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嵇文甫同志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学者。他是哲学家、史学家、教育家,这是学术界所公认的。更为宝贵的是,他是马克思主义者,在我国,他是很早地、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批判地继承中国的文化遗产,去评价历史人物,去研究中国现实的开拓者。在那“风雨如磐”的旧中国,他不怕坐牢、不怕暗杀,传播真理,教育学生,他的精神,同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士那样忍受最大的牺牲,把火种偷到人间的精神多么相像啊!《嵇文甫文集》,就是一部传播“火种”的杰作。  相似文献   

2.
我和冶方同志相识很晚,但我们之间的了解较深,这种了解是通过工作上的多次接触而加深的。他是我敬佩的一位学者,也是我学习的榜样。当他逝世的噩耗传来,我怀着悲恸的心情在寄去的唁电中说:“孙冶方同志是党的正直无邪、有骨气和群众观点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是我们知识分子学习的楷模,他的浩气长存!”  相似文献   

3.
我对有机会参加纪念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吕振羽同志的学术讨论会,感到由衷的高兴,同时这使我产生了对吕振羽同志的无限的思念和敬佩之情。吕振羽同志是我的老师,我在延安时就听过他的中国古代史的讲演;他的许多著作,如《简明中国通史》、《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中国社会史诸问题》等我都读过,得到了许多教  相似文献   

4.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若干问题的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雨辰同志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之我见》①一文中,在指责我的西方马克思列宁主义概念的时候,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和如何在我国开展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等问题,提出了他的看法。由于这些问题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来说至关重要,特作如下的辨析和澄清。一、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同列宁主义的关系王雨辰在文章中论及我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一书(1982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中提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把西方马克思主义同列宁主义对立起来,是“缺乏根据”的。其原因在于,我没有采用科尔施(即柯尔施)的概念,而借用或…  相似文献   

5.
艾思奇同志逝世已有十四周年了。我怀念艾思奇同志,这不仅因为我过去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时,曾与艾思奇同志有过直接的工作联系,我们之间建立了战斗的友谊;更主要的是因为艾思奇同志生前做了许多有益于人民的工作,特别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贡献。陈伯达等人污蔑“艾教员是九品官”,诬说艾思奇“是阎王殿里的人”,使他受尽了种种压抑,甚至在他逝世后,在文化大革命中,连广大工农大众读者要求再版他的遗著;也遭  相似文献   

6.
<正> 邓小平同志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这是他为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基础。他特别注重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早在一九五七年,毛泽东同志在一次讲话中就指出:“要照辩证法办事。这是邓小平同志讲的。”(《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61页)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同志多次提倡全党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文选》(以下简称《文选》)中收入的四十七篇论著,虽然没有专门谈论哲学问题的篇章,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从理论体系、逻辑结构来看,它包含着四个相互关连的逻辑层次。第一层次,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亦称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1986年,邓小平同志同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谈话时说:“我是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一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邓小平作为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世界观基础当然是马克思主义的。他的理论完全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在1980年十一届五中全会上邓小平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  相似文献   

8.
李达同志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启蒙思想家,他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上,作了不少贡献。其中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宣传、阐述,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早在建党前夕的1920年开始,李达同志就主编《共产党》月刊并发表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号召“举行社会革命,建设劳工专政的国家”。建党后不久,1921年9月,他主持党的第一个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翻译出版了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著作:《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马克思的另一部关于国家学说的重要著作《哥达纲领批判》早期的中译本:《德国劳动党纲领栏外批评》,也是他翻译的。直至三十年代,他编写了《社会学大纲》,进一步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综观李达论著,他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介绍,突出的有三个方面,即:①重视和强调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科学性;②系统地阐发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③突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一些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翦伯赞同志是一位治学谨严、论著宏富、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史学家。他在史学研究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里就我对翦老的治学精神的了解,作一简要介绍。(一)翦老研究历史,主张理论、史料并重,也很重视对文章的撰写。在这三者之间,他更强调对理论的学习和运用。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资料是重要的;但是马列主义理论的学习更为重要。没有马列主义理论的指导,决不能在科学研究中作出任何创造性的成就。”翦老自踏上史学战线以来,一直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自己的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杨献珍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理论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的一生经历了种种曲折和磨难,但他始终坚持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崇高信仰,为捍卫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科学真理而奋斗不息,把个人的安危荣辱置之度外,他的理论活动同我们党的伟大事业紧密相连,他的思想和言论同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的社会实践息息相关。杨献珍同志的文章、著作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外哲学史的各种问题,内容十分丰富,是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理论遗产。我认为,贯穿在他的著述和言行中最重要的一种精神就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的精神。象任何一位伟大…  相似文献   

11.
读到庞长富同志在去年《社会科学研究》第6期上发表的答复我的文章,感到有必要再谈谈我的看法,以就教于庞长富同志。一我同庞长富同志的根本分歧庞长富同志说我对他的文章作了“曲解”。这个问题是围绕着恩格斯把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归结为三个而引起的。究竟是我曲解了庞文的原意呢?这应该根据事实来断定。庞文设问:“对于恩格斯把辩证法的主要规律表述为三个如何解释呢?”他接着就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他说:“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马克思、恩格斯当时主要的迫切任务,是改造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全面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关于对立统一规律和量变质变、肯定否定之间的内在联系,他们还未能进行详细的考察。这样,马克思、恩格斯在  相似文献   

12.
<正> 渴望已久的《刘少奇选集》正式出版了。 少奇同志是我党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他一生致力于将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对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少奇同志一向十分重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并为推进全党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收入《选集》中的《答宋亮同志》一文,就是为此目的而写的一篇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13.
黄枬森同志的《关于人的若干理论问题》(见北京大学出版社:《马克思主义与人》,经过修改又发表在《人民日报》上),这是一篇使人感兴趣、受启发的文章。我赞成其不少的观点。但是,对于其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基本思想,我则不敢苟同。本文拟就此发表点不同意见,以求教于黄枬森同志和其他同志。 一、不要贬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黄枬森同志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根据  相似文献   

14.
最近,笔者有幸研读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一书,深感它是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一部力作,是广大党政干部提高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素养的一部优秀辅导读物.是各类高等院校所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必备的教学参考书.是社会各界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常识和基本观点的小型工具书,是一部具有重大价值的学术论著.《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一书由国内外著名学者、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治学家高放同志所著.高放同志思想“高度解放”,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因而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他所涉足的每一个领域都有公认的建树.正因为如此,不少人一直在剪辑或复印他发表在不同刊物上的数百篇论文,而且“老嫌难以搜集齐全”.为了方便广大读者,高放同志把他发表过的数百篇论文编成四部论文集出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便是其中之一(另外三部是《社会主义在世界和中国》、《国际工人运动和国际  相似文献   

15.
美必然是意识形态性的——答李泽厚洪毅然两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在“美学怎样才能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一文里批评蔡仪同志的美学观点时,首先指出了他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为意识形态的基本原则;接着我在“论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一文里详细说明这个基本原则对于建立新美学的重要性,并且初步地试图根据这个基本原则建立我自己的美学观点。此文发表后,我读到一些发表的和未发表的批评,就中比较严肃对待问题的是李泽厚同志(下文简称李)的“关于当前美学问题的争论”和洪毅然同志(下文简称洪)的“美是不是意识形态?”两文。我在这里作一次简赅的答复。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部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性却离不开毛泽东同志的艰苦努力。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杰出贡献主要表现在:他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概括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全面科学地论述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系统地论述了基于实践的由浅入深的辩证认识过程及其认识形式;着重阐发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意义和作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州巨擘 学界楷模——写在嵇文甫先生百年诞辰之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12月17日,是嵇文甫先生诞辰100周年.嵇文甫先生名明,字文甫,以字行.河南汲县人.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史学家、教育家,被誉为“河南学术界一面伟大的旗帜”.嵇文甫先生出身于市民家庭.少年时期曾从学于同乡宿儒李敏修,熟谙旧学,青年时代又博览群书,深受新文化运动思潮的浸洇,故能融汇古今,贯通中西.先生早年又较系统地接受过马克思主义教育,是我国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哲学的著名学者之一.其一生著述甚丰,发表论著计300余篇(本),200余万言.早在30年代,河南学术界就有“南冯北嵇”之说.先对先生秦诸子哲学、宋明理学特别是王船山哲学的研究造诣精深,多有创见卓识.在先秦诸子哲学方面,自1918年发表处女作《老子发凡》始,先后著述《周末社会之蜕变与儒法两家思想上的斗争》(1929年)、《先秦诸子政治社会思想述要》(1939年)、《春秋战国史话》(1958年)、《对孔子的一个简单看法》(1961年)等多篇文章.其中,《先秦诸子政治思想述要》乃是我国较早公开出版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专著.而后来的《春秋战国思想史话》思想体系则更成熟,文字形式更通俗,仅以6万余字便扼要而全面地论述了先秦  相似文献   

18.
几年以来,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性质问题进行了讨论。在讨论中,一些同志坚持传统的哲学教科书的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物质本体论、自然本体论或物质一元论;另一些同志则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我认为,这场争论的实质,是坚持还是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原则的问题。因此,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原则,对于讨论的深入是有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原则”是与人的主体性既有区别、又  相似文献   

19.
<正> 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中年学者孟庆仁同志,前不久又推出了他的新著《科学世界观的历程》(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出版)。仔细阅读这部专著,不难获得这样一种感觉: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反思既投入又独特。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不容忽视。一、反思指导思想的明确性。克罗齐曾说过,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这句名言对于研究哲学史同样具有启发意义。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它的科学分  相似文献   

20.
<正> 我仔细阅读了《东岳论丛》1992年第6期刊载的宋伯勤何志的《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标准的再认识》一文,感到该文体现了宋伯勤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标准的系统考察,但其理解却有不当之处。为了获得马克思主义真理标准的真谛,我撰写此文与宋伯勤商榷。一、真理标准问题不等于世界本原问题宋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这些革命理论家,提出实践的观点和实践标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