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老子》的道物关系论有四个层面:道生物,道成物,道统物,道通物。道生物,即道是万物的创造者,老子又用“无名”来指称;道成物,即道成就了万物的本性,是万物是其所是的根据,老子又用“一”来表示;道统物,即道是统合万物的法则,老子又用“道纪”来表示;道通物,即道是贯通万物的共性,老子用“门”来比喻。这四层关系的核心是:道在物中。道既是万物展开其本性的原动力,也是万物自行展开的整体状态。这是《老子》潜在的思想,经由庄子、王弼的诠释而大开其境。对中国哲学真实性之建立的启示在于:避免套用西方哲学的范畴,避免掉进历史的还原论中,“诠释的还元”是一条可尝试的进路。  相似文献   

2.
对于《老子》,学术界的意见并不一致。有的认为《老子》就是一部哲学书;有的认为《老子》是治世的书,是君人南面之术;有的认为《老子》是言兵事、言诡计的书。以上看法各有自己的根据和道理。整个一部《老子》,一言以蔽之,言“道”与“德”。道为“本”,德为“用”。“道”就是永远具有“虚”、“无”性,故恒、常;“德”就是循“道”(循着道的法则)而发“用”。道的法则就是自然、无为,故老子追求自然与无为。  相似文献   

3.
老子哲学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哲学思想述评林建康一、老子哲学思想简介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正值奴隶制日趋崩溃,封建制蓬勃兴起的时期。面对社会大变革,老子怀揣矛盾心态,创立了以“道”为最高范畴的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思想体系,老子哲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是“道”。“道”作为老子哲学的最高范...  相似文献   

4.
奥特的位格“上帝”与老子的自然之“道”均展示的是世界的本原和奥秘,老子“自然”之本体论涵义与奥特的“位格化”的世界观位之本意是完全契合的;面对不可言说的“上帝”与“道”,奥特、老子均采取了“非连续的具象性”的象征性方法,从而展开其不可言说的言说;奥特指出了人与上帝相遇的根本方法是“象征言说”,其实,老子同样如此。对于老子在《道德经》中的语言的诠释的方式,我们以前忽视的正是老子的语言的象征性。在奥特和老子看来,我们通过象征言说就可以与“上帝”或“道”相遇,就会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大道至美——老子美学系统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突破以往平行罗列老子美学观点的局限 ,揭示了老子美学是建立在大道至美核心上的思想系统。道与无、妙、自然相通 ,故以道为美必然以无为美、以妙为美 ,并走向审美中“为腹不为目”的口腔化倾向和以“无味”之味为至味的审美趣味 ,推崇“圣人无心”、“善者不辩”的审美人格和“愚己愚民”、与世无争的“圣人之治”。最后 ,复性之初 ,“致虚守静”,它是得道的途径 ,也是致美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6.
生命问题是老子哲学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对生命问题的形上学思考是老子哲学的起点。老子认为“道”是生命的源头、生命活动的法则和生命追求的理想境界。“德”是连接宇宙大“道”与生命现实化的逻辑中介,是“道”的实体化和具体化。尊道贵德作为生命的基本价值取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它的实质是什么?五千言中,提法不同,为后人的研究工作增加了不少困难。过去有关《老子》唯物论和唯心论的争论,分歧也在这里。断定《老子》是唯心论的认为:(一)“道”是“常无”、“常有”的统一,两者统一于“常无”,“道”是形而上的本体。其根据是《老子》第一章。(二)“道”是先天地生的东西,先天地生者“非物”,因此,“道”是“绝对精神”。其根据是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三)“道”是产生字宙万物的总根源,精神生物质,这是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唯心主义。其根据是第四十二章“道生一”。“道”究竟是精神实体,还是物质实体?弄清这个关键问题,《老子》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也就可以断定了。本文就从三个方面来讨论。  相似文献   

8.
老子并没有直接论美,只是在论证其形而上之道时,把道的展开和变化与个体的生命发展结合起来,这样,道的价值观念、道的特点就直接贯通于文学艺术和美学,但老子所讲的美并非是生活中的华饰之美,而是一种朴素之大美  相似文献   

9.
2000年来,人们提及老子之道,都根据《道经》首二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为解,说老子之道玄虚微妙,不同世俗之政教经术之道,不可解说、不可名状,实为永恒不变、自然长生之道,此类解说与老子哲学思想的本旨实相抵牾。究其原由,皆因学者未悟“可道”、“可名”不当如字读。根据先秦文字书写特点及先秦文献文例,应读“可道”、“可名”为“何道”、“何名”。如此,则《老子》之语言较旧解为朴素,老子之哲学思想及命题较旧解也更为一贯。  相似文献   

10.
关于《老子》哲学性质,历来有唯心和唯物的不同看法,现在仍然是评价《老子》的争论要点。胡曲园老师在《<老子>不是唯心论》(《复旦学报》1980年第4期)一文中,提出《老子》“精气说”,主张《老子》唯物论。其论据主要是:(一)“道”是“精”、“一”、“物”。根据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第二十五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的第二十一章、“道生一”的第四十二章。(二)“无”是“无名”。根据是“道,可道,非常道”的第一章、“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的第十四章。(三)“无”是辩证法的否定因素。根据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第四十章、“三十幅共一毂”的第十一章。作为刚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的学生,我对此有不同的看法,现提出商榷意见,切望得到胡老师的指点。  相似文献   

11.
老子认为,“道”即是“无”,但并不是一无所有的空无.“无”是无形无象,没有具体规定性,因而不可言说,冲而不盈,用之不竭.这种境界是人与宇宙的合一,是一种追求人的自然之性而走向德美合一的精神自由.“道”盈虚无限、神秘莫测,老子认为可以通过“观复”或是自我反观的方式“达道”.  相似文献   

12.
“道”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元范畴 ,其语源学根据源自《老子》。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 ,通常将“道”视为“无为”、“无己”的自然之道 ,主张从无形观察“道”的美妙、从有形的变化观察“道”的界限 ,从而使道家之“道”呈显出素朴、变易、博大、玄妙四个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3.
关于老子哲学的性质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有争论。虽然问题的探讨越来越深,越来越广,但原则分歧始终未能解决。 在给老子哲学定性时,人们涉及了多方面的问题。其中主要的是,老子的“道”究竟是“有”还是“无”?“有”和“无”的含义究竟是什么? 断定老子是唯物论者的同志认为:“道”是“有”。其主要根据是,《老子》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二十一章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由此得出“道”是物质的结论。断定老子是唯心论者的同志认为:“道”是“无”。  相似文献   

14.
论老子“道法自然”说的美学内涵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的美学观点同他的整个哲学思想的核心——“道”有着直接的联系。“道”是老子以自然之美为核心内容的美学思想的出发点。老子的美学思想从根本上说就是自然美学思想和自然审美观。老子的“道法自然”说体现了他的审美观念、审美认识、审美判断、审美情趣、审美方式和审美目的,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实际上成为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一个开端。  相似文献   

15.
试论老子“道”的过程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理解“道”的含义,是正确理解和把握老子思想的关键。考察“道”的字义、“道”的思想渊源、老子把“道”作为其哲学体系的根本概念的有关论述、“道”融通万物的同一性、老子关于“道”的认识论、“道”作为实践行为法则等方面,可以发现,“道”体现的是过程的思想。将“道”理解为过程,不失为研究老子思想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大音希声”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老子提出的关于声音的美学观点。其“大音”即是“道”本身的声音,也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声音、最纯粹的声音。从这种声音派生出世界上一切可以称得上美好的声音。老子以“希声”之音为美,他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老子以“道法自然”的“希声”之音为典范,从而派生出了“弦外之音”的音乐审美观。而“弦外之音”的欣赏层面所揭示出的创造性思维则是一个多元而复杂的过程。因此,了解和注重人们的审美取向,借鉴老子基于“道法自然”的“大音希声”的音乐审美思想,对现实的音乐审美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老子对生死问题的看法,与其道论密切相关。老子思想涉及宇宙论、本体论、人生论和政治学,“道”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在老子那里,“道”具有宇宙发生论和本体形而上学的意义,既是万物发生之始源,又是万物存在之根据,还是万物演化的规律,以及社会人生的法则和准绳。道的本性是自然而然的,天地万物因而也以自然为本性,社会治理、政治方略和人生行为、道德修养同样以自然为宗旨。在生死问题上,老子强调顺应自然之道,其“贵身”论主张安命自足、柔弱居下以得享天年,反对刻意强为和纵欲争利。老子的生死观追求的是效法天长地久之道,生死任其自然,从而做到“死而不亡者寿”。  相似文献   

18.
《老子指归》《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想尔注》等汉代三大《老子注》都对《老子》中的“自然”概念作了诠释。《老子指归》从本体论和生成论层面均突出了“自然”的重要性,突出了道对万物的生化是无意识、无目的的,同时又着重强调道并非主宰万物的实体,万物是自生自成的,这是对西汉中后期流行的天人感应等神学目的论的反动。《老子河上公章句》提出“道性自然”的思想,认为道性自然导致万物自成,也没有说万物是自生的,主要突出“道”的作用,与《老子河上公章句》修道长生的主旨是相关的。《老子想尔注》中的“自然”只是“道”的一个代名词,其实质是有意消解了“自然”的含义以及“自然”在《老子》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不再说道的本性是自然,而是将“道”神化,所凸出的是道的至高无上性,《老子想尔注》是完全从宗教角度来诠释《老子》。  相似文献   

19.
在《老子》一书中,老子首先提出了一个永恒的哲学话题“道”。“道”的运动规律“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实际上也是老子的处世方法。《老子》中所论及的“无为”、“不争”等,均是“弱者道之用”方法在治国、国际关系领域的具体运用。老子的方法论,基于哲学的分析,落实于具体的实践,实现了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20.
道是老子哲学中之核心概念。依据清代哲学家戴震的解释学思想,运用现代语言哲学与分析哲学方法对老子哲学中“道”概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老子哲学中“道”具有多重意义,其中“本原之道”与“规则之道”是老子道概念的基本内涵。作为“本原之道”,意谓道是万物的总根源,可以从存在论与演化论两个角度去考察;作为“规则之道”,意谓道所蕴含的规则属于次生意义,可以从“天之道”和“人之道”两个方面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