究的近况,总结了指数领域国际统计标准的进展.其次,从指数构建方法、基本价格指数计算方法、链式指数、最佳指数、Hedonic质量调整方法、大数据应用于价格指数的编制等方面分析了国际上指数理论与实践的动向.指数理论与实践还面临巨大的挑战,包括价格指数编制中的质量调整和大数据应用、房地产价格指数编制与CPI中自有住房的处理、季节性产品的处理、服务价格指数的编制等.最后,本文得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消费价格指数是官方统计对消费支出价格变动情况的一个基本描述,其数据质量高低在影响公众经济行为的同时,也在影响着一国(地区)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文章以美国消费价格指数体系为研究对象,就美国统计实践中的传统CPI指数、PCE指数、C-CPI-U指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从编制原理的改进、宏观经济政策的需要和可操作性等方面阐述了形成美国现有消费价格指数体系的原因。最后,借鉴美国的经验,结合我国现阶段CPI编制状况,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我国消费价格指数统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科技带来生产力的巨大提升,数字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衡量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状况显得愈发重要。在梳理各国数字经济政策和国内外对于数字经济测算文献的基础上,基于现有研究,提炼了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指数、产业指数、消费指数、社会指数、创新指数5个方面维度、10个分项维度以及32个基础指标,构建了中国数字经济指数的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基础指标权重后,又用主客观结合的赋权方法测算出2012—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的整体发展指数,得出不同地区5个方面维度的指数。比较中国各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后,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区域发展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程度更高,但是增速较慢。中西部省份增速相对东部地区更快,不同地区数字经济发展速度呈现收敛趋势。为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相比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更应该加强数字经济方面的投入,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字经济消费升级,改善数字经济社会服务,尤其要重视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和推动数字经济关键技术创新。与此同时,东部地区要着重培育数字经济创新能力,提升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水平。中国需充分发挥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势,东中西部发挥各自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把握各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及其禀赋差异,对于推动中国经济结构提质转型,实现数字中国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依据数字经济的内涵特征以及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实践,从数字基础、数字产业、数字融合和数字环境四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使用改进的指数法测度并评估中国各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而采用聚类分析法揭示其空间发展格局。研究发现,2015—2020年,中国各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呈现增长趋势。广东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最高,青海暂居末位,并且落后型省份在数字经济测度的各项维度指标中均不具备优势。从整体来看,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基本形成了东部省份集体领先、中部群体次之、东北和西部区域相对落后的俱乐部式阶梯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但在发展速度上,省域数字经济的年均增速高达10%以上,并且中西部地区的增速已经明显快于东部地区,形成集体追赶趋势。使用空间面板误差模型对省域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做进一步分析显示,长期内,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通过省际之间的经济交流及空间溢出效应而形成收敛趋同现象,这一结论在条件收敛和绝对收敛模型以及变换空间权重矩阵的设定后均成立。研究结果表明,为构建区域数字经济动态互促的良性发...  相似文献   

19.
气象灾害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文章构建了气象灾害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利用1993-2005年我国气象灾害数据评价了各年份气象灾害指数.研究表明,13年间,气象灾害程度最严重的是1998年、1996年和1994年,气象灾害程度最轻的是2000和2001年.其研究对于探讨气象灾害对于社会经济的影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