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厦门大学历史系教师热烈参加李秀成评价问题的讨论。在八月下旬福建省历史学会厦门分会举办的李秀成及其《自述》评价问题的讨论会上,随后又在九月下旬系内举行的多次讨论会上,对这个问题展开了争论。在八月下旬的讨论会上,有一些教师同意罗尔纲同志的意见,认为李秀成写《自述》  相似文献   

2.
自1964年10月以来,郑州大学中文、历史、政治等系广大师生,先后对《早春二月》、李秀成的评价问题,和冯定同志在《共产主义人生观》等书中所散布的错误观点,进行了讨论和批判。中文系师生在讨论《早春二月》时,一致认为:这部影片把二十年代的一个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和人道主义者,当作一个“革命英雄”在六十年代加以美化,向观众推销兜售,这是阶级斗争在文艺领域内的反映,是资产阶级和我们争夺青年一代的严重问题,必须彻底批判。  相似文献   

3.
元月19日下午,开封师范学院历史系和河南省历史研究所联合举行“关于评价李秀成学术讨论会”。这是继过去所召开的关于评价李秀成的第五次联合讨论会。参加者除教师及研究人员外,尚有历史系一、二年级全体同学,会上就有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如何评价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是目前学术战线上引起热烈论争的问题之一。我们看到,参加讨论的同志,同是根据《李秀成自述》,得出的结论却截然不同:一种意见认为李秀成根本没有投降,他行的是一条“苦肉缓兵计”;一种意见认为李秀成彻底背叛了太平天国革命事业,成为革命的叛徒;一种意见认为李秀成晚节不终,但经过“功  相似文献   

5.
尽管康德并没有写过一部《历史理性批判》,但是,历史哲学仍然是康德批判哲学思想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康德的历史哲学可以说是他的批判哲学体系化思想的产物,还因为如此.康德历史哲学的意义与其说在于他通过一系列有关历史哲学的文章所表明的一些观点,毋宁说在于他建构他的历史哲学思想的理论前提本身,即历史理性批判的部分.依照这种看法,本文对构成康德历史哲学思想的理论前提的内在性质和特点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 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批判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科学方法时说:“这个方法的制定,在我们看来是个其意义不亚于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成果。”①实际上,科学唯物主义的观点,正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历史遗产进行批判的结果。所以,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概念,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方法,对于我们继承历史遗产、发展历史科学,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定的条件或前提。我们对历史遗产进行批判的前提之一,就是首先必须对批判对象有一定的了解或认识。  相似文献   

7.
<正> 怎样评价李秀成?这是史学界仍在热烈讨论的一个问题。讨论中,无不涉及到李秀成的思想状况。因此,探究李秀成思想的发展演变及其表现特色,对于正确评价李秀成,是必要的。玆就李秀成愚忠思想的几个问题,论列如下。一,愚忠思想的本源和先天劣根性李秀成生活在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刚刚打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李秀成于八岁到十岁期间,跟“随舅父读书”,之后,又“帮工各塾”,“种地耕山,帮工就食”。他是一个“度日不能,度月格(更)难”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在深入地探讨着如何科学地评价中外历史遗产问题。这次讨论涉及的范围较广,从哲学到伦理学,从历史到文艺的许多门类。讨论的中心是在批判地继承历史遗产中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主义和阶级分析的观点问题。我认为,这场争论不仅有着重大的理论学术价值,而且也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它  相似文献   

9.
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这是学术界在探讨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它要揭示历史运动的规律。讨论这个问题,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社会历史的有机整体出发,从相互作用的辩证观点全面地进行考察。下面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谈两个问题:(一)各种力量交互作用的合力推动历史运动。(二)关于生产力与阶级斗争的作用。 (一)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对历史运动动力的理论,并不停留在生产力和阶级斗争的观点上,其思想极为深刻,考察每一个社会形态时,总是从各种矛盾互相制约关系中把握总的过程,再从整体出发,具体分析各种因素对历史事件的相互作用,而不是简单地归结为一二种力量的作用。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批判了旧的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集中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并对杜林的错误思想进行批判。在第三编社会主义部分,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及社会主义的探索历程进行了回顾,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进行了充分的批判,阐明国家消亡的历史过程以及新型的社会生产组织。这些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社会主义的构想为之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对鲍威尔哲学的三次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对鲍威尔理论进行了三次批判。在《论犹太人问题》中批判鲍威尔犹太人的观点;在《神圣家族》中集中批判了鲍威尔的理论核心——自我意识哲学;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鲍威尔的观点进行了彻底的清算。这种批判过程既是马克思不断廓清自己过去的哲学信仰的过程,也是不断走向历史的深处、建构科学唯物史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邓小平文选》中,小平同志对知识和知识分子问题发表了很多极为重要的论述,成了伟大历史转变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理论依据。他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地阐述了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强调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他的论述,纠正了多年来在知识和知识分子问题上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重新确立了真正革命和科学的观念,使党的知识分子工作重新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这对于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爱国统一战线,促进四化建设和工人阶级队伍自身的建设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巨大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社会上以及我们党内轻视和歧视知识分子的情况已有很长历史,加上“左”倾思想影响和小生产观念的束缚,至今轻视和歧视知  相似文献   

13.
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一个重要的原理。它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也是我们科学地研究社会历史和观察、处理社会问题的指导思想。加强对这个原理的研究和宣传,对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建设物质上现代化、政治上高度民主、精神上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有着重大的意义。过去,由于“左”的错误思想的干扰,我们对这个原理的宣传存在一些偏差。十年动乱期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又把它搞的混乱不堪。自从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来,理论界的同志们解放思想,总结历史经验,拨乱反正,对于正确宣传这个原理作了很大的努力,并且提出一些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历史终结论"是当代西方社会历史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文化思潮之一。福山在其《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一书中,通过对20世纪后半期全球形势变化的历史事实分析,重提并进一步阐释了"历史终结论"思想。"历史终结论"不仅是一种历史理论,同时也是一种现代性理论。我们应当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对其进行分析与批判,并对当代西方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重大历史进程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布达佩斯学派从政治、需要、道德、哲学、历史等多个维度对现代性文化进行了批判,在批判中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后现代视域。其中,他们通过历史展示了现代社会深层的文化结构与文化问题,通过历史对现代性文化进行了批判。首先,在他们关于后现代特征的分析中展现出了一种后历史的倾向。其次,基于这样一种后历史的倾向他们对历史意识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批判历史意识发展到现代宏大叙事阶段不能反映现代文化的地理和叙事,提出了能够反映现代世界多元化倾向的后历史意识;批判现代性阶段宏大叙事的目的在于找寻新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解释模式,通过对伴随着现代性宏大叙事而来的历史决定论的批判宣布只有转变历史解释模式才能理解现代社会的多元性,而后历史解释模式是一种解释学意义上的历史解释模式,对社会进行的是一种多角度的阐释,本身就具有多元性的特征。布达佩斯学派运用历史意识和历史解释模式分析的是当代社会的文化结构与文化问题,指向了具有后现代特征的后历史意识与后历史解释模式,所以后历史意识与后历史揭示模式可以说是布达佩斯学派后现代视域下文化批判的历史旨归。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论述了含义问题理论背景的基础上,结合德里达对胡塞尔第一研究的批判以及一些英美哲学家的观点,阐述了胡塞尔<逻辑研究>中关于含义的基本观点,还介绍了胡塞尔关于含义观点的后续发展.指出胡塞尔由一种受到其纯粹逻辑学控制的种类意义上的含义向一种现象学的和本体论意义上的含义或意义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错误倾向或观点很多,但就其表现形式来说,主要有:过多地追求或习惯于对经典著作“注解”、“注释”;片面地或过多地“引解”、“引述”、“引用”;对基本原理的“误解”、“误用”;对理论体系的庸俗化理解或“割裂”、“歪曲”、“断章取义”;对根本立场的无视或“曲解”;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认为“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等的“消解”倾向和观点。对待凡此种种的错误倾向和观点,最重要的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批判,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作为批判理性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卡尔·波普尔,其一生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批判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特别是他的历史决定论上。波普尔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驳斥,即他的“历史非决定论”思想从总体上讲是站不住脚的。但他的这些错误思想在世界上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人们中间得到了相当广泛的认同。究其原因,我认为这首先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与实践本身存在严重问题有关;其次与他批判的特点有关——用貌似纯科学的方法作纯学术的批判;三是其批判锋芒所指虽然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但主要是指17—18世纪历史决定论,特别是指被教条化、庸俗化和曲解了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理论;更深层的原因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是在实践中运用辩证逻辑概括出来的,而波普尔的批判主要运用的是形式逻辑和自然科学的方法,这样的逻辑和方法是人们通常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舍斯托夫和胡塞尔是同时代的哲学家,他们有着相同的问题意识,但他们对问题的回答,是截然相反的。舍斯托夫对胡塞尔的理性主义哲学观点进行了猛烈地批判,这种批判不仅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而且还有着重要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蒙文通先生在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一九五七年第二期发表的“中国历代农产量的扩大和赋役制度及学术思想的演变”一文,是资产阶级思想非常鲜明突出而公开向无产阶级历史科学进攻的文章。在教育改革学习期间,已经有些同志对这篇文章提过意见进行批判,但还有进一步批判的必要。因为这篇十万字以上的著作,不仅是蒙先生的代表作,集中表达了蒙先生的历史观点,受到好一些历史学者的赏识;而其中有些论点至今还有不少同调和一定的市场,继续批判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