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视觉文化与消费社会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我们正面临着一个以视觉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出现与消费社会的背景密切相关。本文从几种有影响的消费社会理论角度探讨了视觉文化的必然性和内在逻辑,同时强调,中国当代“小康文化”已经呈现出明显的消费社会特征。因此,强调视觉快感,专注于感性的愉悦,使得视觉文化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主流。通过对消费社会理论的辨析,为分析中国当代视觉文化问题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2.
李普涛 《中州学刊》2005,(3):121-123
中国新世纪文化形态的缺陷表现在文化形态中的"虚拟泡沫"、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失落、消费文化和视觉文化对传统文字艺术的侵蚀和霸权.中国新世纪文化的研究方向定位包括:当前社会不同媒介之间的混交杂糅、相互渗透的状态定位,当代大众文化的独有特色和特殊状态定位,大众群体的审美活动特征定位等.  相似文献   

3.
视频博客是人们记录自我的方式,也是分享和刺激消费欲望的手段。作为视频博客视觉主体的身体,在日常生活记录和展演的背后,隐藏着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塑造着新的媒介视觉秩序。在消费主义背景之下,通过身体传播理论和消费社会理论,探讨媒介技术迭代下身体形态的演进规律,剖析商业资本刺激身体欲望生产的本质,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作为消费社会载体的身体,呈现出真实与虚拟、显性表达与隐形消费、治愈功能与焦虑传播等多重特征,因此聚焦新型身体景观所建构的网络消费新生态,研究视频博客中的身体传播策略,有利于建构更加健康向上而有活力的媒介景象,也可以引导受众厘清身体景观背后的商业动因和运营逻辑。  相似文献   

4.
当前社会的"视觉文化转向"不仅仅是一个文化事件,其确切含义关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视觉文化转向有三种发展理路:一是社会文化转向以视觉文化为主导的文化形态,二是社会政治实践由广义的政治转向视觉政治,三是哲学思想上的视觉转向。哲学层面视觉文化转向的学理根据在于西方哲学思想中的"图像时代",政治层面视觉文化转向的学理奠基于视觉政治和哲学的"图像时代",视觉媒介、视觉政治和哲学的"图像时代"递进地解释了文化形态层面视觉文化转向的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潘孝泉 《学术探索》2012,(2):132-135
在视觉文化盛行的现代消费时代,文学不仅反映审美方式和独特的人文价值,更蕴涵了当下视觉文化特质的内涵意义能指。在现代语境以及媒介所制造的"拟态环境"下,文学作品体现了视觉化的叙事倾向。从视觉文化视角阐释,现代语境下文学的视觉化叙事体现了消费时代的拟态狂欢,包含了叙事中的奇观效应与心理狂欢以及身体的景观。  相似文献   

6.
消费主义作为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深刻影响了当代的生活形态和文化生态。消费主义在当代主要表征为炫耀性消费和先行性消费,由此带来了当代人的价值失落和“消费人”的生成,造就了享乐主义的消费伦理。当代社会需要建构一种合乎科学发展的“适度性”消费伦理,对消费主义进行理性规范与约束,从而实现消费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的语言文化已进入高级的"视觉文化"时代.视觉文化以其独特的形态,既承载了传统语言文化的"语言思维",又强调以"视觉思维"为主要特征,已发展成为语言文化的高级形态.实现民族语言文化与视觉艺术的发展必须有效地与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机整合,这是对视觉文化的发展和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8.
论网络消费文化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消费文化已成为当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媒介消费文化的传播特征相比,网络消费文化的传播体现了信息社会的消费需要.它在消费主体上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消费对象与消费主体之间具有共享性,消费内容上具有明显的消遣性,消费形态上又体现了现代消费文化的断裂性.  相似文献   

9.
西方视觉文化批判通过对影像与现实的关系梳理,认为消费社会带来了符号的绝对性控制力量以及人的主性体终结,从而对消费社会采取拒斥和否定的态度.本文从影像与实存的关系,主体性以及消费社会三个理论维度,分析了西方盛行的文化批评理论所依据的先验影像论、本真主体性以及意识形态批判的缺陷,并进一步指出西方理论在应对中国影像现象时出现的各种偏差,提出辩证地思考媒介理论、构建与具体实践结合的方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张伟 《天府新论》2013,(5):119-124
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主流形态,消费时代的怀旧文化在承继传统怀旧文化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呈现出与时代症候相吻合的显性审美特征,在速度、距离乃至技术甚嚣尘上的消费语境下与社会大众的审美文化心理悄然契合,其本身所蕴含的理性价值和情感诉求对消费社会的审美认同乃至文化资本的承继与延展都颇具意义,而这一文化形态在消费语境下导向凸显,也给当下的文化构建带来深刻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大众文化向日常生活的广泛渗透,导致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成为后现代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并且促成了后现代大众文化向日常生活的全面转向,具体表现为艺术与日常生活界限的消失,视觉文化的崛起等。作为一种消费社会的文化体验与文化形态,也带来积极与消极的文化影响。因此,大众文化的日常生活化对当代大众文化的发展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众文化作为中国当代社会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形态,包含了极为重要的视觉建构问题。以相关研究文献为依据,通过对大众传播媒介和受众的二手调研数据、采用社会学抽样方法进行的一手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至少可以在如下三个方面为我们深入探讨大众文化现象提供实证依据:第一,大众文化依托视觉主导的当代传媒形态,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视觉享乐产品,和以视觉方式把握这个世界的基本法则。第二,视觉形象生产的跨媒介转向,为大众文化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媒介选择和视觉形象生产方式。第三,大众文化中的视觉素养问题表明,在视觉意识形态主导受众视觉素养的高低与价值观形成的同时,受众本身的视觉素养与价值观也影响着大众文化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13.
西方众多学者对晚近资本主义社会表征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法兰西学者德波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位.他首次断言当代社会在形态上是一个由消费传媒带来的视觉景现化的异化社会,并对之进行了形而上学地证伪和批判,在实践中积极倡导改变现状的双重革命策略,即日常生活革命和艺术革命.由于思想的一元性和革命实践中的心理化倾向,最终导致了这种文化和社会战略想象没能取得成功,沦为人类追求美学生存图景上的乌托邦悲剧.这对如何正确审视和认知现代化进程中的当代中国,由消费传媒及其舆论话语带来的消费视觉图像化现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视觉文化转向"不是一个纯粹的哲学范畴,也不是一个纯粹的美学范畴,更不是一个宽泛的无所不包的"视觉现象总汇",而是一个社会文化学的范畴.大众传媒的发展,特别是电子传媒视觉化影像传播的发展导致了大众传播的视觉文化转向,并由此导致了整个社会领域一系列的文化变革:文本的边缘化、虚拟影像和虚拟现实进入人们的生活空间,社会进入形象消费和感官消费时代,整个社会开始由以语言文字为主导的理性文化时代,逐渐向以电子影像为主导的感性文化时代转型.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世界消费社会的基本形态对今天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消费模糊了物质和精神的界线 ,也模糊了享乐与艺术的界线。“吧文化”是消费主义时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是以追求物质利益和商业价值为导向的消费文化 ,以流行时尚的方式进行意义的生产和广泛传播。只有对目前蔚然成风的“吧文化”进行冷静的理性分析 ,揭露和批判其消极面 ,以便让其更好的服务于民众的文化生活 ,效力于健康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绿色经济代表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新方向和新动力。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现代消费(物质和文化)成为社会的统领者角色,导致一系列现代病的产生,诸如生态危机、文化冲突乃至社会制度危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转型,事实上也是消费方式、社会存在、文化形态以及生产产品的转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以及构建低碳社会等宏观指导方针,都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待以绿色经济为代表的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在我国的推进程度。绿色既是当前世界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有鉴于此,我刊特组织本期《绿色:消费、社会与文化的新形态专题研究》。本组专题分别从绿色消费的目的与生态价值、绿色消费的社会转变语境、绿色文化的构建与繁荣以及绿色产品的生产与治理等方面展开讨论。可以认为,绿色既是未来消费的目的,也符合生态价值、生态伦理的要求;绿色既要求社会消费行为的转变,也要求社会文化氛围的转型;绿色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对构建未来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有益补充;绿色既要求生产方式的转型,也要求国家对绿色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有效监管治理。总之,绿色经济、绿色文化、绿色消费等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本组专题,对绿色概念涵盖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梳理,也期望广大社科工作者参与我们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绿色经济代表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新方向和新动力。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现代消费(物质和文化)成为社会的统领者角色,导致一系列现代病的产生,诸如生态危机、文化冲突乃至社会制度危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转型,事实上也是消费方式、社会存在、文化形态以及生产产品的转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以及构建低碳社会等宏观指导方针,都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待以绿色经济为代表的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在我国的推进程度。绿色既是当前世界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有鉴于此,我刊特组织本期《绿色:消费、社会与文化的新形态专题研究》。本组专题分别从绿色消费的目的与生态价值、绿色消费的社会转变语境、绿色文化的构建与繁荣以及绿色产品的生产与治理等方面展开讨论。可以认为,绿色既是未来消费的目的,也符合生态价值、生态伦理的要求;绿色既要求社会消费行为的转变,也要求社会文化氛围的转型;绿色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对构建未来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有益补充;绿色既要求生产方式的转型,也要求国家对绿色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有效监管治理。总之,绿色经济、绿色文化、绿色消费等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本组专题,对绿色概念涵盖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梳理,也期望广大社科工作者参与我们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绿色经济代表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新方向和新动力。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现代消费(物质和文化)成为社会的统领者角色,导致一系列现代病的产生,诸如生态危机、文化冲突乃至社会制度危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转型,事实上也是消费方式、社会存在、文化形态以及生产产品的转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以及构建低碳社会等宏观指导方针,都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待以绿色经济为代表的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在我国的推进程度。绿色既是当前世界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有鉴于此,我刊特组织本期《绿色:消费、社会与文化的新形态专题研究》。本组专题分别从绿色消费的目的与生态价值、绿色消费的社会转变语境、绿色文化的构建与繁荣以及绿色产品的生产与治理等方面展开讨论。可以认为,绿色既是未来消费的目的,也符合生态价值、生态伦理的要求;绿色既要求社会消费行为的转变,也要求社会文化氛围的转型;绿色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对构建未来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有益补充;绿色既要求生产方式的转型,也要求国家对绿色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有效监管治理。总之,绿色经济、绿色文化、绿色消费等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本组专题,对绿色概念涵盖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梳理,也期望广大社科工作者参与我们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绿色经济代表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新方向和新动力。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现代消费(物质和文化)成为社会的统领者角色,导致一系列现代病的产生,诸如生态危机、文化冲突乃至社会制度危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转型,事实上也是消费方式、社会存在、文化形态以及生产产品的转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以及构建低碳社会等宏观指导方针,都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待以绿色经济为代表的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在我国的推进程度。绿色既是当前世界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有鉴于此,我刊特组织本期《绿色:消费、社会与文化的新形态专题研究》。本组专题分别从绿色消费的目的与生态价值、绿色消费的社会转变语境、绿色文化的构建与繁荣以及绿色产品的生产与治理等方面展开讨论。可以认为,绿色既是未来消费的目的,也符合生态价值、生态伦理的要求;绿色既要求社会消费行为的转变,也要求社会文化氛围的转型;绿色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对构建未来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有益补充;绿色既要求生产方式的转型,也要求国家对绿色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有效监管治理。总之,绿色经济、绿色文化、绿色消费等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本组专题,对绿色概念涵盖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梳理,也期望广大社科工作者参与我们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视觉文化作为一种强调外在形态可视化的文化,借助书刊、报纸、电影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逐渐开始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和丰富的社会意义。大学生作为走在时代最前沿的群体,与视觉文化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视觉文化影响好当代大学生就成为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