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维(1889——1950)字维之,别号鸿汀,甘肃临洮人,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方志学家。鸿汀先生毕生致力于西北史地研究,不仅在历史、方志、金石方面,成绩卓然,而且在古籍整理上,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平生治学特别重视古籍的整理与研究,并探讨古籍整理的方法。他曾说:“当此科学昌明、人事日繁之时,学者当无暇遍读古书,吾人应多作史籍整理工作,于后学以捷径,就算于社会有所表现,于个人也不枉读书数十年”。从一个方面阐明了古籍整理的重要性及其方法。本文拟就张氏在陇右古籍整理方面之业绩,从编目录、辑文献、校方志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以见其在古籍整理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王凤翔 《唐都学刊》2006,22(4):30-31
职官作为治史的入门管钥,一直是史学研究者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唐史学者在唐代官制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成果颇丰,但研究多侧重于中、高层职官,而对大唐帝国政治运作的基石——基层官僚队伍却缺乏应有的关注。台湾清华大学的赖瑞和先生独具慧眼,新近出版了专著《唐代基层文官》(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4年12月),弥补了唐代官制研究中的一大空白。通读全书,笔者认为该书有如下几个值得称道的地方:第一,研究方法上的推陈出新。赖瑞和先生早年留学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师从著名的唐史专家杜希德(Denis C·Twitchett)教授,浸淫欧美汉学…  相似文献   

3.
总结过去 开拓未来——全国古籍整理理论研讨会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古籍整理理论研讨会于1993年8月24日在兰州召开,来自全国22个省市区的高等院校、社科院、出版社的专家学者70余人参加了这次盛会,就古籍整理的传统方法和现状问题,以及如何面对市场经济走出低谷求得一条生存发展的道路各抒己见,献计献策。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谱写了自己光辉灿烂的优秀文化,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对古代文化的整理和研究,毛主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在周总理亲自支持下,于1958年成立了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制定出版计划。十年动乱受到严重干扰。1981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古籍整理事业随之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许多高校成立了专业研究所,并建立了一大批古籍整理专业硕  相似文献   

4.
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是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古籍整理工作的指示和国务院关于恢复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的通知精神,于1983年3月由甘肃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一个系级科研机构。著名学者彭铎教授、郭晋稀教授曾先后担任所长。现任所长为胡大浚教授。全所现有研究人员23人(包括兼职),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5人,讲师7人,助教3人,资料员1人。资料室藏书万余册,有关报刊资料五十多种。  相似文献   

5.
各位先生,同志们: 全国古籍整理理论研讨会在我省西北师范大学召开,各位专家、学者不远千里来甘肃传经送宝,我代表中共甘肃省委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对在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中辛勤奉献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 同志们都清楚,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传统思想文化的批判继承和古籍的整理出版工作。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最近我们高兴地看到,人民日报大版报导了以研究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6.
赵逵夫 《社科纵横》2007,22(5):150-151
彭铎先生是著名的语言学家。他有着深厚的汉语音韵、文字、训古和校勘知识,他品德高尚,治学勤奋严谨,赢得了后学的尊重和人们的赞誉。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谱写了自己光辉灿烂的优秀文化,建国后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对古代文化的整理和研究工作,本刊特稿刊发的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石宗源同志在全国古籍整理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论述了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的重要现实意义和甘肃在这项工作上的优势和特卢,参加会议的同志都认为讲的好,是很值得一读的。 敦煌学已发展成为国际上的显学。本期在这一栏目中发表了三篇文章,正宇先生的文章主要介绍了1993年8月23日至28日在香港举  相似文献   

8.
霍旭东教授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霍旭东教授,1933年生,江苏丰县人。1952年老入山东大学中文系,后留校攻读中国文学史专业研究生。1958年毕业后先后在甘肃教育学院、西北师范学院任教。1985年至1991年间,曹调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任副所长、副教授...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史学界,隋唐史研究可谓硕果累累的一个领域,学者们对我国封建社会的这一盛世作了多层次地探讨。在隋唐史领域内,有一位学者甘于寂寞,、一辈子在辛勤地耕耘着,其研究成果独树一帜,颇受国内外学术界的推崇,不少文章称誉其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卓然自成一家之言”。这位学者就是金宝祥先生。《西北师院学报》1986年第2期又发表了金先生的力  相似文献   

10.
欧阳中石先生是著名的艺术家、书法家、教育家,在国学、书学、戏曲、教育学等多领域成就斐然。他创建和完善了中国书法学科高等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接受正统书法教育的人才。在几十年的书法教育工作中,他坚持推行"书法文化"的教育和研究理念,坚持"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里研习书法"。欧阳先生在学术上造诣精深,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高度的自信,对社会、民族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在德行上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为后学仰止。  相似文献   

11.
李庆善教授与历史文献学教学研究李庆善教授,又名安乐,河北省辛集市人。1919年3月生,1950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学院国文系。曾任西北师范学院历史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兼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在历史系担任“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专书选读”...  相似文献   

12.
胡大浚教授,1937年9月生,广东潮洲市人。1955年到1959年就读于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曾任西北师大中文系主任;现为中文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西北师大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为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甘肃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3.
傅璇琮学述     
傅明善 《浙江学刊》2001,(1):139-142
傅璇琮先生是浙江宁波人,他自1958年进入中华书局,一直到现在还在编辑岗位上,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后半期,他连续担任中华书局副总编、总编.他在一篇题为<我和古籍整理出版工作>自传性的文章中,曾说及,他于1958年刚由北京大学中文系进入中华书局,当时虽戴着"右派"帽子,但已立下一个志愿"我要当一个好编辑,当一个有研究水平的编辑."他并明确地表示"我们要为编辑争气,树立信心出版社是能出人才的,编辑是能成为专家的."(见朝华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的<学林春秋>三编上册)傅璇琮先生在中华书局工作已四十余年,策划过不少选题,审读、加工过不少书稿,同时抽时间研究自己的专题--唐宋文学和古籍整理.本文拟从编辑学者化的角度,介绍傅璇琮先生在这方面的业绩,以供我们现代学科综合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房锐 《唐都学刊》2006,22(2):1-4
陈光崇先生在《唐史所见张建章其人》一文中,对晚唐著名官僚张建章的生平事迹、著述情况等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对前人的一些说法亦作了必要的补正。然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陈先生的论文存在着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例如:《北梦琐言》的记事与成书时间,《旧唐书》中关于张建与《北梦琐言》中张建章的关系等略有疏失。在钩稽相关史料的基础上,结合张建章墓志所记载的事迹,对其论文中的说法进行辨析,订正了一些讹误。  相似文献   

15.
目录学林一新枝——《古籍目录学》评介葛蒙“目录学是读书治学的入门之学,是个基础学科,读文史、文献和进行古籍整理与研究者,应研读这门学问。”这是著名史学家、文献学家刘乃和先生在《古籍目录学》(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一书序言中所强调的。然而,...  相似文献   

16.
[本刊综合消息]1991年8月15—16日,日中学院院长、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安藤彦太郎先生偕家属,来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参观访问;8月7—8日,商友会教育研究所顾问野村章、成城大学教授矾田一雄等先生来辽大日本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8月9—10  相似文献   

17.
西北师大古籍整理研究所是我省唯一的一家古籍整理研究机构,它自83年成立以后,就决定整理有关甘肃文学,历史、地理、民俗等古籍,编辑出版“陇右文献丛书”。 “陇右”之名,盖起于汉季魏晋间,当时大体指陇山以西至黄河以东之地。唐设陇右道,辖今陇山以西至新疆东部一带。自此以后,朝廷虽再无以陇右为地方区域之名,但积渐成习,陇右遂成今甘肃之代称。甘肃是丝绸之路的要道,陇山西侧的麦积山石窟和河西走廊东西两端的炳灵寺石窟,敦煌莫高窟,是镶嵌在甘肃狭长地带上的三颗明珠,昭示着这块由干旱和沙漠凝结而成的黄土地上人类文明的源远流长,光辉灿烂。在中国古  相似文献   

18.
在中共中央1981年《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的指引下,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古籍整理研究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据有关方面不完全的统计,从1981年至1991年仅十年多的时间,其整理、研究、出版古籍的成绩,已成倍地超出了建国后32年成绩的总和,为了发扬成绩、总结经验,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全国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性,搞好今后的古籍整理和出版工作,1992年5月25日至5月31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同志亲自为大会题词。会议提出了更加宏伟的“古籍整理出版十年规划(1991—2000)和‘八五’(1991—1995)计划”,给全国古籍整理  相似文献   

19.
北宋中期的唐史研究热潮为《唐鉴》的撰写营造了一个有利的氛围,热潮中涌现的一批唐史著作为《唐鉴》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者扎实的知识积累是《唐鉴》得以撰成的基本保障,参与编修《资治通鉴》并与主编司马光发生意见分歧是范祖禹决定撰写《唐鉴》的直接原因。突出的鉴戒思想、浓厚的史评色彩、独特的编纂体例、精辟的论断以及封建正统思想是《唐鉴》在当时和后世受到亲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高国祥 《社科纵横》2009,24(12):114-117
地方志是从史籍中演变产生的一种记载地方史料的著作形式,在历代典籍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阐述了地方志的形成、演变和发展过程,通过对西南地区历代郡县建制和旧志遗存、整理情况的分析性介绍,论述了古籍整理和数据化需要开展的学术阶段,以及当前古籍利用所面临的瓶颈问题,提出古籍整理的当务之急是弥补古籍传承相对出现的语言裂痕。古籍整理不仅要从形式上复制,使其化一成百广为流传,更重要的是对古籍进行标点、注释和繁简文字的转换等普遍适应社会阅读的基础整理工作。对古籍内涵充分理解,避免盲目崇拜,从古籍尤其是地方旧志中汲取历史经验和教训,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是文化传承的有效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