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判断是思维对其对象有所断定(肯定或否定)的形式。因此,断定就成为判断形式最基本的特征;形式逻辑称之为逻辑特征。不同的判断形式,有其不尽相同的逻辑特征。例如,负判断被形式逻辑视为一种不同于其它诸种判断形式的特殊判断。那么,负判断在断定上有什么特点呢?形式逻辑必须给以明确的、科学的阐释。但遗憾的是,至今在形式逻辑著作中还未能作出令人满意的回答,因此也影响人们对负判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2.
逻辑错误又称逻辑谬误。在形式逻辑领域内,由于它不属基本理论问题,因此往往忽视了对它的研究。其实,从逻辑错误的定义、分类、识别到纠正,都存在一系列值得探讨的问题。当然,首先必须明确逻辑错误的定义。 (一) 什么是逻辑错误?逻辑错误就是由于思维形式之间的联系,不符合形式逻辑的规则或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思维错误。  相似文献   

3.
一什么是辩证逻辑? (一)什么是辩证思维? 逻辑是研究思维及其规律的科学,有形式逻辑、数理逻辑(数理逻辑是由形式逻辑推演出来的,运用数学的方法和符号的工具于逻辑演算过程,是关于推导知识的逻辑科学)和辩证逻辑。关于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两者的关系,由另文说明。在这里仅指出:它们两者的研究对象有不同的特殊矛盾。形式逻辑研究对象的特殊矛盾是思维的形式(结构)和内容  相似文献   

4.
在普通逻辑中,概念这一思维形式是传统词项逻辑首先要管重阐明的。但什么是概念呢?从流行的逻辑教材看,却没有统一的回答,没有取得共识。笔者认为,要正确回答什么是概念,关键在于解决概念这一思维形式倒底是反映对象的什么属性的认识问题,因为对于思维对象的把握,必须通过思维对象的属性的把握方可实现。但思维对象的属性并非都是单一的或简单的,而往往是众多的或复杂的,它们对于形成概念并非都是充分而不可缺少的。因此在讨论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什么属性时,就必须将属性(根据对形成概念的不同作用或地位)进行分类。金岳霖主编的《形式逻辑》就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论判断分类,见于他所著《自然辩证法》一书。他在该书《关于判断的分类》一节虽说,旧的纯粹的形式逻辑“满足于把各种思维运动形式,即各种不同的判断和推理的形式列举出来和毫无关联地排列起来”,而“辩证逻辑和旧的纯粹的形式逻辑相反”,“辩证逻辑由此及彼地推出这些形式,不把他们互相平列起来,而使它们互相隶属,从低级形式发展出高级形式。”恩格斯的这个评论,其意义实不仅限于判断分类,因为它已经涉及到整个传统形式逻辑的问题。如何理解恩格斯这个评论的意义?在形式逻辑发展的现阶段,恩格斯的这个评论是否仍然有效?显然,这是需要逻辑工作者作出回答的。  相似文献   

6.
提起“三段论”大家都非常熟悉,然而要说“复合判断三段论”这个既陌生又不陌生的逻辑形式是否要划个问号呢?说它陌生是因为逻辑课本上并没讲这种逻辑形式,说它不陌生是因为在人们的实际思维中这种逻辑形式是不乏存在的。记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八四年下半年(语文类、经济类、党政干部类)期末形式逻辑试题中曾有这样一个推  相似文献   

7.
感叹句就是表示某种感情并有一个表示感叹语气的语调的句子,命题就是反映事物情况的思维形态,感叹句是否表达命题,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有些人认为感叹句一般不表达命题(或判断),只表示说话者的情感.如:“……感叹句在大多数情况下也不表达判断…….”(见杜岫石编的《形式逻辑教程》修订本第57页)又如:“……‘好啊!美丽的哈尔滨!’……象这样……表示喜怒哀乐情绪……的句子,都不是判断,这样的句子,要么是没有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要么就是不必要或不可能作真假的鉴别.”(见徐国柱著的《基础逻辑》第78页)而我认为感叹句一般都表达命题,因为情感必须以思想为基础,感叹句必须以陈述句为基础,从而对事物情况有所断定(肯定或否定),具有真假这一特征.下面就对这个问题作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胡塞尔认为,传统的形式逻辑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即判断的纯粹形式学、一致性逻辑(无矛盾逻辑)和真理逻辑.这三个层次并不是相互并列的,而是具有一个等级结构.判断的纯粹形式学是最低层次的,而真理逻辑则是最高层次的.胡塞尔划分逻辑学的三个层次目的是为了指明,形式逻辑只是确立了可能真理的形式规律,而未涉及认识的内容或判断的材料,因而无法排除内容上无意义的判断或质料的悖谬问题.在他看来,一门真正的真理逻辑必须对意识的意向性问题展开研究,因为逻辑的构成物实际上是范畴作用的结果,是先验主观性的产物.离开了认识的主观条件,仅凭逻辑的形式条件,我们无法获得真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最近有同志提出:讲逻辑要合乎逻辑。这个提法真是好得很!其实,还可以扩而大之,即不仅从事逻辑教学工作(讲逻辑)的人要合乎逻辑,不从事逻辑教学工作的人也要合乎逻辑。“合乎逻辑”应是对一切能思维的人的普遍要求。问题是什么叫合乎逻辑?合乎什么逻辑?由于形式逻辑是以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而不研究思维的具体内容这一科学分工上的特点,有同志就认为:合乎逻辑的思维可以不问内容的真假,只要它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形式逻辑一向被认为是研究思维形式的科学。但是思维不仅有形式,而且有内容,内容又有符合实际的和不符合实际的,亦即真实的和不真实的。形式逻辑对思维形式的这种研究同思维内容的真实性处于什么关系?对思维正确反映世界起什么作用?有什么意义?在这个问题上,逻辑学家们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和斗争。在我国,对这个问题的争论,是在“形式逻辑管不管思维内容真实性”的题目下进行的。有两种尖锐对立的主张:一种认为,形式逻辑管思维内容的真实性;另一种则认为,形式逻辑根本不管思维内容的真实性。按照逻辑规律,两个相互否定的命题,其中之一是正确的。这里那个是正确的?说形式逻辑不管思维内  相似文献   

11.
朱德熙先生曾明确指出:“语法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弄清楚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要达到这个目的,可以从形式出发来研究,也可以从意义出发来研究。吕叔湘先生《中国文法要略》中的《表达论》,在我国语言研究史上首创了从意义到形式的研究。本文着重探索汉语表达“条件”语义范畴的句子格局。什么是“条件”范畴?形式逻辑把它列在假言判断之中,规定的条件范畴为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语法以逻辑为基础,但并不就是逻  相似文献   

12.
一困尔敏的主要论点:(一)圆满性、必然性、确实性、概率性等模态概念有两种涵义:逻辑涵义和表示一种允诺作用的执行涵义。后者不变;前者以应用领域为转移,受处境约束。形式逻辑认为这些概念的逻辑涵义不变,企图寻求适用于一切领域的证据标准,这是错误的。(二)形式逻辑把分析性、演绎、形式正确等概念视为同义,这是错误的。(1)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都可以是分析的或实质的;(2)分析性论证只是正确论证的特殊情形(图尔敏没有把他的处境论用到分析性这个概念上来,显然有不一致之处);(3)形式和逻辑正确性都是相对于处境的,与重言式(tautology)无干。(三)归纳推论通常是实质推论,包含着“逻辑跳跃”,因此,形式逻辑以分析性为归纳法的逻辑根据之企图,是徒然的。二对图尔敏的批评:(一)图尔敏主张逻辑家应该研究具体推论问题,这一点是可取的。但不能因而否认逻辑还有一个理论的方面,反对符号逻辑的形式演算并认为正确性也相对于处境而把它归结为事实上的真。(二)图尔敏认为形式逻辑的三段论、命题演算等在数学范围以外的用处不大,这是对的;但是他所主张的依赖于处境的经验研究方法并不是某一专门领域以外的人所能掌握的。三极端经验主义和极端理性主义间的妥协:(一)在日常实际推论中,逻辑问题和事实问题常不易分,但必须善于区别二者。为推论找逻辑根据,即在于把它化为分析性的形式。归纳法的逻辑根据也是分析性。形式逻辑运用分析性论证形式能检验论证的健全性。(二)主张形式逻辑管构造分析性的形式,经验科学尽管从真实前提和规律推出真实结论,而介乎二者之间的“实用逻辑”则研究具体推论及其前提的逻辑根据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逻辑学界普遍认为同一律等四条规律是思维逻辑形式的规律。中国人民大学《形式逻辑》指出:“形式逻辑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还研究思维逻辑形式的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它们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普通逻辑原理》认为:“逻辑形式的规律有很多,其中有些规律……体现了正确的思维的基本要求……这一部分规律叫做思维的基本规律。思维的基本规律有四条,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我们认为,从同一律等四条规律的实际看,认为它们是“思维逻辑形式的规律”这一观点值得重新探讨。本文将从基本内容、逻辑要求以及违反逻辑要求的逻辑错误三个方面,论证四条规律中最基本的一条─—同一律不是思维逻辑形式的规律,而是思维内容的规律。 一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通常被表述为:“在同一思维(即对同一对象的同一方面的思维)过  相似文献   

14.
议论文语言分析的重点是什么?有的说应把那些含蓄精警、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语句作为分析的重点,有的则主张应该对结构复杂、形式特殊的语句作重点分析.前者侧重于语句的含义,后者侧重于语句的结构,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似乎都不够准确、全面.议论文是以议论作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通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这些思维形式来表达作者的主张、观点,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一篇优秀的议论文的语言,必然是深刻的思想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高度统一.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议论文的语言分析,应该以逻辑分析作为重点.只有揭示议论文语言的逻辑性,才能使学生思想上自然地受到正确命题的教育,在逻辑分析的实践中,熟悉逻辑知识,受到逻辑思维的训练,不断提高议论能力.  相似文献   

15.
思维方式的性质、结构与功能目前,理论界关于“思维方式”的基本性质、特征等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了各不相同的见解。那什么是思维的方式呢?有的研究者就说是“定型化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或者“也可以简单说成是定型化了的思维方法”。这样一来,思维方式的文章就只能在“定型化”上做了。我认为“定型化一,确实是思维方式的特殊性之一,但仅概括出这一个特点,还不足以与思维形式、思维方法相区分。就思维形式里的概念、判断、推理说,从亚里士多德算起,沿用至今两千多年,不可谓“不定型化”,然而思维形式是不是就等手思维方式呢?如果不相等,那思维方式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研究的任务又是什么?如果与思维方法、形式相等,具有共同的研究对象,那它们不同的角度是什么?由此可见只用“定型化”来标志来区分还不够。当代西方的逻辑学家兼哲学家鲍亨斯基的一段话,有助于我们对什么是思维方式的理解。他说:“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同样的逻辑规律显然能用不同方式加以运用。一条逻辑规律是一回事,但根据这样一条规律进行的推理是另一回事。”(《当代思维方法》第8页)。他概括得很好,同样的形式逻辑,辩证法可以运用它,唯心的形而上学的世界观也可以运用它,具有运用的灵活性。又譬如,关于对立统一概念的运用,列宁  相似文献   

16.
浅析概念的内在逻辑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式逻辑对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的研究主要是从这些思维形式的组成要素之间的一定的联结方式(即思维的逻辑形式亦称思维形式的逻辑结构)上进行的.传统逻辑一般只分析判断和推理的逻辑结构,而把概念看作思维的逻辑形式的最小单位或基本组成要素.对概念的逻辑分析不再是从结构的角度上,而仅仅是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揭示其基本的逻辑特征.并根据内涵和外延的一般逻辑特性把概念分成若干不同的种类和若干不同的外延关系,以及提供明确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几种逻辑方法.传统逻辑的这种分析角度有其一定的道  相似文献   

17.
逻辑与真理     
<正> 真理是客观事物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逻辑(本文谈的逻辑专指形式逻辑)则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从表面上看,两者的直接联系并不那么明显,实际上,在人类的认识过程中,无论是探求真理还是发展真理,都要运用逻辑,遵守逻辑的规律、规则;而逻辑的发展则又建立在真理的基础之上,真理的发展推动了逻辑的发展。一一门科学能起什么样的作用,在什么范围内起作用,取决于它的研究对象和特点。逻辑既然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它的作用当然也只能通过思维形式结构表现出来。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对真理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形式逻辑不是思维科学,而是关于推理的形式科学,辩证逻辑与它并无高低之别。其逻辑规律是语言世界中关于推理形式的规律。从现代逻辑观点看,黑格尔所谓“甲是甲”(“a=a”)的命题形式包含(陷于)矛盾,是空洞的、抽象的同语反复,违反形式逻辑本身,“一切东西(事物)和它自身同一”等意见,完全是他从逻辑方面或从本体论方面对同一律等三律乃至形式逻辑的误解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在《逻辑学》中全面地论述他的辩证法思想的同时,系统地探讨了认识的辩证本性,以及思维规律和思维形式的辩证法,并运用辩证法分析和研究了传统逻辑的理论的和认识的意义。虽然黑格尔对形式逻辑的批评是以唯心主义的形式出现的,但仍不失为哲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的贡献。 一 黑格尔对形式逻辑在一定范围内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对亚里土多德创立这门科学的历史功绩,是完全承认的。黑格尔认为,亚里士多德是形式逻辑的创始人,因为他实质上揭示了构成传统逻辑内容的一切基本形式。亚里士多德在研究思维方面的最大成就首先在于,他把思维形式从它们在认识过程中直接借以存在的感性材料里抽取出来,并使它们成为独立研究的对象。他说:“使思维形式从质料中  相似文献   

20.
论复合判断形式的逻辑方阵及其逻辑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复合判断形式间的对当关系及逻辑方阵的重要理论空缺作了较系统的论证。笔者认为仅以肯定形式表示复合判断的肢判断形式是不全面的。其肢判断也应具有判断的逻辑特征,因而在七类不同的复合判断形式中,都各有四种相同类型的判断形式:p-q、p- q、 p-q、 p- q。笔者对上述各类复合判断及其负判断的真假关系分类进行了具体阐述。对构成复合判断形式逻辑方阵的判定方法,笔者认为仅有p、q、R、S四种判断形式间的对当关系是不够的,还需运用这四种对当关系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的制约关系的方法。笔者根据这种认识和方法,以联言判断为例把复合判断形式的逻辑方阵分为两大类十个基本类型,并由它们依据判断间的等值关系分类进行了派生推演,可派生出10720个不同的复合判断形式的逻辑方阵。笔者又依据判断间的等值关系对众多派生类型的逻辑方阵进行了相应的化归推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