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能否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当前学术界的热点.某些文章作者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认为由于俄国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晚年提出的俄国社会农村在公社基础上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 的预言没有实现,对此观点,笔者不敢苟同.马克思的预言确是落空,但是,笔者认为不是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  相似文献   

2.
19 世纪80 年代初,马克思提出了东方社会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发展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推断,这个推断在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革命胜利后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得到了证实,设想成为了科学。但是,在这样落后的东方农业社会中初步建立起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不是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最后完成的标志,这个跨越的完成还需要经历一系列的过渡阶段,而以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为基础所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阶段,是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历史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从马克思到邓小平几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对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对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跨越,不仅是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跨越,本意中也包含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对前者的跨越可以采用激进和突变的方式,对后者的跨越则只能循序渐进.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大命题的回答真正指引了一条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4.
从马克思到邓小平几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对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对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跨越,不仅是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跨越,本意中也包含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对前者的跨越可以采用激进和突变的方式,对后者的跨越则只能循序渐进.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大命题的回答真正指引了一条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时候,总是要涉及到落后国家通过革命道路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建立社会主义的问题。那么,什么是“卡夫丁峡谷”呢?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有不少论者涉及过,但仍有进一步搞清楚的必要。 “卡夫丁峡谷”(furcae Caudinae),在不同的中文译作和著作中,出现的译名不尽相同。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都译作“卡夫丁峡谷”;在周一良等编著的《世界通史》  相似文献   

6.
对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世纪后期,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对俄国农村公社制度及俄国进入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后提出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我国学术界和理论界在讨论马克思主义的“跨越论”中,曾有人提出苏联和中国是“跨越论”的例证。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是有着客观条件的,持“跨越论”观点的理论依据是不充分的。实际上,无论苏联还是中国都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越。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突破了历史变化顺序的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初定模式。提出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吸取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等重大问题,是马克思晚年认识的新拓展。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应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是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问题的回答。中国革命的实践应验并且发展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8.
对“卡夫丁峡谷”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多年来 ,理论界一部分人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农村公社问题的思想简单理解为俄国以及中国等东方落后国家能够“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纵观马克思、恩格斯对俄国农村公社问题的一系列研究 ,作者认为 ,“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提法在思想上并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 ,在实践中导致我们长期搞不清“什么是社会主义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农村公社问题思想的研究 ,重要的不在于答案本身 ,而在于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一个多世纪前提出了东方国家跨越资本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构想。对“卡夫丁峡谷”的跨越 ,既有制度层面 ,也有生产力层面。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证明了跨越构想的正确性。要完善跨越、巩固跨越成果 ,就必须理顺各种关系 ,深化改革 ,大力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贡献刘建宁马克思的晚年,在研究俄国社会未来发展前景时,接触到一个前所未遇的新课题,即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其探索的理论成果就是关于俄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从...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晚年提出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是他长期致力于研究东方社会发展问题的结果。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提出了非西方社会的三个特点:(1)土地公有;(2)自给自足、闭关自守;(3)高度集权的中央专制政府。《资本论》及其三大手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这一对非西方社会横向社会结构的解剖,为科学认识它的纵向发展道路的特殊性提供了理论基础,进而为马克思提出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2.
对“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提出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为落后国家不通过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指导."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跨越应包括政治和经济两个层面.政治层面上跨越成功之后如何进行经济层面上的跨越是跨越理论的核心.苏东剧变表明,这些国家没能在经济层面上实现跨越,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却雄辩地证明"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是能够在经济层面上跨越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晚年提出了东方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即著名的“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邓小平理论,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角度,对实现了社会制度“跨越之后”的社会主义,进行了思考,并付诸实践,实现了全新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发展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意义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的150年间,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实践取得了重大进展,尤其是俄国及东方一大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主义胜利的取得,充分验证了马思晚年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伟大构想的科学性。尤其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主义新中国50年来傲然挺立于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前列,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历程的印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有关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内涵。一、准确理解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全部内涵一代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倾毕生的精力都在艰苦地…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认为由于俄国广泛存在着土地公有的农村公社,它有可能跨越卡夫丁峡谷(资本主义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在后来的俄国没有实现,因为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农村公社瓦解了。但是,这一理论中包含的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跨越的思想在后来的俄国、中国等国家确实实现了。资本主义在中国,特别是俄国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都没有充分发展,从这一意义讲,也可以说俄国和中国发生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事实。我国理论界近年来对此理论展开了讨论,但跨越卡夫丁峡谷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尚很少涉及。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初步的论述和分析。本文所说跨越卡夫丁峡谷指的就是跨越人类社会历史的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后面均如此,不再一一说明。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关于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叙述历来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东方国家是否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具有"两重性"而非"定一性"的命题,列宁对跨越峡谷的发展模式予以了否定.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前苏联的解体正是跨越峡谷的两重性在历史实践中的应证."卡夫丁峡谷"的论争是一种关于历史"线性"的论争,它与当前的全球化问题缠绕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三大理论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恩晚年提出的东方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要从历史的经验教训和时代发展变化的高度进行辩证的理解。在社会生产力未高度发展,从而高于和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之前,落后国家将始终处于跨越“峡谷”的过程之中。“跨越”是一个完整漫长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实现完整“跨越”的三个重要理论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的高度,发展和完善了马、恩的“跨越”设想。  相似文献   

18.
对马成恩格斯“跨越”设想问题的再认识陈海燕王韶兴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在总结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教训以及研究邓小平理论的过程中,对马恩的东方社会理论,特别是他们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展开了广泛的探讨,形成了许多成果,但在一些问题的认识上仍存...  相似文献   

19.
对“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问题的商榷意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十多年来,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关于俄国公社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存在不少误解。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种误解做了分析,并谈了作者自己的看法。一、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要挽救俄国公社,就必须有俄国革命”?二、马克思晚年关于俄国公社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是否与他早年的思想相矛盾?三、能否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是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作者认为,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这一思想的关键,在于要用他们自己的逻辑去理解他们的思想,而不要把后来列宁的思想加在他们头上,也不要用原苏联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去注解他们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出于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关注,马克思和恩格斯晚年都曾以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对落后国家能否以及如何实现历史的跨越进行过认真探讨,并得出在一定条件下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论断。当然,在落后国家的范围、“跨越”的内含、俄国公社的生命力及其前途,“跨越”的具体条件等问题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认识是有差别的。这主要源于他们所处的不尽相同的历史条件和观察问题的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