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明朝的海洋政策具有外向性和内收性并存的特点。外向性集中体现在郑和下西洋时代 ,是时的海洋政策具有明确的海权意识和经略西洋的主观动机 ,是中国古代海洋事业的顶峰 ;内收性体现在贯穿明朝始终的海禁国策  相似文献   

2.
台湾民间的守护神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民间的神祇信仰完全继承了大陆,尤其是闽粤两省民间神祗信仰的传统。二省的神祗随着移民漂流过海,进入台湾,并在民间广为传播。台湾的守护神信仰也源于闽粤,但由于其特殊的人文与自然环境的作用,其民间的守护神信仰比内陆更广泛,在早期的移民中,几乎成了他们的精神支柱。本文拟就台湾民间守护神信仰的形态、成因及各神的庙宇统计诸问题作一探讨。守护神信仰的三种形态估计在两宋之时,闽南民间的神祗即已传入台湾。此时“中原板荡,战争未息,漳泉边民渐来台湾”,民间信仰的神祗想必也随着漳泉百姓跨海入台。至明朝末年,台湾已建有供奉福建神祗的宫庙。迨至台湾归清,闽粤百姓视台湾为利窟,“民之渡台,如水之趋下,群流奔注”,供  相似文献   

3.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实施,正确认识海洋经济区域差异和潜在产出水平,有利于推动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实现海洋经济向高质量转型。本文以三大海洋经济圈为基本空间单元,以海洋三次产业为基本结构单元,采用劳动力加权变异系数法的空间分解和结构分解,测度2006—2019年我国海洋经济区域差异程度,进一步分解区域差异变化的结构效应、集中效应和综合效应;采用Hamilton回归方法估计沿海11省市的海洋潜在产出,进一步对比分析各省市海洋经济潜力实现和变动情况。研究发现,2006—2019年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圈区域差异呈下降态势;其以区域内差异为主;区域内差异的波动大于区域间差异;区域总差异贡献度排名从大到小依次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区域总差异、区域内差异和区域差异的变化均主要来源于集中效应;沿海11省市海洋产出缺口比例曲线可分为类“n”型、类“u”型和类“一”型;2012年以后海洋产出缺口比例的变动幅度相较之前明显减小。研究得到创新海洋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海洋领域区域一体化和增强海洋经济发展韧性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海洋经济是海洋文化的物质基础,海洋文化是海洋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在剖析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指出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是推动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共同发展的最有效率的路径。并结合中国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基础,提出积极开展保护海洋文化资源行动;鼓励企业成为海洋文化产业主体;延伸海洋文化产业链,打造海洋文化精品;加大海洋文化的宣传普及等是推动我国海洋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5.
“巧实力”是硬实力和软实力巧妙结合所形成的一种合力效应,我国海洋开发要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必须努力做好硬实力、软实力的有效整合和综合转化,特别是要处理好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的关系,以促成海洋开发的“巧实力”的形成.为此,必须合理建构海洋开发的物质根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着力提升海洋文化内涵;实现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文化是建设海洋强国的一面旗帜。海洋潮汐学在我国古代千年赓续,形成了"元气自然潮论"、"天体构造潮论"等重要潮论,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特有的海洋农业文化、海洋军事文化和观潮审美文化,体现着涉海自然科学与人文之间频繁互动,深深地烙上了海洋文化的印迹。潮汐文化所代表的古代涉海自然科学,已经融汇到了整个海洋文化之中,因此,海洋文化的构建离不开古代涉海自然科学的有力注入。  相似文献   

7.
区域海洋经济发展中涉及到的主体形态多样,既包括政府、行业协会等管理性的组织,也包括企业、个人等市场主导性组织,他们在区域海洋经济中的关系复杂多样,总体上可以用网络的形式表示。他们之间的合作行为可表示为网络中节点间的链接,以链接的紧密性和长度衡量合作行为的程度。由于区域主体之间的合作行为是非线性、立体的关系,可以用演化博弈的方法进行解释。通过研究发现,当博弈系统的初始变量和运行变量达到某一程度时,区域海洋经济发展中主体的合作行为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实际的区域海洋经济运行中,应适当改变这些变量及其之间的关系,让其朝着有利于促进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方向运行。  相似文献   

8.
海洋经济作为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系统的组成部分,其对后者的健康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通过采用数量统计的方法从经济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就业效应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比较分析了山东、浙江和广东三省的海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山东海洋经济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山东海洋产业结构相对落后,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进而为山东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若干建议:以优势产业发展为核心,拓展产业链条;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以人才培养为基础,打造高素质海洋人才。  相似文献   

9.
海洋经济作为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系统的组成部分,其对后者的健康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通过采用数量统计的方法从经济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就业效应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比较分析了山东、浙江和广东三省的海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山东海洋经济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山东海洋产业结构相对落后,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进而为山东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若干建议:以优势产业发展为核心,拓展产业链条;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以人才培养为基础,打造高素质海洋人才。  相似文献   

10.
随着海洋世纪潮的全球涌动,“实施海洋开发”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区域性地加以推进。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划分的11个海洋经济区中,辽东半岛海洋经济区居于首位,它对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负有表率作用和拉动使命;而大连作为核心城市,又对辽东半岛海洋经济区开发负有同样的表率作用和拉动使命,所以必须大力加快大连城市经济与辽东半岛海洋经济区的协调发展进程。既要认真考察大连城市经济与辽东半岛海洋经济区协调发展的有利条件和联动效应,又要认识到其中的不利因素,进而采取有效的操作对策:增强海洋开发意识,树立海洋环保观念;大力发展临海产业,调整与改善海陆产业结构;统一规划海陆经济开发,合理布局海陆区域功能;大力开发新兴海洋产业,更新传统海洋经济发展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辽东半岛海洋经济区开发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进程中力拔头筹。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作为海-陆文化同构的泱泱大国,海洋文化的历史基础缘自远古形成的沿海人文地理的区域格局.广泛分布的贝丘文化遗址的存在,众多渔盐舟楫遗物的发现,夏商周以降沿海疆域统辖管理的格局,各"海王之国"的海洋发展及其与海外世界交通交流网络的形成,都为秦汉以来中国统一的陆-海疆域架构、统一的陆-海文化模式、统一的海内外华夷宗藩体制和"汉文化圈"的发展、繁盛.奠定了悠久、深厚的基础.中国海洋文化包括海外交通交流的历史遗产,即基源于此.  相似文献   

12.
明清青花瓷业发展、变化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海洋性的成长,漳州窑的兴起是其中的典范.漳州窑的兴起是景德镇窑青花瓷业向闽粤沿海空间转移的一个直接成果,其青花瓷业的形成是模仿明代中后期以来景德镇青花瓷业技术的产物.漳州窑的兴起根植于以东南沿海为中心的环中国海海洋社会经济文化体系,以月港为中心的闽粤沿海海洋社会经济的繁盛和葡、西、荷等西方洋船的东渐,是漳州窑兴起的外在拉力.  相似文献   

13.
台湾当代海洋诗的繁荣,是中国20世纪诗坛的一大风景。台湾当代海洋诗渗透了海洋文化精神,消除了功利色彩,而致力于“海”味人生的写作。在艺术风格上,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形成了一源多元化的格局。  相似文献   

14.
闽东具有十分突出的海洋潜在优势,是发展海洋经济的理想区域,但其海洋经济开发布局很不合理,海洋资源利用单一,海洋基础设施落后,部分海域生态环境恶化,影响着闽东海洋经济的快速、健康、有序发展。本文认为开发海洋经济不能忽视每个区域的生产要素禀赋以及经济发展基础存在差异、区域间不均衡发展的普遍规律,尤其在海洋经济发展初期阶段,要特别遵循有限目标突出重点、优先实现海洋经济空间集聚的原则。在海洋经济总体布局中,重点依靠资源禀赋较高、经济发展较成熟地区的空间集聚,培育沿海港口、旅游、能源、特色园区等海洋经济增长点,以点生点,以点带点,是聚集阶段最好的扩散模式。对闽东海洋经济增长点开发模式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遥想继人类历史的“地中海文明”、“大西洋文明”之后创“三都澳文明”。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海洋区域文化法治建设在立法、守法、执法和司法等方面均存在不如人意的地方。应以构建以《建设海洋区域文化法》为基本法的法律体系,提高国人海洋区域文化法治建设的法律意识,把海洋区域文化法治建设作为文化产业来发展,加强和完善海洋区域文化法治建设中的行政、司法保护制度等方面,全面推进我国海洋区域文化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6.
明朝嘉靖年间,中国东南沿海以中国人为主的“倭患”日益猖撅,究其原因,乃明政府实行极端的海禁政策所致,即“市禁则商转而为寇”;隆庆元年,稍宽海禁,长期军事行动难以压制的局面迅速稳定下来,证实了“市通则寇转而为商”的道理。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环中国海是古代世界海洋文化繁荣发展的主要区域之一,环中国海的视野克服了以王朝正史为核心的传统中国历史框架下的错误海洋观。传统史学以中原遥望四方、从陆地鸟瞰海洋的中心自居,代表了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古代帝国的话语,忽视了中国古代文化大陆性与海洋性二元共存的史实,造成海洋文明史认识上的边缘、附庸和汉人中心论的偏颇,无法捕捉到海洋世界的真实历史及其人文价值。以几何印纹陶遗存为核心的中国东南史前、上古考古学文化,与东南亚、大洋洲土著人文关系密切,展现了善于用舟的百越—南岛土著先民文化传播、融合的海洋性人文空间,明显区别于北方华夏的大陆性文化体系,是失忆于汉文史籍的环中国海海洋人文土著生成的考古证据。汉唐以来,环中国海成为世界海洋商路网络中最繁忙的段落,被视为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香料之路、香瓷之路、茶叶之路的起点,从海洋族群变迁、东南港市发展与基层海洋人文的土著特征看,被传统史学誉为汉人主导的大航海时代实际上是对史前、上古东南土著海洋文化内涵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关于海洋强国重要论述是在全面总结中国特色海洋实践经验,继承并发展马克思主义海洋观基础上应运而生的理论结晶。其体系建构的文化逻辑表现为传承"官山海""造大船,驰骋大海""兴海权,振中华"等中国优秀海洋思想的文化之"脉";历史逻辑表现为在福建工作时实践"念海经""闽东梦",在浙江工作时提出实现山海协作、打造海洋经济强省,在上海工作时提出"争创海洋经济发展新优势"等基层历练的家国之"情";理论逻辑表现为开拓马克思主义海洋观新境界,彰显中国化最新海洋理论成果与时俱进特质,引领中国特色海洋实践的伟大旗帜等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之"魂";现实逻辑表现为以顶层设计为统领造就海洋强国的中国方案,以发展海洋经济为基础提升海洋软硬实力,以新海权为核心加强国际海洋合作、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等顺产于中国特色海洋事业的推进之"势";实践逻辑表现为把明确海洋经济方向、把握海洋政治大局、筑牢海洋文化根基、树立海洋社会观念、维护海洋生态文明等统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发展之"径"。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陶瓷文化为参照,说明中国海洋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陆文化的创造性成果是海洋文化发展的基础,它们两者之间不是对立而是互动的。中国海洋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强大的创新能力、对异质文化的亲和力及由这两者造成的文化多元性。由这多元性,又使商品的交易都具有传播综合文化的作用。商业性是中国海洋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海洋文化除应研究海洋本身之外,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以海洋为纽带的商业文化。这种商业文化所体现的以质取胜、诚信为本、取财以“道”、和平竞争的儒商精神,是中国海洋文化的突出个性,与欧洲海洋文化的掠夺性有着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一世纪的逐鹿之地——海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海洋经济是21世纪必然的选择,各国对这一新的“制高点”的角逐,不是表现为对海洋资源的无情掠夺,而是在海洋高科技的创新和应用上。中国要想济身世界经济强国之列必须首先成为海洋经济强国。依靠科技兴海,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与保护生态平衡并重,抢占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双重制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