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20-30年代,随着“五四运动”所掀起的新文化转型风潮,也影响到正受日本殖民的宝岛台湾,显现在两性互动与妇女地位方面的是,传统妇女逐渐从束缚中解放,自由恋爱被倡导,昔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妇女,婚前可以和男性交往,男女爱情婚姻观发生很大的变化。以日据时代台湾闽南语流行歌为例可以看出,因应内地输台电影的宣传而开启流行歌曲创作滥觞,词作家根据电影剧情所写下的歌曲,其内容频添社会两性关系变化的相关素材。这些流行歌曲典型呈现了当时台湾社会变迁下的女性图像与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闽南文化的形成期是闽南文化研究中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在八闽文化中,闽南文化是影响最大、分布最广、人口数量最多的一支独特类型的民系文化。闽南文化应早于闽东文化,在唐代已经形成,它的奠基者即为唐初率领中原移民入闽的陈政、陈元光父子。然而,数十年来在闽南文化研究中,由于"疑古"思潮的影响,研究者所采用的方法进行研究,得出不能令人信服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形成期的正确认识,并低估了唐代初年对泉潮地区开发所带来的巨大成就,以及对形成闽南文化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藩属制度是中国古代国家政体的一项重要内容。地方自治与民族自治是藩属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 本文主要探讨在历代藩属国及边疆藩属政权,其实行有限的地方自治与民族自治的具体情形,揭示藩属自治的意义及后 果。  相似文献   

4.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台湾也是一个移民社会.在早期移民中,客家人作为一支不容忽视的族群,不仅对台湾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对台湾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清代台湾的经济发展、文化传播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进一步论证了这种影响的重要性,并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5.
台湾与中原早有联系。明清之际的移民 ,使这种联系有了实质性的变化。明清之际的移民潮 ,以郑氏父子的移民活动为起点 ,到清时进入高潮。汉人的大量移入 ,将汉族文化带入了台湾 ,改变了台湾的人口结构 ,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推动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加速了台湾与中原的融合过程 ,从而使台湾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闽南茶歌作为闽南区域音乐中重要的民歌艺术分支,分布于厦门、漳州、泉州三地,其释名虽有异,但音乐基本形态和风格却趋于一脉相承。从厦漳泉三地茶歌的源流、基本形态、音乐传播等视角进行分析与比较,探究其流播至台湾后对在台闽南移民所形成的社会功能及影响。  相似文献   

7.
“闽南”之于黄道周,具有特殊的意义,可以说,没有对于闽南文化的深层了解,我们将很难理解为何在那样偏僻的海岛,居然凭空产生这样一位天下学者所共同景仰的一代宗师.纵现闽南发展史,可以十分清楚地发现,闽南人的抗争精神格外突出,其正统思想特别明显,而兼容并包,又是闽南人文思想的特色.黄道周作为一代宗师,其学并不主一家,这是与明代闽南,尤其是漳州特殊的文化背景有着密切关联的.因此,认识与了解明代中后期的闽南文化氛围,将会加深我们对黄道周思想与品格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台湾地方自治制度的实施是由当时的诸种因素促成的,这种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种种弊端,如地方制度法理紊乱、省级自治徒有虚名、县级自治束缚重重等,尽管如此,我们仍应肯定,台湾地方自治制度的实施是国民党向民主化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有其积极的效用。目前,对于台湾地方政治制度存在的种种问题,在台湾现行法理范围内,无论国民党还是其他党派,都无应对良策,唯一的办法就是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产物,义冢不仅体现了清代台湾的传统中国色彩,且可以作为今人探讨台湾社会特质的凭借.清代台湾义冢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侵垦与盗墓、勒索等方面.针对义冢的破坏,官方制定相关法规、坚持“息讼“原则、采用示禁的方法,民间则自行发展出一套约定俗成的处罚措施.然而,围绕义冢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并非台湾所独有,这体现出清代台湾与大陆(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较多的相似性.这些社会问题既反映出台湾作为边疆社会的色彩,也印证了其作为移民社会的移植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在台湾,汀州客家人是一个易被忽略的族群,而漳州籍移民多被等同于福佬人,潮州籍移民则往往被等同于粤东客家人。通过史料钩沉与考辩,论证了汀州客家人对台湾开发的贡献,辩证了台湾漳州籍移民中有较高比率的客家人,认为不能将台湾潮州籍移民简单地等同于粤东客家人,从而澄清了台湾客家史研究中的若干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1.
清代前期,闽粤移民冒籍赴台参加科举考试的现象相当普遍,台湾地方官员对此往往采取默许的态度,闽省官员和巡台御史曾对其进行查禁和清理,但成效不彰.科举移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当地人口的文化素质,改善了台湾这一边陲地区人口的文化结构.有的科举移民及其后裔还参与台湾的土地开发和文教设施建设,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繁荣和发展地方文教事业中作出贡献.清代前期台湾的科举移民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这一现象表明,海峡两岸人民之间除了地缘、血缘的关系外,在文化教育等方面也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13.
台湾政治转型之后,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发生了重大变迁。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固然受到历史、政治、民族、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新闻传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政治信息多元化、政治议题设置、政治话语和媒体立场构成了新闻传播影响台湾民众国家认同变迁的基本因素。以政治信息多元化分裂民众政治认知为逻辑起点,新闻传播通过政治议题设置引导公共舆论,以"台独"话语霸权影响民众政治话语,以媒体立场劝服和改变民众政治立场等方式,导致了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变迁。  相似文献   

14.
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与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许多存在的价值,其保护十分重要,我们必须在发展现代文明的同时,捍卫我们不断逝去具有不朽价值的古老文明。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从几方面下工夫:分清主次,积极申报;全方位收集;制定措施,强化保护;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如此,就可使非遗得到良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考证闽南方言本字牵涉到闽南方言的源流,闽南方言文白语音层次和汉语语音演变等问题。考证的原则是“音准义合”:“音准”是指以韵书或说文反切折合闽南读音,使之达到准确,“义合”是指有韵书、说文的依据或古籍的例证。  相似文献   

16.
木雕是最富民族特色的雕刻形式,惠安木雕技艺是惠安雕刻技艺的重要门类。当前,木雕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是重点与难点。木雕的构思与设计应坚持“以木为本”的基本原则。木雕技法的完善是在继承中创新的结果,木雕的发展与突破,应在挖掘其“写意”传统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17.
闽南歌谣是我国民歌海洋中的一枝奇葩,这不仅是因为它所具有的独特地域特色,更主要是它与当地人民的方言、文化、风土人情紧密结合。闽南民间歌谣与其赖以生存的特定的方言环境和地域文化之间,特别是闽南方言韵律与民歌乐律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动态联系。其演唱语言的韵律与方言语调中的平仄起伏、韵脚谐舍之美.能让当地人民一听即懂,一唱就能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18.
闽南华侨景仰孙中山崇高的品德,在他的感召下纷纷投身革命,他们支持、理解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为孙中山倡导的民主革命事业义无反顾,或亲赴疆场,或慷慨解囊,在长期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过程中与孙中山建立深厚的战友之情。而孙中山也视闽南华侨为革命的挚友和依靠的对象。  相似文献   

19.
台湾"念歌"是从闽南语系的"歌仔"(俗曲、小调)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说唱艺术,其演唱的题材,有许多关于台湾开拓故事,这是说唱艺人怀想先民开拓家园的史诗,是描述清代汉族移民经验的民间文本,突破官式方志所能见容的"视野",具有劝人莫忘根本、爱惜家园、珍守成果的意义.文章除了分析此类念歌文本的内容,并试着站在文学人类学的立场,认定其可作为探悉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群体结构、经济、信仰、人际往来与立身观念等文化内涵的媒介,而关注其表述清代汉族移民渡海的缘由,及于行船惊险、艰辛的遭遇,然后接述在此困厄环境下,坚毅垦拓、传宗安家的过程,乃至移民社会民、户逐渐殷实之后,充满致富机会与堕落危险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的视角,一方面探讨民族自治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归纳整理当今世界各国的自治类型,以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展示民族自治的必然性和越来越"普遍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