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城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但有关新中国城市历史的研究较为薄弱,新中国城市历史分期的研究更是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通过对现有相关研究的学术回顾与梳理,可以发现新中国城市历史分期研究呈现出“零散化”和“边缘化”的状态,缺乏宏观研究视野,缺乏理论思考与理论建设,研究者之间缺乏互动,各观点之间对话不够。对新中国城市史进行分期研究有着重要作用,一是可以提供结构性的研究框架;二是可以提供理论研究视角和逻辑前提;三是可以提供价值评估体系和整体发展方向的思考。以对新中国城市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关键时间节点作为历史分期的重要依据,新中国城市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时期七个阶段,各时期城市的发展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伦理学从萌生、形成到发展、繁盛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路程,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1900年至五四运动前为第一阶段,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为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为第三阶段,1978年至19四年为第四阶段.20世纪中国伦理学研究的问题涉及伦理学科的各个方面,但就其大者而言,主要围绕伦理学的基本学科体系、道德的本质和类型、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体系以及道德建设中的古今中外之争而展开.总结研究20世纪中国伦理学于我们有许多历史的启示,对于新时代的伦理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藏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但由于其特殊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其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发展阶段与中国内地并不一致,因而本文综合西藏城市内部发展演变的特征,西藏与内地之间的互动关系,对西藏城市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划分为五大阶段,即西藏城市的孕育期(堡寨部落时期)、西藏城市的形成与曲折发展期(吐蕃时期)、西藏城市纳入到统一中国的发展时期(元明时期)、城市的复兴与平稳发展时期(清代民国时期)、城市快速发展与现代化时期(新中国时期),并对每一时期的城市发展特点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中,一直存在着一种"反城市"话语.这种反城市话语与传统儒家的反城市话语有承袭的关系;也和西方现代性视野中的反文明、反科技话语有密切关联;还归因于政治话语中的反殖民主义思想及民粹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5.
民族主义与20世纪世界历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新刚 《人文杂志》2001,(1):133-136
20世纪世界历史是民族主义风起云涌的历史.民族主义作为思想、学说与运动的统一,一次又一次地冲击了20世纪人类社会,并重构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民族主义重构20世纪的根源,在于民族主义诉求对政治意识形态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的历史语言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 2 0世纪世界范围历史语言学的主要事件以及相关理论与方法的新进展 :印欧语系在赫梯语等新发现古文献材料冲击下分类观念有所变化 ;对世界语言的系属分类探索逐步展开 ,主要叙述诺斯特拉语系和欧亚语系的形成和研究情况以及汉藏语系与南岛语、南亚语构成的华澳大语系分类状况 ;与系属分类相关的理论与方法中重要的创新有语言变异理论、词汇扩散理论以及远程比较方法 ,另外 ,声调发生学、混合语理论、语言年代学、语言接触和联盟理论以及语言地理类型学等也是本世纪历史语言学的新发展和主要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的“中国小说史”编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霖 《东岳论丛》2004,25(3):84-94
20世纪编写“中国小说史”著作的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 :1897年至 2 0世纪最初 2 0年为奠基期 ,2 0年代至 70年代是演进期 ,80年代以后是求变期。在这框架下梳理了“中国小说史”著作发展的轨迹 ,并从史识、学识、学养、视角等不同角度 ,或详或略地将一些代表性的著作进行了评介 ,为以后治中国小说史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国20世纪主题学研究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20年代,中国文学主题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意识确立,以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的演变》为标志,显现出其奠基意义和开创价值。70年代末,其从一度停滞、沉寂的低谷中爬升,逐渐显示出复归的生气。80年代中后期,中国文学主题学研究渐成显学,到新世纪之初获得了更为广泛的认同和响应,主题学研究的意义、基本内涵、理论体系、方法和模式基本形成,特别在实际应用上更为自觉、有效。  相似文献   

9.
李友东 《社会科学战线》2021,(7):92-109+282
20世纪以来,中外世界史学界围绕世界历史分期问题展开讨论。国外学界比较具代表性的分期方案有体现"现代性"的"古代—中世纪—现代"三段论分期、以交往和联系作为关键逻辑的"世界体系"和"全球史"分期、佩里·安德森的"过渡期"分期及后现代主义的碎片化、主观化分期等。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则有以"社会形态"演进为主线的苏联式世界历史分期、以纵向和横向"联系"发展为主线的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历史分期编纂实践和现代化—文明史的历史分期等。国内外的世界历史分期出现了某种呼应和共识,但要解决世界历史分期问题,仍需回到探讨世界历史变迁有无普遍规律上来。  相似文献   

10.
传统《选》学与现代《选》学的区别主要在于研究模式。传统《选》学以文献研究为唯一模式,现代《选》学融文献研究与文学研究为一体而以文学研究为主要标尺。此一标尺,既为区别20世纪《选》学流派的唯一尺度,并为区分20世纪《选》学研究分期的唯一标准。20世纪《选》学流派约略可分为高步瀛代表的传统派,黄侃与屈守元代表的转型派及骆鸿凯代表的现代派。20世纪《选》学研究可分为20世纪初至1949年的开创期,1949年至1977年的间歇期,1978年至1999年的发展期。开创期融传统格调与现代精神为一体,融文献研究与文学研究为一炉,奠定了20世纪《选》学发展的基本格局。间歇期则因连绵不断的政治批判影响而使整个《选》学研究处于基本停滞状态。发展期《选》学重新升温,文献研究与文学研究均得到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三个历史漩涡与三次历史超越:20世纪中国的历史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是一个充满了历史漩涡的世纪。对大多数国家而言,20世纪与其说是一个创造历史的世纪,不如说是一个在历史漩涡中痛苦挣扎的世纪。回顾历史,人们看到,中国在20世纪艰难跨过三个历史漩涡,实现三次历史超越。20世纪是中国真正自主创造自己历史的世纪。  相似文献   

12.
中国逻辑史应当是以名辩为代表的我国本土逻辑思想发生发展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即是中国固有名辩思想发生发展的历史。西方逻辑和印度因明在我国的输入及其研究情况,分别属于西方逻辑史和因明史的考察范围,它们既不是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对象,更不能将其作为区分中国逻辑史不同发展阶段的依据和标志。从中国名辩思想本身的发展历程来看,它经历了先秦的创立时期、魏晋南北朝的持续发展时期、始于隋唐而终于明末的衰落时期、明末清初至20世纪80年代末的复兴时期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深入研究时期等主要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中国古典教育模式的鲜明特征是追求无用之用 ,2 0世纪中国教育的宗旨则一变为强调“实学” ,追求实用。中国现代教育的内在困境可以概括为有用与无用之间的紧张。然而 ,无论这种对立是如何尖锐 ,教育与政治的结盟始终是不曾动摇的事实。因此 ,2 0世纪中国教育的结果便是作为具有丰富的性格与欲望的个体的消失。把个人从教育中振救出来应该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清王朝的崩溃、西方列强的侵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又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以及其后的改革开放等一系列变迁,这都在中国人民的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记。中国国民的心理历程大致经历了羞辱痛苦期、困惑压抑期、爆发抗争期、解脱兴奋期、盲目狂热期、奋发创造期等六个阶段。这种心理历程是跌宕的历史在国民心理上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15.
"历史信仰"是中国现当代诗歌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主题模式。本文选择中国现当代诗歌中表现与书写死亡想象的代表性文本,主要从阶级意识、民族意识、人道主义思想及现代民族国家的文化想象的阐释角度,对于新诗死亡想象中"历史信仰"("时间信仰")的丰富内涵作出有效的阐释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周琼 《社会科学战线》2023,(11):113-122
历史分期是环境史学的基础性、关键性问题,旨在揭示环境历史演变过程中,不同时空环境变迁的本质差别及形态差异。环境史分期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历史整体发展但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则,坚持一切生物及生命平等、全球生态整体观、环境变迁因果相联及互转化、地球生物及其生态系统遵循自然演替规律但会被外力打破的原则,应从长时段视角全面看待并判定人为因素在不同时空中影响力的大小强弱等问题。明确中国环境史分期的考量标准及确定性指标,是环境分期中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气候、灾害、人为开发及破坏因素、生态文化及生态意识、科技、战争等是环境史分期的考量标准;地理地貌改变、巨灾、政权更迭、经济发展模式、新技术及生产力发展、生存资源、人口迁移方向等是环境史分期的确定性指标。我们如果能够确定划分原则及标准,就能在客观、全面及立体的基础上对环境史进行分期,以促进环境史学的专业化、纵深化及系统化发展,为环境史研究及问题呈现提供便捷、准确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公司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先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近代公司史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描述,然后分门别类地对近代中国公司制度史中“公司性”问题研究进行了述评,主要内容包括近代公司发展阶段及特点、公司法规、公司类型、数量分布、资本筹集、公司治理与管理等。  相似文献   

18.
小说史叙述原则包括:对小说史原貌的概括与揭示;对小说史过程、规律、特点的认知与表述;对小说史内容、意义的说明与评价。对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小说发展的历史叙述,在历史线索上,应注重正与反的双线结构;在历史观察上,则应注重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视点。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合作主义思潮论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合作学说被知识分子视力变革社会的一剂“良方”而引介到中国,至五四运动前后,汇聚成了具有一定声势和影响力的合作主义启蒙思潮,并由此把合作制度与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呼吁组建各种类型的合作社,以发展平民经济,同时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产生了相当社会影响。但因中西方社会发展的“时代差”导致中国的合作经济思潮除了具有西方类似特征外,又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呈现出多源多流、交错嬗变的景象,一方面是传统学术自身酝酿着变化,另一方面是因应外来文化的冲击,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推陈出新"和"引西入中"。时代呼唤着既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学养又能利用西方现代文明成果而有独创性建树的人文大师出现。一批人文大师走在时代前列,开风气之先,在一些学科领域做了奠基性工作,创立了新的研究方法,极大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的学术发展,对社会风气的转变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