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事物纷繁,无奇不有。譬如有人学问不凡,遐迩闻名,言论一出,颇多追从,人贵言重之时,窃希望人们尊崇自己的才能,传播自己的名声;譬如有人身居要位,手握权柄,堂上一呼、阶下百应,“春风得意”之际,颇喜欢人们慑乎自己的威势,傍依自己的权力。说来也怪,就是有人,最能了知他们的心理,专会满足他们的愿望。此情此景,几可谓人类社会一大奇观!  相似文献   

2.
说“狐”     
本文依据《说文解字》、《汉语大词典》,联系儒家思想,举详实例藉以说明古人对狐亦贬亦赞的矛盾心理,以及狐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意象。  相似文献   

3.
汉在东北辽河以西继燕、秦之后设辽西郡,领十四县,狐苏县是其中之一。由于史料缺乏,对汉代古城过去发现的又不多,所以,关于狐苏县治址所在,长期搞不清楚。但随着东北考古的发展,有不少汉代古城相继被发现,这对我们探讨汉代在东北所设郡县治址,增添了更多的实证。  相似文献   

4.
落苏"乃茄子之别名,究其由来,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九有三:"钱之据钱塘也,子跛,钟爱之。谚谓'跛'为'瘸',杭人为讳之,乃称'茄'为'落苏'。"此说多为今人所据,其实,这里仅道出杭人改称茄子为"落苏"的事实,并非"落苏"一名始源。据我所知,称茄子为"落苏"并不始于五代,它在唐代《食疗本草》卷下已见,曰:"落苏(茄子),平,主寒热,五藏劳。不可多食。动气,亦发痼疾。熟者少食之,无畏......"(见198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版第151页)该书原作者为孟洗(约621~713年),后由张鼎作了补充。孟撰是书时间未详,但必在其卒年以前,…  相似文献   

5.
瓠(■)字是甲骨文重要偏旁之一,由此孳乳出瓢、卣等一系列文字。其中,从人从瓠的■字,与古人佩瓢济水(以防溺亡)记载及《康熙字典》"济涉腰瓠曰浮"解释相符合,它正是人佩瓠、匏漂浮(于水中)的符号表达,故释读为浮。■字形蕴涵着浮之字义。从瓠从犬的■字,是一个形声字。犬表示该种动物的属性,瓠是其读音。  相似文献   

6.
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一般指的是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然蔡襄屈居第四,似乎有不公平之处.蔡襄书法,初学二王,后学虞世南、颜真卿,端重沉著,雄伟遒丽,大字纯出颜平原,小字行草出二王,风骨秀逸,笔力遒劲;真、草、行、隶皆优,而以草书“飞白”为最,自成一家.《宋史》记载:“襄工于书,为当时第一.”宋高宗评他为“本朝诸臣之冠.”而况蔡为苏、黄、米三人之先辈,东坡且尊其书法为本朝第一,实不当列于三人之后.  相似文献   

7.
从纪晓岚的“狐界”感悟儒家之“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构建了一个集理性、伦理为一体的与人间世界相对应的完整的狐世界 ,为“礼”教秩序设立的众狐形象 ,渗透了“理”学理想 ,无处不让我们感悟到儒家之“礼”。  相似文献   

8.
苏绰字令绰,(497—546年)武功人,出身世家大族,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西魏文帝时,担任宇文泰的大行台度支尚书,领著作,兼司农卿,执掌全国的经济管理大权,成绩颇著。北周建国时的典章制度,多出于苏绰之手,他是西魏、北周之际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宏观经济管理家。  相似文献   

9.
苏轼(公元1037——1101年)、苏辙(公元1039——1112年)为北宋时期蜀学代表人物,其学术虽以文学见长,但在哲学上也有较高的造诣。二苏哲学以“道”为最高范畴,“道”与其它诸哲学范畴逻辑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二苏哲学的理论体系。由于二苏的“道”多来自道家,指无形的宇宙本原,是非有非无的精神实体,是事物的规律,故本文重在论述二苏最有特色的其它方面,下面依次述之。  相似文献   

10.
鲁迅在逝世前二十多天,写了他最后的一篇杂文:《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那时,他正在一场大病之后,刚刚有点转机。“好像还可以写一点闲文,但已经没有力气。”但他终于力疾把这篇战斗性极强的文章写出来了。那年,章太炎刚死,吴稚晖就“反攻例算”,写了一篇文章讥刺太炎,企图推翻三十年前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60年来,"苏报案"研究历经起步、百花齐放和繁荣3个阶段,其讨论热点主要集中在"苏报案"的基本史实和相关人物,"苏报案"与近代中国思潮、新闻出版和言论自由、主权和法制等方面。学界研究日益脱离单一的革命史观叙事方式,回归多元化的学术研究路径;越来越变成了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其应加强之点或不足之处主要有:学术研究有待进一步规范、研究应力求客观公允、"炒现饭"现象普遍。从学术史的角度看,60年来的"苏报案"研究,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史学界研究的一个缩影。苏报案研究中的问题,是史学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苏报案研究中的不足,正是研究者应补拙之处。  相似文献   

12.
“哦尼”是一个彝族诺苏语境下关于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的核心词汇,它以其深刻的内涵意义规范着彝族个人及群体的行为,同时它将个体、家支与诺苏群体的荣誉感与耻感粘合起来,成为诺苏整体形象的代名词以及理解诺苏社会的关键概念,对它的解读能为民族性格形成的内生动力问题提供一个探讨的新角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小说中“人狐恋”故事,以往学界喜从人的角度来诠释狐精的差异性,其实更应该从狐精的角度反观人世,摒除道教的采补说以及宗教的前缘说,着力于人情世态进行文化透视,从中窥视到男性潜意识中的占有欲望,认识到中国古代小说家把“人狐恋”作为人与异类相恋典型例证的缘由,那就是“人狐合一”,既满足了宗教劝人行善的教义,又通过狐精的结局,满足了人类于仙与人之间的某种幻想,而狐精的真性情,更多是人类情感的投射与情感缺失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前,生源缩减对在苏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本文从在苏高职院校招生遇冷的现象入手,深入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戏说狐滩     
海拔高度120米,位于万州新田河段,距万州主城区仅8公里的狐滩,随着三峡工程二期蓄水,便永远地沉入江底.  相似文献   

16.
从九尾狐到狐媚女妖——中国古代的狐图腾与狐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狐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动物形象,具有复杂的文化内涵,总是和神秘文化联系在一起。在众多的兽类形象中,狐形象的特征是鲜明的,社会覆面也极为广阔,一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和其他文学意象几样,狐意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它有自己的生活原型,有在原型基础上的分化演变。都和原始图腾密切相关。本文拟从辨析狐图腾入手,探寻狐意象的生活原型及其历史  相似文献   

17.
李研 《西域研究》2020,(3):31-35
吐鲁番出土衣物疏中的"兔豪(毫)""狐毛"与宗教迷信相关的观点缺乏可靠证据。衣物疏中的"兔豪(毫)""狐毛"为制作毛笔笔头的原料,在当时具有财产的属性。  相似文献   

18.
19.
瞎狐清窝     
红狐有清窝的习惯。 清窝,就是成年狐将满一岁的小狐用暴力从窝巢赶出去,强迫它们离开家。这是为了减轻同一块领地的食物压力,腾出生存空间,好繁殖下一代幼狐。一岁时,小狐独立生活的能力还不高,一夜之间由父母疼爱的宠儿变成无依无靠、漂泊天涯的流浪儿,有的没本事猎到足够维持生计的食物,饥寒交迫,很快就夭折了。  相似文献   

20.
说"狐"     
苏竹青 《社会科学家》2006,(Z1):211-212
本文依据《说文解字》、《汉语大词典》,联系儒家思想,举详实例藉以说明古人对狐亦贬亦赞的矛盾心理,以及狐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意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