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古典城邦政体类型及其成因》一文中,笔者指出:“君主政体不是城邦政体的基本形式之一,它只是作为特殊环境下的特殊产物在一些城邦出现过。城邦政体的基本形式是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它们各自有一个极端形式,即寡头政体和极端民主政体。”这是就希腊罗马这类古典世界的城邦政体而言的。那末,古典世界之外的早期奴隶制国家的政体如何呢?笔者打算就此问题继续进行探讨。这一问题涉及面较广,各民族、各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实在不易把握。我自知学浅力薄,难以胜任,但仍欲踊跃一试,意在抛砖引玉,引起学术界重视讨论而已。  相似文献   

2.
关于太平天国政权性质问题,史学界颇多争论,有“农民政权”论,“封建政权”论、“转化”论等等。这些观点,各有所据,各有其理。持“农民政权”论者,多以其国体为依据。持“封建政权”论者,多从其政体来剖析。笔者认为,必须就太平天国的国体与政体进行全面的、辩证的分析,分清主次,抓住本质,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公允的结论。 一个国家的国体,是这个国家的阶级性质,政体是它的政权构成形式。政体与国体互为表里。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在国家这个矛盾体中,国体与政体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其中,国体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政体是矛盾的非主要方面。政体受国体制约,并与之相适应,这是一般规律。由于历史条件和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不同,国体相同的国家,可能采取不同的政体,但都体现着一定阶级的专政,其实质是一致的。 历史上还有这样一种情形,一个国家的政体性质与国体性质不符,发生矛盾,这就叫做政体与国体不相适应。这样,在国家这个矛盾体中,互不适应的国体与政体这两个矛盾的方面,相对立而存在,并在一定条件下逐渐转化。太平天国就属于其中之列。  相似文献   

3.
一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奴隶社会中,由于各个国家具体历史条件的差异,奴隶主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组织国家政权机构方面,采用了不同的政体形式。列宁说:“在奴隶占有制时期,在当时最先进、最文明、最开化的国家内,例如在完全建立于奴隶制之上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已经有各种不同的国家形式,那时已经有君主制和共和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区别。”古代奴隶制城邦国家,在其早期基本上都是奉行贵族共和制,其原因在于,它们都是在部落和部落联盟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原始社会晚期,由于私有制和阶级的形成,氏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邦制辩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中国历史上是否出现过城邦制,史学界有两种绝然对立的看法。造成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双方对"城邦"的概念界定不一。本文认为,城邦的本质特征有六个方面:它是野蛮过渡到文明之初的一种国家形态;它在国体上是奴隶主公民专政;它在政体上有多种形式;它的阶级斗争主要体现为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它是在原始经济瓦解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公民集体经济,公私并存;从外在特征着,城邦表现为小国寡民,具有排他性和独立性。中国与西欧在历史上虽然存在不少差异,但依据上述界定分析,我们不能否定中国城邦制的存在,夏、商、周时代便是中国城邦制发生和发展的时期。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国体与政体思想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思想所折射出来的内在精神也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应是:首先,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国体与政体的设计着眼于寻求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国家主权的完整;其次,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国体与政体思想体现着一种民主宪政精神,代表着中国政治发展的方向;再次,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国体与政体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学说在中国的发展,具有一种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风格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论述雅典和斯巴达这两个同处希腊半岛 ,相距仅百里之遥 ,往来甚为密切的城邦为什么会形成差距如此悬殊的两种政体———奴隶制民主共和国和奴隶制贵族共和国  相似文献   

7.
“城邦”是个外来语,一般是指古代的城市国家,这是史学家所公认的。但是,对于“城邦”涵义的理解,主要是指国土规模还是一种政体形式,或者兼而有之;世界各国是否都经历了城邦阶段等问题,却众说纷纭,意见不一。作老认为“城邦”与国家政体没有必然的联系,城邦是指小国寡民的城市国冢形式。本文试从城市、国家、城邦之间的关系,略叙一管之见,以求同仁指正。一、国家随同城帘的形成而确立  相似文献   

8.
亚里士多德在其分配正义中体现了主张差别对待的几何比例平等原则和“过毋不及”的中庸之道原则。亚里士多德分配正义观中的优良政体是由具有鲜明“中间性格”和崇尚中庸的中产阶级为基础的共和政体。在这种政体中城邦的全体公民都参与议事,议事机构应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关。亚里土多德分配正义观中的政体的局限性在于不但具有当时的浓厚阶级(奴隶主阶级)性,更体现为一种空想主义。由于公共利益或优良生活的模糊性,其造就的只能是一个暴力强制的现实——变态政体。  相似文献   

9.
1 关于什么是民主,列宁指出:“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即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一部分居民对另一部分居民有系统地使用暴力的组织。”(《列宁选集》第3卷,第241页)“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列宁选集》第3卷,第257页)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是享有民主权利的统治阶级以阶级整体的名义对被统治阶级实行有组织有系统的暴力统治的一种国家制度。所谓国家制度,就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确立有关国家本质(即国体)和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方面的制度。它与国家同时产生,存在于所有类型国家之中,而民主作为国家制度,则只是存在于以民主制度实行统治的民主共和国,是国家制度的一种。  相似文献   

10.
亚里斯多德是西方学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在政治学史上的杰出地位是无可争议的。作为奴隶主阶层的代言人,对于政体的分类和政体的维续,亚里斯多德主张采用共和制政体来平衡奴隶制国家的阶级矛盾。事实证明,他的这种类似于资产阶级改良的主张和态度是行不通的,也达不到其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11.
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七五”期间的一项重大决策。它对促进经济、教育、科技的改革;促使党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精神文明等等,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政治体制”这一概念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外延。广义地理解政治体制,是指国家制度,它包括了国体与政体的全部内容。狭义地理解政治体制,主要是政体的内容。我认为,我国目前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主要是后一种理解。这种狭义的政治体制的内容,又可划分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层次:一是总体上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  相似文献   

12.
一、民主是国体与政体的统一 源于希腊文的“民主”一词,从字面很难认识其本质,只能理解为:民主是一种权力,一种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行的统治。只有马克思主义才从本质上科学地阐明了民主的基本含义。列宁指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因此,它同任何国家一样,也是有组织有系统地对人们使用暴力,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  相似文献   

13.
城邦是奴隶制社会的早期阶段,是初始的国家。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城邦就是“为了保证自主独立、自给自足生活而有足够公民人数的集团”。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城邦是公民的国家。参与政治,立国安邦,都是公民的事。奴隶只是主人的一笔财产,一件活的工具,可以打骂,可以买卖,可以易物,可以处死。这在中、西方的历史上都一样,人们对此叙述得很多,就不再多言了。以下要谈的是城邦的主人,主体——公民。无论行何种政体,或贵族、或平民、或寡头、或民主,都是就奴隶制城邦范围内而言,其阶级实质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世界古代史研究会的统一安排下,对城邦问题开展了几次学术讨论。本文仅就其中几个分歧较大的问题,淡点认识。 一、城邦是一种国家类型 从国家产生以来,出现的各种国家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属于城市国家即城邦类;其余的皆属于非城市国家即非城邦类。这种划分不同于国家形式,国家形式是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这里所说的城邦是一  相似文献   

15.
西周国家政体问题,是近年来史学界颇为注重研究的课题。关于政体问题,毛泽东同志曾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他指出:“所谓‘政体’问题,那是指的政权构成的形式问题,指的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没有适当形式的政权机关,就不能代表国家。”列宁在论述奴隶制国家机器时,也曾谈及政体问题。他说:“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这个机器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在奴隶占有制国家内,有君主制,贵族共和制,甚至有民主共和制。管理形式确实极不相同,但本质只是一个:奴隶没有任何权利,始终是  相似文献   

16.
宏观的理想主义与程序的现实主义──对孙中山民权主义政体设计的探析江秀平孙中山民权主义的结构,包括国体构想和政体设计两个方面。民权主义的国体是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明确的。政体问题是统治阶级组织政权的形式,包括权力结构、权力运作、权力分配等等,内容比较丰...  相似文献   

17.
一民主含义是什么?有人说,民主就是让人讲话;它是一种方法,是一种作风。我认为这不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范畴的科学、完整的观点。革命导师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将建立民主制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列宁也说过:“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这就从本质上,从国体即各个阶级在国家的地位上,指出了民主的根本实质。因此,我们讲民主,不首先讲国家制度,就是没有抓住民主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在古希腊,伴随奴隶制的产生,出现了城市团体“poliso”,即出现了奴隶制国家,曰城邦国家。古罗马奴隶制的国家也叫城邦国家。一用“Civitas”表示,和希腊“Polis”相当;一用“respublica”表示.“国家”一词由法文“etat”,德文“staat”,英文“state”而来,而英文、法文、德文的“state”、“etat”、  相似文献   

19.
“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是亚里士多德(前384—322年)的名言,见于他的名著《政治学》的第一卷第一章。亚里士多德的这个命题,从理论上说,是为了探讨国家的起源,论证国家是自然的产物;从政治上说,是为了阐发他的中等奴隶主执政的政治主张,维护希腊城邦奴隶主民主制度;从思想上说,是为了遏制希腊人政治冷淡主义思潮的泛滥,重新焕发希腊公民的政治热情,振兴已呈颓势的希腊城邦。亚里士多德的这一学说,并不是对于人、政治、国家的本质的科学的认识;也不符合由于奴隶制发展,大土地所有制形成、中间阶层分化,必然导  相似文献   

20.
孔丘是反动、腐朽、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政治代表。他活在我国历史上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当时,新的生产方式——封建生产方式已经发展起来。奴隶们纷纷起义,造奴隶主的反;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又极力推行革新;天下大乱,促使奴隶制日益土崩瓦解,维护奴隶社会等级秩序的“周礼”,也被搞得稀烂了。在这种时候,这个顽固不化、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孔丘,拚命挣扎,提出了“克己复礼”的反动政治纲领,要“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就是妄图把推翻了的奴隶制国家“复兴”起来,使被摧毁的奴隶制“继续下去”,让被打倒了的奴隶主贵族卷土重来,重新上台。“礼,所以整民也”,这就很清楚,“复礼”就是要镇压奴隶们的起义,恢复奴隶制的经济基础,破坏新兴封建制度的建立,复辟奴隶主阶级的专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