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奥巴马政府上任后,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实施战略重心东移。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势必对亚太地区的局势与国际关系产生重要影响。美国重返亚太的一个重要意图就是要防范甚至遏制快速崛起的中国,为此调整了对亚太地区尤其是亚太大国的外交政策。因此,中国与亚太大国的关系发展在面临新机遇的同时,更多的是新挑战。但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注重周边外交,致力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能够应对美国重返亚太给中国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亚太地区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地位急速跃升。美国奥巴马政府一上台,就极为重视调整亚太战略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核心地位。经过近三年的缜密部署和细致经营,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战略已基本构建成型,对国际格局的进一步调整、亚太地区的局势新发展、大国关系的平衡等均产生深刻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奥巴马政府亚太战略的调整引发一系列亚太地区新矛盾的产生,并对我发展亚太地区的周边外交关系形成掣肘。但是,中美之间友好合作、互利共赢的总体局面并未打破,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仍是中、美两个大国作为亚太地区主要力量的共同责任,现阶段的紧迫任务就是要用"大智慧"为中美关系定位战略性的合作新基础。  相似文献   

3.
亚太地区大国关系是左右国际政治基本结构的战略关系,对地区乃至世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目前,亚太地区大国关系呈现出如下的特征:亚太四大国在互相制约中发展双边关系;和平的经济合作与竞争成为推动大国关系的重要因素;既不建立联盟亦不对抗;美国是亚太四大国中的主角.  相似文献   

4.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提出,一方面是为了提振美国经济,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强在亚太的军事存在。“亚太再平衡”战略提出之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的举动来提升它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政治上,美国加大了对亚太各国外交的投入;在经济上,美国通过TPP力求掌握亚太经济主导权;在军事上加大了军事人员和装备的部署。通过其整个“再平衡”过程不难看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只不过是霸权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延续而已,它追求在亚太地区以大国制衡为着力点,在手段上软硬兼施,希望在亚太地区获得更多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美一直对其全球军事战略进行缓慢调整."9.11"恐怖袭击加速了美全球军事战略调整的步伐,促使美开始了冷战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全球军事战略调整.美将亚太地区作为此次军事战略调整的重点,将对亚太安全形势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对中国这个亚太地区大国来说,如何应对亚太新的安全形势,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提高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地位,是中国战略决策者面临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亚太地区在世界上的地位随着其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众多大国利益的交织与碰撞而日趋重要,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亚太的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进一步凸显。欧美等世界主要大国都纷纷把战略重心转向亚太,作为欧亚大国的俄罗斯根据其内外形势发生的新变化,也相应地对其亚太战略进行了调整,对外战略开始向亚太地区倾斜。文章从俄罗斯亚太战略调整的背景、意图与表现以及对中俄关系的影响等方面对这一新形势下俄罗斯亚太战略的转变做出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7.
国际安全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所处的由外部威胁因素组成的系统,总体上可分为"硬"和"软"两个层次."硬"的层次主要指由地理条件和物质性安全力量对比等硬性要素所形成的系统:软环境则是由他国对华政策、国际战略文化、国际安全制度等软性因素组成的系统,全球性主导大国的对华政策及其性质是中国安全软环境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9.11事件后,美国出于反恐协调和防扩散合作的需要,积极调整了对华政策,对华战略认知从"战略竞争对手"转变为"利益攸关方",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战略基础由此得以夯实,中国的安全软环境因而有了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美国对外援助作为实现其国家安全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为服务美国国家利益和维持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9—2019年,奥巴马政府和特朗普政府相继在"亚太再平衡"战略和"印太"战略的驱动下,在资金规模、地缘分布、援助领域、执行机构等方面加强对外援助的"工具化"效用。随着美国亚太政策的调整,太平洋岛国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的战略地位和价值显著提升。美国对太平洋岛国援助不仅是维护其地区安全利益、推进外交政策的工具,更是在重要的地缘战略节点与中国进行"大国博弈"、制衡"一带一路"的抓手。深入研究美国对太平洋岛国援助的规模与内容、特征与趋势,不但为把握美国亚太政策的动向提供直观而丰富的视角,也为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马强 《中华魂》2014,(9):58-61
正奥巴马第二任期以来,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进行了重要的调整。这种调整是适应西方国家金融危机新特点、亚太地区形势新发展和美国整体战略新转变作出的。调整凸显了美国意识形态输出的目的性,以及内容与手段的变化。一、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及其调整奥巴马第一任期是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提出、发展与积极推行的时期。2009年上任伊始,面对小布什政府留下的两场战争和金融危机,奥巴马执政团队基于"巧实力"的理念加快了外交战略调整,执政团队成员多次出访亚太国家,不断强调亚太对美国的重要意义,奥巴马政府重返亚太的战略步伐明显加快。2011年11月,奥巴马在堪培拉对澳大利亚国会的演讲中表示"美  相似文献   

10.
冷战时期苏联在新加坡大国均势战略中的地位及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对亚太大国奉行均势战略。在冷战时期主张亚太地区形成以美国为主导的美苏中三角均势,苏联在其中发挥制衡作用,处从属地位。由于美苏在东南亚力量对比的变化,以越战结束为界,新加坡对苏战略分为鼓励和抵制两个阶段,核心目的就是要保证地区形势对新加坡安全有利。新加坡的对苏战略既体现了新加坡外交的实用主义原则,也体现了其积极主动的外交特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战略态势的变化和亚太经济的崛起,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开始东移,提出了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从2009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东盟地区论坛上高调宣称美国要“重返亚洲”到2012年6月帕内塔正式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从外交、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动,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和新做法,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其目的在于确立美国在亚太的主导地位,遏制中国的崛起。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将对世界政治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9.11”事件打破了美国坚不可摧的神话,促成了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然而美国对外战略的根本目标并没有发生改变,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同时,加强了对传统安全威胁的关注,以防范中国作为地区性大国崛起的挑战。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亚太地区,在地缘战略上不断经营中国周边地区,挤压中国的生存空间,对中国形成“三面围堵”之势。美国欲借“反恐”之名,行霸权之实,使中国的地缘安全面临极大挑战。为此,中国必须妥善应对,积极营造周边安全环境,加强我国战略纵深依托。  相似文献   

13.
目前,美国在东亚安全中发挥了一种主导性作用。美国凭借自身超强的综合国力,东亚各国的互不信任而缺乏建立安全机制的条件以及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存在而掌握了东亚安全的主导权。美国在东亚安全的主导权,其实质就是防范与遏制挑战美国霸权的地区性强国的崛起和美国所谓的"邪恶轴心国",以更好地服务于其全球战略,使21世纪继续成为"美国的世纪",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  相似文献   

14.
日美安保条约确定了战后日美关系的基本体制 ,日美关系由太平洋战争时的武力对决 ,变成为战败的日本以恭顺的姿态自动地编入美国的世界战略体系之中。日本以向美军提供战略基地为代价 ,取得了美国对日本的战略保护。在这层关系中 ,日本发动战争的罪责及在道义上、物质上对被侵略国家的负债 ,都被掩饰了。最近 ,日美安保体制适用范围一再扩大的趋向 ,证实了日本在安保体制的保护下已经形成窃喜心理 ,并且已经对东北亚的地域安全产生了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5.
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体现为从军事、政治、经济到环境气候等诸多方面,其中在环境气候方面的行动似乎较少得到重视。为什么美国选择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采取了积极的合作?这样做究竟意味着什么?本文认为,环境和气候问题是湄公河地区面临的重要安全和战略问题,与本地区面临的水资源分配、减贫、粮食安全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密切相关。与此相关的政治信任问题也是涉及制约中国与本地区经贸关系升华的瓶颈。美国选择在这一议题上重返亚太,正好切中了中国在本地区影响力的软肋,迎合了本地区在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安全需要,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软实力。而且美国也利用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规范话语,以履行自身作为发达国家的气候资金援助承诺的行动。美国的做法表面上对中国不构成威胁和挑战,实际上相比军事和经济战略方面,却更加明显地存在针对中国以及平衡中国影响力的意图,对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16.
浅析中亚的地缘态势及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地区地缘战略极其重要,具有现实的和潜在的地缘政治价值。冷战后,各大国纷纷介入,使中亚成为大国和地区力量角逐的又一个新的焦点。由于中亚各国是中国的近邻,因此,在中亚展开的激烈地缘竞争态势必然与中国的战略利益密切联系,对中国的边疆稳定、能源安全造成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亚在中国国际战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在中亚的主要利益为地缘政治安全,其次是反对"三股势力"、维护边境地区安全和获取稳定的能源供应。然而,中国在中亚的利益却面临着诸多问题的困扰,例如区域外大国的竞争、非传统安全问题等。中国应该从观念、制度、经济等层面,多管齐下,以便更好地维护中国在这一地区的重大利益。  相似文献   

18.
日美同盟关系的维持与发展是战后亚太地区国际关系、尤其是美国亚太地区安全战略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战后日本安全防卫的根本保证。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日美同盟关系也在不断更新内涵和调整功能。2001年“9·11”事件后日美同盟关系的重新调整,既是对1951年日美安保条约签署以来历次调整的继续,更是对过去的超越;既是后冷战时期美国全球军事战略重新部署在亚太地区的客观体现,又是日本借机实现国家利益的主观诉求。日美同盟关系的调整不仅为日本的安全防卫和政治外交政策带来了变化,而且还对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战略态势产生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印边界冲突爆发时期,美国一改之前的亲巴政策,态度明显向印度倾斜,对其提供大规模的经济军事援助,企图改变印度的外交政策,实现"以印制华",并实现印巴和解,从而团结起来共同承担冷战的责任。但美国的构想与其努力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印度不仅没有放弃其固守的中立主义外交政策而与美国建立长期的安全关系,反而向苏联靠拢,"以印制华"战略不攻自破。特别是美国的盟国巴基斯坦向其冷战对手中国靠拢,标志着美国南亚安全政策的彻底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