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是一个重大的思想理论认识问题。对此,可以从四个视角进行探讨: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展看,邓小平理论是社会主义第四次历史性飞跃的产物;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看,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看,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首创和奠基;从中华民族复兴的发展进程看,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中华民族复兴史上继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之后的第三个伟大战略理论。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理论虽产生于当代中国,但它的影响、作用与意义绝不仅仅限于中国,而是在世界现代化潮流与社会主义的发展中成为一个"世界历史性事实"(马克思语),从而具有世界意义.它在解决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问题的过程中,同时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建设,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如何面对现实并寻求发展道路,提供了许多理论启示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始终面临着一个将诞生于19世纪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需要相结合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使这一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解决了中国如何建设、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本质、根本任务、经济体制、发展动力、我国社会现在所处发展阶段等方面有重大理论突破,对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本质、根本任务、经济体制、发展动力、我国社会现在所处发展阶段等方面有重大理论突破,对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变相资本主义论”是海外关于邓小平理论价值取向的一种判断 ,本文系统梳理了“变相资本主义论”的思想内涵 ,全面分析了邓小平理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 ,揭示了“变相资本主义论”错误的认识论根源 相似文献
7.
8.
邓小平理论视阈的主题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邓小平的语境中,其独具特色的创新观集中体现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大问题的一系列新识新论上。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大致可以通过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论这三论来加以概括和理解;而提出并科学阐发新生产力观、新市场经济观和新发展观则是他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创新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9.
分析邓小平理论中的基本范畴及其逻辑特征 ,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范畴 ,揭示邓小平理论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起点 ,以“解放发展生产力”为手段 ,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的的规律体系 相似文献
10.
超越"政治解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阈中的邓小平理论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实现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是产生于资本主义时代并对当今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宏大的政治命题,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新。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同正确认识当今的时代分不开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领会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精神对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充满了新思维,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这种新思维 的体现:1.从“本本论”到求实论;2.从“超越论”到阶段论;3.从模式论到手段论; 4.从单色论到多样论;5.从矛盾论到动力论;6.从“均富论”到“先富论”;7.从对立论 到共处论。正是这些新思维使邓小平理论突破了旧有的框架,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 理论保证。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探讨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国内国际背景以及形成过程,分析邓小平理论的特点和内在逻辑,勾划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阐明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上长期未能回答和解决的问题。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有根本道路和具体道路之分。在根本道路问题上,涉及到基本的一些原则,如社会主义方向和党的领导,这是共同的。但在具体道路上,应从各国具体实际出发,探索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路子。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他们不能预言未来社会主义将是或者应该是什么样子。列宁认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但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斯大林创建了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始于毛泽东,后经挫折,成于邓小平。邓小平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孔子信仰的对象没有超然于天地之外。天的自然法则与人的自由规则在孔子精神世界有机融合,形成了具有特殊内涵的天命信仰。在此基础上,孔子天命的超越性具有双重意义:一是个体生命向自然超越,即孔子在对天的理解中纯化着道德自我;二是个体生命向历史文化超越,即自我精神与礼乐精神在实践中统一。在此超越方式下,孔子一方面为自己的生命精神开创了道德实践新路,建立了自己的意义世界,另一方面,也实现了生命精神与历史文化精神的互动,引领了时代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共运 80余年的历史中 ,社会主义者们围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中心问题进行了不懈探索 ,在中国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成熟、系统而正确的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设”理论。 2 1世纪中国将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得到伟大复兴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会从邓小平理论中获得有益启示 ,并因此而得到发展。 2 1世纪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社会主义的复兴是邓小平理论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判断是否是真正马列主义者,首先就是要看对马列主义的态度,不切实际,生搬硬套,那是教条主义;而离开马列主义理论基本原则,胡说八道,那是修正主义。只有用发展眼光,保持与时俱进,把马列主义理论同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才是真正马列主义者。 相似文献
19.
陈火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13(12):15-16,52
邓小平理论风格独特,从数理上解析,邓小平理论具有独特的理论构建"点-线-面"模式;具有独特的理论思维"负"的阐述法;还具有独特的理论概括寓意深刻的"数字观". 相似文献
20.
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在表现的疆域方面作了许多有效性的突破,这种突破具体表现在他对线形时间观的悬置和对空间上诸多感觉障碍的消解。他的小说借助于“玄想”的运用,在选材上往往是在我们习以为常的“可能”和“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之间寻找切合点,在可以感知和可以想象的世界、在瞬间和永恒之间做了无痕迹的对接和跨越,这样就使得他的小说在表现内容上和传统小说相比发生了一种质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