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西北地区由于受历史、地理、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制约,在经济发展上同其它农达地区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对西北地区实施特殊的金融政策,有利于促进西北地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西北地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据国家统计资料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比较缓慢,效益低下,特别是工业生产,更是不景气。如1988年至1990年,全国工业资金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古代长江中游地区的社会经济不为史学界所重视,研究甚少.黄惠贤、李文澜主编的《古代长江流域的经济开发》论文集可说是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开发》较为系统地深入探讨了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使我们对古代长江中游地区的经济开发,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对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许多同志进行了探讨.《六朝时期的荆州》一文认为:荆州在南朝时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同北方人民大批南迁、黄巾起义的推动密切相关.《东晋南朝长江中游地区侨州郡县考》,对东晋南朝长江中游地区侨州郡县进行了具体考  相似文献   

3.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加快西北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 ,将成为 2 1世纪我国西部经济开拓的新空间。本文运用多学科理论 ,采用文献资料法、社会学调查法研究探讨西北地区体育健身产业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西北地区体育健身产业的开发战略和实施对策。研究结果显示 :西北地区体育健身娱乐业 ,将成为西北地区经济开发的新兴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4.
农村改革以来,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这块古老的大地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农村经济体制领域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改革前的单一的“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转变为“一主多辅”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农村所有制结构。实践证明,这种新的农村所有制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配合和策应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对促进农村生产力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使用起到了良好地推动作用,因而它同现阶段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农村生产力状况是基本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5.
1987年下半年,我们曾就西北地区如何大力开拓同中东伊斯兰国家建立经济贸易关系和文化交往的途径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撰写了《西北地区向中东开放的前景、现状和战略刍议》一文,其主要部分刊于《开发研究》1988年第2期。在拙文中我们具体分析了西北地区向中东开放的有利条件和遇到的困难,评价了关于向中东开放战略的某些设想,提出了我们的一些建议。党的十三大以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不失时机地加快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加快发展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积极参加国际交换和竞争,以沿海经济的繁荣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沿海地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经济的一系列指示的系统概括和新的发展。这个新战略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出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流量数据,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了西北地区的区内乘数效应及其与国内各区域相互溢出效应。结果显示,西北地区内部各省之间经济联系较弱,区域内乘数效应低;西北地区对国内其他区域的溢出效应要显著地高于其它区域对西北地区的溢出效应,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没有对西北地区产生较大带动作用;相对而言,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对西北地区的溢出效应较大,所以西北地区应注重加强与这两个地区的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末到下一世纪初,开发、建设大西北将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为了迎接这一战略新时期的到来,从现在起就必须积极、稳妥地作好开发大西北的前期准备工作。正确认识并充分发挥西北地区的经济优势,把西北地区的工业发展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是开发建设大西北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这应该而且必须成为我们研究振兴、发展西北地区经济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汉代向"河南地"(今河套地区)大规模移民并进行全面农业开发,是西北地区历史上一次成功的经济建设实践活动。本文对于这次移民开发的背景、成就和意义进行探索,并对参加开发人员的来源与开发地的社会组织、建设模式以及国家一系列奖励政策加以钩沉和总结。特别是以一个农户为单元进行量化分析,来体现这次开发的特点与成就的尝试,具有再现历史原貌的作用,可能对于研究汉代开边有一定的参考性,并对今天的西北大开发也会有某些咨政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北地区的开发发展与城市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西北地区的开发发展及城市 (镇 )化进程的历史和现状 ,是西北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进行西部大开发 ,必须积极研究西北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 (镇 )化发展规律 ;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西北地区区域开发发展战略和城市 (镇 )化发展战略 ;必须重视增长点的培养和形成 ;必须增强大城市的规模和幅射能力 ;增加中小城市数量 ;因地制宜地建设不同类型的农村小城镇。同时 ,国家和发达地区要加大治理西北生态环境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世界各国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即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较量。哪个国家生产力落后,哪个国家就会非常被动。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都在努力发展生产力,有些国家发展很快,实现了由落后到发达的飞跃。1949年以后,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但与周边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是慢了许多。原因何在?笔者认为,这同我们对生产力的涵义、内部结构及其运行机制的片面理解有很大关系。有鉴于此,特对生产力的科学涵义、内部结构及其运行机制作一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开发大西北是中央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方针,廿一世纪大西北将成为我国的一个最重要的基地。随着资源的开发和工业的发展,农牧业也将有一个大的发展,这样才能适应开发地区对粮食及其它农副产品的需要。 我国的大西北,主要位于干旱地区,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开发利用这块土地,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必然的趋势。新中国成立以来,对西北土地资源的开发取得了显著成就,如新疆地区,自1950年至1979年共开垦荒地5000多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开发西北活动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敏 《人文杂志》2001,2(4):132-135
抗战开始后,沿海各地相继沦陷,西北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国人开发西北的呼声也开始高涨起来,促使国民政府逐渐将眼光投向比较闭塞落后的西北地区,开始制定和实施开发西北的政策.一系列开发活动,促进了西北地区工农业的发展与进步,促进了东西部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西北商贸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云南是个多民族省,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建立了国民经济基础。但是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多层次加重了全省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别是民族地区的“二元经济结构”加大了与全省经济发展的差距。要改变这种状况,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只能走因地制宜的多元化发展道路。就云南来说,已有了以国家开发当地资源同发展民族经济、提高民族文化技术素质紧密结合,城市加工业同农村原料基地建设紧密结合,最终通过国家开发资源,带动当地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为  相似文献   

14.
孙录在1992年第3期《经济问题探索》撰文认为,加强西部地区经济开发必须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1.针对西北地区自然资源状况,采取倾斜的扶持政策,有计划、有重点地安排一批能够开发和利用当地资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骨干项目。 2.积极开展同外商的合资、独资和补偿贸易,引进国内外的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采取优惠政  相似文献   

15.
研究我国不发达地区生产力的发展生机,是全国经济政治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实行共同富裕的基本国策的需要,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需要,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也是加强各民族之间团结,巩固革命根据地、防止“和平演变”的需要。因此,研究九十年代我国经济与生产力发展问题,就不能不研究不发达地区生产力的发展生机。  相似文献   

16.
一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区内外经济联系的枢纽,是推动地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地,在现代化建设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城市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工业和商业在地理空间上集中的趋势,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是大机器工业的广泛应用,近代科学技术新成就在交通运输和通讯手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经济政策非民族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问题的提出多年来,为了探求民族地区尽快地缩小同发达地区经济差别的对策,民族经济理论界一直在致力于提高民族经济生产力系统素质的研究。这种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的实证性研究,对于组建高效率高效益的民族经济生产力系统,从整体上提高民族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在民族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曾起到过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总体环境的变化,在民族经济研究中,那种从实际出发又囿于实际框框的“内因式”研究,愈来愈显得不足,这可从近几年来,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别逐渐扩大的事实中表现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族经济的“外因式”研究也就应运而生了。民族经济“外因式”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把民族经济当作一个系统来看待,并认为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确定了未来1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重申了必须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遵循这条基本路线,必将引导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到更加伟大的成就。 大力发展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是社会主义制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西方各国都十分重视人力资源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人力资源的发掘和培养,实践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自然资源短缺而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对于提高我国的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培养经济建设的优秀人才,促进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重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成功经验,搞好我国的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20.
到一九五六年,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回顾三十二年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成就是巨大的,成功的经验是主要的,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错误教训也是深重的。一九七九年三中全会以来,人们从三十来年的历史经验总结中,逐渐认识到,要使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完善,必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必须有利于生产的发展。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应该以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为基本经济形式;允许一定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