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礼貌原则看模糊语言的表达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模糊语言是近几年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学术界对它的探讨较多地集中于性质、产生根源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等基本问题上,对模糊语言的功能虽然也多有涉及,但主要是从语体学或修辞学的角度展开。本文试图引进语用学理论,从礼貌原则的角度来分析模糊语言的表达功能。一所谓模糊语言指的是那些所指范围的边界不确定的语词。在特定语言系统中,总有些语词所指范围的中心区域虽然明确,但边界却不清楚,存在着亦此亦彼的现象。例如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四个词分别指哪个年龄段,无法截然分清,这几个词语就具有模糊性,是模糊词语。语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公益众筹作为一种新的互联网金融公益筹资模式,引起了学者与公众的广泛关注。公益众筹通过网络传送信息,分析其文本的叙事性如何说服公众参与捐赠具有重要意义。以“腾讯乐捐”平台上的9 192个教育助学众筹项目文本为样本,对我国公益众筹文本的捐赠说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叙事性包括叙事内容和叙事话语,是公益众筹文本的重要语言特征。不同叙事方式对捐赠说服有显著影响。叙事内容包括的情感意识场景、认知意识场景越多,时间上的嵌入度越高,捐赠说服越好;叙事话语包括的情感波动性越大、情感高潮越早,捐赠说服越好。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语言学发展史上,先秦诸子是有重要贡献的。墨子首先正确揭示了语言的本质特征,并开展了对语词理论的研究①。荀子博采百家正名学说之精华,完成传世佳作《正名篇》,对语词的起源、汉语构词原则、“名”“实”与“数”的关系、语词规范化与确指性的关系、方言和标...  相似文献   

4.
自然语言逻辑是现代逻辑的一个崭新分支,词项研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语言逻辑要求我们对潜藏在词项中的逻辑关系作细致的分析””,作为一门蓬勃发展中的边缘学科,语言逻辑的词项外延关系问题,涉及传统逻辑和语言学的诸多方面。为了促进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本文提出若干新的看法,作为一次探索,敬祈方家指正。词项(Lexicalitem),是运用语词符号,以语词意义为中介,指谓不同事物对象的语言表达式。词项作为具有语词形式的概念,既包括表达个体对象的个体词项,也包括表达某一类事物的普遍词项。个体词项以同类事物对象中的个…  相似文献   

5.
徽州(自从徽州地区更名为“黄山市”后,“黄山”一词就有了两种含义:一是指作为行政区的黄山市的简称,如人们通常把北京市简称为“北京”,把合肥市简称为“合肥”,因而人们也就自然地把黄山市简称为“黄山”;二是指作为黄山市行政区范围内的那座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的“黄山”。为了不至于在下文中产生歧义,我把当下作为行政区的“黄山市”,按过去的习惯叫法称为“徽州”),实在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那里有绮丽的自然山水,一条条碧绿的溪流在林木青葱的山间穿行,黄山的壮美和齐云山的雄奇令世人称绝;那里有丰厚的文化资源,一片片徽派建筑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  相似文献   

6.
大量高频 简易实用──汉语单音词使用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伴随人类形成和发展。它是文化本身的基础,是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同时,它又有着强大的文化运载的文化传播功能。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之密切,确可用“水乳交融”来形容。本文从汉语应用的语词音节形式入手,用统计、比较的方法,阐明了汉语使用中单音词一贯活跃的特点;认为这种言语特征乃是民族的文化品性使然。  相似文献   

7.
杨旸 《北方论丛》2015,(5):14-17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认识到了“言语”的神圣性和重要性,并在“孔门四科”中专门设立“言语科”,对于“言语”问题进行深入的学习和讨论。“巧言令色,鲜矣仁”是孔子对待语言的方式和策略的总的纲领。对“巧言”的批判态度构成了孔门言语的基本准则,在此基础上,孔子提出了对后世文学观有着深刻影响的三种言语观,分别是“讷言”、“雅言”和“辞达而已”;以“仁”的标准来要求语言修辞,以语音的雅正和语词的文饰来要求语言的表达,以“礼乐文化”来要求语言的内在意义,这样的孔门言语观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歧义现象和语言的不确定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然语言语词、语句的“多义性”是语言系统中不确定性的一种表现。确定与不确定,单义与多义,模糊与精确,具体与概括等,都是对立统一的。在言语交际活动中多义性是应当排除的,但是如果语言使用者在交际活动中考虑不周,或一时的疏忽,没能排除这种多义性,就会影响交际活动的进行。这就是所谓“歧义”。从根本上来说歧义现象并不是一个语言理论或语法问题,而是一种逻辑错误。任何自然语言(民族语)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整体又是从属于言语(语境)大系统的。对语境的依赖性是自然语言突出的特点,因此在语言研究中就不能把语言系统和语境及其所依存的文化传统割裂。  相似文献   

9.
蒙语语词进入汉语,自元代始。十三世纪后,广大蒙古族人民自漠北进入中原后,开始了与汉族的频仍交融。这就自然引起两种语言的相互影响。语言的相互影响,首先表现在语词的吸收。于是一批蒙语音训语词,便逐步进入汉语阵营,成为当时的汉语语词。这一点,元代汉语文献可以证明之。证据最力,莫过于杂剧。杂剧在元代是一种新兴的文学体裁,又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史籍可征,当时作家甚众,剧本数百,城乡争相演出。由此得知,使用汉语的杂剧,是能为各族人民看懂乃至喜欢。今天,我们发现杂剧剧本中有不少蒙语音训语词,涉猎明、清之史籍及今天的汉语中,亦发现有蒙语音训语词。由此可知,元代,有许多蒙语音训语词进入汉语,自然为当时汉族人民所掌握运用。随历史之发展,汉语中一部分蒙语音训语词被淘汰,而另一部分生命力强的蒙语音训语词,至今七百多年,仍然活在现代汉语中。  相似文献   

10.
张九龄是盛唐之初的重要诗人,其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山水诗和感遇诗中,二者虽在取材和手法上有明显的差别,但在整体上却表现出一致的审美风格,即可用清省醇厚加以概括。“清”主要指语言的清新自然、意象的清洁高雅和意境营造的清淡自然;“省”指的是语言简洁明快;“醇厚”一方面指诗歌思想内涵纯正厚重,另一方面指艺术手法纯熟、典雅,以及基于这两个方面产生深厚的审美韵味。  相似文献   

11.
说殷墟卜辞中的“王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甲骨文中的“王族”,不仅仅指时王所在的那个氏族,而且包含了多个与在位商王有或远或近的血缘亲属关系的氏族,是同“多子族”一样的子姓商人族氏集合的称谓;可能属于商代“王族”族氏的有犬延族、戈族等;“王族”的成员既有贵族,也有普通的族众;既从事对外征伐,也从事农作  相似文献   

12.
很多档案信息涉及国家的安全和利益,涉及经济技术秘密等内容。本文认为要做好档案的保密利用工作,必须把握和处理好以下五方面的关系:保密与利用;制度与措施;“死”与“活”的转化;软件与硬件;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  相似文献   

13.
画面思维是记者的画面意识对客观事物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画面意识转化为画面思维,它凭借的工具主要是具象的非语言符号。所谓“直接反映”,是指记者对事态现场的直接观照、判断和选择;“概括反映”是记者具象观照的归纳与浓缩,是画面趣味的木质显现。画面思维系以“画面”为依托而展开,一般意义上的思维是以“词”为依托而展开的。画面思维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具有综合性、现场性、概括性和跳跃性。加强画面思维能力培养,是提高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素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中存在图式表征现象,图式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是从无数的实例中抽象出来的结果。一种语言图式涵盖大量的实例,呈现出典型成员到非典型成员发展的“连续统”。语法的概念核心是由名词范畴与动词范畴构成。这两个范畴与现实世界的事体及其关系对应。对事体及其关系的有效定位是人类能够实现有效交际目标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5.
船山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其诗论具有“中和”之美.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内容选择适度、中和;“温柔敦厚”的典型性表述;中和的语言结构;选择平、雅、静、净、匀等的词语来论诗、评诗等.这些都体现了船山诗学的“中和”之美.  相似文献   

16.
语词意义的本质和逻辑结构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词的意义 (“词义”)是语词符号所承载的语言共同体关于对象的观念信息 ,包括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物性词义和物性照应性词义。语词 ,既有客观意义又有主观意义 ,既有形式意义又有内容意义 ;本质上 ,词义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西方语言哲学关于词义本质的理解往往失之片面。词义由概念义、意象义、色彩义三部分构成。概念义不等于“科学概念”或所谓的“概念 (词项 )的内涵”。意象义是一种基本义、理性义。在语用世界 ,概念义、意象义、色彩义在整个词义结构中的地位 (比重 )会因语词使用者、解释者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7.
文章写作的逻辑性,主要表现在表达的内容的形成,表达的形式的蒂结,和思维到的内容寻求得体的形式的审美统一三个方面。一、形式:空间的逻辑展开文章写作的逻辑性,首先体现在特定的思维寻求得体的语言表达这一种外在的形式上。语言表达思维内容的最基本的单位是语词,进一步讲,即概念。概念是语词的基本形式。“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马克思语),当我们谈“概念”时,就不得不涉及语言的外壳——词汇。文章的逻辑性,首先就体现在作者“斟字酌句”的功夫上。斟酌词汇就是推敲词汇的得体运用。对语词的斟酌、推敲,其本质是对所力求…  相似文献   

18.
“艺格敷词”即“以文述图”,是西方文学史、美术史和修辞学史上一种源远流长的、对某一物品(主要是艺术作品)或某个地方进行形象描述的修辞手法或写作方法。“艺格敷词”试图达到的是一种“语词绘画”般的艺术效果。西方古代的“艺格敷词”与“诗画互通”观念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而这两种观念的渊源则可以追踪到西方古典修辞学中的“记忆术”。一方面,“艺格敷词”以语词作为表达的媒介,这决定了它首先必须尊重语词这种时间性媒介的“叙述”(文学)特性;另一方面,“艺格敷词”又追求与其所用媒介并不适应的视觉效果和空间特性,所以它体现了美学上的“出位之思”,是一种典型的跨媒介叙事。“艺格敷词”并非仅仅流行于古代,而是西方一个绵延不绝、一以贯之的深远传统。  相似文献   

19.
“一把手”只有孚众,才能产生非权力影响力,才能率领被领导者实现组织目标。本文从领导者的本质、领导者的责权利、“一把手”的职能、“一把手”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四个方面阐述了“一把手”为什么必须孚众;从素养和监督两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孚众  相似文献   

20.
模糊语言与言语模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树江 《理论界》2007,(6):230-231
模糊语言与言语模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言语模糊的范围远大于模糊语言,它们之间是体现与被体现的关系。言语模糊除了能被模糊语言结构体现外,还有其他体现形式,如多音、多义、歧义、比喻、间接语言等。模糊语言的实质是概念的不确定性,由词语的语义模糊体现,是同质的;而其他体现形式则需要特定的语境或因为缺乏足够的语境知识才能同时归属不同范畴,是非同质的。只有分清模糊语言与言语模糊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才能区分模糊语言与歧义结构,进而把握住模糊语言的实质,准确界定模糊语言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