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对郭沫若浪漫主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长江流域的荆楚文化和巴蜀文化特征,分析郭沫若对巴楚文化个性的感悟、认同及对现实文化思想的扬弃和升华,揭示郭沫若浪漫主义创作和审美取向对巴楚文化的隐性传承。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内涵着人类重要的文化伦理现象 ,有着独特的文化基础、文化精神和文化追求。市场经济文化对人们的道德和心理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以《女神》为代表的抒情诗是中国新诗的重要成果,其在写作中所受到的多种影响值得探讨。其中,屈原辞赋的宇宙观和性别叙事对于郭沫若《女神》的想象力和抒情方式的构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女神》中的"抒情自我"在某种程度上又是极其"惠特曼式"的,因而能够对屈原的影响有着精彩的发挥。屈原和惠特曼的影响既使郭沫若的独特抒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同时也正是他的局限所在。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现象不同于何其芳后期现象,他们都经历了诗意的流失过程,但何其芳的失足在于顺应政治抒情传统,而郭沫若则是这一传统的建构者。换句话说,何其芳在向传统认同时丢掉了自我的主体性,郭沫若则在为新文学奠基的同时,进行着艺术个性的自我消解。对于郭沫若而言,诗意的流失是个价值迷失问题。消解,然后诗人散文化。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及其《女神》与荆楚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其热爱家园、独抒性灵、崇尚自我、追求创造、想象奇幻、气魄宏大、生动瑰丽、浪漫多姿的艺术特征和文体精神在文化内质与审美取向上都深深烙上了荆楚文化的印记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论生态美学谱系的重要奠基人与开拓者。早期郭沫若形成了以启蒙为底色的生态自然观,强调大自然是个体观、文化观、社会观的终极根源。本着这样的文化理念与诗学理念,郭沫若确立了以“自然流露”为主导的文艺诗学观,以“文化—审美”为双重视域的生态批评观,这种自然、文化与审美的多向交织,大大扩展了他的批评视野与批评境界。凭借充满启蒙意向与生态意蕴的早期文论,郭沫若卓然跻身于当时一线批评家之列,并对后世文学批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对郭沫若来说,日本九州博多10年的留日生活具有多重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对日本文化的体验与吸收;二、对他早期文学创作的影响,三、对他思想和心理上的冲击.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的具体考察,可以理清日本文化对郭沫若早期文学创作和思想心理方面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深化对郭沫若及其文学作品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对郭沫若的诗歌都有着至深的影响。郭沫若恰逢“五四”运动那狂飙突进的特殊时期,中外文化的素养在其诗歌创作中找到了突破口,他因此把现代诗歌推向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与谷崎润一郎关系的研究是郭沫若研究不可绕过的问题。它不仅从个案上拓展了中日现代文学研究的领域,更重要的,对我们深入研究郭沫若与日本作家的关系有着较大的学术价值。通过史料的收集梳理郭沫若与谷崎润一郎的事实关系;通过其小说的比较研究两者的审美关系,从中得出两者小说创作间的异同,从而拓展现有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0.
胡适译<鲁拜集>菲茨杰拉德英文译本第四版第七首与第九十五首,曾引起许多同时代人的关注,并将之与郭沫若的译文进行过对比.探索胡适与郭沫若译文间的差异,进而探讨胡适与郭沫若译诗的相关问题,对于我们研究现代翻译文学及与之相关的一些翻译问题和论争问题,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神话的世界》,作为郭沫若唯一一篇以神话与文学关系为中心话题的文艺论文,其特殊性和典型性不言而喻。它既是郭沫若早期文艺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诗人正面探讨神话与文学关系的重要文献。结合郭沫若同时期各类创作的实际,进入《神话的世界》,在神话的概念,科学与神话、民俗的关系,异域神话资源整合等有价值的命题上均显示了郭沫若不拘泥、不困囿的开放心态。对《神话的世界》进行整体研究成为考察郭沫若早期文艺思想中,有关神话思维与诗性特质关系问题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作为郭沫若历史剧研究领域里具有开拓性意义的一位学者,黄侯兴的郭沫若历史剧研究是很有特色的,他不仅旗帜鲜明地指出郭沫若的艺术个性是主观而抒情的,而且全面而系统地总结出以下五个方面的创作风格: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具有时代烙印;史剧家必须是题材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结构、情节和冲突要使悲剧效果最大化;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戏剧语言具有强烈动作性等。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对侠文化有独到的理解,在文学创作中对侠文化进行了现代性改造和创造性转化,在对其时代内涵的开掘运用中彰显出侠文化精神的独特魅力。从五四时期崇尚强力思想到抗战时期从侠义题材中开掘民族精神,体现了他的侠性心态的演变轨迹,也传达出他的人格建构和文化建构的价值理想。但为政治服务的创作意图,致使其作品的艺术魅力相对冲淡。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是我国著名诗人和剧作家.综观其文学成就,我们不难发现,其诗歌、戏剧和小说的创作大大受益于外国文学的翻译,同时他的创作也促进了其翻译水平的提高.在翻译与创作两者间相互影响下,郭沫若在翻译和创作上均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前期文艺思想与尼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原因有二,即时代的因素和相似的个人气质。浪漫主义、崇尚创造、扩张自我和悲剧观是郭沫若受尼采影响最突出的方面。郭沫若早期大力张扬唯意志论的自我,并不是他游离于中国近代哲学思潮之外的独特创造,而是这一思潮在中国合乎规律的发展。不能对郭沫若与尼采曾一度有过的血缘相继关系简单得出"是"或"非"的结论,二者的本质区别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是著名的诗人和历史剧作家,但并不乏小说意识。文章用现代小说观念解构郭沫若的现实题材小说,认真分析其叙事特征,认为郭沫若不仅开创了浪漫抒情小说的新文体,而且叙述角度、叙述语调、表达句式都有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7.
考察郭沫若知识分子身份的早期构建,不能忽视美国文学的影响。通过分析郭沫若接受美国文学影响的多元语境,以及惠特曼、辛克莱与郭沫若的新诗人身份、革命文学家身份构建之间的关系,认为研究美国文学在郭沫若的知识分子身份早期构建不同阶段所产生的影响时,既要分析郭沫若身份认同及其认同变化的表现形态,也应注意"变"中的"不变"成分以及"不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8.
当前的郭沫若研究中最富价值的课题是揭示"球形天才"的创造之谜.本文从思维方式角度切入,突破了前人的"泛神论"问题上达成的"共识",认为"泛神论"是一种原逻辑思维,是郭沫若创造性思维运思方式的生长点,并从创造学的角度分析了郭沫若的创造性特征.以期为郭沫若研究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