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约是美国推行全球战略的产物和工具。冷战时期,美国利用北约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冷战后以来,美国大力改造北约,为北约制定新战略,使北约走向全球,利用北约扩张势力,建立美国一统天下的单极世界。  相似文献   

2.
一南部非洲是苏美两霸激烈争夺的一个地区,而南非在这个地区则占有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不管公开承认与否,苏联、美国和北约事实上都在竭力推行自己针对南非的战略计划。基本的战略态势是:苏联力图南下好望角,伺机控制南非,从而破坏乃至夺取西方在南部非洲的这一关键性阵地,而美国和北约则千方百计予以保持。对于南非在世界战略上的地位,人们是有一个认识过程的。直至六十年代中期,美国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北约由于华约解散和苏联解体而失去了敌手,面临或解散或改革的命运.而一些原华沙条约组织的成员国为彻底摆脱俄罗斯的影响,出于维护自主和独立、争取西方国家援助等多种考虑,纷纷要求加入北约.这对于正在考虑“制造”理由使北约继续“合理”存在下去的美国来说,无疑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美国牵头和积极推动下,北约开始了以东扩为标志的战略调整与改革.纵观北约东扩,尽管俄罗斯极力抵制和反对,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东扩的决心和行动一直非常坚定.随着波兰、匈牙利和捷克正式加入北约,标志北约战略调整与改革进入了实质性阶段.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极力推动北约东扩,至少有以下几点战略考虑:  相似文献   

4.
地缘政治作为国际关系的核心理论之一,深刻地影响着美国对外战略与政策的制定。二战后初期,美国根据全球战略的需要制定了利用欧亚国家来遏制苏联的地缘战略,并选择了北约作为主要战略工具加以迅速推动建立。中苏结盟使战后欧亚大陆的地缘版图发生了巨大变化,促使美国大幅度地调整欧亚地缘战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现了北约功能冷战化,由此加强了与苏联在欧洲的争夺。  相似文献   

5.
解除德国武装并对其进行非军事化改造,使其不再对欧洲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是苏美英三国首脑的共识并在《波茨坦会议公报》中做了相应规定.但战后不久,美国另起炉灶,向苏联提议由苏美英法四国共同签署一项旨在保证德国长期处于非军事化状态的“德国裁军与非军事化条约”,被苏联拒绝,条约流产.美苏之间围绕该条约的互动,集中体现了两国在德国问题上的根本性分歧,是引爆冷战的引信之一.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苏联解体后,作为前苏联继承主体的俄罗斯为在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与美国为首的北约相抗衡,近年不断对其亚太安全体制进行战略调整的动因和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7.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围绕科索沃问题对南斯拉夫联盟实施的空袭,是美国从巩固自己在 21世纪全球霸权地位的角度出发,利用冷战时期确立的军事同盟关系,致力于新一轮高水平竞争和对抗。在西方,主要是利用北约军事同盟体制,把西方国家纠集在一起,通过北约东扩来挤压俄罗斯,同时出台北约新战略,为北约在其成员国疆界以外使用武力制造理论根据,树立起惟有北约才是当前欧洲安全和稳定的可靠维护者和保证人的形象,以进一步扩大北约在欧洲的影响和地位。这既有利于北约的进一步东扩,更为北约在建立未来欧洲安全格局中增加新的筹码,从而最终形成以美国为“领导”,西欧为主导的国际安全秩序。  相似文献   

8.
第三封信     
本篇三封信件,是关于西方核军备、安全政策及其对全球战略影响的争论。这场争论是一篇由两位美国作家塞格尼厄斯和耶茨合写的文章《欧洲核超级大国》引起的。作者认为英法不应该以牺牲常规力量为代价去发展核力量,这样不仅不能加强西方核威慑力量,反而会促使苏联加紧扩充核军备。文章发表后引起很大反响。本篇选译了美国前海军大臣卢因和美国学者达尔德的来信,对原文观点进行了批驳,为英法核政策及防御战略作了辩护。另外,还译了原文作者耶茨的复信。这些信件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人士对核军备、裁军等问题的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9.
第二封信     
本篇三封信件,是关于西方核军备、安全政策及其对全球战略影响的争论。这场争论是一篇由两位美国作家塞格尼厄斯和耶茨合写的文章《欧洲核超级大国》引起的。作者认为英法不应该以牺牲常规力量为代价去发展核力量,这样不仅不能加强西方核威慑力量,反而会促使苏联加紧扩充核军备。文章发表后引起很大反响。本篇选译了美国前海军大臣卢因和美国学者达尔德的来信,对原文观点进行了批驳,为英法核政策及防御战略作了辩护。另外,还译了原文作者耶茨的复信。这些信件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人士对核军备、裁军等问题的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10.
第一封信     
本篇三封信件,是关于西方核军备、安全政策及其对全球战略影响的争论。这场争论是一篇由两位美国作家塞格尼厄斯和耶茨合写的文章《欧洲核超级大国》引起的。作者认为英法不应该以牺牲常规力量为代价去发展核力量,这样不仅不能加强西方核威慑力量,反而会促使苏联加紧扩充核军备。文章发表后引起很大反响。本篇选译了美国前海军大臣卢因和美国学者达尔德的来信,对原文观点进行了批驳,为英法核政策及防御战略作了辩护。另外,还译了原文作者耶茨的复信。这些信件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人士对核军备、裁军等问题的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11.
1989年2月15日苏联从阿富汗撤出了最后一名士兵,从而结束了长达10年之久的侵阿战争。苏联入侵阿富汗已经作为历史过去了,但对这个事件并没有作出历史的总结,许多问题仍然似是而非,关于苏联入侵阿富汗的目的和动机便是其中之一。过去,人们一般认为,苏联入侵阿富汗是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一个重大步骤。美国卡特政府的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就持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12.
苏伊士运河危机不仅影响到美英整体外交关系,也对两国的核关系造成了不利影响。与此同时,苏联在核领域的重大进展对美国与欧洲盟友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为此,美国正式将雷神导弹纳入美英谈判议程之中。在英部署雷神导弹不仅有助于安抚英国因苏伊士运河危机对美国产生的愤怒情绪,而且还有助于威慑苏联,这是美国北约核化计划的重要一环。英国支持美国在其本土部署导弹,但在使用导弹协商权问题上两国存在某些矛盾与摩擦。  相似文献   

13.
莱米什题为《如果不把美国史看得过分乐观》的论文,由于非常批判性地认识政治新思维对研究美国经验的影响而引人入胜。苏联学者对美国史的新观点中的“见风使舵”和现代主义倾向以及“乌托邦社会主义”范式为“乌托邦资本主义”范式所代替,引起了莱米什的忧虑。他感到许多苏联研究人员更不用说公众过分拜倒在美国资本主义面前,忘记了以前对美国历史的批判性评价。是这样吗?这位美国历史学家的尖锐意见是否有根据?他是否绝对正确还是部分正确?或许根本不正确?这一切需要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4.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美国官方把这一事件归咎于中央情报局提供了错误的情报。从克林顿总统到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从北约的将军到五角大楼的发言人,他们全都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一次失误,但对中国人的无辜遇难却并没有丝毫内疚,反而要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其他人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来支持北约的轰炸。这不能不让人猜测克林顿等人在公开场合所表示的"遗憾"、"歉意",是否发自内心,是否仅仅是在做样子给人看。美国领导人的这种表现自然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慨,美国媒介如今最关心在中国的美国人是否会有危险。CBS电视网5月9日上午通过电话专访了美国驻华大使尚慕杰,请他论讲北京学生用石块袭击美国大使馆的情况。ABC电视网的著名主持人,驻白宫首席记者唐诺森(Sam Donaldson)则在专访中国驻美大使李肇星时一上来就问:"你能保证在北京和中国其他城市的美国外交人员的安全吗?"李肇星表情严肃地回答说:"你们一直在谈你们大使馆工作人员的安全,我很奇怪为什么你们不问  相似文献   

15.
今年4月24日、25日,北约16个成员国元首将聚会美国首都华盛顿,庆祝该组织成立50周年。届时,他们将主要讨论和决定北约21世纪的新战略构想,其中最主要的是关于所谓北约“全球化”的战略新概念。所谓北约“全球化”的战略新概念,有两个核心内容:(1)北约可以在其成员国以外地区采取军事干预行动,其中包括对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恐怖活动、民族矛盾的爆发和地区冲突等一切被认为是可能危及北约安全的威胁;(2)北约的军事行动无须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这项新战略比1991年北约首脑罗马会议提出的《北约新的战略概念》又进了一步。当时提…  相似文献   

16.
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的酝酿出台与北约职能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是冷战后美国在酝酿北约扩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调整北约军事职能 ,使北约由遏制向沟通与引导方向转变的重大措施。该计划为北约扩大奠定了基础。该计划的鲜明特点是“自我鉴别”和一定程度上的“包容性”。这两个特点使该计划既能够保证北约在欧洲安全中的主导地位 ,又能够使北约得到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前华约国家的普遍接受。与可能引发北俄冲突的北约扩大不同 ,该计划在保障欧洲安全中能够发挥更加稳定性的作用 ,完全可以成为构建欧洲未来安全的基石。美国推动北约实施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最终目的是保证美国继续主导欧洲安全格局 ,保持美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17.
信息频道     
《华人时刊》2011,(8):84-85
留美谨记"入乡随俗"据美国《侨报》报道,中美文化差异很大,许多留学生一时间不能适应。在美国饭后埋单时不要轻易为同学或朋友付账,如果你这样做了,美国人觉得欠了你一个人情,得时刻想着什么时候或者是什么合适的机会去还你。因此,一同吃饭或办事花钱的时候,自个花自个的就行,不用考虑他们。同时不要随意给同学朋友送东西。除了正式的场合,比如生日、特殊的日子的时候,可以给他们送礼物外,其他  相似文献   

18.
世纪末的北约──职能和战略发生重大转变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王乃成众所周知,西方国家最大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针对以苏联为首的东方社会主义国家而建立起来的。它在东西方长期进行的冷战中与苏联东欧的华沙条约组织...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与北约东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约是美国主导的西方最主要的政治军事组织.冷战结束后,北约非但没有消失,而且不断对其战略、结构和任务进行调整.不仅如此,为了实现其长远的战略目标,北约先后两次进行东扩.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始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北约东扩不但使自身的势力范围得以扩大,同时也使美国的势力获得极大拓展,这为美国实现其全球战略提供了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世界格局发生了真正具有全球意义的三次大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国际关系史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的雅尔塔格局;至20世纪末,以苏联解体宣告了两极世界格局的瓦解,世界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长期的和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