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绮丽 《百姓生活》2014,(5):36-37
惊闻闺蜜姐姐摔伤致残。打工妹放弃高薪返乡照顾2002年5月的一天,在广东一家电子厂打工的覃利合接到父亲打来的电话。在电话里,父亲除了叮嘱她注意身体、别太节俭外,还告诉她,覃瑞吉给人家盖房时从3楼摔下来,胸部以下瘫痪了,因对生活失去信心,已经3天不吃东西了……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精神文明,而每个民族的传统习俗,又都是这些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生产斗争和生活斗争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也创造了悠久的和饶有情趣的传统风俗习惯。它丰富着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历千年而不衰。特别是春节,更是我国各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传说有些伴随春节的活动,从周代就已经开始了。只要我们稍一回想儿时过春节的欢快情景,就会不禁油然神往,它可以产生一种近乎神秘而又迷人的吸引力量。这种力量正  相似文献   

3.
"袁家三妹"袁棠、袁杼、袁机是袁氏家族女性诗人的代表人物,亦是性灵派中女性待人的佼佼者。"袁家三妹"的诗作皆抒写真情实感,但又独具艺术个性。"袁家三妹"以性灵诗的清新诗风,冲击了诗坛格调传的拟古形式主义以及肌理诗的以学问考据为诗的习气,为使诗歌回归抒写真性情之正途作出贡献,在性灵派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2010年5月上旬,一封邀请函让“武当妹妹”心潮起伏,信中恳请她前住湖南卫视做节目,收到信后,“武当妹妹”很快给予了答复本人正在长春观练武,做节目之事以后再说…  相似文献   

5.
何子 《社区》2009,(2):31-32
水族,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原生态民族,大多聚族而居,在贵州就有32万之多,他们百分之九十都居住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的榔木寨就是这其中的一个水族聚集地。  相似文献   

6.
锦州市太和区女儿河乡后白庙子村小学女校长刘素菊,带领两名教师和五名留守儿童撑起全村义务教育的天空,她在这里一干就是12年,学生最多时也没超过60人。刘素菊无怨无悔,守着这偏辟山区的村小校园,呵护着这里的留守儿童,村里人都亲切地称她为留守女校长。刘素菊不但为孩子们授课,  相似文献   

7.
有一天,我突然接到一个二年级学生的电话,他说学校放暑假了,无处可去,天天一人在家,闷得不行,就随便拨电话玩。我对他讲,如果不便出门,可以写一会儿作业,玩一会儿,看看有趣的课外书或电视,从阳台上透过玻璃窗看看户外风景,帮妈妈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他听了后很激动地说:“谢谢爷爷,我以后还可以给你打电话吗?”我很痛快地答应了他。  相似文献   

8.
落户到城市的农村妹怎样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呢?一位年轻人的经历告诉我们:“做农村人最熟悉的事来满足城里人的新兴趣点,或许就是一条改变命运的成功捷径!”  相似文献   

9.
未明 《山西老年》2013,(2):17-17
1972年冬,为了表现好,我决定在插队的村里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的祭灶日子。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家家都要煮些肉。那天,生产队的五保户赵大妈祭过灶神,就喊我去啃肉骨头。这对几个月吃不到肉的我来说,那实在是太解馋了。我除了大啃肉骨头,还一连喝了好几碗肉汤,连肉渣子都吞了下去。大年三十,我到生产队长家吃年夜饭,第一次喝到了村民自酿的白酒。那纯粹就是喝酒精。老乡们  相似文献   

10.
正锣鼓喧天、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欢天喜地……似乎无论多么热闹喜庆的词汇,只要放在春节里,就都是妥帖的。但如今在永嘉的小村庄里,到了春节,家家户户的热闹劲似乎一年不如一年,新年的爆竹一响即过,唯独剩下那昏黄的烛光还一声不响地绽放着,弥漫出些许乡情的轻烟来。今年除夕,就在这样的一个小村庄里,我和家人一起辞旧迎新——  相似文献   

11.
1.过春节时,有一个家喻户晓的词:“五福临门”。你知道“五福”指的是哪五福吗?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  相似文献   

12.
李俊儒 《今日南国》2008,(20):62-64
“蓝老师,我不知道拿什么感谢您,就请您收下我做您的干儿子吧!”蓝为明病愈后拉着蓝老师的手动情地说。日前,忻城县果遂乡古楼小学“留守儿童”蓝为明突发急病,蓝老师独自把他送到村卫生所,并为他支付了医药费。这只是广西关爱“留守儿童”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3.
14.
爆竹声声,当人们正在开开心心过春节时,总有一帮游手好闲的村民想趁新年空新闲之际大捞一把,这不正之风让原本喜气洋洋的村庄变得暗淡起来。  相似文献   

15.
最早的春节相传,中国原始社会就有腊祭之说,夏朝建立后,此习俗便流传下来。《尔雅》一书说春节: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最早的春联春联的雏形是古代的桃符。战国时每逢过年,人  相似文献   

16.
“我一个人笑,一个人哭,一个人玩耍,一个人享受孤独……”这首歌是“留守儿童”心灵的真实写照。爱的缺失,成为“留守儿童”成长的最大痼疾。  相似文献   

17.
随着打工族的兴起,留守学生越来越成为学校教育的敏感话题。我校2005—2006学年度留守学生113名,其中双亲在外的学生达到43名;2006—2007学年度留守学生达到312名,其中双亲在外的学生有78名。由于监护人的缺位,留守学生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他们正处于人生关键时期,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父母外出经商、务工,把他们留在原住地交给其祖辈或其它亲属照料,这部分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关爱,存在严重的监护缺失、教育滞后、心理病态发展等问题。笔者认为应以学校寄宿制为主导,家庭、政府和社会多方面力量协调作用,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套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王雯 《今日南国》2009,(10):6-7
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不断增加,产生了一个日益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老人”。他们留守农村,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劳动,体味着晚年孤独的辛酸。相关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农村老年人口有9000多万,约占全国老年人口的60%多。面对如此庞大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何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已经成为摆在政府和家庭面前一道亟待破解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大量农民工“东南飞”的现象,农村中一个特殊群体正在形成——“386199”部队。“386199”是个代号,也是许多偏僻乡村的现状:“38”是指在家带小孩的妇女;“61”是指父母外出打工后留守的儿童;“99”是指老人……由于“留守部队”问题已不仅是某个家庭、某个地区的问题,而是一个全国性的社会问题。如何积极探索关爱农村“留守部队”的长效管理机制呢?为此,本刊推出关注“留守部队”系列报道,深入关注农村“留守部队”中儿童迷失、妇女无助、老人孤独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